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画鉴赏论文

中国画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鉴赏校本课程尝试

摘 要:随着学校教育在追求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教育方式的不断拓宽,美术鉴赏校本课程的出现已不足为奇。校本课程概念由国外引入,但经过与我国教育的完美结合,已经适用于各地学校的一些课程,因此,校本课程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美术鉴赏是锻炼学生自我发展、个性挖掘和才能展现的辅助学科,在美术鉴赏课中尝试校本课程形式,对探索美术有效教学模式具有重大意义,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进步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美术鉴赏;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的开办是为迎合学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特色以及学生需求、教师要求等各方面而产生的综合教学方式,校本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致力于满足学生需求与教学要求的目标,校本课程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在校本课程模式下,学生能够体会到最适合的学习感受,教师也能够收获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些因素,校本课程的运用和实施已经得到大部分教育者的认可,也成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就美术鉴赏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加以分析讨论,以此为广大奋战在美术教学一线的教育者提供建议与支持。

一、美术鉴赏教学理论关系的处理

1.美术课程标准与学校特色教学设计的关系

美术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教学顺序,由于教材的形式和版本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也会根据教学特色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但是很多学校在选择教学材料的同时不遵循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顺序,将许多美术知识本末倒置,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时知识混乱,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处理二者关系的过程中,要以大局为首,在遵循《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由学校资源小组设计出适合本地美术教学发展的教学材料。

2.美术鉴赏理论教学与实际活动的关系

美术活动在校本课程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地大物博,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根基与艺术底蕴,校本课程正是基于地方艺术特色不同的特点,将实际的美术活动运用到美术鉴赏教学当中,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独特的家乡美术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到现在为止美术课堂的理论教学还是美术鉴赏的主要环节,很难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基础作用,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地区美术活动、艺术展览、美术创作大赛等引入教学内容当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领略美术鉴赏的魅力。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美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关注。今年新课程改革在河北省全面推行,美术也成为高中毕业考查科目之一。本文将对如何上好高中美术课中的鉴赏课作以阐释。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课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6-01

高中美术鉴赏不同以前小学、初中美术作品欣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之间却有明确的区别。鉴赏,是鉴别和欣赏的意思,欣赏则不包含鉴赏,欣赏意味着肯定和赞赏,鉴赏则不意味着肯定和赞赏,而是对一流派的艺术主张和作品内容、体现思想和艺术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鉴别之后,才能决定对这一流派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赞赏的态度,还是否定和批判的态度。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欣赏课的要求更高,高中学生可能一时难以适应,我们要做好引导工作。

一、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

首先要教育学生区分于以前的美术欣赏。不单纯的认为课本上提供的绘画作品都是肯定赞赏的性质,课前要对当前所学课时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做出自己的判断,课上再由教师给予讲解和正确的鉴赏。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下教师和学生分别准备讲课时的绘画作品的资料,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课堂中,教师提供欣赏作品的挂图或课件,师生共同分析作品,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分析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并补足学生资料的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兴趣增加,也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改革中,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宗旨,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

全文阅读

美术鉴赏方法浅谈

摘 要: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身的视觉感知与视觉经验,结合知识储备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联想、评价以获取审美感受的综合审美活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简要的谈一谈美术鉴赏活动中的常用的几种鉴赏方法:背景鉴赏、语言鉴赏、比较鉴赏、情感鉴赏、摹写鉴赏方法,是为抛砖引玉。

关键词:美术鉴赏;方法;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6-01

一、背景鉴赏

任何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滋养他们的文化和时代背景而兀然独立。任何作品都不是凭空而来,都需要艺术家在前人积淀的沃土中汲取养料,把握好时代脉搏,再结合自我个性进行创造。美术作品中呈现给鉴赏者艺术形象,很可能包孕着深层的文化原因。这就需要欣赏者去联系作品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以及作者生平等因素进行逐层推进的分析、鉴赏,才有可能得到完整的审美感受。尽管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并不一致,但是每种美术作品的特色都会有所侧重。例如鉴赏古希腊艺术和中世纪的美术作品时,我们可以多去阅读一点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这既有利于我们对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还能加深我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同理,在鉴赏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时,先期查阅一下作品产生的年代、地域,重温下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更容易使鉴赏过程事半功倍,促进既有知识巩固整合,构筑立体的知识架构。

