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通信论文

中国通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探讨论文

关键词:价格竞争互联互通重复博弈竞争合作

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全文阅读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差异化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博弈差异化战略

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移动通信业不同阶段的市场竞争结构,运用博弈论对其竞争行为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在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高速增长。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字,中国移动电话用户2003年底已达2.69亿户,截至2005年底,移动通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93亿户。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基本上是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竞争主体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虽然现在固话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推出的“准移动”产品——小灵通,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移动市场的竞争,但其所分享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相对小得多,其对移动市场的影响仍可以忽略不计。

了解我国移动通信的市场结构,挖掘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但会有助于推进移动通信的3G时代的到来,而且也会为世界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作贡献。本文运用博弈论原理,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垄断结构及市场竞争行为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培育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确定科学有效的市场结构莫定基础。

一、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分别经历了进入期的阻挠博弈、成长期的价格博弈和成熟期的差异化博弈3个阶段。下面分别就这3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1.1初进入阶段的市场博弈

1994年以后,中国联通进入电信市场打破了原来独家垄断的局面,电信市场上出现了企业竞争,这段时间电信市场上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在位者中国电信总局与弱小的中国联通公司在市场进入与阻挠进入上展开的博弈行为。

全文阅读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中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1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形势大好

我国移动通信目前仍以极高的速度在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到2001年9月,我国电话用户从2000年9月的2亿户到目前已突破3亿户,即在1年之内增加用户1亿户。发展速度世界罕见。其中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全球通"用户为9580.2万用户,联通移动用户为3490万户,共计超过1.3亿户,普及率为10%,居世界第一位。据预测,到"十五"末期,我国电话用户将超过5亿户,普及率将达到40%。其中固定电话为2.4~2.8亿户,占世界总数的1/5,居世界第一位。移动电话为2.6~2.9亿户,占世界电话用户1/4,居世界第一。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超过固定用户数。届时,固定电话的用户普及率为18%,而移动通信的用户普及率为21%。中国将是名副其实的通信大国。

从中国移动通信终端市场的发展来看,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后3~5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到2005年,移动终端的销售额可达到12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00年全球10%的手机是在中国制造的。移动市场对中国GDP所贡献的产值,到2005年将达到6000亿元,在全国GDP中占6%~8%。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包括三部分,即运营服务收入,手机终端销售的产值及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投资。

国家决定,我国CDMA移动通信网络由联通负责建设和经营。它将达到5000亿元的整体市场规模。在"十五"期间联通投入CDMA项目的资金达1000亿元。国家计委决定,19家企业获得了生产CDMA手机的资格,它们是:波导、科健、中兴、首信、TCL、海尔、东方通信、康佳、南方高科、中电通信、大唐、贵州振华、浪潮、海信、大连大显、南京普天、天津电话设备厂、厦华以及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按照联通的规划,5年后CDMA手机用户将达4000万左右。

以上简单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但应该看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占人口总数的20%~65%之间,而对于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现在只占10%。因此,无庸置疑,在今后10年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移动通信仍将高速发展,形势大好。

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运营商的进入和产品低关税的涌入,将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当然,同时也会有大量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也会带来促进作用。审时度势,我们只能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策略迎接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总地看来,我们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对待。

第一,对于在我国目前也广为应用的2G和正在兴起的2.5G的发展,应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促进其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和占领现有的移动通信市场。

全文阅读

网络社科信息资源分布

【内容提要】网络社科信息资源包括:电子期刊资源、图书信息、报纸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网络数据库等。可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利用搜索引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参考文献6。

【摘要题】实践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www.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全文阅读

基于网络的社科信息资源分布及检索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网络社科信息资源包括:电子期刊资源、图书信息、报纸资源、学位论文资源、电子论坛和电子会议、网络数据库等。可直接进入网站或数据库、利用搜索引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导航系统获取信息资源。参考文献6。

【摘要题】实践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科信息资源/检索策略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上社科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由于网上信息资源高度分散、数字信息的易拷贝等特点导致信息重复率高,无序性更为突出。所的社科信息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范,加之现有的检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查询困难,大大影响了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了解目前网上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加快和扩大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度和规模,利用信息网络共享社科信息资源,弥补目前普遍面临的信息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网络社科信息资源的分布

1.1网上电子期刊资源

网上电子期刊具有时效性强、内容丰富、检索途径多样等优势,利用率非常高。网上电子期刊包括与印刷版同时发行和仅在网上发行的两种,其主要来源渠道有:

(1)出版商和文摘索引服务商提供的期刊检索服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主要的期刊出版商都建立了全文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并通过因特网提供服务。如美国学术出版社(AcademicPrees)的IDEAL(InternationalDigitalElectronicAccessLibrary)系统(http://),德国Spring-Verlag出版公司的Link系统(http://www.link.springer.de)等。有的文摘索引服务商则将自己的产品上网,提供包括期刊订购、检索、全文传递等服务。如美国威尔逊公司(Wilson)的WilsonFulltext(http://)。

全文阅读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浏览和回顾,概述了国内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界定,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内容、意义、问题及对策等进行了文献整理和分析。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起步较晚,应通过不断地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理论研究;研究综述

2007年1月,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 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初步建立起来。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研究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2007年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论基础、内容、意义、问题与对策等不同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一、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笔者主要对国内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网络出版总库》等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和分析。检索的时间区域主要从1999年到2012年,检索的过程和结果如下: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路径进行模糊检索,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与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数目分别为5882条、2474条和307条,而且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2007年之后发表,尤其以2010年和2011年两年为最多;以“政府信息公开”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路径进行精确检索,在以上三个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文献数目分别是5112条、760条、22条,这些论文也多集中于2007年之后发表。通过检索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学术界在2007年之后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非常关注,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内容、意义、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二、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综述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的行政管理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通过对研究政府信息公开的诸多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现状,并探索其发展方向。

