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样式雷”与颐和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样式雷”与颐和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熙年间,江西一个古老的手工艺家族前往京城谋生,凭借超凡脱俗的技艺,成为辉煌的建筑世家,占据皇家首席建筑师的席位达260年之久,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百分之二十五均出自这个家族,它成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段佳话。

――世界文化遗产网

世袭建筑师家族“样式雷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中写道:“在清朝(1644―1911)二百六十余年间,北京皇室的建筑师成了世袭的职位。在十七世纪末,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应募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中国清代承办内廷工程的雷氏建筑世家,因长期掌管样式房而得名。始祖雷发达,字明所,江西建昌人,清初与堂兄雷发宣应募赴京。相传重建太和殿时因缺大木,仓猝间取明陵楠木旧梁柱充用,上梁时卯榫悬而不合,工部官私使雷发达冠服衲斧升梁,斧落榫入礼成,康熙遂面授雷发达为工部营造所长班。雷发达子雷金玉,继父业任长班,供役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雷金玉子雷声,雷声子雷家玮、雷家玺和雷家瑞3兄弟都能继承祖业。

自从雷金玉成为样式房掌案,也就是皇家建筑总设计师,雷家的传奇才真正翻开了第一页。

雷发达及其后裔设计并主持修建的清代著名建筑,包括水利工程、桥梁、园林、宫殿、庙宇、陵寝和学堂等,占我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五分之一。如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北海、清东陵、清西陵和承德避暑山庄等等。雷发达及其世家的建筑成就,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著名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说:“在作品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世界各国古代建筑师中,恐怕找不到一个‘样式雷’这样的建筑世家,竟然能有这样重大的影响。”

样式雷为世人留下的最宝贵财产不仅有他们的建筑,还有稀世珍宝――图样。仅在国家图书馆,就珍藏着样式雷的两万多张建筑图样。这些图样对研究清朝历史、建筑文化发展脉络有巨大的作用,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巨大成就。样式雷画出的图纸什么类型的都有,比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最难得的是陵墓的宝顶,它呈不规则的空间形体,样式雷画出等高线图,这在当时是非常高水平的。在修建惠陵的过程中,因为工程反复比较多,样式雷也留下了最为详尽的图纸,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木结构的尺寸,在牌楼、碑亭下面打多少桩,全记载下来。为了及时向朝廷反映工程进度,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寝从选地到基础开挖,再到基础施工,然后修地宫、修地面、安柱子直到最后做瓦的过程,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程序技术上的独到性。在样式雷留下的图样中,有一部分是烫样。它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加工制作成的模型图。因为最后用特制的小型烙铁将模型熨烫而成,因此被称为烫样。烫样给后人了解当时的科学技术、工艺制作和文化艺术都提供了重要帮助。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传承手艺,雷家从第五代雷景修吸取经验,把祖上有关的建筑图纸都保存起来。自此,样式雷家族历代工程设计文案,以及所有建筑的神秘手艺都得以保留,也造福了雷氏后人,从小生活在图档中的雷家小孩无形中得到了最正规的中国建筑学教育,能世袭皇家首席设计师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是清王朝结束,雷家再辉煌几代也应该不成问题。也许雷家没有想到,这个原本为了延续家族辉煌历史的本意,却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历史印记。也正是通过这些图档,后人惊奇地发现,在样式雷的名下,是一个极其庞杂的建筑体系。大到皇帝的宫殿、京城的城门,小到房间里的一扇屏风、池塘里的一条船以及堂前的一块石碑,都符合样式雷的种种规矩,这是一个非常正规而系统化的祖传技术。其中的种种奥秘,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历史学家,也成为建筑学家值得借鉴的珍贵资料。

为颐和园鞠躬尽瘁

颐和园为雷家设计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早在辽金元三代,这处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为皇家园林。明代,曾在此处营建“好山园”。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50年4月19日),乾隆皇帝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到来的60岁大寿,决定在好山园旧址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营建清漪园。乾隆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在山前建造了为母祈福祝寿的“大报恩延寿寺”。又将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取汉武帝在长安开挖“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策划攻略滇池之滨的昆明之典。

但不幸的是,清漪园等“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1860年10月18日,遭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到了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日(1886年7月1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宣布,将于次年正月“撤帘”,由年将16岁的光绪皇帝亲政。慈禧乘机提出,要重建清漪园,以作为自己“离退休养”的场所。

两年后,光绪皇帝将重建中的清漪园命名为“颐和园”,即供慈禧“颐养天和”之意。

当年,颐和园工程由清代著名宫廷设计师“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复建了昆明湖北岸的长廊,在大报恩延寿寺的基址上建造了园中正殿排云殿,在石舫上重建了二层舱楼,在被焚毁的“八方阁”台座上营造了“佛香阁”。雷家设计制作极其严谨,甚至亲自采购所需材料,以至于累死在皇家工程的雷氏掌门人不止一位。

“福禄寿”巧用心思

至今在雷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为其母皇太后庆祝60大寿,要求重新修建园林,命雷廷昌负责修建。但皇上要求在园子里体现“福、禄、寿”三个字,他正在为设计形状发愁时,一位老者突然造访。

好客的雷家邀请老者住了一宿,当老者次日离开时,从兜里拿出一个寿桃,放在了桌子上。这时候,突然有只蝙蝠恰好落在寿桃旁边,在桌子周围上下飞翔,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脑门,回屋铺开图纸,写下“桃山水泊,仙蝠捧寿”八个字,就把昆明湖设计成了一个寿桃形状,万寿山设计成了一只蝙蝠。

巧妙的营造山水系、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例如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状的殿堂,称为“福殿”。园中还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称之为“福河”。当年修建颐和园是为了给慈禧祝寿。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却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今天的遥感卫星图上,可以清楚地辨认当初宫廷设计大师雷廷昌设计颐和园时的匠心独具和信手拈来,这一切均得源于这个家族的深沉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