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的入门

自媒体的入门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可为者为之,不可为者别乱为

财新传媒给网站的“停稿通知”消息,被炒得沸沸扬扬。尽管有些细节并非像媒体说的那样,但此事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是因为既关系到传统媒体也关系到新媒体的切身利益问题。而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微妙关系,传统媒体给网站供稿是有偿还是无偿,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话题。因此,财新传媒的举动和种种传闻被广泛关注也是必然的。

2011年12月26日,财新传媒法律部发出《财新传媒反侵权特别公告》,其中“财新传媒曾于下属《新世纪》周刊、《中国改革》的版权页,及财新网(www.caixin.cn)正式声明,我司保留所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或使用。”

这一公告出来之后,很快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继而传出财新传媒已同时通知四大门户网站不再给他们供稿。传闻中有些细节并不准确。据笔者了解,财新传媒给网站供稿从来就没有白给,他们与网站签了有偿供稿合同。这次的所谓“停止供稿”,其实是合同到期还未签订新的供稿合同的情况下,网站继续使用财新传媒的稿,于是财新传媒通知网站不得下载。其实不止四家网站接到通知,也不是同一时间接到通知,而是分不同时段分别通知。网站下载稿件令纸媒头痛的还有两方面,有的网站乱改标题,任意放大,给纸媒带来麻烦。还有的就是不注明转载出处。财新传媒也碰到类似的问题。如果网站同意财新传媒开出的付费条件及转载时必须遵守的规则,情况也许会发生变化。至笔者发稿时为止,财新传媒还在与其他网站协商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财新传媒目前并没有完全做出不再给网站供稿的决定。但财新传媒有很强的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也一直将网站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财新传媒的发展势头及胡舒立敢作敢为的风格来看,财新传媒终究要走出“做强自身网站”这一步,到了这一步,决不会再向任何网站供稿。

即便财新传媒能比较快地实现停止向别的网站供稿、做强自身网站的目标,但也是为数不多的案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很难成为大多传统媒体的常态,因为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介入新媒体之后至今并未找到明确方向。

传统纸媒开办网站从最初的原样照搬到后来各自为战,再到现在的报网互动,介入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尚未真正找到。财新传媒因拥有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独特的意见信息而拥有忠实的读者群和自己的市场,这种已经建立起的品牌效应使它能够更加自主。“财新传媒”有着独立的立场和专业的报道,这种有影响力的大媒体自信有能力办好网站,才敢对门户网站任意转载说不。

当下仍有很多纸媒的网站内容上原样照搬,时效性上又没有发挥网络的特点实时更新,信息滞后;且网站版面单一,空间上又没有超链接等丰富的页面。这也是导致纸媒上网不是门户网站对手的原因。要走多媒体融合之路,就要在“报网互动”中充分发挥特色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其色互补是指将纸媒的专业深度权威和网媒的实时多样互动结合起来;资源共享指内容上针对不同媒介使用习惯的受众制定风格形式略有不同的信息多次,以及人才上采、编、拍、播等技能复合使用。这样办网站才能助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扭转局势一臂之力。

现在纸媒做得好的网站通常是这种模式:提供纸质的原版内容摘要,要看全文得付费,并另外提供专门为线上阅读的内容,形式上也专门制作音频视频丰富原有纸质形态的信息内容,比如说《纽约客》和华尔街日报。每日经济网2011年11月的报道显示,作为实行在线付费报纸的先头部队,华尔街日报在近六个月中平均每天读者数量为2096169名,高居美国付费阅读读者最多的报纸。

全文阅读

媒体与执法部门联动中的问题

今年4月22日,上海一名女硕士因闯红灯而被交警处以拘留10天的处罚,整个经过被当场的记者全程记录下来。报道后,此事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在收看这则新闻时,我发现,媒体在执法活动现场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媒体在报道执法活动时的角色越位

首先我们要对媒体监督执法活动的报道与这类报道相区分。从消息来源上来说,前者是媒体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主动监督执法部门的行为,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是处在执法者的对立面,媒体行为体现的是对权力的监督;后者则是执法部门主动向媒体提供了消息源,媒体和执法部门的联动,配合报道执法活动。从报道的对象上来看,前者是以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作为主要的报道对象,监督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后者虽然也要报道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但还要报道违法人员的违法行为,记录执法活动的全过程。

