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江西曹洞宗保护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江西曹洞宗保护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曹洞宗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其发展历程与江西密不可分,因而江西具有独特的曹洞宗文化优势,表现为延续千年的传承历史及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在此基础上思考当今社会如何对曹洞宗进行保护,一要开展曹洞宗文化研究,二要加强曹洞宗遗址修缮,三要发展曹洞宗文化旅游。

关键词 江西 曹洞宗 保护

曹洞宗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于唐末由良价与本寂分别在江西洞山与曹山共创独具特点的“五位说”,形成曹洞宗。曹洞宗创宗与发展过程与江西密不可分,江西不仅是其发源地,也在其发扬和传播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曹洞宗传承发展至今已成为江西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今赣文化的组成部分,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然而,现今曹洞宗的发展与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因而,本文拟总结江西拥有的曹洞宗文化优势,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依托本土丰富的曹洞宗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其源远流长、重放异彩。

一、江西曹洞宗文化优势

(一)延续千年的曹洞宗传承历史

创宗于唐末。良价(807-869),少时在家乡诸暨随师出家,青年时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禅林。他先去南泉(今安徽贵池境内)参谒普愿(748-835),深领紊契,随后又往沩山(今湖南宁乡境内)参谒灵佑(771-853),再在云岩(湖南潭州境内) 从师昙晟并受心印。昙晟圆寂后,良价离开云岩又先后云游了鄂州、袁州、吉州、宣州、建昌等地。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来到宜丰洞山,当他涉趟洞水时睹影顿悟, 因是终止云游,从此驻锡洞山,宣讲他所悟是的禅宗新法,一时四方徒众纷纷前来学法。良价认为无须四处去求佛,佛在性中,心即是佛,觉悟不假外求,得道靠顿悟,用不着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终年修行来渐悟。此后,良价陆续作了《玄中铭》、《五位君臣领》、《五位显诀》等偈颂,形成“五位君臣”说。良价圆寂后,其弟子本寂至曹山统扬师法,使得宗风大举。本寂(840-901) ,泉州莆田人,自小习儒学,素修举业,文辞遒丽,富有法才。19岁在福州灵石山出家,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年间(860-874)初,参学于洞山良价门下。本寂盘桓数年后,受请开法宜黄曹山,全力弘扬师承五位之说,并加以创新。本寂驻锡曹山长达30余载,光大良价所释“五位君臣”法门,于是四方参学者甚众,“洞山之宗,至即为盛”,洞山确立一宗的规模,至曹山而大成,曹洞宗正式形成。历经两代宗师,曹洞宗得以最终形成于宜丰洞山和宜黄曹山,因而,江西是名副其实的曹洞宗发源地。

历经百年孤独。五代十国时期,即十至十一世纪,曹洞宗进入百年孤独时代,但江西曹洞宗脉继续延续。洞山法系由疏山匡仁、云居道膺延续下去。本寂同门师弟匡仁在洞山得法后,来到金溪县疏山,肇建白云禅院,力弘曹洞宗风,并著《四大筹颂略》、《华严长者论》等传世。

明朝中兴。曹洞宗历经五代十国以及宋元时期几经衰落,有影响的禅师寥寥,曹洞宗的主要基地也于元代移至嵩山。明朝嘉靖年间得以中兴,曹洞宗中兴离不开常忠、常润二人。二人在嵩山习曹洞宗法脉,常润继承嵩山法席,常忠返回江西宏法,常润也遣不少弟子赴江西宏法,开创曹洞宗再度兴盛的局面。常忠弟子慧经开始江西曹洞宗的振兴事业。至明末,曹洞宗在江西形成寿昌、云居、青原三大支脉,三大支脉分别由无明慧经、洪断诸缘、笑风大然、药地大智弘法于黎川、永修、吉安三地。其中,明代曹洞一宗影响最大的为寿昌一脉,主要活动地为江西、福建等地,中心地为江西黎川寿昌寺。慧经(1548-1618),号无明,俗号裴,抚州崇仁人。九岁入乡校,二十一岁出家,至江西黎川廪山寺求学于常忠,万历三十八年(1610)慧经住持建昌府新昌(今黎川县)寿昌寺,以农禅兴寺弘扬曹洞宗风。慧经“居败屋中,日中率众开田,一如宝方,未尝少倦,数载之间,重建一新庄,庄严伟丽,甲于江右丛林”。以劳动的方式保障禅寺的供给,使禅众不断扩大。于是寿昌寺“二十年来,千指围绕”。其弟子以寿昌元谧、晦台元镜、和鼓山元贤为著名,代相传承。

