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效果状况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效果状况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解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状况,为改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效果而提供经验。本文以大学生寒假社会调查为基础,对H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表明,从H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实际实行的2家中,抽取了135位居民进行了调查,影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效果的因素颇多,整体运行效果不明显。本文从政府、社区、居民自身等各方面对老年人影响因素入手,建构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举措,来促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更好的实施运行。

关键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老年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指为社区内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从笔者对H市现今实施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实地调研和探访的结果来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种适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主要是为所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开放,重点服务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优抚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

一、绪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减弱、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的同时,社区养老服务特有的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则日渐凸显出来。由专业人员来照料老人,可以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而大家又同在一个社区,彼此熟悉,感觉亲切,办事方便。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机构养老模式之一,但还处于发展阶段。

西方学者对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讨论,主要是从老龄化、养老问题来看的,只有少数是从人口迁移和结构或区域性问题来做专门论述,还有更多的是制度性及法制化发展。

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历史、定义、开设模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机构运营、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开展状况研究,还包括在人员配备、服务对象的评估准入机制、机构的评价机制等方面需进一步发展完善,以切实有效地为社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但国内的研究都是实证研究,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照顾上研究还不足。

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的现状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与探访,H市共有11家日间照料中心,但由于缺少资金、活动场地和工作人员等原因,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仅有2家,实际运行的中心较少。

(一)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不到位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没有购置护理设备,如残疾人通道、康复设施等,但基层能力不够,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工作落实不到位,根据对老人的访谈,觉得无人重视和关注,政府工作的实质效果不明显,有待改进。

(二)社区知晓度不高,社区居民认识不清,认可度低

个案一:张奶奶说:“病了不能动的怎么来,只能在家里呆着。”中心里参与的老年人都是行动方便、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根据调查,这里只局限于提供休闲娱乐服务,居民的认知也局限在聊天、休息和到看电视的场所。社区居民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知晓度也不高,根据抽样的135名社区居民中,有效问卷130份。听说过或不了解的居民占61.5%,而了解的居民仅占38.5%。没有达到实际效果与功能,严重影响了中心开展工作的进度。

(三)中心拥有设备不齐全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仅有休闲娱乐设施,缺乏电子阅览室、健身器材、康复训练器材等学习和保健设备。在所调查区域只有电视、麻将桌、凳子、沙发和报纸杂志等娱乐休闲设施。设施设备与日间照料服务间有着很大的差距。缺乏其对外所宣传的球室、书画阅览室等文体活动设施和卫生保健和康复训练设备,实际上社区提供的资源十分有限,当然中心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建设发展与市场始终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导致中心设备不齐全的因素。

(四)中心功能不健全

个案二:江奶奶说:“有个地方看看电视,打打牌就不错了,你还想做什么。”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文化娱乐功能不健全,精神慰藉得不到满足。而医疗保健方面各个社区情况有所不同,有的社区是有社区诊所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有的是社区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体身体检查。老人的照顾和餐饮服务则基本没有,因为这只有老年公寓才提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只提供白天开放,不提供专业照顾服务,不提供餐饮,也不是24小时服务,所以半失能或失能老人无法参与,且没有接送服务。所以这里都是行动方便、生活自理的老年人。就文化娱乐而言,这主要是打牌、下棋和看电视等,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心理上的需求没有得到重视,专业服务形式与实际服务需要有一定差异、失衡。

(五)中心服务水平低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最不满意的就是服务质量,对医护水平不满意的占调查总人数的57.7%,重点在于对中心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上,其工作内容基本就是打扫卫生。且专业人员素质差,人员配备不到位,工作量大,大多是文化程度低下,年龄较大且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的中年妇女。还有个别的社区场地狭小,但日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比较拥挤,管理混乱。

(六)中心经营模式单一、水平低

南中惺导试诵心J嚼纯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主要是由三类模式运行:第一类:政府任命人员管理;第二类: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管理;第三类,公益性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服务的多元化也存在不足。有的是政府投资,而日常运行费用则由社区承担,相较于政府、社区、民众三方集资的方式来说,政府投资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转的主要经济来源,该举措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那么政府负担过重,且不能很好的控制资金流向,也无法满足中心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会使得中心处于资金短缺的困境中。有些公益基金资助,则发展较好,但缺乏中介组织、社工机构等非政府组织介入与外包经营模式。且服务内容单一,没有对人员建立详细信息档案管理,随意性大。

(七)社区居民参与度低

个案三:社区李主任说:“这里大致每天都是这附近的居民过来,一般就这些人,大概几十个人左右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实际的实行中,大多都是提供一个娱乐场所,一般是电视、下棋等,但对于其他娱乐、健身、医疗等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干部的访谈,参与人员的项目较少,平均人流量不超过50人,只是社区居民的非常小的一部分,其他居民大多都是因无时间或不便而不参与,或者没兴趣了解。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不高,人数少,社区参与度低。

