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初产妇分娩结局和产后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10名于我院妇产科待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成员协同护理干预,将产妇家庭成员纳入对产妇的疾病护理、心理疏导、生活协助等护理工作中。观察两组产妇顺产率、顺产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心理状态及性生活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顺产达到79%(83/10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7,P<0.01),且观察组顺产妇产后出血量、总产程及产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及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86,2.746,10.700;P<0.01);观察组产妇心理适应状态良好,其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顺产妇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生理心理状态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协同护理;初产妇;分娩结局;产后恢复;

护理病房的医疗环境和人群环境都极易诱导待产妇产生焦虑及抑郁的不良情绪,同时产妇将面临家庭、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角色转变带来的心理压力,如处理不当,不仅可能对生产带来不利,还恐将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妇精神紧张或可导致中枢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使机体痛觉耐受降低、宫缩乏力,而造成产程、产后出血和难产率的增加。产程延长可致产妇疲劳而发生脂肪动员,引起酮体累积,造成PH值下降,血氧饱和度随之下降,胎儿窘迫发生。而协同护理模式[1](Callabortirecaremodel,CCM)是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产妇家属共同参与护理,通过培训提高家属陪护的专业程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合作关系,有利于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感,使产妇顺利完成并适应各方面角色的转变,减少诸多危险因素的产生,弥补了普通责任制护理的缺点。本研究针对初产妇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探讨此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结局及产后心理及性生活恢复的应用价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待产的初产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出现剖宫产指征。(2)有妊娠期合并症。采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25.8±3.2)岁,孕周37.4~41.2周,平均(38.8±0.9)周;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2例,高中及中专38例,高中以下2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6.1±3.6)岁,孕周37.2~40.8周,平均(38.2±0.7)周;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及中专37例,高中以下28例。两组初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盆骨各径线值、胎儿双顶径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初产妇的盆骨各径线值及胎儿双顶径值等一般资料,见表1。•453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护士责任制护理模式。1.2.2观察组在传统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家庭协同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1)指定责任家属,对其进行单独的疏导心理紧张方法、分娩知识、育儿知识的专业指导,并进行考核通过。(2)建立亲属课堂,课堂每晚7点于科室会议厅举行知识讲座和培训,严格纪律,责任家属不得缺席。产前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一对一针对性地生产指导,包括孕期保健、营养支持、分娩知识及心理等全方位的指导。产后提供母乳喂养和育婴相关知识,鼓励家人参与育婴,缓解产妇育婴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生理疲惫感。(3)设立产妇日记,嘱责任家属每日记录产妇生理、心理活动,并提出次日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审阅后应提出针对性护理建议,如参与活动、营养辅食、适当锻炼等。(4)允许产妇家属对病房进行简单搭配装饰,为产妇创造良好的待产环境。(5)安排产妇及家属参观产室及科室,全面熟悉医疗环境。(6)安排产妇丈夫或其他家属全程陪伴产妇分娩,给予产妇心理支持。(7)适当举行产妇及亲属联谊活动,方便亲属间交流护理经验,活跃病房气氛,但应控制活动强度以免影响产妇休息和恢复。1.3效果评价(1)产前发放并收集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ospital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评判初产妇产前焦虑及抑郁状况。(2)产后收集顺产率、产程、2h出血量、产后住院天数等指标。(3)产后6周随访发放并收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postnataldepressionscale,EP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价产妇产后心理状况,EPDS>13分认定为抑郁症,SAS评分>50分认定为焦虑证。(4)产后4个月发放性生活相关问题调查表,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录入进行统计分析。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临床分娩结局比较观察组顺产率79.0%(83/105)显著高于对照组顺产率56.2%(5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顺产产妇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h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住院天数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初产妇产前、产后焦虑与抑郁情绪比较(1)两组产妇在入院前均发放HAD量表进行自测,HAD评分显示两组初产妇焦虑与抑郁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产前焦虑和抑郁HAD评分,见表3。