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CPTED理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安全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CPTED理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安全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园林绿地空间为儿童提供自由游玩的场所,但是也存在安全隐患。文章从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角度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提出在设计、管理方面提高绿地空间安全性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儿童活动空间;安全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园林绿地空间为儿童提供可以自由游玩的场所,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然而绿地空间在规划、设计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却会造成安全隐患,给儿童的户外活动带来犯罪侵害的威胁和阴影,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性不容忽视。

1 儿童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1.1 儿童的概念

儿童(child),是指从生命诞生之始到青春期之前的人类。但儿童时期的年龄段各有不同。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各国或地区法律有不同的定义。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等的原因,对儿童年龄范围的界定存在争议。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一般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从16世纪开始,人们意识到儿童不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儿童也有特殊的消遣与娱乐活动。《儿童权利公约》的第三十一条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应尊重并促进儿童充分参加文化和艺术生活的权利,并应鼓励提供从事文化、艺术、娱乐和休闲活动的适当和均等的机会。

1.2 认知发展理论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方面有重要的影响,成为学科典范。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l]:

a.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靠感觉获取经验,这个阶段的儿童借助感知运动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家长的保护,保护者的存在和看护是必要的。

b.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但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不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这一时期的儿童是处于幼儿园阶段,学校和家庭周边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是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c.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2岁)

在本阶段的儿童随着抽象概念的形成,已有一般的逻辑结构,能使用具体事物的操作来协助思考。但是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只是初步的,如果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困难。这一时期的儿童是处于小学阶段,主要活动是与小伙伴的交往和对周边环境的探索,自然环境是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d.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2-14岁)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可以进行假设、演绎和推理,作出富有创造性的反映,开始接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儿童是处于初中阶段,想在外界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

2 儿童活动空间

2.1 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柏拉图对于游戏的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1872-1945)在其著作《游戏的人》中将游戏定义为:自发的、在规则的约束中感受紧张和欢乐的活动及行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的中心。特别是在幼儿期,游戏就是生活的全部。儿童通过游戏体验新鲜事物,学习知识,培养理解、思考、创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获得表现力、社会性和协调性。游戏是人生的第一堂社会教育课,积极健康的游戏,安全的游戏空间,不仅能让儿童获得欢乐,也能增进人格发展的健全 [2]。

2.2 儿童活动空间

儿童活动空间是指在城市绿地休憩空间中,专门为儿童群体所设计的活动场所,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憩、交往、锻炼等活动的开放的外部空间[3]。儿童活动空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为儿童设计建设的如儿童公园、儿童游乐场、综合性公园中的儿童游乐区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绿地、城市广场等休憩空间。儿童活动空间不仅有丰富的设计要素,还有自身的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安全性就是其中之一。

3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是通过改变会促发犯罪的环境及状况来预防犯罪的手法。这个理论认为,如果对外界环境进行适当、有效的管理和整治,不仅可以减少犯罪的机会,降低犯罪行为发生的几率,而且能减轻人们对犯罪的恐惧和不安,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CPTED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美国的犯罪学家C.雷・杰弗瑞(C. Ray Jeffery)首创和使用。杰弗瑞认为,单靠刑事政策来降低犯罪率是很难做到的,创建能预防犯罪的环境、培育预防犯罪的社会关系在减少犯罪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与杰弗瑞同时代的建筑学家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主张居民要监视所住区域,空间设计要有明确的领域界限,用城市规划的手段增强社会的控制,提高秩序感和安全性,提出了“可防御空间理论” [4]。纽曼认为,可防御空间的形成有5个基本因素:领域性(Territoriality)、自然监视(Natural surveillance)、环境印象(Image)、周围环境(Milieu)、安全的邻近地区(Safe Adjoining Areas)。

⑴领域性: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性是指个人或群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领域的行为模式。这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提高空间的领域性,会产生防卫和震慑作用,减少犯罪的机会。提高领域性的办法有:限制出入口,场地设计时使用象征性的障碍物、区别场地的不同标高或不同的铺地形式等来区分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5]。

⑵自然监视:提高环境的可监视性能使公共空间中的陌生人处于社区居民的监视之下,能对犯罪分子产生心理威慑力,从而使社区居民更具安全感。提高环境的可监视性的办法有:良好的建筑布局、视野开阔的道路及充足的照明。

⑶环境印象:环境中不文明的现象越多,人们就越会缺乏安全感,对环境失去信心,从而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或者置之不理。这时,潜在的犯罪者就会乘虚而入。随处可见的垃圾、涂鸦、废弃建筑等都是不文明的体现,就算不引起犯罪也会给人们造成不安和恐慌。优美的环境既可以丰富居民生活,又具有防范效果。