二、语言鉴赏

美术作品都是依靠自己的美术语言表现出来。美术语言包括:点、线、面、空间、光、色、材质、肌理等要素。美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载体,而且其自身就具有审美价值,是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对于那些以形式来表达艺术内涵的作品来说,美术语言甚至是了解作品、沟通鉴赏者与创造者的唯一纽带。对于没有情节性和故事性的艺术作品,语言鉴赏就是不二法门。例如:西方的静物画、素描、风景画,以及中国画中的构图、笔墨、设色等都是语言鉴赏的重点,尤其在书法鉴赏方面,更要注重从美术语言角度来鉴赏。书法结体、布白、章法、节奏都是依靠美术语言来表达和阐释。只有细心玩味个中语言,才有可能获得书法美感的完整享受。

三、比较鉴赏

全文阅读

张丑与明末书画收藏、赏鉴、著录之风

[晋] 陆机 平复帖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草庵如笠拟藏身,向往襄阳宝晋人。箧秘墨皇《平复》古,壁悬《华盖》乙僧神。浣花旧句勤雠定,典午遗文恣讨论。五十潜修心自佘,千秋业就岂长贫!①

这是明代著名书画评论家赵?光(1559~1625年)的诗,题赠对象是书画收藏家、鉴赏家张丑。

张丑(1577~1643年),原名谦德,字叔益。10岁时改名丑,字广德。别署青父、青甫、亭亭山人、清河牛郎,斋名有真晋斋②、宝米轩等,晚号米庵③。江苏昆山玉峰人,徙居苏州。

张丑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十几岁就中了秀才。他年轻时作《名山藏》二百卷,王登作序,把他的才华比作扬子云、司马相如。但张丑考举人却屡试不中,于是不再抱功名之想,自在读书并致力于书画、古器的收藏和研究,成为一代书画收藏、赏鉴、著录大家。

一、收藏名迹如“波斯聚宝船”

张丑出生于收藏世家,自幼受到古书画的熏陶。从张丑的高祖、曾祖以来,世有画癖,曾祖子和与沈周(1427~1509年)、祖父约之与文徵明(1470~1559年)分别都有交往。家有春草堂、兰香堂、孝友馀庆堂、秋山阁,是文人雅集吟诗作画之所。沈周曾为其曾祖作《春草堂图》,文徵明为其祖父作《少峰图》。家中的书籍、书画,从高祖、曾祖开始积聚,到他父亲茂实,与文彭(1498~1573年)、文嘉(1501~1583年)“称通家姻娅,朝夕过从。无间寒暑,寻源溯流,订今考古,一时家藏珍图法墨甲于中吴。”④张丑说“先子茂实与寿承(文彭)、休承(文嘉)称莫逆交,故评定国朝名公书画,万不失一”⑤,张茂实通过不断地向文彭、文嘉学习,已经具有很高的鉴赏水平,这对张丑的影响是巨大的。张丑的书画收藏经五代人的积聚,名品累累,自诩如“波斯聚宝船”。在《清河秘箧书画表》中记载其家累世收藏历代名迹有书法49件、绘画115件,如陆机《平复帖》、王羲之《二谢帖》、王献之《中秋帖》、展子虔《游春图》、张旭《春草帖》、颜真卿《刘中使帖》、黄庭坚《伏波神祠诗》、李成《层峦萧寺图》、米芾《小楷宝章待访录》、赵子昂《胆巴碑》等,这为他的书画鉴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参照。

二、赏鉴独取神奇

全文阅读

科学与“眼学”

本期刊发的几篇理论文章,多有争鸣性质。沈先生在肯定科学的前提下,强调“眼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罗文廉先生不同意夏华炳老师关于“类画石”的命名,则将“艺术”与“类艺术”之争继续引向深入与理性。石界需要科学、理性的理论争鸣,需要有的放矢、严谨深入的探索精神,我们感谢并期待您的继续参与。

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正在编辑《马来西亚树石升华珍品集》,我应马来西亚盆景古石协会会长戴文华先生之邀,写一篇“鉴评点滴”文章入画册。

