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点燃课外阅读的“导火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点燃课外阅读的“导火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定位这类课型,如何区别于课内阅读教学,这是这类课型的核心。如何提高这类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率,我就用一节《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为例来谈谈。

第一,课堂定位要准确,目标落实要到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和平时的课内阅读课教学有本质区别,课内阅读课的目标是从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具体明确。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旨在能开阔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熏陶学生文化传统。我以指导阅读《西游记》为例来谈。

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学生阅读名著的信心;③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节课目标设定清晰而紧扣“课外阅读指导”的核心,是一节指导学生如何读名著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第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应抓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方法。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必须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读古典文学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有字词不理解。教师引导总结方法:问(亲友、师长)、查(网络、工具书)、猜(偏旁、上下文、联系旧知和生活)、跳(适当不求甚解)。

这四个字包含了所有学生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所谓课堂开放,并不是老师问了几个开放的问题,学生说了几句延伸思维的话就是开放了,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在学生具有灵性的学习基石之上“点石成金”,并将学生生成的开放资源经过提炼重新以学习的结构和学习方法再“反哺”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由课前的混沌到课后的清醒,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说是有效开放。

第三,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要有主线意识,要有“大问题”。

如果一个老师走进课堂,自己都是混沌的,一心只想着那份教案,脑海中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那学生无疑也是糊涂的。我们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一部厚厚的《西游记》如何在40分钟内去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果老师课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学生一定不会有所收获。

读原著的好处有很多很多,原著是经典,它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不同的人在这一座宝藏中会有不同的收获。

“同学们,你们又会在这一座宝藏中收获什么呢?不要急着告诉老师,我想你现在读、将来再读,都会有你的角度,你的眼光,你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老师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点,这个点就是学生走出课堂之后,脑海中留下的六个字:“品原著,更精彩。”如果我们再问学生怎么精彩,我相信,学生至少应该会知道,品原著可以积累我们的语言,可以丰富人物形象,可以感受传统的文化等,甚至后面再追问如何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也都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习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所谓的有效学习,这就是缘于老师的脑海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第四,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还应该依托课内,延伸课外。

毕竟,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如果没有了课本这个根本,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本节课很好地依托了苏教版课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人人皆知,但是从知道到了解,再到认识,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老师问:“我们学了六下第八课的《三打白骨精》,你们还记得从课文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同样的章回,读原著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更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孙悟空,其他人物也是这样,所以说读原著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人物饱满。”

这是老师教学《西游记》阅读指导课的第二个环节――丰富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形象,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如果说在学习《三打白骨精》课文之前,学生仅仅是知道孙悟空的话,那么在学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上升到了一个“了解”的层次,了解了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然后再通过这一节课内指导课之后,学生又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知道了孙悟空不光神通广大,还是一个有情有义、忠心耿耿的人。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提升,实际上都是依靠了课内阅读这个垫脚石。这样的课内垫脚石还有很多,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林冲、《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三兄弟,这些都是通往课外阅读的垫脚石和支点,那么如何让这些垫脚石成为学生通往阅读殿堂的基石,就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利用了。

以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或者从课外阅读走入课内学习,这两者殊途同归,都是要让孩子热爱阅读,体会语言的奇妙,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