(一)对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界定

全文阅读

信达雅与外国译论比较研究

摘 要: 将信达雅与国外译论进行横向比较,从而验证了信达雅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关键词: 信达雅;翻译标准;泰特勒的三原则;奈达的理论;目的论

中图分类号: G623.3

1 引言

三国支谦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是我国最早的翻译理论,之后道安在佛经翻译时又提出了“案本而传”。到了唐朝,随着佛教的进一步普及,玄奘发展了魏晋翻译理论,谓“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翻译领域的不断扩大,翻译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近现代,几乎每一位翻译大家都有一说。

1898年,严复运用中国古典文论思想,吸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总结自己丰富的翻译实践,进行高度的理论概括和升华,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翻译原则和标准。它是中国传统翻译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里对“信、达、雅”作了精辟的厘定:“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信达雅问世之后,被赋予了各种称号:翻译原则、翻译标准、翻译规范。还有人赞之曰 “三字经”,也有人骂它作“紧箍咒”。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从提出到发展成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的过程。这三个字影响之大,可以说是世界之最,因为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字影响的。经过无数翻译家的努力,我国独特的翻译理论体系已经构成。在中国历史文化大系统中,前辈翻译家揭示了译论之间的继承关系及其共同的历史渊源,梳理归纳出由“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四个概念为主线的理论系统,并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标准理论体系。但是很多人在谈及翻译理论及翻译学时习惯强调中国特色,从而忽略了理论的共同性,导致了拒绝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理论。那么到底孰好孰坏呢?

2 信达雅与外国译论

全文阅读

独特关键词下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特点分析

摘 要 图书情报领域学位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内容,基于独特关键词的图书情报硕士学位论文统计分析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分支。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大国内权威学术文献数据库,从关键词这一文献核心要素出发,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热点,以及情报学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情报学;硕士论文;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核心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全文阅读

国内信息安全研究发展脉络初探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国内信息安全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首先,通过年度文献分布对信息安全研究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其次,根据发展阶段对学科类别、发表期刊、关键词、基金资助等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总体格局,指出我国信息安全研究存在的短板,为我国信息安全的后续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息安全 文献计量 国家安全

[分类号]G201

1 引言

信息安全并非信息化时代的新课题,人类自有信息生产和交流之初就始终面临信息安全的问题。例如古人为了书信传递的保密性使用腊封将书信封装在信封内,或使用暗语口令等确认信息接收双方的身份等,均是信息安全的典型实践。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主要围绕信息自身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狭义安全需求而展开,其实践也主要局限于军事和保密领域。但是,当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快速迈入信息社会之际,当信息(知识)正取代物质和能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之时,信息安全内涵逐渐丰富,外延不断拓展,重要性日益凸显,正从深层次影响和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格局。

在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信息安全研究开始在全球兴起,并从军事和保密领域拓展开来,发展成为汇聚诸多学科成果的交叉性信息学科门类。相较美国等信息化先发国家,我国信息安全的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上世纪70-80年代陆续有信息安全的研究文献,但直至2000年前后我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才正式起步,2001年武汉大学创建了我国首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截至2009年,教育部共批准了70所高校设置了80个信息安全类本科专业,20多所高校陆续建立了信息安全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产业基地。2007年初,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此期间,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均设立了信息安全重大专项基金,我国信息安全研究得到长足发展,学科体系日臻完善。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学科建设也经过了10年的积极探索,因此,对我国信息安全研究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回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从中可以总结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的发展脉络,展现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的理论成果,发现我国信息安全研究存在的短板,为我国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研究方法概述

全文阅读

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信息构建(IA)现状研究

[摘要]利用SPSSl7.0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2002-2008年7年内有关信息构建研究论文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来源期刊、引文著者、引文著者机构进行客观统计分析,揭示我国信息构建学术研究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认为存在5点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即:加强IA基础理论研究;确立IA定期会议制度;开展IA教育及IA教育研究;倡导IA学者多语种学习,多途径获取文献资源。

[关键词]信息构建 引文分析 统计分析

[分类号]G350

1 引 言

信息构建是情报学新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情报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改变了情报学的信息组织方式,拓展了情报学研究领域,为情报学研究开辟了新视角,成为情报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信息构建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从某种角度可以揭示情报学发展态势,促进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完善情报学研究的理论体系。所谓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就是引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引文分析的方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我国信息构建研究中的引用或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了解科研成果的交流规律与信息价值以及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 数据源及操作过程

我国学术界对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的译介还没有定论,现存的中文译法有:“信息空间构筑”、“信息建筑学”、“信息结构学”、“信息构筑”、“信息构建”、“信息体系”、“信息体系结构”。为了达到较高的检全率,真实反映我国IA研究现状,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对“信息建筑师”的研究可以纳入信息构建(IA)这一领域的研究范围,故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数据源,以C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为检索范围,以检索式“KW=信息构建、信息建筑学、信息构筑、信息空间构筑、信息体系、信息体系结构、信息建筑师”作为检索人口,对2002-2008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排除其中重复和关系不密切的论文共获得源文献124篇,引文1264条,有效引文为1083条(篇名、著者或刊载期刊不全的引文视为无效引文)。利用SPSSl7.O与Excel对引文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引文刊载期刊、著者引用频次、引文作者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①,下文将对统计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3 统计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