中国大陆十几年赏石展览的历程,亦是鉴评发展的过程。鉴评是展览的软件,评委是鉴评操盘手;评委组成是主观的软件,鉴评之法是客观的软件。其中评委的组成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十几年来,鉴评之法从“不打分”走向“打分”,又从“打分”走向“不打分”,最后“不打分”与“打分”平分秋色。从评委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不论何种鉴评之法都能应付自如,完成东道主给予的评比工作。至于“不打分”和“打分”的优劣是非,“不必非得分出高低上下,讨论到水落石出不可”。因为确是各有特点。中国字画、油画、版画、雕塑、玉器、木器、钱币、瓷器、陶器、青铜器、砚台、印章等艺术品的鉴赏都不是靠打分来评高下;画廊、古玩店、拍卖公司等也都不是靠打分来决定艺术品的价值的。不打分即是“眼学”当家。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之后,对出台观赏石鉴评标准下了很大功夫,组成鉴评小组,召开多次座谈会,并在石家庄、兰州、银川、宿州、柳州等多次赏石展中试行了鉴评标准草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国土资源部审批了申报的“观赏石部颁鉴评标准”。中国观赏石协会没有艺术顾问只有科学顾问,比较强调观赏石的科学性,必然是打分式的鉴评标准。也只有打分的鉴评标准才能申报成功,才能向赏石界推广,也才能向石友们解释科学的、打分的鉴评标准可以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这样才能避免不少纠纷和意见。

“眼学”当家,不打分的鉴评,很容易受到舆论的非议。其实,在鉴评的实践活动当中,“眼学”效率高,切实可行。“眼学鉴评”深受资深评委和多数东道主的欢迎。为什么深受东道主欢迎?一是可以自由选择可信度高、水平高、口碑好的评委,二是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按时间完成鉴评工作。为什么深受资深评委欢迎?一是“南郭先生”混入评委行列的机会少多了(“南郭先生”即使混进评委团队,日子也不好过);二是鉴评过程即是行家高手、专家挚友交流提高、切磋赏石艺术的又一次盛宴,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从而使赏石文化事业又上一个台阶。在字画、木器、瓷器、玉器等艺术品鉴赏、鉴定的学问上面,确有一批学者可以将“眼学”和科学完美结合。在与我有交往的文人雅士之中,仅举几例:前辈王世襄、启功、朱家谩⑹肥髑,同辈杨新、聂崇正、胡雁溪、周默。我的父亲沈叔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有《国画六法新论》、《谈中国画》等)亦有颇高鉴赏水平。在赏石界能将“眼学”和科学完美结合、并应用于赏石鉴评的有一批专家,此仅举几人为例,如《中国赏石大典》主编贾祥云、北京奇石馆创建人王铁山、天津观赏石协会会长文`。限于字数,以上只是从一大批专家学者中例举的寥寥数人。

我在《漫谈赏石展览》(刊载在彭中荣主编的《晚霞》)一文中也提到鉴评问题。在此,引用几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何在赏石评委和赏石理论作者的赏石活动当中体现出来,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再说,谁来决定评委?谁来决定论文作者?谁是法官?用任何一种鉴定标准和办法,在尊重东道主制定的赏石展中,必须要在东道主要求的时间之前把评比结果交给组委会。”

那么“眼学”和科学是什么关系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以唯物辩证法来解释、理解,将“眼学”与科学在鉴评中合理运用。如果赏石展请来的评委,没有赏石“眼学”的功力即眼力,再科学的鉴评标准对于没有掌握眼学的评委都是无效的。“南郭先生”只能滥竽充数,理论不行,实践更不行。然而,若由具备赏石“眼学”能力的资深评委组成评委会团队,那么,不论什么样的鉴评标准都能“胜似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地完成鉴评工作。因此,鉴评工作之中至关重要的真理是“人的因素第一”。

以此文作为鉴评点滴心得,呈献给《树石升华珍品集》并与石友共同商榷。

全文阅读

浅谈中国书画鉴赏的模糊性

徐邦达与谢稚柳关于《雪竹图》的鉴定之争,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针对中国书画,特别是历史名迹,争议之声从来就不绝于耳。

举例来说,面对历史名迹《寒林重汀图》(现藏日本西宫市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明代大鉴赏家董其昌认为,此画不仅是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真迹,它还是董源的杰作,并题跋了“魏府收藏董元画天下第一”(董元与董源相通),而这个观点并不为后人所接受。张大千认为,《寒林重汀图》不是董源的作品,而是赵幹的作品——赵幹也是五代南唐的杰出画家,他在后主李煜朝时(961—975)为画院学生,擅画山水、林木、人物,长于构图布局。启功(1912—2005)显然支持张大千的观点,他说张大千“这个论断十分有力,《江行卷》(即赵幹《江行初雪卷》绢本设色,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今有精印本,互相印证,自是有目共睹的。”(《启功全集》第三卷,p301)启功说,“记得五十年前在故宫院长马衡先生家看画,在座的有张大千先生,张先生向我说起《寒林重汀图》,以为应是赵幹的笔迹。”所以,现在有些出版物上将《寒林重汀图》的作者标明是董源(传),也有的标明是赵幹(传),并没有定论,这就是学术争论的结果。