清代以来的发展。入清以来,江西曹洞宗鼎盛时期已过,特别是晚清,伴随着国力衰落,整个江西禅宗不振。但是曹洞法脉传承不断,如寿昌一脉在清代依然名僧辈出,竺庵大成及其弟子主持修复新城寿昌寺,使寿昌寺得以修复振兴。寿昌博山能仁禅寺,自清以后,先后有释道奉、释觉浪道盛、释道霈、释宏瀚、释一、释剖云、释一导等高僧在此主持法席,达百余年之久。明海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主法宜黄桃华山寺。再如清代青原山净居禅寺主要传承人有笑峰大然、药地大智皆官员入僧,入住法席后修缮寺宇,开堂说法,接引后学。

曹洞宗在江西从创立到发展,虽几度兴盛几度没落,却历时千余年而不衰,其后代子孙之昌盛、禅学义理之活跃可见一斑。江西延续的曹洞宗发展历史形成曹洞宗文化,是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开发利用是保持曹洞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深厚的曹洞宗文化积淀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优势,

(二)丰富多彩的曹洞宗文化遗存

曹洞宗在江西这片山清水秀之地兴盛与发展,留下了大批人文景观和文化遗址。

名山。洞山是曹洞宗的发源地,是佛教名山。洞山自然风光非常秀丽,方圆十华里,峰峦重叠,安谧幽深,气候宜人。苏辙的诗“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是洞山优美环境的写照。洞山更为人所知的是其禅林胜迹,曹洞宗的创宗者良价住持洞山多年,他一生弘法,德高望重,历经千辛万苦,募资建寺,广植林木,修治山景,对洞山贡献很大。其后,历代僧众的弘法使洞山留下许多神奇的传说,也留下曹洞宗很多灵迹,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是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曹洞宗的发展依赖山灵水秀,所以除洞山外,还有曹山,云居山、青原山、博山等众多名山,是曹洞宗文化遗存的承载之地。

寺庙。江西佳山水,有山便有寺。江西的寺庙众多,享有盛誉的曹洞宗寺庙有宜丰洞山的普利禅寺、宜黄的曹山寺、黎川的寿昌寺、上饶博山的能仁禅寺、永修云居山的真如禅寺、吉安青原山的净居寺等等。

塔林。塔林是曹洞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洞山尚存中兴第一祖塔、已伍度禅师塔、守镇永禅尼塔和普同塔等一百余座,精巧玲珑,造型各异,像众星捧月一般遥遥围住祖师价祖墓塔,置于叠嶂层恋之间。良价禅师塔建于咸通十年,在普利寺后坡,通高2.2米,平面六边形,花岗石建造,基座为金刚宝座式,分别雕刻忍冬花壶门、字、方孔钱、如意草图案;塔身每面嵌以石板,仰覆莲为楣托,伞形塔盖开瓦垅、瓦当,六角飘檐;塔刹以莲瓣覆钵、相轮、宝珠组成。正面碑刻残存“……己丑敕建……”、“……师慧觉宝塔”等字,懿宗赐其“悟本禅师”称号,墓塔曰“慧觉宝塔”。