(2)产后通过EPDS和SAS评价,观察组产后抑郁症2例,焦虑症1例,对照组产后抑郁症9例,焦虑症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1,P<0.05;χ2=4.678,P<0.05)。观察组EPDS评分、SA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产后EPDS评分及SAS评分,见表4.2.3两组初产妇产后性生活相关问题比较产后4个月进行随访,发放调查问卷。观察组初产妇全部随访,尚未恢复性生活者4例;对照组初产妇失访3例,尚未恢复性生活者10例。两组初产妇在疼痛、后出血情况、阴道阻力及阴道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孕妇生产分娩的过程,是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心理状态上的转变,其心理需要承受自身、家庭及社会各方面角色的转变带来的巨大压力,研究[2]表明处理不当易造成产妇焦虑、抑郁、强迫、敌对、恐惧等负面心理改变。产妇产前负面情绪的产生,直接影响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产中情绪不稳定将使产程时间增加、产后出血量增加、身心健康问题增加等造成住院时间延长。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产妇病态情绪,严重影响产妇正常的家庭、社交活动,甚至严重影响子代的正常发育[3]。造成初产妇围产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较为复杂[4-6]。何瑛等[7]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职业类别、意外妊娠、初产等因素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而产妇及家庭成员对产后危险因素相关知识和防范行为的认知上的短缺,也是造成产妇产后情绪改变的重要原因[8]。产后抑郁是可以通过合理干预手段减少或避免的[9]。吕春华等[10]亦发现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变分娩结局。家庭协同护理是在普通护士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鼓励家庭成员反客为主,直接参与到初产妇的围产期护理中来。家庭成员经过单独专业指导,掌握疏导心理紧张方法、分娩知识、育儿知识,将家庭成员由单一的情感寄托提升到等同于责任护士的专业护理。责任家属的设立使其作为医护人员与待产妇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准确、直接地传达、执行医护人员意志,避免待产妇的抵触心理。初产妇分娩由丈夫或其他家属全程陪伴,让家属体会产妇生产之痛,增进相互理解和感情融合,产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育儿,为其营造轻松的生产育儿环境,减少产后抑郁与焦虑情绪的发生。本研究显示:采用了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的顺产率显著增加。而因为家庭参与分娩陪伴,产妇心情更轻松,安全感和医护人员信赖感增加,观察组分娩总产程为(538.82±166.63)min,对照组为(621.33±189.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产后2h出血减少,产后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由于家庭成员全程参与产妇护理,各成员与产妇间关系更加融洽,共同育儿分担产妇心理压力。产后6周的随访表明:观察组初产妇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0%(2/105)、0.95%(1/105),对照组分别为8.57%(9/105)、6.67%(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性生活主要受心理和身体情况的影响,产妇产后性生活多推荐为出院6周后可进行。因此我们通过采集初产妇产后性生活相关问题的基本状况作为评价产妇恢复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观察组在疼痛(会阴或腹部)、强弱、阴道阻力及阴道度等问题上,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说明家庭协同护理利于产后性生活恢复,减少性生活相关问题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妇产科护士责任制护理为基础,利用护士与家庭成员为双重护理手段,共同制订最适用于初产妇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全程陪伴护理,为产妇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亲密的产时陪护、专业的待产管理,秉持家庭般分娩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提高了初产妇顺产率,缩短了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产后出血量,使初产妇产后心理、生理更好恢复,可为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提供重要借鉴。

参考文献

[1]赵力立,曹明英,姚朱华,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63-1465.

[2]HuizinkAC,DelforterieMJ,ScheininNM,etal.Adaptionofpregnancyanxietyquestionnaire-revisedforallpregnantwomenregardlessofparity:PRAQ-R2[J].ArchWomensMentHealth,2015,19(1):125-132.

[3]刘彩霞.围产期抑郁对子代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2,15(6):329-330.

[4]刘春宇,杜华.东坝地区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1670-1672.

[5]SockolLE,BattleCL.Maternalattitudes,depression,andanxietyinpregnantandpostpartummultiparouswomen[J].ArchWomensMentHealth,2015,18(4):585-593.

[6]ZhongQY,GelayeB,ZaslavskyAM.Diagnosticvalidityofthe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7amongPregnantWomen[J].PLoSOne,2015,10(4):1-17

[7]何瑛,何国平.430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39-1541.

[8]钱琴玉,郝模,张雅英,等.常州市育龄妇女对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的认知及行为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11):75-77.

[9]文艳玲.产后抑郁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8):82-84.

[10]吕春华,熊玉贤.连续性个性化助产模式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43-644.

作者:思耀芬 贺秋园 杨美玲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