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插图资源 活化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插图资源 活化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数学课本插图主题鲜明,内容简单,形象直观,丰富了教科书的内涵,美化了教科书的形式,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资源活化数学课堂,让它重新焕发光彩赋予新的教育价值。

插图;活化;课堂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感染力的图画,是编者用以再现课文内容并补充文字所不及的有效手段,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本插图主题鲜明,内容简单,形象直观,特别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文与插图的结合丰富了教科书的内涵,美化了教科书的形式,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资源,赋予它新的教育价值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平时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插图利用率的策略。

一、欣赏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插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有儿童乐园的场景,其中有一个滑滑梯、两个秋千架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也可以畅想自己在儿童乐园玩耍的快乐情景。结合场景进行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

二、借助插图,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感知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以及有关集合的概念都通过形象的插图很直观地阅览。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了漂亮的插图,化抽象、枯燥的文字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说图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图让学生初步对加法应用题的结构有一个雏形: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三、慧眼识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图画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第一册准备课“开学图”的教学,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性别、人物之间关系、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有几个学生?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发展观察事物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读图后能够搜集到一定的信息,但不会表述。这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讲,启发诱导,然后逐步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四、模仿读图,加强语言规范性的训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开始训练的时候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教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例如:在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学生这样读图:“有3个小朋友在给花浇水,又来了2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学图画应用题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放在桌上2个,盘子已经装好了几个?”让学生在语言的叙述过程中初步体悟,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奶奶摘了2个南瓜,小红又帮奶奶摘了3个南瓜,后来爷爷摘了1个,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和“架子上有8根丝瓜,弟弟先摘了3根,又摘了2根,还剩多少根丝瓜?”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让学生用“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只要坚持训练,学生就会逐步学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练好语言基本功。

五、结合读图,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

1.读单幅的主题图。这样的主题图中往往含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问题,以校园一角为主题图,图中有果树、石桌、石凳等,其中蕴含了石榴树比梨树高,石桌比石凳高,梨比石榴重等数学信息。在学生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美丽的校园一角有些什么呢?(2)谁来介绍一下图中的果树?(3)石榴和梨一样大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信息,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物体,弄清“谁与谁比”,能用“( )比( )高”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从插图中汲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例如:一年级下册第4页第8题(2),图上描述的是树上原来有一些猴子,下来了3只,文字叙述“树上原来有13只猴,下来了( )只,树上还有( )只。”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1)那样数数,数到还剩4只(还有一些被树叶遮住),于是出现了7-3=4(只)这样的列式错误。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文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读蕴含大量信息的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例如:图上画了红金鱼24条,黑金鱼10条,黄金鱼6条,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目首先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鱼缸里有红金鱼24条,黑金鱼10条,黄金鱼6条”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红金鱼和黑金鱼一共有几条?”“红金鱼比黄金鱼多几条?”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鱼缸里有24条红金鱼,6条黄金鱼,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几条?”“鱼缸里有红金鱼24条,10条黑金鱼,黑金鱼比红金鱼少几条?”

插图绝不仅仅是书本的点缀和陪衬,它是文字栖息的温暖的家,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是提升教材内在品质的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认真地研读插图,与插图展开有效对话,合理地利用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功效,把插图用活用足用好,用插图点亮数学课堂。数学读图渗透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以后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长此训练,图文会在学生脑海中得到很好的结合,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解题能力,让插图怡人的香气溢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