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范式”教学改革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范式”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普通高校的特点,从"非教学因素"和"教学因素"出发,从"基础差"、" 时间短"、"低兴趣"、"非专业" 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主张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范式改革核心应更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增设选项课的同时,将学生体质测试内容纳入课程范式改革体系中去,达到个性化教育和素质达标双赢的新的课程范式。

关键词: 公共体育; 选项课程; 范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11-02

所谓课程范式是指:在特定时代里相互适应和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内容及其规范化结构程序、课程成就和课程观念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随着社会文化的每一次大发展,发生质的变化,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理念产生一次新旧交替,便形成新的课程范式。为了区别体育院系的体育专业课程,《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质就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其重点针对公共体育这一领域分析和研究。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当代高校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取向逐渐转变。体育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功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的价值取向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当今和平年代,体育从宗教、艺术、军事中完全分化出来,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在高校中存在,可作为身心娱乐的工具,也同时作为一种养生保健工具。然而,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是把它当做兴趣爱好、休闲、排解不良情绪的工具,体育娱乐健身、休闲放松的价值功能日益突出。另一种是对体育课程的不理解,由于基础差、学习时间短、且非专业,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出现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认为体育只是玩。

1.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非教学因素"的问题

1.2.1 "基础差"所致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难上课"。如今大学生都经过 12 年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然而几乎什么体育技能都没学会,身体机能、素质、技能都处于较差水平。本文以贵州高校为例,学生通常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不适应现象,源于部分中小学"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有的同学甚至基本跑的技术都不会,中学体育课造成的学生缺乏夯实基础,导致了高校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另外高考的选拔制度"重文化、轻体育"。导致学生"基础差"致使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难上课"现象。

1.2.2 "时间短"所致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难上课"。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一周 2 节课,不能满足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时间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实践的时间短,由于上课时间短,且学生数多,就难免照顾不周,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学生使用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的时间短,一些高校的场馆如羽毛球馆、网球场、乒乓球场、游泳馆等特殊场地设施除了上课时对学生免费开放外,其余时间要收取"昂贵"的费用。对于学生来讲,难以支付高昂的体育运动费用。

2.通体育课程范式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教育力量的上层单位,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环境和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育内容理应多元化。就目前高校设置的课程而言,还较为落后,受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较为前沿的体育课程不能及时开设,这也制约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今后一段时间,高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把一些先进的、时尚的体育项目同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相结合,增加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2 大逐步深化并践行教学目标。高校的体育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课程是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综合教学水平。就长远的角度而言,高校只有开展优质的体育课程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形成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锻炼自身的体质,从而为后期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就应当在大学生入校之初,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课程,逐步深化体育教学目标,坚持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予以贯彻执行。坚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教学观念,坚持做到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从而真正使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学生服务。

2.3 转变传统观念。学校体育改革是创新过程 ,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 ,只有革除那些影响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 ,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念 ,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更要树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人人都把健康与体育联系在一起 ,强化健康意识 ,体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的目标 ,从而使全社会树立健康体育意识 ,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迫切性 ,从而把体育作为娱乐健身手段而坚持终生 ,促进整个社会新体育观的形成,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环境。

2.4 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教育力量的上层单位,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环境和更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教育内容理应多元化。就目前高校设置的课程而言,还较为落后,受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较为前沿的体育课程不能及时开设,这也制约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今后一段时间,高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把一些先进的、时尚的体育项目同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相结合,增加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结论

课程范式改革的核心要注重大学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培养,仅仅围绕着"个性化"培养,在增设选项课的同时,将学生体质测试内容纳入课程范式改革体系中去,达到个性化教育和素质达标双赢的新课程范式。

参考文献:

[1] 苏娟.高校体育课程范式改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2] 李忠堂.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60 年回顾[J].体育学刊,2010(12)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苏训诚.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 徐丽平.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与大学生体育生活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