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美术馆

罗尔纯油画《生生不息》简析

关于写意油画的意象研究

多数中国当代艺术品不配被收藏

构建立体藏品体系的必要性

傅雷对刘海粟艺术的批评

林风眠与中国美术的历史经验

对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趋向的浅见

中国水墨画走旺受到海内外关注

全文阅读

中国动画与中国美术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成就了中国美术艺术形式的多样发展。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绵长,其涵盖的理念内涵与形式技法等特质可谓博大精深,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到绘画,不求肖似,形成了中国美术高度的意向性、装饰性,表现为飘逸、雄浑、古朴、稚拙等风格。中国动画传承了中国美术的形式、造型、色彩、立意、构图等特点,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震动了国际动画界, 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

一、形式的多样性

中国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剪纸、皮影、年画等,为中国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造就了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特点。

1.传统手绘动画片:借鉴中国传统年画和古代寺观壁画,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传统动画片。

2.偶片:借鉴民间玩偶的泥、木、竹等材料和形式,拍摄了《崂山道士》《真假李逵》等偶片。

3.剪纸片:吸取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以及传统戏曲服饰特点,制作了《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剪纸片。

4.水墨动画片: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把中国水墨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带入动画片,拍摄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片,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二、造型夸张、以形写神

全文阅读

中国美术教育

美术高考热的冷思考 仲信生,Zhong Xinsheng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王大根,Wang Dagen

电子档案袋评价法的行动研究 狄智奋,Di Zhiyong

美术教育断想 贾勇,Jia Yong

美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引发的思考 沈传胜,Shen Chuansheng

听课随笔 魏瑞江,Wei Ruijiang

《鹅卵石镶嵌艺术赏析》教学设计 李建广,Li Jianguang

《机器人伙伴》教学设计 范文艳,Fan Wenyan

全文阅读

中国画的艺术美

1、中国画的“书意”线条美

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以线条形式美感见长,1000多年以来,历代中国画家创造了世界绘画中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清新的意境、雄远的气势、幽深的神韵、腕底烟云、胸中波涛,都借助中国特有的笔墨,把画的意境抒写得淋漓尽致。中国画的线条是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有“书意”的线条。书法艺术渗入中国画以后,中国画的线条吸收了书法的营养,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画线条的艺术价值及美学价值。古人画树、石等均要求用写字法入画,强调用笔之过程的含蓄性,以书法的线,突破形体轮廓线的桎梏,不但用以描绘物象的精神,而且还充分表现出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有生命的,画面上每一条线,都是艺术作品,不容丝毫疏忽。千条万线,以中锋、侧锋,勾、皴、染、点之笔法组成一个和谐的乐章,有起伏、有推让、有疏密、有节奏。细观每一条线,都应合乎书法的要求。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虫蚀木,真是一波三折,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美在其中,这种内在的线条美使人回味无穷。

2、中国画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美学对心与物、表现层与再现层相融合的高度概括,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境”首先是对空问与时间为限定,进而引申为艺术审美空间,成为中国艺术的审美特质,在中国画中则体现为以有限的景表现无限的境。意境的最根本要素是意,是作者的审美经验与情感学识的高度凝结以及空间物象的高度沟通与融合,这种经验无有一处不体现出作者的人生历程与性灵轨迹,还由于情感与生命的参与,自然物象才成为构成意境的单位——意象。意象是意境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山水画中的意境生成正依托于生气流动的山林意象的组合,以意境深远着称的元人倪瓒的山水作品中的意境正是来源于种种独立而又浑然一体的意象。他的《幽涧寒松图》的意象是枯树、荒山、流水以及目所不能及的高原天际,意境就产生于这些意象的排列与整合中。枯树、荒山、流水、天空都不是意境,却是构成意境必不可少的因素。意象是指可见的个别情感物象,而意境则是指意象之外的镜花水月般的不可见的整体审美情绪。倪瓒的情感首先体现在随自然现象的选择中,他不画绿树而画枯树,不画春山而画荒山,不画飞流直下的悬泉,而画低缓曲折的山涧,这一切都体现出他内心的老境与凄苦,也是为了体现“天荒地老”这一意境,并且在表现手法上,他以枯墨运笔,在一定的度内对自然物象做了有限的变形处理,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主体性介入正是意境的生成过程。意境的生成还有待于意象的消解,在意象消解的同时也产生了完整的审美空间——意境。齐白石所画的有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的是成群蝌蚪顺着清泉畅游而下,给欣赏者以充分想象的余地。他的另一幅画《荷花倒影》,画了一群蝌蚪在水中戏逐荷花的影子,亦是意境深远,其妙无穷。

