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视”在“观看”概念域中的历时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视”在“观看”概念域中的历时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语中表达“观看”类概念的词汇有很多,既有表达上位概念“一般观看”的“视”,同时也有表达“向远看”“仔细看”“偷着看”这样的下位概念的“望”“观”“窥”,它们共同组成了“观看”类概念域。本文通过对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的13本著作中的“视”的用例进行分析,以探求“视”在“观看”类概念域中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观看;概念域;历时演变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02

在“观看”类概念场中,“视”诞生于上古,《说文解字》:“视,瞻也。” 上古时期,表达“观看”这一概念的主要词语是“视”。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②民今方殆,视天梦梦。――《诗经・小雅・节南山之十・正月》

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④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孟子・万章下》

⑤太公往视,见蛟龙于上。――《论衡・奇怪》

但是,“视”在我们所调查的上古文献中并不都表示“观看”这一上位概念,由于其使用频繁,并受语境影响,所以常用于表示下位概念域的非上位概念。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睨而不视。朱熹注:视,正视也。(正眼看)――《孟子・滕文公上》

②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阅读)――《论衡・纪妖》

③夫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观察,考察)――《论衡・问孔》

④率履不越,遂视既发。郑玄笺:皆能达其教令,使其民循礼不得逾越,乃遍省视之,教令则尽行也。(视察)――《诗经・商颂・长发》

随着词义的引申,“视”所表示的概念已超出了“观看”概念场,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王懋乃德,视乃厥祖。孔安国传:言当勉修其德,法视其祖而行之。(效仿)――《尚书》

②厥攸作,视民利用迁。孔安国传:其所为,视民有利则用。(根据)――《尚书》

③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看待)――《孟子・公孙丑上》

④甲戌,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处理,管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⑤初,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其子皆谏其母。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女,敝族也,国多大宠,不仁人间之,不亦难乎?余何爱焉?”使往视寝,生叔虎。(照顾)――《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⑥夏,楚子庚卒。楚子使e子冯为令尹,访于申叔豫。叔豫曰:“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遂以疾辞。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看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此外,“视”的组合性也比较强,在先秦文献中主要有“视听”“省视”“望视”“瞻视”“疾视”“视朝”“审视”“仰视”“达视”等组合词。其中“省视”表示的是“观看”概念场的非上位概念,“视朝”则已超出“观看”概念场范围。

我们对上古文献中的“视”表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出现次数作了如下统计,见表1。用于表达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用例占到整个“观看”概念场用例的比例见表2。

而用于表达“观看”类概念的用例占到全体用例的比例分别为:《尚书》69%,《诗经》53%,《左传》50%, 《论语》63%,《孟子》43%,《韩非子》74%,《论衡》8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视”在我们所调查的上古文献中已经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常用词。语义上主要用于表达“观看”类概念,而在“观看”类概念场中,它的主要职责也是用于表达上位概念“观看”。但由于使用非常频繁,其语义中已经产生了如“根据”“处理”等引申义。

中古时期的“视”表示“观看”上位概念的频率与上古时期大致相同,在我们所调查的文献中,《抱朴子》中“视”表示“观看”上位概念的比例为73%,而在《世说新语》中这个比例为69%,而在这两部著作中表示下位概念的用例则分别占到27%和31%。在“视”所表示的所有概念中,属于“观看”概念场的比例则分别为56%和70%。

“视”在这一时期更加频繁地出现词语组合之中,除我们在上古文献中看到的词语组合外,还有“占视”“顾视”“高视”“彻视”“熟视”“相视”“澄视”等。我们所调查的中古文献中“视”分别有44%(《抱朴子》)和39%(《世说新语》)的用例来自词语组合,相比于《韩非子》中的9%和《论衡》中的22%,其比例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近古时期的四部文献中,“视”表示“观看”概念场的上位概念的比例略高,见表3。表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用例所占比例则如表4所示。

表示“观看”类概念的用例占所有用例的比例为《朱子语类》68%,《全元曲》56%,《金瓶梅》57%,《红楼梦》33%。

相比于上古时期,从中可以看出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近古时期“视”所表示的“观看”观念场中的下位概念比例明显减少,而其他比例则与之前的数据基本持平。

在这四部文献中,相对于庞大的文本字数,“视”的使用频率急剧下降,且其用例的一半以上来自固定的词语组合,或前代引文。《朱子语类》中“视”的这种用例占其出现次数的43%,《全元曲》中占74%,《金瓶梅》中的这个比例是71%。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而厉公无道如此,亦不得坐视。――《朱子语类・春秋》

②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一本)》

③据危阑,看浮屠双耸倚高寒,鳞鳞万瓦连霄汉。俯视尘寰,望飞来紫翠间。云初散,放老眼情无限。知他是西山傲我,我傲西山?――薛昂夫《双调・ 殿前欢・春》

④吃来吃去,吃的妇人眉黛低横,秋波斜视。――《金瓶梅(第十四回)》

⑤凡贾政这边有些体面的人,那边各各皆虎视耽耽。――《红楼梦(第七十一回)》

从用例看,这一时期的“视”基本上只保留在书面语中,或是固定格式中的标本,缺乏作为常用词所应具备的活跃性。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视”只能作为语素出现在词语中,如“视力”“视线”“近视”“一视同仁”“探视”,而不具备独立成词的能力。“观看”这一上位概念由单音词“看”或双音词“观看”代替表达。

在整个演变过程中,“视”表现出两个特征:第一,在概念表达上,“视” 始终都未脱离“观看”类概念场,而且越来越集中于表达上位概念“观看”;第二,“视”单独成词的能力越来越差,直至现代汉语中,它只能以语素的形式出现在复音词中。

我们认为其中原因有二:其一,古人出于实际生活需要,在单音词盛行的时代便创造了许多单音词用于表示“观看”类概念场中的众多下位概念,如“望”“眺”表示“向远看”,“观”“察”用于表达“仔细看”,“窥”“伺”表示“偷看”,“睥”“眄”表示“斜着看”,这些词几乎涵盖了“观看”类概念场的所有概念,没有给“视”留下其他表达概念的空间;更有一些表达下位概念的词也在一定语境中表达上位概念,如“观”“顾”“睇”“盼”“觑”等。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予若观火。――《尚书・商书・盘庚上》

②终风且暴,顾我则笑。――《邶风・终风》

③见人博戏,了不目眄。――《抱朴子・外篇・自叙》

④觑你凡人争是人。――欧阳炯《贯休应梦罗汉画歌》

这样一来,“视”由上位概念转向下位概念的空间受到限制,也就很难出现大规模用于表达下位概念的用例。

其二,中古和近古时期的用例中,一些“观看”类概念场中的下位概念由另一个“观看”概念场中的词语与“视”搭配而成的组合来表达,如以下几个例子:

①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 ――《世说新语・方正》

②瞻视千里,知人盛衰。――《抱朴子・内篇・勤求》

③非洞视者,安能觌其形。――《抱朴子・内篇・论仙》

因为这些组合形式中专门有负责表达下位概念的词,如“孰(熟)”“瞻”“ 洞”,所以“视”只负责表达“观看”这个上位概念,这也就降低了“视”转为表达下位概念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凤阳.古辞辩[M].北京:中华书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