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锁阳城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锁阳城遗址的几点初步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位于瓜州县东南域的锁阳城遗址,以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保存较好及地处丝绸之路要冲而引起文物考古、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惜废弃已久、沉睡有年,又未进行过全面的考古发掘,致使许多历史悬案不得其解。2007年,因保护工程的需要,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派笔者、孙崇玉、田宏林、张仲胜等人赴锁阳城,对该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勘察测绘,并制定了维修方案。通过勘测,得出一些初步认识,以供学术界参考。

[关键词]锁阳城遗址;瓜州;玉门关

[中图分类号]K9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8-0025-02

一、地理环境与建城选址

古代建设工程,大到城市与宫殿,小到村落与民居,无不注重地址的选择,特别是汉唐以来,堪舆学是建筑营造工程的灵魂,无论是勘察选址,还是择日施工,堪舆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现在地质、地理、地貌察之,瓜州全境地处祁连山褶皱北翼与天山―内蒙褶皱系北山褶皱带之间的中新生代盆地中,而锁阳城处于盆地南缘―北祁连山支脉的长山子北麓、第四纪冰河期洪积砾石层扇面与全新世洪积黄土交会之平缓带。其南有第三系上新统形成的祁连山支脉长山子,其北有前震旦系形成的十工山,其西有榆林河南北流,其东及东北有疏勒河南北又折向西流,自然形成了两山、两河合围之局,达到了城市与自然地理和谐之目的。若从堪舆学的角度考察,锁阳城南向依靠的是长子山,其后主山(即主龙脉)是祁连山脉,取龙脉宏伟久远之意。北临十工山,该山低矮、平缓、起伏不大,东西向分布,与他山断续相连,且独立成系,位于城北,从长山子顶北望,置于城北,有伏案之感,故为城之案山。从此北向远望有北山山系,是北户之障,有阻风之用。东侧疏勒河、西侧榆林河,两河相夹,取意青龙、白虎。又疏勒河北流西转,至现今双塔水库一带,正与锁阳城相对,水流弯曲平缓。水,古人认为财气,水聚该处,取意财气不易流散。综上分析,锁阳城选址于此,很可能借助于堪舆之学。不管怎样,锁阳城所在之处,靠山近水,交通方便,又是交通要道,更是土地肥沃之处,便于生产、生活、生存,是大型城市建设的理想之地。

二、建筑布局与结构

城市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也是政治与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夏、商、周时期,国家建城主要功能是保卫君王,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从春秋战国开始,城市建设大为发展,国家各级政权所在地都筑城,并且有内、外之分。内圈者称内城,外圈者称廓城,其功能亦不同,“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考工记》),后代沿袭之。锁阳城的布局与结构大体上也是如此。该城由于早已废弃,自然侵害较严重,部分关键部位或风化殆尽,或被流沙掩埋,或被植物覆盖,整个布局支离破碎,失去原貌。2005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的《锁阳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综合各家的看法,将遗址分为内城、外城、羊马城、隋玉门关、土牢五个部分,似为该城的形式。其实有不妥之处,通过勘测,笔者认为,锁阳城的基本布局为内城、廓城、玉门关三部分,其中内城与玉门关这两个区域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现分述如下(见图1):

(一)内城

内城即中心城堡,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因南城墙较北墙为短,致西城墙南北相接后,形成了梯形布局。另外,内城中东部南北向有一道城墙相隔,将内城分割成东、西二小城,致使全城平面布局变得较复杂。经勘察,这种布局系后来多次扩建形成,并非始建时原格局。原格局应是南北向梯形城堡,即现存内城之西半城。坐南向北,东墙并非直线,北段有折角,有5个马面;北墙有4个马面,东段筑瓮城和北门,西段开角门;西墙呈斜线,有5个马面,中段开筑瓮城和西门;南墙较北墙短,有两个马面,西墙与南墙角处开角门;四角筑角墩及角楼。于是,形成了南北向、北宽南窄的梯形城。后来扩建其城,即沿东墙再向东扩建,便形成了现在内城中的东半城。

东半城南墙有两个马面,北墙有一个马面,东墙由于风化坍塌严重,现能辨认的马面仅存一座。东北与东南角筑角墩。由于扩建工程的实施,使内城分成东、西两城。这一现象,从四角角墩的形状可得到证明,如现存的角墩有7座,其中内城东西隔墙的两端的两个角墩是方形的,而其他均为圆形的。很明显,在内城东扩时,全城均进行过一次大维修,维修过程中,将四角的角墩做成了圆形,由此可以断定,该城的方形角墩是早期形制,而圆形角墩则是晚期形制。城内分布有很多建筑遗迹,因积沙覆盖,未做发掘,文化内涵不得其解(见图2)。

(二)廓城

即外城,绕内城而建,保存不好,大部分或坍塌,或沙埋,或被红柳覆盖,仅存北城墙和东城墙东北角一小段。经勘察,廓城范围很大,东、南、西三面均有墙基遗存,而且可以相连接,复原后,平面呈不规则形状,东边窄小、西边宽广,形成了宽阔的廓城区域。从迹象看,东、北、西、西南角应开有大门。廓城北墙现存马面9个,其形状、工程做法与内城早期做法相同,所以廓城与内城西半城同是早期建筑。

(三)玉门关

关于隋玉门关,大多数学者根据文献记载,推测内城东北角外现存的半截城墙为隋玉门关。经过勘察,笔者发现所谓玉门关的一段城墙乃是廓城东城墙的残存,其迹线向南沿伸,与南廓墙相接。其东墙中段有大门遗迹。另外,内城西北角东西向有一道城墙,西与廓城西墙相接。由于这一道城墙的存在,使内城北墙与北廓城墙之间形成了一道东西向大通道,这种形制,很可能是玉门关的位置。其东入大门,向北折,西行通道,出西门,经“土牢”(很可能是玉门关之西关口)而出关。此看法仅是现象上的推测,有待今后发掘研究去证实。

三、建设年代及性质

根据文献记载,锁阳城所在地,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的辖地,有人推测应是冥安城的住地。西晋时为晋昌郡辖地;隋代为常乐郡,改冥安为常乐县。唐代置瓜州,是为瓜州城。这是根据文献记载来考订的。该城未进行过考古发掘,无任何地下可证资料。笔者勘察时,采集到很多陶、瓷片。这些陶、瓷残片,从质地、花纹、火候等分析,时代最早者有两晋时期的灰陶片,其次有隋唐时期的白、褐、橙色粗瓷、陶片,再次为宋及元明时期的青花瓷片等。其中,灰陶片多见于坍塌的城墙墙体夯土中,其他均见于城内各遗址堆积中,以隋唐时期的各种瓷片最丰富。根据此迹象,笔者推测,该城最早很可能始建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曾经大规模扩建。早期城市的性质难以判断,而晚期为隋玉门关和唐瓜州城之说是可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