在监督执法中,媒体往往能做到客观报道,从公众的眼光来看待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而当媒体和执法部门联动时,媒体往往会不自觉地从执法者的立场出发来报道事件。这样做的不良后果,一方面会成为执法部门的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会使媒体自身产生角色混乱,把自己看成了“执法者”,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执法行为。在“女硕士”案中,我们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当她闯过红灯后,立即被交警拦住。交警指出她违章并要对其进行处罚,此时女硕士还没有过激的行为,只是在争辩。很快电视台的记者跑来了,并拿好话筒问她问题,此时女硕士显然很抵触,接着和记者争起来,问记者凭什么拍她。记者答道,是交警让我们来的,此时女硕士有些激动地说“你拍吧,你拍吧”。当交警继续其执法时,女硕士的情绪明显开始激烈起来。我们当然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做出那种过激的行为,但是在矛盾尚未激化的前期,媒体的介入是否对矛盾的升级起到了某种刺激作用呢?事实上,媒体中途介入采访在一定程度上是干预了正常执法活动。媒体不是执法人员,在此案中,由于媒体是配合交警部门执法,交警对媒体的这种中途介入的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但由此造成的后果应该由谁来承担?是媒体、执法部门还是由违法人员独自承担?

其实,媒体不管是监督执法还是参与报道执法的全过程,都应该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在和执法部门联动时,媒体尤其要做的是对执法行为的客观报道,其中既要勇于报道违法行为,也不要忘记监督执法者,更不能主动介入执法过程,从而影响正常的执法活动。

媒体事后报道中对当事人权利的侵害

在和执法部门联合行动时,媒体往往会以为,自己的采访、报道都是经过执法部门的允许,忽视了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具体来说,对于普通公民的违法或者违背道德的事情,是应该本着保护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对其做化名或技术处理(这里强调的是普通公民,区别于媒体对政府官员的正当舆论监督,以及对公众人物的新闻报道)。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连犯罪嫌疑人和罪犯都有人格权。在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被法院宣判有罪时,除了人身自由因为被依法羁押而受到限制外,仍享有一个公民应享有的一切权利,包括人格尊严,“不得公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姓名、住址及图像资料等”(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第12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从“女硕士”的案件来看,媒体没有对其面部做任何的技术处理,受众可以很清晰地辨认出当事人,报道出来后立即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面对舆论的压力,她只得做出了辞职的决定。

在我国处理新闻侵权的案件中,一般都会以新闻报道是否失实为依据,如果媒体的报道是真实客观的,法院一般是以媒体不造成侵权作为判决。但是新闻媒体应该注意尊重报道对象的人格权,即使在作批评性的报道时,也应尽量做技术处理,以防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违法者的违法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处罚,但是违法者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其肖像权、名誉权受保护的权利。特别是一些会引起道德评价的事件,媒体更应该注意保护当事人,要多为当事人“将来如何面对社会”的问题着想。

全文阅读

练好内功,向全媒体拓展才有张力

当今各传统报刊都在纷纷介入新媒体,有的还提出往全媒体转型。从报刊媒体长远发展来看,无疑要认准全媒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眼前来看,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许多新项目的成功,都要经过反复探索才能实现,如果眼睁睁看着别人介入新媒体而自己却无动于衷,将来会越来越被动。

但是,这种介入是量力而行的介入,是在有较牢靠的基础条件下的介入。

这里讲的条件,首先是传统报刊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做内容的优势,要有做好内容的各项配套措施。在介入新媒体时,不能照搬门户网站的经验,尽管他们做得很好,但传统报刊的新技术、资金等条件很难与其比拼,因此必须在介入时将自己的优势带进去,然后寻找自身的发展道路。然而,有的报刊至今仍定位不明,做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形成。在这种困境下,有什么能耐去拓展新媒体业务?许多报刊介入新媒体是从办报刊网络版与纸质版互动开始的,但如果办的报刊质量不高,产生不了注意力,谁又会去关注复制在网络版上的内容?这种互动本来就是低层次的,要朝着高层次介入新媒体的方向发展才是出路,但连低层次都互动不了,何来高层次?所以,作为纸媒单位要先把自身的报刊办好,把内功练好了,才有可能对外拓展。