3、中国画的笔墨美

笔墨增强了中国画语言和主体情境的表达空间。笔墨在这里不单指“运墨”和“着墨”,而是一个凝结人们创作、欣赏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感知方式和习惯,涵盖着一整套创作方法与审美范畴的中国画独有的话语。笔墨传统不仅是宋元以后的文人画传统,更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大传统。笔墨不仪是形式,更是精神意识,它更重视对传统质感表现力的继承和拓展,包括运笔上的中、侧、逆、藏、露等法,线条七的平、圆、留、重等趣味,运墨的_T湿、枯润、老嫩等质感表现,通过浓淡、繁简、虚实、疏密、松紧等各种形色形态因素的质地与结构性质的对比来扩展画面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水的参与和纸的特质,使笔墨呈现出千姿万色的应用和变化,“水墨交融”使黑白的对立关系发生转变,并得以具体化的表现。历史七的石涛及山人的作品可以看作中国艺术家在抽象水墨画上达到的最高表现,唐大诗人王摩诘以画人禅又以“写”变为“泻”,这就是泼墨。“泼墨画法的出现把非可由人力设计而控制的无意识水墨效果,水混墨在纸上宣染的自由性作为一个重要成分注入了绘画艺术,这种自由性和随意性所达到的象征意味乃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有的艺术美。”

4、中国画的诗意美

诗画合璧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艺术美表现形式,诗与画的交融与综合使得中国绘画具有了一种审美统一性的文化内涵,而异于其他民族的绘画艺术,真正达到“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中国画的诗画合璧在形式上主要有题诗于画面和依诗作画两种。前者我们称作题画诗,后者我们叫做诗意画。诗中之“意”与画中之“境”的结合,使中国绘画不仅能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能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诗与画都是艺术,既然是艺术那么就要用形象来说话。对形象的重视使诗与画彼此相互认同,相互牵引。但是两者毕竟是有所不同的,绘画是空问造型艺术,艺术形象有视觉直接性、鲜明性的特点;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就有模糊性、确定性、多义性等特点”。以做诗的感悟指导绘画创作,令绘画诗意化;用诗歌语言展示美丽图卷,使诗歌充盈如画般的曼妙境界,达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综上所述,中国画继承了民族艺术的传统与精华,更是以开放的心态广取博收、包孕古今、汇贯中外,使国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其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美体现了我们民族审美心理和反映时代精神的创新点,反映了自身的艺术精神和品格。

全文阅读

中国美术大事记

忙忙碌碌的2011年悄然离去,尽管它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轰轰烈烈的美术年,但总结起来也并不平淡。

美术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

这是美术界可喜可贺的事件,也是我国学科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不仅使我国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更对于美术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美术学科的内涵建设。同时,还可以凝聚学科人才,建设学科梯队,为建设一支优秀的美术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美术学科是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二级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必将有利于推进美术学科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增强全社会普及审美知识,促进文化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意义深远的“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这幅情牵两岸的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潜心创作4年之久,完成于1350年,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该画命运多舛,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送给好友无用和尚,这件名作从此开始了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成化年间,书画家沈周收藏了此作,不久被骗流落市井,后来,该画作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收藏,后被卖掉。清顺治年间,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到此画如获至宝,日夜随身携带不离左右。他想仿唐太宗以《兰亭序》殉葬之举,死时也要用《富春山居图》陪葬,竟在弥留之际点火焚烧《富春山居图》,幸好被其侄抢下,但已烧成两段,从此,《富春山居图》变为《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剩山图》流落民间后于1956年落户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先被清廷收藏,在半个多世纪前随故宫文物南迁一起辗转到我国台湾地区,由博物院收藏。从此,这幅见证着两岸同根同源、折射着同胞悲欢离合的不朽画作,如同牛郎织女般被阻隔在台湾海峡两边隔海相望。所以,这件书画珍品在分离360年后首次“合璧”展出,无疑成为两岸艺术界的盛举和媒体关注的热点。

可圈可点的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

2011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国际设计大展――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国美术界今年举办的最为成功的美术大展。此展集中展出了全球40多个国家近500位一流设计师的2000余件作品,涵盖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代表了当代国际设计的最高水准和最新潮流,是目前国内规格高、规模大、前瞻性强并极具学术价值的综合性设计大展。不仅参展作品众多,媒体关注强烈,还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观众排长龙踊跃参观的盛况。特别是近百位国内一流设计师在本届展览中集体亮相展示,与国际设计大师同台竞技,展露才华和创意,预示着中国创意产业的美好前景和中国设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年味”不足的中国版画年

全文阅读

中国民间美术的真善美

摘 要:在中国民间美术中,传递着纯真及真实的“真”,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的“善”,代表吉祥寓意和特殊审美感知体验的“美”。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真;善;美

