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科自我总结

专科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护理管理杂志》2014年第一期

1方法

1.1调查工具

1.1.1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Self-ConceptofNursesInstrument,PSCNI)用于测量护生的专业自我概念。该量表由Arthur[4]研制,包括领导、技能、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5个维度,共30个问题,其中23个正向问题,7个反向问题。所有问题均采用1~4级评分法,问卷总分30~120分。总分≥75分,维度均分≥2.50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5]。

1.1.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6]用于测量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条目。所有问题均采用5级评分制,1分为没有症状,5分为症状严重,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症状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SCL-90得分越高提示心理问题越严重。金华等[7]对此量表进行研究提供了国内成人常模的数据,测量该量表各症状效度为0.77~0.90。

1.2资料收集由笔者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由被试者独立完成。调查前说明本研究的目的、问卷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征求研究对象同意后,统一发放问卷,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问卷203份,经检查无遗漏及空缺,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

2结果

全文阅读

产业数量结构观中的河南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现状探析

【摘要】以河南省69所高职高专院校2008~2010年的招生计划为依据,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指出了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数量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探讨以产业总量特征为依据,调整河南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产业结构

近年来,河南职业教育重视专业内涵与人才类型、层次相适应,遵循“经济发展需要驱动”规则。着力专业结构调整,加快培养专科以上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部分学校根据岗位群、技术水平设置专业,注重针对性与适应性向结合,教育效益与稳定性得到了统一。然而,从实际的调研结果来看,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是存在于产业数量结构不协调的问题。

一、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数量结构不协调

河南省高职(大专)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之间匹配情况:

从以上表格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目前高职专业设置的分布于产业结构的整体分布状况并不协调。具体表现如下:

1.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和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发展变动不相协调。虽然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高职专业百分比逐年上升,但其专业设置未能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来调整。2009年,我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3%,而同期高职专业百分比仅为5.1%,低9.2个百分点。专业设置与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明显不协调,导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多但素质不高。

2.专业设置分布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与两大产业产值比例不相协调。河南省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在连续三年中的变化较慢,其中,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在三大产业中最多,然而第二产业的相关专业数量却偏少,明显与该产业的发展和在河南省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并不大,然而第三产业的相关专业设置数量却偏大,因受经济发展变动所带来的就业形势的影响,与第三产业相关的毕业生数已经超过了该产业在河南省能够容纳的数量,这造成目前河南省人才供需不均衡、结构失调,最终导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不足,结构也不够合理,第三产业人才集中于教育、卫生、经济等专业,出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偏差,不能满足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求。新材料、新能源等工程技术人员不能满足需要,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缺乏。

全文阅读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主要包括对专业的认识与了解、对专业的喜爱程度、在专业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大学生专业认同会直接影响其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及未来职业的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在读的1200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且主要停留在认知层面;理工科学生的女生专业认同度显著低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专业志愿选择对专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09-04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了解所学专业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1]。在以专业教育为主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度的高低对其学习有重要影响。尽管我国在高校招生上进行了大类招生改革,但大多数高校仍是按专业招生。大类招生的学校,学生在进校两年后也要选择专业。按专业学习仍是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近些年,由于大学排行榜社会影响的加强,加剧了我国高校的“分层化”,很多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先选学校,后选专业。受制于高考分数,相当多学生为了进心仪的高校,在专业选择上就比较迁就,甚至不考虑自己的意愿和合适度。因此,进入高校后,学习受到极大影响。针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情况,提出适合的改革意见,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整体情况、群体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生专业学习现状,为提出适恰的教育措施奠定基础。

1 调查设计及实施

1.1 调查工具设计

调查问卷的筛选修订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和鉴别,并通过访谈十几位大学生以及与其他学者进行讨论,最终选择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并结合实际加以修订。

秦攀博将专业认同分为四个维度,即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其中,认知性就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它是产生其专业认同的基础;情感性是指个人与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认同使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与情感愉悦满足;行为性是指由于对专业产生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而直接导致积极的行为动机和外显行为;适切性是指个人与专业的融合程度,即自我与专业的同一程度[1]。

全文阅读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倾向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职业倾向调查工具,对248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倾向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倾向。

关键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32-01

一、前言

职业决策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决策。

苏州是一座以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而著称的城市。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影响了身在苏州的人们的就业观念。苏州大学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一所大学,每年向苏州输送着大量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苏州大学学生的就业倾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样本