⑷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主要是指周边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周围场所的特征。例如周边有警察局或者繁华的商业区的话会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⑸安全的邻近地区:与邻近地区的接壤部分也要进行安全性设计,加强监视来提高空间防御性。

4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问题

4.1安全死角的存在

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死角是指绿地空间中由游戏设施、公共设施、构筑物、植物景观等形成的隐蔽空间,遮挡视线,降低可监视性,容易将儿童甚至不法分子隐藏起来,造成安全隐患,成为犯罪的温床。根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数据,通过对1031处绿地空间(包括儿童公园、街区公园、近邻公园、城市广场等)进行调查,发现约46.3%的空间存在安全死角,产生死角的障碍物数量约为797处[6],主要类型如下(表1):

由表1可看出,公园的厕所由于位置较隐蔽,使用率相对较低,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厕所的安全确保是各国设计师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图1是一个小型公园厕所的改善方案,该厕所离主干道较远,周边植物茂密导致视线封闭。厕所的男女出入口均在同一边,有一定的危险性。窗户的采光度不够,形成安全死角。改善后的厕所靠近主干道,可监视性提高。出入口设计将男女使用者分流,危险性降低。窗户采光增加,厕所内部的可见性提高,安全性加强[7]。其次的安

全死角是地形的高低差以及乔灌木的种植。在设计中通常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图2为例,乔木和灌木都种植在同一土台之上,原本通透的树下空间被灌木所填塞,遮挡视线,不利于观察周边情况。在设计地形、营造植物景观层次的时候要考虑乔灌木的高度搭配对活动空间视线的影响。

4.2 管理的缺失

公园的免费开放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与欢迎,但是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性、环境卫生和管理等方面。公园游客增多,其中不乏借道、留宿、摊贩、乞讨等闲散人员,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损害公物等行为屡禁不止,使公园环境变差;公园经济收入减少,但养护管理成本却大幅度提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导致管理缺失。儿童活动空间是公园中最需要关注的场所,要加强管理监视。公园管理处要设置在视线开阔的地方,便于整体把握周围的情况。要制定日常巡查制度,通过不定时的检查对环境卫生、公共厕所、设备设施、仓库及闲置建筑、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巡查,解决存在的问题,美化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公园形象。

5 安全的公园设计

5.1 较大规模的公园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公园要从设计和管理方面加强防范性。图3是一个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靠近周边的道路被茂密的树林包围,园内有草坪广场、水之广场等各类场地,环境优美的同时安全性也较高,其安全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公园管理处的存在。公园的专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公园的维护、巡查等管理运营工作,一旦发生犯罪案件会马上了解事件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⑵公园内部空间开阔。公园以开放的广场和草坪空间为主,在使用者经常聚集的休息场所适当配置能遮荫的高大乔木及休息、活动设施,视线通透,便于监视和管理(图4)。

⑶厕所的位置合理。周边视线开阔,不易形成安全死角。

⑷公园空间适合多个年龄层。有适合老人、小孩、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活动场地和设施,高利用率是保证公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5.2 小规模的公园

小规模的公园如街区公园(图5),园内没有公园管理处,主要在种植设计与管理、设施配置和公园的利用率等方面提高安全性,防止犯罪行为发生。其安全要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⑴公园内的设施及树木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公园有人工的缓坡草坪、喷泉和大量的乔灌木,环境优美,视线开阔。灌木修剪整齐,低于常人视线高度。乔木选用高大、分枝高的树种,既茂密又不影响视线,两者形成一个通透安全的空间。作为儿童活动场所,这个由起伏的地形和茂密的植被形成的私密空间既有趣味性、舒适性,又强调了领域性。通透的设计提高环境的可见性,加强自我监视的安全性(图6)。

⑵利用频率高。周边居民对公园的利用频率很高,保持与环境的亲密性(图7、图8)。同时积极地参与管理养护,使得公园环境整洁优美。公园是否安全与其规模及类型并没有根本的直接关系,而周边居民的日常利用、积极参与管理却是很重要的因素[8]。要使公园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就要配置丰富的游玩设施,为不同年龄的使用者设计多种游玩方式。当公园成为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场所时,它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空间。

【参考文献】:

[l]晏婷婷.基于心理学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D].浙江农林大学,2013.

[2]金纹青,曹磊,何秋萌.居住区儿童户外游乐空间安全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3,32(6):77-80.

[3]刘晶.安全视角下的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4]崔海英.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pted)的溯源及评析[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5):1-5.

[5]陈仕姣.城市公园中儿童游戏空间景观安全性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6](日)中村攻.公@の安全点[M].东京:本の泉社,2014.

[7](日)中村攻.子どもたちを犯罪から守るまちづくり[M].东京:晶文社,2012.

[8](日)中村攻著,卡米力・肖开提等译.儿童易遭侵犯空间的分析及其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