还是拿董源说事,再举名迹《洞天山堂》(无款,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立轴一例。与董其昌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鉴赏家王铎认为,《洞天山堂》是董源的真迹,此论一直延续下来。1960年在“中国艺术珍品大展”上以十世纪山水画家董源作品的名义展出,影响很大。但是,《洞天山堂》是董源真迹的这一鉴定意见并不是公认的。启功认为,“有旧题‘洞天山堂’四字,似金人书法。”高居翰说得更直截了当,“我从风格出发,认为它是元代山水画家高克恭在明初之际的追随者的作品。”(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和工作》,p28)所以,高居翰对《洞天山堂》立轴的鉴定意见为:作者,佚名;年代,元末或明初。

在中国书画鉴赏方面,有关作品的作者、年代、真伪等方面的问题,从来都是质疑和争论声不休,案例举不胜举,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书画的一部分,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历史艺术名迹,都很难确保不被质疑。尽管如此,它确不曾妨碍过中国书画的发展和嬗变。

但是当时空进入了近现代以后,这种争议尤为激烈,广受瞩目,甚至对质疑本身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人们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认知、传播和享受,值得关注。

著者认为,这种文化风尚的形成,是中西方文化观念冲突的结果,尤其是受到了西方的文化思想中的实证论影响。所谓的实证论,就是西方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它是一种以“实际验证”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

实证论的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比如,田野考古学就是建立在实证论思想基础之上的,它通过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经过研究后再下考古结论。与此同时,田野考古学又是考古学的基础,没有田野考古,考古学被认为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事实上,西方实证论的考古方法与中国传统的书画鉴赏学,是时而并行、时而交差的两种文化思想之树上结出的果实。两者之间类似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医看病,先号脉再抓药,中国人使用中医长达数千年,寿命并不比别人短;西医看病先验血,吃的西药每一种成分一清二楚,其寿命也不见得比中国人更长。最关键的是,直至当下,西方实证论还基本看不了中国书画鉴定中的“毛病”,因此,中国传统的书画鉴赏学,其本身是一门已经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独特的东方混沌文化。

全文阅读

现代天才书画鉴赏家

摘 要:张珩是20世纪一位书画大收藏家,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一位天才型鉴定家。他将书画鉴定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总结,并运用多年实战经验,将书画鉴定作为一门学科,提升到理论层次上。正因为他年仅49岁正值书画鉴定黄金时期就英年早逝,今人对这样一位重要书画鉴定家关注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贡献。

关键词:张珩;书画收藏家;书画鉴定家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24-02

张珩(1914—1963年),字葱玉,又字希逸、西村居士,斋号韫辉斋、木雁斋,吴兴(今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其祖父张均衡(1871—1928年),字石铭,号适园,为南浔著名藏书家和书画碑帖收藏家。父张乃烨(1892—1918年),字仲平,工诗文,精于版本目录之学。伯父张乃熊(芹伯)为银行家、著名藏书家,叔父张乃骥(叔驯)为著名古钱币鉴藏家。张葱玉4岁时其父逝世,张葱玉就由祖父张石铭管教着。张葱玉和祖父生活在一起,整天泡在古书画堆里,从小过眼的古书画不计其数,耳闻目睹,日夕熏陶,加上祖父在旁指点,其读书、练字、品画的功夫自然非同一般。

张葱玉14岁时(1928年),他的祖父就去世了。三年后张家分家,17岁的张葱玉一夜之间成了身价200万的百万富翁。 “古代人论史学家须具有才、学、识三长。今天谈到古书画鉴赏的学问,我认为三长之外还须添上半个字,还须有财”,“张珩先生在有财力的家庭中,自己又夙具颖异的天才,接触的师友又多是当时饱学之士,所以他所具有的成就,绝非偶然而得的”。①葱玉先生经过多年购藏活动,建立起门类齐全收藏体系,所藏书画上至晋唐五代、下至宋元明清,尤其是对高古书画的收藏,名列榜首。吴湖帆在《醜簃日记》中说:“葱玉年才廿六,所藏法书未海内私家甲观,而自书仿元人亦至佳,洵少年中英俊才也。”②收藏大家吴湖帆都如此称赞,可见张葱玉昔日收藏之盛况。笔者从1947年张葱玉好友郑振铎为其编撰《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70幅古书画作品的统计中得出,唐代2幅,北宋1幅,金1幅,元代22幅,明24幅,清20幅,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唐代张萱《唐后行从图》轴(绢本设色)和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绢本设色)。