全文阅读

中职生个人总结

中职生个人总结(一)

短短的两年中职生活即将离去,在箐箐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收获很多,本人勤奋好学。勤学苦练。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

在校期间,我一直致力将自己培养成一复合型人才。两年来,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学习烹饪专业,冷拼。雕刻。面点制作,并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并获得中级烹饪师的资格。在校期间,本人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通过语。数。英。计算机会考。成绩优秀,我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身体健康,体育合格标准达标。在心理方面,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本人性格活泼开郎,爱好篮球,听音乐,上网。在班里担任过原料知识课代表,学习委员,团员。工作认真,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中职生。我深知两年的中职生活,所奠定的只是技能和知识的基础。在未来我将面对许多的挑战。但我会以实力和热诚的心理去克服挑战。从中获得经验,丰富自我,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高技能的烹饪师!

中职生个人总结(二)

中职文科及所属各专业教研会本学期将认真贯彻执行市教研室的工作计划,在总结、反思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上学期工作总结见附件一),重点做好课程改革研究课题结题及其深化工作,大力提高常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具体计划如下:

全文阅读

关于高师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几点思考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的有效创新开展,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师范性水平对儿童早期的科学兴趣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 自然科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043-02

1 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及专业课程现状

1.1 高师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现状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全国新建或者升格扩建了至少16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类学校招生的种类一般有三类:高中毕业三年制大专(以下简称三年制大专)、初中毕业五年制大专(以下简称五年制大专)、初中毕业三年制中专。本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三年制大专(见表1)。

笔者对八所从2009年至2012年幼儿师专三年制大专生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列举的是2012年的情况,近三年的情况与2012年相似。如表1所示,理科生计划数比例最高的是2012年首次招生的川北幼专,达200人,占招生总数的45.45%,理科生计划数比例最低的是2011年建校的济南幼专,只有32人,占招生总数的20%。2012年,这八所学校学前教育及相关专业招生计划数为4218人,而理科生为1222人,占28.97%。与文科生相比,总体较少。

目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三年制大专生,在高考后,录取的批次都是专科,有一专也有二专,比如,济南幼专就是二专。按照一般高考总分750分为例,各省高考理科的一专分数线到三本分数线大概是400~500分之间,也有部分低于400分。总体来看,生源质量不高。

全文阅读

高职新生数学元认知水平差异性调查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水平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男生在个体知识、任务知识、策略知识、认知体验和计划策略这几个因素上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情感体验上的认知水平优于男生;(2)不同专业的高职新生仅在个体知识和情感体验上存在差异;(3)普高理科生和普高文科生的元认知总体水平明显优于职高生;普高理科生在任务知识、策略知识、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调控策略上均明显优于职高生,普高理科生还在任务知识、策略知识和认知体验上均明显优于普高文科生;普高文科生在策略知识和情感体验上明显优于职高生。

关键词:高职新生;数学;元认知;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19-05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等。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影响高职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和后续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能力。然后,通过交流,其他课程老师普遍反应高职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偏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差。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的概念[1],引发许多学者诸如Brown、Kluwe和董奇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元认知的涵义进行修正完善。现在一般认为,元认知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得到自我体验等。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策略)三方面。[2]

董奇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内在组织形式,而思维品质是思维完整结构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改变元认知必然改变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3]同时,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人们对各种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而元认知培养训练的效果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也正因为元认知能力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所以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在数学课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地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比较好的方式是按元认知特点对高职新生进行分班教学。为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类型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特点及规律。本研究尝试初步研究未学习过高等数学课程的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特点及规律,并对不同群体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差异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全文阅读

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文章从分析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对材料科学基础教学的经验,阐述了高等院校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材料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推进一步。可以说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开发和工业生产,便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没有现代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便没有今天的宇航科技;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便不会出现光纤维的长距离传输,也无当前的光通信可言。高等院校深刻感受到材料对社会影响的方方面面,深刻认识到现代社会对材料学方面人才的需求。