名僧。曹洞名僧良价、本寂、慧经、寿昌、法忠、诸缘、大然等人均为曹洞宗的发展传承作重要贡献,也留下了众多义理、偈颂等禅学思想,不仅丰富文化典籍,也将佛教禅学思想渗透于社会生活各领域,是曹洞宗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江西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曹洞宗胜迹,如洞山就有十大禅林胜迹,包括良价师涉水睹影、大彻大悟的逢渠桥,铁拐李与良价斗法之地木鱼石,还有考功泉、夜合山、拐棍山、七汕桥、千年罗汉松、盐井历代名人的题诗石刻等,每处景物无不与曹洞宗有关,无不是曹洞宗留给后人的遗产。

综上所述,江西曹洞宗名山、寺庙、塔林众多,名僧辈出,禅风兴盛,不仅具有独特的禅宗文化优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这些优势意味着江西曹洞宗文化资源的开发得天独厚、潜力巨大。

二、江西曹洞宗保护的思考

人文昌盛、灵山慧水的江西开出禅宗的“一花五叶”。曹洞宗作为五叶之一,在江西留下了宜丰洞山、宜黄曹山、黎川寿昌寺、上饶博山能仁禅寺、永修云居山真如禅寺、吉安青原山净居禅寺等宝贵禅宗文化遗存。曹洞宗文化发展至今已成为江西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然而,现今曹洞宗的发展与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名寺破败不堪、缺乏修缮,很多名山人迹罕至、冷冷清清,这与曹洞宗曾经的辉煌和延绵的历史实不相符。一方面由于保护开发的力度不够,投入少,目前建成的寺庙,除部分寺院规模较大、档次较高以外,不少寺庙规模偏小,与其祖庭地位不相称,一些古迹保护档次低,条件相当简陋;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江西虽有众多曹洞文化资源,但知名度普遍不高,曹洞宗发源地甚至还有许多江西人闻所未闻,更何况在全国的知名度。相比其他佛教禅宗省份,江西曹洞宗的现状急需改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快餐文化大量肆虐的今天,保护好江西这片佛教禅宗心灵净土显得尤为重要,珍贵的曹洞宗文化遗存倍加值得文物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保护。笔者认为,做到有效的保护、合理的利用,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开展曹洞宗文化研究

开展对曹洞宗文化的整理研究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大力挖掘曹洞宗文化特色,加强曹洞宗文化的历史渊源、名人轶事、传奇故事的收集、整理和编撰工作。发挥省内外佛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文艺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才的作用,成立曹洞宗文化研究会,深入研究曹洞宗的历史、宗教名人、宗教名胜,对曹洞宗典籍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和宣讲,充分体现曹洞宗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深对其研究,如召开纪念大会、弘法大会、专业的禅修、论坛等各种形式。

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宜春。宜春于2001年成立了禅宗文化协会,并组织了3次禅宗文化学术专题研讨会,积极开展国内外禅宗文化交流。宜丰县建立东方禅文化园,由禅历史博物馆、禅意园、禅文化研究中心、花岗岩雕五百罗汉像等组成,其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禅文化旅游观光和研修平台,使之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宜春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曹洞宗文化研究,更好的对其保护、开发及利用。

(二)加强曹洞宗遗址修缮

面对寺庙建筑破坏不堪、石碑匾额语焉不详的现象,积极按照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本着“全面保护、重点修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总体修缮规划,通过对全省曹洞宗遗址的详细调查,制订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步骤和措施。同时,广募资金,加大投入,可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单位企业捐助、个人捐款捐物等各种方式进行多方筹集资金,对一些年久失修、破坏严重的禅寺、禅塔等进行抢救保护工作,以恢复原貌,对重点遗址加以保护。加强禅宗文化遗存的保护和恢复,并且将禅宗文化遗存已经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安宝峰寺已完成修缮,成为全国重点寺院。洞山普利寺、奉新百丈寺、上高末山寺、袁州栖隐禅寺等寺院正在修复之中,其他寺庙也要逐步列入修缮计划。

(三)发展曹洞宗文化旅游

应依托这些极为珍贵且数量丰富的曹洞宗文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曹洞宗文化源远流长。