张葱玉的书画收藏眼界极高,其钟情于晋唐宋元,对明清书画的热情不高。 收入《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中的唐宋元作品共26幅,占了37%,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清初六大家”13幅占了收入清代作品的65%,“画中九友”14幅占了收入明清作品的29%,对于明清的作品其则是注重收入名家的精品。郑振铎在《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的序言中说“葱玉为吴兴望族,袭适园旧藏,而十余年来,所自搜集者,尤为精绝,自唐张萱《唐后行从图》以下,历朝剧迹,无虑数数十百轴,皆铭心绝品也,元人宝绘尤称大宗,至明清之作,亦抉择至慎,只眼别具。”③对于张葱玉收藏的品味和史料价值给予极大的赞誉,同时也对他的鉴赏眼光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启功对张葱玉的鉴赏水平的赞赏:“这次大家都是初次接触散在东北故宫的著名书画,其中只有几件以前延光室出版过影印本的,看到曾经见到影印本的原迹,都不免有所赞叹欣赏,而张先生却一直冷静的指出其可疑之点。如倪云林的《狮子林图》、梁楷的《右军题扇图》等,终于确定这是临摹本而非原件。我们由此不但对张先生的学和识更加佩服外,又见他在不为古书画大名头所震慑,坚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研究的一贯态度,才明白所以《韫辉斋所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中那些名画无一伪品的缘故了。”④翻开张葱玉1938年到1941年的日记,我们发现他和现代画家多有交往,却很少谈到收藏现代画家的记录,唯独提到关于齐白石绘画的收藏。张葱玉对齐白石可谓是慧眼识人。在张葱玉的日记中,1941年1月23日:“至荣宝斋购齐白石画一帧,精妙绝伦。拟装成横卷,以俟五百年中识者鉴赏。”⑤1941年2月25日:“余购齐白石画二帧,观者嗤怪,因跋而藏之,不复示人。”⑥当时齐白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张葱玉在不到40天内,就两度购进齐白石的绘画,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葱玉的鉴赏眼光。

张葱玉是现当代著名书画大收藏家和大鉴定家,高才博学,记忆惊人,堪称一代鉴定“天才”。张葱玉曾在1934年、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关于张葱玉的书画鉴定思想,充分体现在其著作《怎样鉴定书画》、《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古代书画的厄运与幸运》、《说明》、《记述故宫运往台湾的一些名画》及201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张葱玉日记》中。

余绍宋曾在日记中嘉许张葱玉的鉴赏水平,说:“张葱玉、沈晓帆来访,极致倾慕之意。葱玉年少十九,而看书画颇有眼光。询其在芗泉处所见如何?所答颇与余相合。芗泉所藏瑕瑜互见,实因所见不多,故真伪难以确辨。然而收藏既富,其中亦多精妙之品,在杭州固有自诩一大藏家也。大抵鉴赏一事,关系天分。若不能书画者,尤难穷其奥窍,此真索解人一得。”⑦

全文阅读

在艺术的长河中徜徉

为艺术而作,为朋友而作,为读者和广大书画艺术鉴赏者而作;为艺术而动情,为朋友而动情,为读者和鉴赏者动情;艺术是缘,翰墨是缘,朋友是缘……

我读过席小平先生不少作品,感触最深的是,他内在的艺术气质和对文学的钟爱以及对艺术独到的鉴赏和解读能力。《翰墨情缘》是他即将出版的一部美术、书画品评、鉴赏、鉴定的新著,是他多年来对文化艺术研究的成果,是他对艺术哲学、书画艺术理论的创作和建树,是他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名家、名画研究、品读和鉴赏体验的结晶。该作再现了席小平作为作家、美术评论家对中国画怀有的那份特有的痴情,和其迷恋于美术书画艺术的审美与创作的那份童真。

仔细赏读这一部由五个部分、十三个章节、二百多篇作品组成的艺术专著,在欣赏这些艺术美文、艺术论点及画作,品读画家本人的同时,可以感受到席小平先生是用了大量的笔墨抒感,享受再创作的快乐的。这些文章和文字本身除了有丰富的内涵外,在语言方面还具有独到的“内美”,从而为枯燥平庸的现实生活带来了文明社会应有的风雅情趣;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学识的充实。通过文章、文字,可以以思想阅人、阅画,从而获得哲思和美感的享受,引发读者对历史和艺术的联想。