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材料学院,并建立健全了材料学方面各类培养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可使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以利于学生学习材料学专业的后续课程。[1-6]本论文通过分析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材料学专业进行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结合本人讲授材料科学基础过程中的体会,初步探讨了如何提高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1.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对材料学人才的大量需求,材料学专业已逐步成为全国各大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专业的性质,材料学专业也是高校中最难学习的专业之一。要成为一个材料学专业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既要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又要物理方面的基础,还要掌握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等材料专业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大学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材料学专业课程设置时,存在“课时紧,任务重” 的问题。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例,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20学时,而纵观全国各大高校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通常为54学时,个别为72学时,且大多没有实验。这并不意味着材料学专业对材料科学基础的要求低,而是由于材料学专业课程多、学时紧等原因导致的无奈之举。材料科学基础学时少造成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的知识掌握肤浅,很难真正体会材料科学基础的本质,同时也影响了后续材料学专业课的学习。另外,不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在进行后续课程时没有任何基础,从而影响了其它材料学专业实验的顺利进行。总之,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严重地影响了材料学专业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材料学专业材料科学基础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材料科学基础的课程内容和特点

材料科学基础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强,内容丰富,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具体来讲,材料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为晶体结构和缺陷,包括各种晶体的空间结构、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及缺陷的表示法。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25%~35%;第二模块为原子及分子运动、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45%~55%;第三模块为单元及多元相图,包括晶体的凝固和相图的关系、相图的分析等,本模块内容约占总学时的15%~25%。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可以提炼出材料科学基础主要包括晶体的结构及表示方法。[7-9]

全文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分析

摘要:研究采用自编《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从专业认同、职业情感、职业认知和自我职业效能感四个维度对329名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总体状况较好,但因年级、生源类型和对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差异,这对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提出新的议题。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145

一、问题提出

职业认同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正性评价,它是激励该主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它也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看法,包括从事该职业能达到的目标、该职业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舆论对该职业的认可程度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感状态等。结合各学者对此概念的剖析,职业认同更应该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动态包含了主体从自身职业经历中不断发展,确定和修正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静态包含了主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可和不断对当前职业现状进行的反思,而这也是职业认同最大的优势即通过不断反思,促进主体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

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中有已经有过教学经验或其他工作经验的个体,也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或肄业生;学习形式也相对灵活。因此该群体在知识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职业情感、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比其他全日制统招学前教育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危机。而他们却是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热爱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岗前的职业认同感就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课题。研究以职业认同为切入点,探究成人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该群体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师资质量;同时可以完善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将来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该问卷在查阅和参考大量国内外关于职业认同感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构想,建立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其次,通过对5名在职幼儿教师和随机抽取的50名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学生的访谈,修改和确定了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并编制问卷。此种编制问卷的过程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共33个题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8个题目。主要涉及年级、生源类型、报考意愿、毕业后的打算等。第二部分是职业认同感调查,也是此次调查的核心,包括25个题目。主要涉及专业认同(9个题目)、职业认知(6个题目)、职业情感(4个题目)和自我职业效能感(6个题目)四大维度。

全文阅读

妇科护士离职与其成因

护士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为病人提供的护理质量和效果。护士专业自我概念(ProfessionalSelfConcept)是与专业相关且持久的一系列专业自我态度的感知,是反映护理专业人员对其自身的专业认识、自尊情感和专业行为取向的重要指标。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具有负荷高、风险大、责任重等特殊性,因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其离职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因此,本研究对妇产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与离职意愿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达到稳定妇产科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7月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的护士共97名。入选标准:①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③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疾病。排除标准:①返聘、退休护士;②进修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妇产科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编制等。(酣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SelfConceptofNursesInstrument,PSCNI):由ArthurLlo研制和发展,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其中文版已在国内注册护士和护生中进行了测试,Cronbacha系数为0.84。量表包括管理能力、灵活性、专业技能、满意度、沟通交流能力5个维度,共30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1-4分分别为不同意、倾向于不同意、倾向于同意、同意。平均分>2.5分表明自我概念趋向积极,量表总分>75分表明专业态度积极旧1。③离职意愿量表(TurnoverIntentionQuestionnaire)。由Michaels和Spector。43于1982年编制,修订后的中文版具有可靠的信度,Cmnbach§a系数为0.84"J。量表共6个条目,各条目评分为1-4级,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离职意愿越强烈。参照相关文献关于该量表的等级划分标准肺J,将离职意愿总分除以条目数换算成总均分,按总均分划分为4个等级,≤1分为“很低”、>1分且≤2分为“较低”、>2分且≤3分为“较高”、>3分为“很高”。

1.2.2问卷发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