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书画艺术根源探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艺术渊源已久。上古人结绳记事,为最初文化之萌芽。传人祖伏羲仰天俯地画卦成形,仓颉四目观鸟虫而制文字,实际体现的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文字的形成与生活用具中装饰图案的出现也都是L画的雏形。我国的象形文字,以直观形象而记事,充分体现了画与写的联系。人为万物之灵,衣食温饱之余更有精神领域追求,以乐性情。美的感受来源于生活,因个人的哀乐荣辱汇聚于心,化迹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音乐以声传于耳,书画以形现于目,形声虽异,实则通会。中国自古为文艺大国,以文为本,以艺为辅。艺因文而蕴藉,文因艺而生辉。
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说:“词中求词不如词外求词,词外求词之道,一曰多读书,二曰谨避俗。”又曰:“填词如何乃有风度?”答:“由养出非由学出。”此语虽为论词,实则涵盖了中国所有文艺的形成。明代文人画家董其昌也曾谈到读书、阅历的深浅关乎到艺术水准的高度和面貌,都着重强调内在的修为。艺术家在感悟人生的同时自然而然、渐变性地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因此可知,任何一种打动人心的艺术风格都不是有意而为的,是在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文为本,不通文很难谈艺。艺术气息也是由内而发的,具备什么样的本质便会显现出什么样的风格,所谓文因质生。
在中国书法领域,名家璀璨,其中晋代王羲之书法为笔者所爱。第一,魏晋之人崇尚老庄玄谈,世风清逸,王羲之为当时的代表人物。先切莫论其字,仅其坦腹东床的不俗气度已非寻常之士可比。其《兰亭》之文又写得那样风神洒逸,这些都深深地体现出了王右军内在的气度、才思、学养。今其书作真迹已无传,或临或摹,而尚能传其神韵。如《快雪时晴》《万岁通天》《兰亭序》诸帖,雄而秀、温而栗,萧散之中体现出传统的辩证哲学理念,成为书宗楷模被历代推崇。其中《兰亭序》为王羲之代表作,此帖为王逸少雅聚时以鼠须笔带醉意而书,气格散逸,技法尽自然变化之能事。今见以冯承素摹本最近原作字形。虽非王羲之真迹,但冯氏按圣意精摹,亦能详传羲之笔意,令人联想晋人风神。
第二,晋人书作,除王羲之,以陆机《平复帖》最令笔者喜爱。此帖以秃笔随意而书,不经意之间却流露着一份自然质朴,呈现出一种内美气质。陆氏为晋朝文人,以字迹可觑见其人神采。上举晋代名家书作,非仅论书,以书见人,这种“人书互应”实为我国书艺之特色,若用通俗语“字如其人”概括可谓十分贴切。
第三,宋代书家中,最喜苏字。苏轼才学高逸,书亦气度不凡。观其书如读其诗文,逸而厚,飘洒中见沉雄,不作娇弱之姿态。今见其墨迹《黄州寒食帖》名最炬,为“三大行书”之一。此帖法不拘意,意不失法,信笔直书之间自然溢出一股豪宕逸气。纸间体现出一个书家功力的同时,也流露出苏公作为豪放派大文人的才情气韵,更令人联想到的是那些脍炙人口的东坡诗文。
上例列举的几位书家,同时也是通文晓墨的文人名士。以文映书、以书见人是中国书法的一个根本特点,在展现技艺的同时更体现出厚积薄发的内蕴。
除了书法领域,在中国画坛也是如此。一些艺术家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画家。这些画家的画除技法精湛之外,画中还流露出深层的涵养内蕴。第一,在明代画家中笔者喜爱沈周的绘画。沈氏为“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又是著名文人,今留有大量诗作。他的画风朴拙,其中又不乏秀意,呈现的是内美气息。沈氏早年学元代王蒙画法,细笔雄秀,此时代表作品有《庐山高图》,笔法松秀细劲,用王蒙牛毛皴法。晚年则学元代吴镇画法为多,朴拙浑厚。我国本土哲学体系历来以儒、道为主,其中道家思想中的质朴不修、藏巧于拙的特点在沈周画里体现得最为明显。除山水画外,沈周的禽畜类画学宋代法常,而一变法常灵动画风为朴厚特点,可谓善学。今见其所画猫、驴、鸡等俱造型简括而拙朴,技法之外更流露出的是画家内在的才思。第二,明代徐渭的画墨色淋漓、气息野逸,也为笔者所喜爱。在他的画里提倡笔墨游戏,抒情写性的艺术功能在此达到极致。其在技法上虽不屑于细谨,任笔挥毫,但作品又很耐看,这种笔墨上的自由不仅是技法的随意表现,更是徐文长深湛的内在才学的流露。徐氏有大量文学作品传世,精于诗文、戏曲,其文才常为后世人称道,也正因此内在支撑,他的作品野而逸,狂而不怪,耐人品读。后人学徐氏大写意画风很多,常内学不足,只斤斤于皮相模仿,似同实异。中国书画艺术博大深邃,它不仅仅展现的是多姿多样的外在形式,更体现出艺术家内涵的沉淀。如何对其深层内涵进行挖掘与学习,是值得我们用心去探求的。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