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典翻拍的双刃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典翻拍的双刃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让中国的小朋友知道,自己国家也有英雄,就这个出发点来说,翻拍经典或许是件好事情,也许会走错路,也许会不那么完美,也许会有负面效应,但是它起码让“00后”的小朋友知道孙悟空是谁,知道林妹妹的故事,也许还会像我们年轻时一样沉迷、疯狂,如果能这样,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它承载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

关键词: 四大古典名著 经典翻拍 社会价值

一、引言

场景一:重阳节的时候,某幼儿园的小朋友和社区的老人联谊,老人要求小朋友学学孙悟空,可是小朋友只知道超人和蝙蝠侠,在场的记者形象地给小朋友打了个比喻:孙悟空就是中国的超人。

场景二:翠平换上只有城里太太才穿的旗袍,自顾自地在镜子前欣赏。

“真不错,像林黛玉!”余则成在一边称赞道。

“谁,林黛玉?你在哪认识的野女人吧?”翠平在一边愤愤地说。

――电视剧《潜伏》片断

看到第一个事件,大家很是震惊,而第二个事件则通过一个笑话更尖锐地指出中国古典文化的缺失,我们可以解释翠平不知道林妹妹是因为她没有文化,而小朋友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就这一点来说,翻拍或许是件好事情,也许会走错路,也许会不那么完美,也许会有负面效应,但是它起码让“00后”的小朋友知道孙悟空是谁,林妹妹的故事,也许还会像我们年轻时一样沉迷、疯狂,如果能这样,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它承载的意义就已经足够了。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最耀眼的星辰,这四部由经典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有的正在翻拍中,有的已经与观众见面了。这四本书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人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无法形容的。旧版的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由于前辈们那时对电视艺术的执着和严谨,这四个故事都有了相当经典的版本,甚至成为了几代人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像。

二、关键点之一:经典该不该翻拍

现在的新一代年轻人基本不会去看以前的经典名著,书哪有3D游戏画面精美好看。现在的年轻人绝大部分已经没有耐心去读名著了,电视是他们唯一可能了解一点点名著的机会。时代呼吁有新的版本出来让他们对名著有所了解,让一部分人由此提起兴趣,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通过新兴的媒介得到广泛的推广。

对于经典剧该不该翻拍,社会上向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支持派和反对派,翻拍经典的确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每次有此大动作必不可少会招致一番双方猛烈炮轰,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说话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最近也谴责了,甚至还借用恶搞者“不知廉耻地践踏民族文化”这样的字眼,并呼吁“中国名著当立法保护”。

但这些反对的声音似乎都忘了,一部再经典的电视剧,也是群体力量的体现,诚然,演员在幕前倾注的心血和表现最为人注意和钦佩,但他也仅仅是这部庞大制作里的一部分,一颗小螺丝钉,身为资深演员的他们自然可以用当初的经验告诫后来人,什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如何塑造角色才是经典,但却无权阻止后来人参与、重新诠释名著、传达自己观念的步伐,这也是时代的步伐。在并无看到样片,对全新的翻拍之作也没有全面了解下,任何人断言超越与否,都显得武断和不那么公平。

三、关键点之二:翻拍名著的关键在于发掘当代价值

名著的改编从来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它甚至比原创作品更艰难、更艰苦,也更费工夫、更显功力,它其实是在名著基础上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四大名著面临的“被翻拍的尴尬”并不能阻碍经典不断被翻拍的步伐,再造经典的关键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发掘出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意义,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才有望成为新的经典。

对于能否超越经典,我认为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当前的种种尝试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传统文化元素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当下,这些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符号似乎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自2006年启动的“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开始,关于新版《红楼梦》的新闻就一直保持相当稳定的曝光量。《红楼梦》的翻拍之所以备受公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被公认为是四大名著中写得最好的一本,对家庭故事的描绘,以及对个人的描写都可谓惟妙惟肖,儿女情长之事更是描写得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读者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部《红楼梦》。