这里讲的条件,还包括往新媒体融合乃至往全媒体发展的基本条件。什么叫全媒体?全媒体顾名思义,应该“全”,包括了各类传播工具,通过文、图、声、光、电展示传播内容,能看、能听、能触摸,可互动。对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得到全媒体的体验,因为各种传播形态都冲着用户而来。然而,具体到单个媒体来说,即便媒体战略拓展得好的,其拥有的“全媒体”也只是相对的概念。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有些媒体形态不是任何媒体都可以进入的。报纸要向相对而言的全媒体转型,最要紧的是先打造和整合好全媒体平台。如果只懂得一点互动的知识、仅有互动的能力,并没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也就是没有构建起介入新媒体乃至全媒体的良好平台,怎么有可能往全媒体发展?因此,现有技术、设备、人才甚至运行的体制、机制的构建,都是不容忽视的内功。不练好内功,往全媒体发展只能是空话。

有的人认为,纸媒己不行了,无须死守了,干脆放弃然后转办新媒体。放弃之后再转型,然后取得成功,会有这样的案例,但可以预言在目前的条件下,成功的案例不会很多。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受到“寒流”袭击正陷入困境中,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某些新媒体也在萎缩。今天生机勃勃的新媒体,明天可能就变成死气沉沉的旧媒体了。任何事物都有诞生、成长、成熟直至顶峰,最后跌落低谷走向死亡的过程。如果因为遇到困境就不想办法突围,不求新求变,别说传统媒体,就是新媒体也干不成。真正的智者,不是看到问题而退缩,而是想办法改革创新使新闻产品焕发生机,进入第二个青春期。

何况,从这几年报刊的发展来看,并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么悲观。中国具有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差异很大的国情,国家对传统媒体保护性措施还在的现实,乃至今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都决定了中国的报刊不会有像美国那样快的衰退速度,因此还需增强信心,继续坚守。当然不是消极的死守,而是要在报纸形态、内容改革、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在竞争中发展。“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是市场竞争的规律。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刊媒体要不断寻找新的起点,争取把自己做成强者,才是出路。如果把自己打造成强者,有了品牌影响力,还可改变纸媒长期仅依靠广告的单一经营的局面,通过实行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增长点。

传统媒体朝着与新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也并非只有自我滚动发展这条路,与强势门户网站合作,各自发挥优势,实现共赢,也是一条康庄大道。

比如,腾讯与南方报业合作办大粤网就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腾讯•大粤网于2011年8月8日正式上线,成为广东城市生活门户网站,拥有“粤生活”、“购实惠”、“微广东”、“Q友会”、“逛社区”五大核心栏目,重点打造具有广东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类、消费类、服务类的网络产品。传统媒体在网站技术的掌握能力和技术设备方面往往落后于强势的门户网站,可以采取与其合作的方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巨人的一部分。但是腾讯由于自身实力强大,只有强势的纸媒品牌才有可能成为其良好的合作伙伴。腾讯网之所以愿意与《南方都市报》合作,正是因为看中了南都的品牌内容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整合,腾讯网和《南方都市报》乃至南方报业的优势资源――腾讯网的技术产品研发运营能力和高度的用户粘合度、南方报业强大的平面媒体品牌优势和采编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实现了共赢。南方报业成功与强势门户网站合作,充分表明,把自身纸媒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是最强大的内功。

全文阅读

区域新闻网站的路径选择

目前,商业网站在全国性的运作平台上已经成功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但是传统媒体创办的区域新闻网站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却陷入重重泥沼中。

区域新闻网站多是地区性传统媒体(报纸、电视、电台、杂志等)创办的网站,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00年前后,由地方宣传部门主导,区域传统媒体合资共建的一批地方区域门户网站。如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华龙网、大洋网等地方新闻门户,是较早一批获得新闻登载许可的重点新闻网站;2006年前后,由传统媒体主导,自行创办的一批区域门户网站,如奥一网、19楼、杭城网、新民网等。目前,我国以腾讯、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正高速发展,这些媒体无一例外是完全采取公司化运作和全新的商业模式运营的,而由于传统媒体自身的区域化属性导致了创办的新闻网站多是偏居一方,发展相对滞后。