三、影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的因素

从目前来看,由社区居委会来运作日间照料中心的话,是做不好的,明显居委会根本没有这个精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需要政府主导,由非政府组织或社工机构来运作。而主要是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社会工作局为这些非政府组织提供资助。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及个案访谈,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的问题,还有部分居民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效果不强,老年人口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的收入低下,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生存、就业、教育、康复、婚姻、家庭等生活权利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这都会影响老人参与社区日间照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的来说,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还不完善,社区居委会的能力有限,实施效果不佳,其影响因素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工作层次。第一,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实效性,社区干部执法不力,落实不到位,我们需要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如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志愿者服务、邻里互助服务等方式,从而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多样化模式,并发展政府、民间团体、非政府中介组织共同经营的多元经营模式。第二,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是有很多地方经济不发达,资金投入缺口大,筹措渠道单一,实际建设涉及不合理,不能合理有效实际利用资源。第三,社区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缺乏专业评估和监督,不具公信力,且福利待遇低,工作量大,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服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二)社区管理方面。第一,因为前期调研不足,没有详细调查老年人的日托服务需求情况,没有仔细考察社区自身的实施条件与能力,没有明确服务服务对象,且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面积的设计、设施功能要求等服务设计不符合实际需要,方案不合理。第二,因为政府及助老服务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认知度低,居民了解程度低,且了解方式单一。第三,专业服务人才的流动性强,基础设施和服务待遇等得不到保障,不能留住人才,且医护人员没有强制要求持证上岗,所以专业人才少,建设缓慢。第四,志愿者队伍缺口较大。经过专业训练的服务人员少,志愿者队伍缺乏,且大众的服务助老意识有待加强。

(三)社区居民角度。第一,老人的实际需要是社区照顾、上门服务与医疗服务和精神慰藉,而社区仅有的只是文化娱乐场所,且文化设施不健全,实际需要与现实不协调,所以社区居民多数是因为社区多样化服务不健全而各自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才不愿参与,且参与程度与社区居住年限有一定的相关性,居住年限越高,归属感越强,对社区越发留恋。第二,因为社保金、养老金的发放不到位、不及时及服务质量等不良现象问题的“印象化管理”,导致老年人对社区养老存在芥蒂,缺乏信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公信力和信任度低下。

四、思考与建议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还处在发展建设当中,需要逐渐的完善体系,提升知晓度,来加强中心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工作部分

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应该对日间照料中心的发展采取鼓励支持的积极态度。制定和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与法规,使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制化,明确老年福利服务的立法原则、立法目的,确保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保证老年服务工作的执行力。建设行业标准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评估机制,促进健全设施与功能。吸纳社会资金,不断探索服务产业市场化运营机制,吸收社会各界资金援助和企业投资,鼓励产业化方向发展,设立低偿、有偿的服务项目,特别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基金项目等公益类组织项目。促进民间团体健康发展,加强有活力的社区中介、社工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加快社会工作的发展,构建社会工作的介入服务。因为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线工作者,受过专业的培训与教育,能够利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处理社会问题,且其民间身份比较适合于除了这些棘手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的介入,既能缓解行政部门基层人员的不足又能缓解专业社区工作人员的不足,新鲜血液的注入,增强了社区结构的弹性与活力,社区工作者能够扮演好在社区的协调者、咨询者、倡导者、组织者、资源整合者等一系列角色,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社区管理角度

社区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法规,加强执法监督,积极运用新型媒体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信任关系,落实国家政策与服务覆盖,提高人们对机构的认知度,着重对养老和为老服务的精神进行传达,吸引第三方,志愿者以及慈善机构的加入,努力培养为老服务的风气,让人们产生兴趣和热情,潜移默化的改善观念,享受新模式带给他们的便利和服务。此外,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立持证上岗制度,确定从业人员水平评估标准,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促进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与质量。

(三)老人自身层面

日间照料中心是为由需要的人群提供专业服务,但市民参与度不高,所以老人要客观对待新型养老模式,全面认识它的建设意义,积极融入社区,改变养老观念,加强沟通,融入社区,体验与享受国家政府提倡的无偿或低偿养老服务。综合考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情况,促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全面发展。

五、结论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将居家养老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的新型养老模式,是适合我目前社会状况的发展状况的养老模式,因此,通过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由内到外都加强,使老年人各方面都得到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与照顾,切实帮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养老产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汤军克.上海市某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3).

[2]王莉莉,陈刚,伍小兰.社区照顾理念下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02).

[3]荣增举.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青海西宁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02).

[4]李洁.浅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2,(04).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