同时,《红楼梦》翻拍备受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那套曾经被奉为经典的陈晓旭版的《红楼梦》,这个版本流传很广,剧中林黛玉的角色更是深入人心。于是,人们对新拍《红楼梦》是否能超越老版经典都抱有极高的期望,关注度极高。

与《红楼梦》相似的是流传更广泛,更家喻户晓、老少咸宜的旧版《西游记》。其从首播之初便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还是各大电视台寒暑假必播的剧目。当时剧中各位演员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该电视剧还产生了一条等式:六小龄童=孙悟空。对于这种现象,著名导演张纪中坚定地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演绎难度的经典小说,但是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应该超越,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且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传世的古典名著而言,只有一种版本的影视作品,显得太过单调。

同样,著名编剧罗怀臻的观点也颇有代表性:“经典应该不断地重复改编和创作,就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名著一样,人们一遍遍地改编,却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收获惊喜。我们之所以会在不同的时期,尤其会在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关注名著,重读经典,就因为它可以唤起我们新一轮的精神体验,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现实手足无措的时候重获能量,重拾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名著又是动态的,是可以供后人不断诠释和不断改编的。也正是在后来一次次的诠释和一次次的改编中,名著才显示出它超越平庸之作的持久光泽和恒久魅力。”

著名导演高希希认为《三国演义》代表了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情怀,当下的重点是要考虑怎样把“中国”这个巨大字号推向全世界,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怎样以当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加以表达,从而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让名著在新时期依然能展现其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带点武侠性质的《水浒传》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央视版的《水浒传》拍得真得很成功,超强的科技和精巧的故事设计,立体感和故事性都很强,极富时代气息。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想拍出新意必须从剧本上狠下功夫,《水浒》应该还有改的余地,毕竟还有完整版从未正式露面。《水浒》改得好最容易吸引年轻人来看,但关于其中的侠义精神如何和教育意义相结合,可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很考验导演的掌控能力和编剧的水平。

四、翻拍经典的终极意义: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捷径

中国的年轻人大都知道好莱坞,但以美国为例,美国建国时间不长,但是文化却风靡世界,因为它找到了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电影和电视剧是人们最易接受的快速传播载体。

在国内因“翻拍”而备受争议的导演张纪中曾说:“从我做这个电视剧开始,基本上做一件事,就是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说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儒释道文化。金庸先生的作品中所包含的儒释道是非常的明显,比如各大门派,他们所宣扬的东西,少林寺、武当山讲的都是这些文化。还有,他在他所有的小说中对于市井文化、民俗、酒文化、食文化、天文地理无所不用,其实这些确实都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有很多的禅意都在他的作品当中,更不用说四大名著,这里面每一部都有很深远的意义在里面。”

在张纪中看来,美国所有的文化都独步全球,在哪里都可以看到美国文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娱乐做包装。“用娱乐把文化包装,包装成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娱乐是不分国界、种族、性别、年龄的,它做得方法非常好,所以它能够利用所有的传媒手段,包括电影、电视、杂志、音乐,所有一切无不包含着美国强烈的这种个性”。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灵魂不散是因为有一个文化的积聚,所以我们不可以推倒中国文化,推倒中国的文化,就是推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我们五千年来的汉语,可能在每个省都不一样,但文字都是一样的,包括台湾,所以实际上我们和台湾是不可能分开的,因为文化是统一的。

张纪中表示,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怎么能够与西方的文明结合起来呢?在他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文化包装得更好,让人们更易于接受它。他说:“比如我说孙悟空,外国人问我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我说是一个追求自在、藐视权威的人,能理解吗?他说能理解,全世界都这样,都愿意追求自在,都不愿意让人管,但是社会还需要秩序。如果你这样说,他怎么能不接受呢?所以我们更多的强调儒释道这三种文化,你说得很复杂,他肯定就不好接受。”

五、结语

翻拍经典的利与弊就像一把双刃剑,无论是认同还是批判,但只要能经由此事重新引起人们对经典名著的关注和认知,能让人们安静下来重新阅读和审视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瑰宝,就是经典翻拍的重大胜利,对于整个社会就会带动一系列的联动积极的影响,实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