商业网站的繁荣加剧了区域新闻网站的困难

目前,以新浪、腾讯等为代表的商业网站蓬勃发展,并已经进入了多元综合发展阶段,形成了以网络广告、在线游戏和无线增值等业务为最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

而传统媒体创办的新闻网站具有事业单位体制、技术力量薄弱、产品形态单一、投入不够导致成长周期较长、用户规模小、粘度低、平台应用简单等特点,导致其普遍陷入运营困境中,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首先,在自身定位方面,绝大多数新闻网站定位模糊。刚开始时,新闻网站多不受重视,多作为传统媒体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的一个补充,为了实现“报网互动”目的而建设的,而不是一个具有明确市场定位与受众定位的独立网站。如果新闻网站只是为了实现“报网互动”,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形象或更好地服务于传统媒体的读者,就不可能获得高的点击率,更不可能按照商业网站的定位去运作和获得大规模的广告投放量。

其次,在商业模式方面,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目前,绝大多数新闻网站都想依靠自身的新闻资源来吸引线上读者,增强点击率,进而赢得广告投放。但是要想赢得大规模的广告投放,必须有一个最低限度的点击率,但是由于我国传媒业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导致一些传统媒体呈现小、散、弱的格局,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和覆盖面很难达到大量广告投放的点击率。例如,传统传媒集团旗下一般有十几个子媒体,覆盖面多为一省或一地,而且新闻内容还不是独家垄断的。而新浪的签约媒体有几千家,覆盖全国。因此,新闻网站的点击率根本没有办法和商业网站相提并论,相应地也就很难赢得广告主的青睐。

第三,由于体制机制的不灵活,严重制约了新闻网站的活力。新闻网站基本上都归属于国家企事业单位,多采取的是行政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激励约束机制缺乏;重采编轻经营管理倾向严重;由于体制的制约,难以引入风险投资或战略投资者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全文阅读

把脉 “媒体依赖症”

一个年青妇女,上身,仅穿一条短裤站在一个厂家大门口,讨要工资。当事人此举是为了吸引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将讨薪纳入有关部门的权责视界。??

国土资源部出台《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中提到:“2006年,对中央媒体曝光的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率要达到100%。”??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发出声明:“如果媒体发现有高校拒收经济困难的学生,导致学生无法顺利进入大学,一定要予以曝光,教育部也会坚决查处。”??……

这是三条貌似毫无关联的新闻,但如果您逐一细心解读,就会发现虽然事件主体不同,但是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媒体。在这三条新闻中,事件主体都非常重视媒体行为,并不约而同地将媒体推至了事件中心,希望通过媒体的曝光或者介入来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当这一条条类似的新闻不断见诸于报端的时候,社会各个组织对于媒体的依赖也就显而易见了,于是,就有人将这种产生于政府机构和广大民众中的情绪称为“媒体依赖症”。可是,什么是“媒体依赖”,它是在何种背景下出现的?当它被以“症”来定义,具有明显的泛化趋势时,又将对大众社会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媒体依赖”产生的三大基础

在传统的西方传播学理论中,并没有“媒体依赖”这个概念。与此最相近的概念是依赖论(dependency theory)。依赖论(dependency theory)是假定大众媒介对我们的社会至关重要、我们都依赖大众媒介以承担某些社会功能的一些理论,认为我们都依赖媒介提供生存环境的信息、文化价值的传播、娱乐活动以及对关键性社会问题的辨别和解释。??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理出几个关键词:一是大众媒介承担着某些社会功能,二是民众对于媒介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依赖,三是获取媒介提供的信息及对关键性社会问题的辨别和解释。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说的“媒体依赖”与这个定义有所不同,首先是主体不同,在“媒体依赖”的概念中主体已经突破了民众的范畴,延展到了社会职能部门;其次是诉求不同,在“媒体依赖”中不是以获取媒介提供的信息为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媒体的介入解决问题;三是媒介功能不同,在“媒体依赖”中媒体的功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而是切实成为了协调各社会主体关系的工具。那么,“媒体依赖”是如何产生的呢?