席小平先生通过他的《翰墨情缘》,带给读者以明净、跃动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让无可触摸的激情即艺术的内涵化为了通俗,抽象的理论释为了易感。他品画、读画、赏画、写画、抒情,以真诚、专业和艺术的独到视角与古道、古人、古画沟通、对话、交流,以真情实感与画家、赏家、理论家、读者交心、交谈、畅想,将文章描写与渲染得真切、理性、诗意、生动。那些名家画作在他的描述和品评中栩栩如生,折射出了席小平先生对艺术鉴赏的格调、境界、品味和他生命体验的烙印。他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情感真挚,纯真恬静,学术性强,意味深长。寥寥数笔,腕运情真,笔展心画,便能将一个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的场景在其作品中荡涤一新,从而给人留下一片清纯而非凡的意境,为人留下一个无比美好和想象的空间。可见,他的文章,既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既有丰富的内涵思想,语言和文字间又充满了空灵和诗意。

席小平先生以品画、读画来发掘其画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画家的人品来研究其画品。在他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著作中,细致地阐述了书画与精神、书画与人品、书画与心源、书画与诗情、书画与自然、书画与收藏、书画与鉴赏、书画与经典、书画与古今、书画与名家、书画与情致等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丰富内容,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可谓无比丰富,可谓非同一般。其中有剖析、有鉴赏、有思辩、有建树、有描述、有抒情,加之作家将他的文学情愫和对生活的热情融入其中的散文作品,两者融会,相得益彰,从而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作家的学识修养、品位格调与艺术情操。

更为重要的是,席小平先生在研究古今名家书画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鉴赏方法,注重艺术知识与普及和运用的关系。在这诸多方面,在其许多文章中,均倾注了他长期以来对绘画艺术的理解认识与经验积累,以及他的美学观点、艺术追求、艺术建树和生活态度。

阅读和鉴赏,对于作家和评论家来说,无疑既是一门功课,又是一种享受;无疑,这需要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力,美学专业知识,天才欣赏的体验,勤奋钻研,一丝不苟,无私为艺术献身的文化精神。席小平先生对他笔下的古今名家、名作,做了精心的点评――旁征博引、抚今追昔,得其神韵、汲其精髓,每每形象生动而富有哲理。从而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鉴赏理论和富有物色的鉴赏风格,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诗一样美妙的鉴赏语言。这同时也体现了席小平先生的夙愿与追求。最近,他曾在写给笔者的信中这样说:“接近退休之时,有一个艺术总结和交待,或者叫一种新的开始或新的追求,是我创作出版《翰墨情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艺术而作,为朋友而作,为读者和广大书画艺术鉴赏者而作;为艺术而动情,为朋友而动情,为读者和鉴赏者动情;艺术是缘,翰墨是缘,朋友是缘;帮助朋友,为朋友的艺术,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发扬光大而无私奉献,乃《翰墨情缘》的潜在主题精神,乃我为人、为艺的一生重要追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不同于一些作家、评论家、鉴赏艺术家的‘分水岭’。”

以我的理解,这也正是席小平先生在读人、品画、鉴赏,剖析、书写名家、名作时,对艺术规律的理解和见识:“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流派也在不断涌现,这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是这些,形成了他本次创作的理论基础,而“能否在继承中反叛传统”,或许这也正是席小平先生未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新的话题吧。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的分析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出,美术鉴赏成为高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备受推崇。在总结高中美术鉴赏的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美术鉴赏的研究性学习,为师生互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是新课标规定的必修板块,是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环节。在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则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能力,展现美术鉴赏课程魅力的有效方式。美术鉴赏课程特点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特征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特点

1.高中美术鉴赏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美术鉴赏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一切美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实体。

2.高中美术鉴赏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比如对画家梵・高的《向日葵》的鉴赏中,可以着重讨论一幅作品的线条勾勒、色彩渲染、画面比例等画家绘画手法的特点;也可以横向比较梵・高所有关于向日葵作品的异同来说明鉴赏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可以根据画面折射出的作者的情感与心态分析作者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

全文阅读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22-03

一、《新课程标准》对“鉴赏”的解读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①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何不同?

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②

由此可见,“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③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