几乎与中华文明同龄的中国民间美术,今天仍在许多地区以其蓬勃的生命力生长着,繁衍着。丰繁的风土礼俗和深挚的人文情思,仍在循环的节令岁时以其强烈的感召力和沉雄的凝聚力,执著地维护着民间审美创造活动的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的中国民间美术,它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生态、民众的生活方式、民俗活动等密不可分,因而决定了其特殊的艺术形态。民间美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以服装、装束、印染、刺绣为代表的服饰类,以民众居住的房屋、其他建筑物及木石等雕刻饰品等为代表的宅居陈设类,以民众劳动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劳作类,以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材质的生活用具用品为代表的生活用品类,以民众对诸神信仰的雕刻、绘画、扎花等为代表的信仰祭祀类,以民众在戏曲文化传播中使用的面具、脸谱、皮影等为代表的娱乐教化类,以民众对环境及自身的美化例如窗花、布画、鞋样等为代表的装饰美化类,以民俗活动中使用的彩灯、舞具等为代表的游艺竞技类等。

民间艺术渗透了强烈的文化观念和民间审美观念,从而使民间艺术审美创造具有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一脉相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美”的含义最早是与善、祥、大相联系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口诀称“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这可谓民间艺术精神内涵的综合艺术功能的精炼概括,体现了民间艺术的总体审美特征。对于民众来说,门神能镇宅辟邪,财神能使财源广进,风筝能释放晦气等,都坦率地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及向往。“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的民间技艺口诀,不仅道出了民间艺术的色彩观念也同样是一种吉祥意识。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表征和符号,不仅仅是纯粹的视觉,例如红喜字、红肚兜、红窗花、红花轿、红鸡蛋等不仅仅是红火热闹的心理体验,更是一种吉祥的象征。“……黄花紫身,绿眉红嘴,显得鲜明。”鲜明响亮的色彩符合民间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人们期盼“红火热闹”,崇尚“鲜明”。也就是说红火热闹,鲜明是祥瑞的,吉利的,从而也是美的。

民间艺术的美不仅体现了吉祥的期盼更是审美感知的体验,从人类早期的石斧石铲在造型方面的均衡、对称所带来的美感,到民间纺车结构的对比均衡与和谐,到南北方不同的民居屋檐的线条与质感,再到剪纸、年画、面塑、神像等缤纷绚丽的艺术形式,传达了不同的审美感受。“文人一根钉,武夫势如弓”,丫环“眉高眼媚,笑容可掬,咬指弄巾,掠鬓整衣”的塑造人物规则,“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青间紫,不如死”的设色规律,这些视觉形式规律都表达了人们对审美愉悦感的追求。

美术不仅是一种感性形式的存在,同时还具有情感内容。民间美术具有的感情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从姑娘递给小伙的刺绣荷包中,从土家族母亲为女儿赶织陪嫁的“西兰卡普”中,从孩子们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刺绣围裙以及玩耍的泥叫叫、竹节龙中,还是从春节的窗花、剪纸、彩灯以及祝寿馈赠的面塑礼花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其中的亲切感。民间艺术表达的即是一种真诚的情感、纯真的质朴,这种“真”不见得是一种现实生活的真,那些表现了人们的理想、向往和意愿的福禄寿喜、趋吉避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等的吉祥内容,也是一种情感的真诚。

民间美术的“真”还表现在它作用于人的感觉、知觉和情感的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思想理性内容。比如说民间年画、剪纸、玩具、刺绣等,常常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来实现人们的审美情感认知。再比如年画中的九九消寒图、帝王将相图、珍禽异兽图等将某些历史、自然、人生等内容诉诸感性的形象,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来,进而帮助人们充实完善自身的智力情感。只有那些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情感真实的民间艺术,才是一种“真”;也只有这种“真”才进而会具备“美”和“善”的特征,因而也是一种审美的形态。

全文阅读

中国美术研究

朱熹书病论研究

月份牌画艺术的发展与画家三脉系

传荆浩《雪景山水图》考辨

“传移模写”的本质再探

宋代法帖中的古体书法探议

明清印论中篆刻流派思想发展脉络

北京古玩城调研报告

彩云之南——蒋铁峰的艺术世界

全文阅读

论中国美术之民间艺术

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在中国,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其中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让中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中国美术的民间艺术。本文主要以中国的古代壁画、古代山水画及民间瓷器为重点,谈谈其历史性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势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内容。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卷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

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绘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的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绘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民间瓷器从商代出现原始瓷时开始,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时期,我国瓷器大批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到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的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民间美术艺术琳琅满目,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的见证,是我们珍贵的民间瑰宝。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学)

全文阅读

浅谈中国画中的艺术美

摘 要:中国画拥有的历史与传统十分悠久,独树一帜地屹立在世界领域美术类别之中。国画使用独特的丝织品绢或制作工艺繁杂的宣纸作画,尤其是宣纸中的生宣其渗透与晕染之特性,更为发挥了它独有的笔墨情趣。艺术美在中国画之中,形成经过了长期了历史发展与演变,讲究传神、意境、意趣。下面我们以中国画类别中的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为例来分析一下中国画中的艺术美。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美;传神美;意境美;意趣美