社会基础――法治体系欠缺、监督体系不足。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执行不力、系统内部信息不畅等,直接导致某些政府部门对自身和社会的监控能力缺乏。一方面,一些上级部门不得不依赖媒体来实现操作监督和信息提供,甚至乐得以媒体的报道或行动为风向标,对下级部门被曝光的问题进行审查和纠正;另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媒体的平台,对权力流程、重要信息进行政务公开,并建立了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新闻发言人等制度。

受众基础――社会文化发展、受众现实需求。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以往过于强调集体的共同利益开始转向强调个人的价值,甚至在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方面,也趋于个人化和平民化。面对着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人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解决的方法或者渠道。此时,拥有强大的传播渠道和独有的报道权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就进入了视野,人们对媒介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了解信息、获得娱乐,而是转向求助媒体、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

延伸平台价值:对报业集团新媒体布局的思考

在走访全国若干地区后笔者发现,报业集团层面往往直接掌控一些互联网新媒体项目,集团下属报纸亦有创办自己子网的愿望和实践,有报业集团将新媒体项目全部收归集团统一调配掌管,有些则放权子媒,让其依据实际情况自由发展。从集团层面看,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子媒自己启动新媒体项目的积极性,又要对其有一定管理和约束,这些新媒体项目的关系该如何处理?这些新媒体项目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结合合肥报人的思考与实践,本文试图做些解读。

传统媒体如何迎接互联网区域化

从互联网发展过程来看,1997―2000年全国各地都市报繁荣起步阶段亦是中国互联网发育的起点,新浪、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均创立于彼时,这是互联网在中国“安营扎寨”的过程。十年过后的今天,传统报业正在由省会中心城市向省内二级城市扩张突进,进一步分众化、精耕细作化以争取更多市场空间;与此同时,全国性互联网公司在实力壮大后亦开始向地方区域有重点地拓展。早在2007年腾讯公司开始尝试区域化网站前,TOM和搜狐都有过相关尝试,腾讯首次与地方报业集团合作创办的大渝网让业界一惊,与此同时,新浪、网易等商业互联网公司均正在考虑建立健全地方子网,全国互联网公司区域化推进方式或与当地媒体(机构)合作,或直接创办。业内人士预测,互联网大鳄将在区域市场上与传统报业“狭路相逢”,给传统报业带来新挑战。

中安在线,合肥在线等一批新闻类门户网站构建了区域传播影响力。除了新闻门户,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中安在线网站副总编辑陈军向我们归纳了当前区域性生活资讯门户网站在合肥的发展构成:

1 民营资本发力最早,起步最早,已形成规模,如合肥论坛、万家热线等,有些甚至引入风投,抬高进入门槛,这些网站目前在合肥有较大影响力,盈利能力可观。

2 各大全国性门户网站已经打响区域化推进战,据称新浪2012年初计划建立合肥站,腾讯的大皖网也可能登陆合肥,这些网站在进一步丰富合肥的区域性门户网站构成的同时,会让竞争更加激烈。

3 已经在合肥甚至安徽拥有较大传播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和各家报纸在合肥建立的中安在线、合肥在线等一批门户网站,报网互动,结合报社和集团的优势资源构建了这些网站在该地区的传播影响力。

平面媒体自办新媒体,虽是国有独资,但在运行模式、服务程度及技术配置上不如民营公司。早有业内人士指出,民营资本在新媒体领域快速发展不是偶然的,其捕捉机遇的敏捷性和掌握的新技术与年轻人的天然接近性使其能在风生水起的市场上最敏锐,也最不怕挫折。

全文阅读

迎接后门户时代

微博可以直播审判全程,自媒体可以扯开嗓子卖广告,网友可以帮明星上头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媒介可以为你做什么。媒介正在变得难以定义、难以捉摸。

