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欣赏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欣赏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音乐欣赏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它表现为欣赏者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对这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是音乐欣赏的课题之一。音乐欣赏活动主要表现为欣赏者主体性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音乐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对于音乐欣赏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能力;审美体验

不论是音乐欣赏的过程还是音乐欣赏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包括了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过程。这使得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时,不可避免地要将这些心理因素纳入我们的考查范围之内,并试图查明这些心理因素与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及效果可能发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是否能给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音乐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审美期待、审美态度、音响感知、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基本要素,它们共同形成了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过程可划分为音乐审美初始阶段、音乐审美高潮阶段和音乐审美效果延续阶段三个阶段。音乐审美初始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注意、审美期望及审美态度;音乐审美高潮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音响感知、直觉与通感,想象联想、情感体验以及理解认识、顿悟与共鸣等。音乐审美效果延续阶段涉及的主要审美心理因素是审美评价。这些审美心理因素都与欣赏者是否能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它们形成的特点及规律,我们获得很多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启发。如,根据审美注意形成的条件,在选择欣赏材料时应注意音乐作品相对于学生的冗余度,冗余度适中的作品最能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又如,根据通感能有效地帮助欣赏者获得更为直观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欣赏课堂上可以适当地采用音画结合等方式,将听觉转化为视觉体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再如,基于对理解认识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必不可少,它制约着音响感知、想象联想和情感体验的质量,等等。更多的音乐审美规律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还待广大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去探索

一、音乐欣赏的地位

歌唱和器乐演奏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来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学习音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眼界,在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音乐的欣赏为演奏、演唱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照、模仿的范本。通过对于优秀演唱演奏的听赏,音乐演唱演奏技能的学习者可以对照出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作品的基本方式,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首先要靠多听,一回生两回熟,听得多了,自然慢慢地就会听得懂的。所谓听得懂音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音乐好听,可能只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感受,如果再继续听下去,逐渐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

二、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得到的是美的享受,马克思曾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是是对象生产主体”。

音乐都能够传达信息,这一点与普通话言有着功能上的相似性,所以,人们也借用了“语言”的概念,就是所谓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语言”的说法。但是音乐不可能具有文学语言那样具体的语义学意义,音乐的感情体验却丝毫不弱于文学的表现力。

我们知道,音乐中所有的音都具有物理属性,都有其自然属性,都是物质的震动。这一点与普通语音之间的自然属性是相同。而普通语音多了一种功能属性――它具有意义,因而语言能够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而一般声音本来不具有思想感情的内涵,这思想感情的内涵,是为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赋予声音的,在习惯中积累起来约定俗成的。语音与普通声音的差别就在于语音携带了信息。

音乐语言不但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且也产生于艺术经验之中,有人说“音乐语言”无国界,这话的真理性也是相对的,中国人总是缺乏外国的生活经验,不会像外国人那么懂得自己的生活风俗性的音乐语言,不过,也有许多东西,比如,喜、怒、哀乐的感情状态之类,是人类所共有的,对于外国音乐中表态感情状态的音乐语言,人们也是能够掌握的。

音乐不具有造型性,声音是看不见模不着的,声音的物理属性是震动,没有绘画材料所具有的物理属性,也就不能使用绘画的造型语汇来解释音乐,显然音乐中的造型性是不复存在的。

音乐与视觉形象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是不能直接表达视觉形象。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人们通常是通过“联觉”来完成审美过程,实现作品的重建的,“联觉”指的是“部分相似和一种交叉相似的网状形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遇到这种开放性的概念。它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框去套对象,它提供了一种内涵的“可能性”,作品本身就包含了一些“空白”或“不定点”需要欣赏者加以补充,这种补充就是所谓的“具体化”,即由一种感觉引发的另一种心理感受,这种感觉的的养成是人们在生活中对生活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养成的。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

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

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

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

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音乐欣赏的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活跃,有较强的认识和鉴别力,也极富有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概念性知识,要善于引出,教师在事先不必全盘托出,更不要照本宣科,以免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之感。如“音乐艺术”这一课题,我事先提问学生(在未翻开书和点明授课内容前):“你们上了这么多年的音乐课,请大家想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学生此时普遍感到“老”同志遇到了“新”问题,一片茫然。议论纷纷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此刻,我便演讲式并带一点表演性地将音乐艺术的特点逐一加以阐述,引导学生逐一归纳成条理。然后学生翻阅课本时才恍然大悟……。这里的提问就是引起情趣,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抓住学生的“新鲜”感进行教学。又如对不同民族和地区音乐风格的感受和体会问题上,则采用听、议、讲和议、讲、听的方法进行。听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议就是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所见结合正确的答案进行综述点评。这里的听和议是心理引导调节的前期,讲则为教学过程的后期,前后期积极的双边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开门,教师引视而见山的作法。

总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音乐的审美功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