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编制详细的项目开发规划,将曹洞宗统一策划,整合全省旅游资源,把曹洞宗旅游纳入全省旅游规划,兴建大文化产业。在总体布局上,以曹洞宗祖庭――洞山和曹山等名山名寺为依托,辐射全省其他地区,将其整合为大型禅宗遗址群,并且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宜春是禅宗旅游规划成功的案例。宜春市继成为全国园林城市后,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宜春打造为“禅宗圣地”、“东方禅都”,打造为国内外旅游知名品牌。2010年,宜春市着力兴建“禅都文化博览园”并且策划一条十分独特的禅文化之旅:“靖安突出禅学,奉新突出禅规,宜丰突出禅庭,上高突出禅尼,袁州慈化突出禅文、仰山突出禅修”。目前,宜春正大力推进禅宗文化博览园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面积3200亩,将努力将禅宗文化延伸到市民生活中,打造“大众禅、生活禅”。宜春各个县市区的禅文化统筹安排,规划合理。其他地区的曹洞宗文化旅游规划可加以借鉴。

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是扩大禅宗遗址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等方式介绍当地历史人物、禅宗传承,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佛教僧民、居士、游客前来考察与观光。通过各种媒体,运用各种形式,采用各种办法,加强曹洞宗文化的宣传,比如举办一些全省性的、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活动,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积极参加省市各级政府、旅游局组织举办的旅游交易会和展会,与同行业进行交流和学习,不仅宣传江西曹洞宗旅游,也为进一步开展旅游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组织专人编制曹洞宗旅游的书籍、宣传画册或光盘,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江西曹洞宗旅游的知名度。

同时要发展特色旅游。开发曹洞宗旅游产业,不仅能提升曹洞宗文物品位,也能把江西曹洞宗文化发扬光大,发展特色旅游则能使其在全国纷繁的宗教旅游中一枝独秀。在禅寺等风景名胜区做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提高佛教禅宗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风景秀丽的地区,结合山、水、林、寺的优势,做到禅理与休闲疗养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感悟超然脱俗的禅机,一方面怡然自得休闲度假,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中领悟禅机,感悟心灵的境界,从而体验祖庭的风采;将旅游观光与祖庭朝觐、寻根有机结合;再现农禅思想,以农禅双修为理念,体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禅宗风范,开展“祖庭朝觐”、“禅文化夏令营”、“禅乐参悟”等特色活动,凸显江西的曹洞宗旅游。另外,积极开发与曹洞宗文化相关的旅游商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再次要加强景区基础设施。随着旅游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性已显露无遗,如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仅会降低景区景点的资源品位,而且直接关系到这些旅游资源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因而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增强景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对景区内布局不合理的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强景区的资源保护,促进旅游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大禅宗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全省旅游资源纳入公路交通网上,加强景区公路建设,将各景区景点有机地串连起来,形成全省曹洞宗旅游大框架,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游览网络系统。景区内游步道、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也要不断改善。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禅宗旅游收益最大化。

最后发展旅游过程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开发利用时往往面临一系列矛盾,如禅宗遗址的经济建设、旅游开发与所产生的保护压力,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矛盾等等。靖安宝峰寺的修复与马祖塔亭的保护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成功事例。马祖塔亭原在宝峰中学的校内,塔亭的保护与校园建设存在矛盾,需要协商,1992年重修宝峰寺时,政府拨款40万元迁出宝峰中学,特别拨4万元维修马祖塔亭,并且归还宝峰寺山林土地450亩,这样,重修后的宝峰寺与马祖塔连为一个整体,既有效的保护了马祖塔亭遗迹,又通过利用高僧马祖道一的名气,推动了旅游的兴盛。所以,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也是要思考的问题,做到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真正做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曹洞祖庭能重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熊贤礼,黄颐寿.宜春禅宗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展望[J].南方文物,2003(1).

[2]超茶英.曹洞宗――一笔丰厚的赣文化遗产[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6).

[3]《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上

[4]《无异元来禅师广录》卷二三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研究课题,课题号2011-gzw-16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统战部 2.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3.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