门户变革

在技术驱动力的裹挟之下,媒介形式的更迭轮番来袭,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一路而下。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媒体碎片化,催动着新媒介不断裂变与融合,“新媒体”一再沦为“旧媒体”。即便是网络媒体,从门户到搜索引擎、再到社交媒体,仅入口就早已多样化、碎片化。

从门户全盛时期,到现在的微博、微信、APP等各种移动客户端混杂而生,信息单向度传播的模式彻底被改变,老式门户网站“满足大众一切资讯需求”的使命几近被终结。

近日,多家在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公布了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这其中不乏传统门户网站所属公司,数据显示,新浪、网易、腾讯、凤凰、搜狐五家公司收入都维持了增长,如果仔细探究不难发现,这业绩增长的份额,越来越多是被游戏、社交网络等方面的收入所占据,门户广告的份额逐渐式微。

只是大家还习惯于将这几家公司惯称为——门户网站,其实他们都在不同程度地偏离着“门户”的轴心。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变成这样:早上一睁开眼睛先拿起手机,在地铁上掏出手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刷手机……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上的新鲜资讯足以令你应接不暇,端坐在电脑前浏览门户网站的经历日渐稀疏。

势在必变

全文阅读

市场和技术红利:互联网媒体崛起的根本原因

[摘要]我国的市场化网络媒体无论在用户量、传播力、影响力还是营业收入等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的原因很多,而根本原因则是市场和技术红利。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市场化的体制和发展路径使得其具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技术则成为决定互联网媒体更新迭代的根本因素,决定着互联网媒体的不断进化和演进。

[关键词]市场 技术 红利 互联网媒体 崛起

[基金项目]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AXW006)

互联网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进入我国以来,新浪、网易、搜狐、腾讯和凤凰新媒体等门户网站依次成立,此后百度、新浪微博、微信等各类具有一定媒体属性的互联网快速兴起,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平台,并对传统媒体带来了致命性冲击。互联网媒体为何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呢?答案就是市场红利和技术红利。

一、市场红利是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市场红利的表现是高度重视用户体验,采取市场化的体制和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媒体以用户为中心。

首先,互联网的规律要求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得益于“摩尔定律”等,互联网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特点,这就使得互联网媒体可以汇集海量的信息,面向全国市场,搭建起具有数以亿计用户的平台,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讯。并且互联网具有边际效益递增的特点,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与接入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互联网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用户为中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和体验。

全文阅读

手机媒体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新的传播媒介也应运而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对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手机媒体由于发展时间短、相关技术瓶颈尚需突破,目前尚未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但是手机由于具有巨量的用户群,必将在不远的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进一步颠覆传媒业市场格局。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全文阅读

报业发展新媒体的探索与分析

【摘 要】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了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全媒体记者”、“手机报”、“全媒体”、客户端、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云报纸”、“魔码”等转型方式。本文作者对报业的种种新媒体探索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质疑及建议。

【关键词】报业新媒体;转型;探索

当前,在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严峻挑战下,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发展趋缓,将迎來发展的拐点,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探索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但是由于方向不清、趋势不明,导致成效不高。

任何探索都值得大力鼓励和支持

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取了电子版、报网互动、“地方门户网站”、“全媒体记者”、“手机报”、“全媒体”、客户端、以二维码为基础的“云报纸”、“魔码”等转型方式。笔者认为,传统媒体的任何探索都能说明探索主体在积极求变,在尝试创新,因此,无论前景和成效如何,无论是大型传媒集团,还是地市级乃至县级媒体,探索主体任何主动性的探索和尝试都值得大力鼓励和支持,都应该赢得我们的掌声和关注!

新媒体探索面面观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探索方面采取多种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來逐个分析:

首先,是电子版方式。电子版是传统媒体最早的触网方式,主要做法是把报纸内容以PDF的形式來呈现。传统媒体采取电子版的方式把以前的报纸和内容等历史资料搬上网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是电子版本身并不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用户体验性差,例如,读者需要把电子版从前到后一条条看下來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内容,在信息匮乏时代和薄报时代这种方式还可行,但是在信息过度充裕的厚报时代,一份报纸每天的文字量会高达几十万字,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连厚报都要采取分叠措施以方便读者和受众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而电子版的方式无疑是原始的,无法取得实质效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