1 人物画的传神美

中国画在画人物时讲究传神美,就是说对画中人物的眼睛的刻画――传神,要远比四肢的肢体美重要得多。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大部分背景静物与衣物用较为简单的方式勾勒晕染,画面重点描绘的是人物的脸部、肢体的动势还有手部与足部,特别是眉眼的刻画,尤为用心,讲究“传神”二字。许多古代著名国画人物作品,拿唐代画家周P所绘制《簪花仕女图》(见图1)画中人物的形象为例分析来看,作者画面之中的女性角色刻画得十分传神,眉毛是当时十分流行的“黛眉”,发型是高耸云髻的发髻,面部刻画十分细腻,妆粉自然,表现出了唐代宫廷女性们闲散、惬意外在,与惆怅、伤感、忧郁、悲切的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人物内心与表面的极其矛盾之意。其刻画是传神入微的,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人物,更多的反映出了人物内心的感受。通过人物的肢体以及表情丰富的语言刻画,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露无遗,这就是国画之中的传神美所特有的表现方式。

2 山水画的意境美

意境美在中国山水画中十分讲究,只有景色与情感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了,才能够产生意境。就是不仅要画出所见的景物,还需要画出内心之思绪,表达出一种更加开阔的、意象的多维景象空间,表现其意境,正所谓绘之所思。这就要求创作者从构图的组织与安排、绘画的形式与手法上都要有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我们可以以北宋画坛十分有名望的大家李成的名作《读碑S石图》(见图2)为例,来稍作分析。其画作中,表现出作者对历史,对大自然,对人所创立的建工伟业的深思,历史沧桑感充斥着画面。画中有一古碑载刻着功业的一时煊赫,几棵历尽沧桑的老树在无尽荒凉的旷野中仍然坚忍不拔地在成长,还有一个在驻足观看石碑的人,他有可能正好路过此地。这幅画我们可以感觉到读者与画中大自然的交流,读者与画中人物的交流乃至与历史长河的交流,充斥着读者与画中所绘事物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作者所关注的、所描绘的,是历史的更替与兴衰给人的触动,而不是单单在石碑的刻画、树木的质感等表面东西的简单描绘的技术方法上,艺术美在作品中得到了升华,达到了意境美层面的表达与展现。

3 花鸟画的意趣美

意趣之美在中国花鸟画中尤为讲究,它是画家兴趣与情怀的表现。我们以清代画坛很有名望的大家金农的《莲塘图》(见图3)来分析,画家所作的事物相当简练,单单描绘一条船的一半在画面后方,一块荷叶田晕染在画面近处。画上有一长篇题跋,题跋主要交代了一下作者的创作背景,身在异乡,目睹盛开正旺的荷花不禁思念起了远方的家乡,想念家乡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别样美丽的景色。虽说画中只有荷花与半条小船等简单景物,并没有人物的出现,但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甚至看到作者思念家乡那形孤影只的背影的存在。所以,整幅作品作者侧重表达的是作者自己睹物思乡的情感,是意趣美的表现。虽然描绘的是莲塘是小船等景色而不是人,但是可以令读者感官上的人物存在感极强。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意,体现了作者的趣,展露了作者的情。这幅花鸟画作品用其“话不多说”的风格,完美诠释了中国画艺术美中的意趣美。

全文阅读

美术的主要分类及中国传统美术

摘要:美术,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也称“造型艺术”。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即纯美术和工艺美术两类。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因此,美术又被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关键词:美术;造型艺术;纯美术;工艺美术;视觉形象

一、美术的主要分类

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壁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雕塑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的形体,如泥塑、陶塑等。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从表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面八方观赏的立体雕塑。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常常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以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包括衣、食、化、行、用的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这类工艺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的。这类工艺品包括经过装饰加工的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二、中国的传统美术

中国的传统美术是美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包括中国画(国画)、抽象国画、内画、书法等。(1)国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被称为中国画,是五四以后相对西方绘画而产生的,又称国画 ,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2)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山东内画艺术家们,从60年代开始创作了《水浒108将》《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百子图》《百兽图》《百美图》《百鹤图》《泰山雄姿》等一大批内画艺术珍品。这些作品多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传统题材进行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刻画细微、工整蕴藉,人物生动传神,动物栩栩如生,工艺技法各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山东画派”。(3)书法: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而且也作为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篆书体、隶书体、草书体、楷书体、行书体、燕书体等六种基本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三、美术的意义

首先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似,它具有教育意义,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它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从而增强审美素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它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观点、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又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