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教育发展

摘要:美国是世界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也较为先进,其职业教育以面向市场、灵活多样、面向地方经济深受社会和企业各界的欢迎。

关键词:美国;职业教育;历程;特点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因此,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其改革和发展更应有世界的眼光。美国是世界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也较为先进,通过对美国教育体系的分析研究,也许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

一、美国职业教育的历程及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类生产方式也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美国社会那时的生产方式己不能适应变更的社会生产关系了,因此美国工人的失业人数剧增。旧的工人不能适应有更高技术要求的新工作,而正处在发展状况的新的生产领域也因为缺少有技术的熟练工人而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职业教育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8年,美国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与作用,并明确表示政府将在经济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美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数量和专业门类都大大增加了,其中服务业占了相当的比例。职业课程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许多企业也参与了对学生的职业培训,形成了美国职业教育钓一个高潮信—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美国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美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美国职业教育体系真正的成熟期应该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技术革命的强大冲击下,职业教育走向成熟,并进一步向终身教育体系转变。当美国社会进入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终身教育必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而职业教育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孤立的形式,它必将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以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工作技能的内涵和水平,要求教育进行相应改变,帮助学生为适应这种新经济特征做准备。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加强了生涯咨询与指导,体现了升学预备性教育与就业预备性教育统筹、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学校里的普通教育与企业内的职业教育交替进行等发展趋势。

全文阅读

职业教育发展教育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发展战略、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概括。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论;战略选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底,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5%,此外,还有600多所本科院校设置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595.654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7%,招生数达到237.4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2.3%,办学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们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心将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倾斜。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使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首先是制造业的发展,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将由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38%增加至2010年的39%和2020年的40%。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尚存在两大障碍:一是我国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二是原创技术不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大力培养从事产品和技术研发的学术型人才,又要大量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在生产一线从事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其次是以航空、航天、生物、电子信息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到2010年,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强国。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国迅速融人世界高新技术链条中,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基地,与此同时,我国也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人才培养任务。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6%,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达70~80%。加入WTO后.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承诺及外国公司的进入.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五年我国将新增就业岗位数上千万个,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为发展第三产业培养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规模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就谈不上发展。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质量的高低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没有基本的质量要求,盲目的规模扩张必将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必将削弱市场竞争力。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质量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必然从规模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单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向岗位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并重的方向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交叉、职业岗位复合的现象凸显.复合的职业岗位对人才提出了具备复合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要求,因此,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为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既要重视学历教育,也要重视非学历教育;既要重视新生劳动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在岗劳动力的培训提高;既要重视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也要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全文阅读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摘 要】如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团化、效益最大化?本文对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整合 职业教育资源 发展职业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66-02

一 百色市职业教育的现状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北部,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辖区基础条件差,石漠化严重,自然环境恶劣,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广,贫困人口比例大,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0所,其中自治区属职校3所,市属职校27所,市属职校中有公办职校17所、技工学校2所。12个县(区)的职业技术学校中,有6个县职业学校与市直职业学校和区级示范性职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市属中职学校校园面积2188.7亩,建筑面39.42万平方米,图书61.38万册,教学、实训设备总价6717.6万元;专任教师857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654人,学历合格率为72.3%,其中专业课教师519人,“双师型”教师294人。目前,市属中职学校的在校生人数达41374人,市属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为0.79∶1。

二 百色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部门条块分割管理;(2)专业设置不当、专业设置重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3)招生秩序混乱,生源严重不足,县级职业学校步履维艰,生存困难;(4)经费投入不足,点多面广,成效不佳;(5)缺乏特色,无品牌专业,办学吸引力不强;(6)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三 百色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工作情况

全文阅读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摘要: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剖析了江西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职业学: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形势;问题;建议;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

江西农业职业教育是江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摇篮。作为直接服务江西“三农”的农业职业: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农业职业教育的国际与国内发展形势

1.1国外农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多数农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例如法国形成了农业科研创新体系,以国家农业研究:为主体,农业科研机构作为补充。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国着力发展农业教育,受过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比超过70豫。荷兰则实行农业免费教育制度,并规定农民在没有一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无经营农场的资格。

1.2国内农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高考制度恢复,我国农业中专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农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时代,并且逐渐成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北京、山东、江苏、浙江、辽宁、新疆等省市的农业职业教育在发展中脱颖而出,一些农业类职业: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校建设行列。

全文阅读

完善职业教育类型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上,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这里两个关键词是“加快”和“现代”。如何“加快”,怎样理解“现代”的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领导层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0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名副其实地顶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目前需要进一步厘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难点,有效解决和应对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对促进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这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与学术型教育处于并列关系,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心目中,职业教育相比学术型教育总是低人一等。这一世俗的偏见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众多职业院校千方百计“升本”,从而忽视专业建设和内涵建设。学校尚且如此,教师和学生就更可想而知了,教师缺乏荣誉感和自豪感,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特别是在我国受“学而优则仕”“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教育管理者、学生及其家长从内心深处轻视甚至鄙视技能型人才。总认为优秀的学生一定要上“本科”,继而读硕、考博,一定要成为研究型人才,由此延伸到轻视甚至鄙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一定是较低层次的教育。认识上的这种差距,导致职业教育招生难、生源差、教师缺乏事业的庄严感和神圣感,从而导致部分从小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好的学生不能到职业院校学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滞后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其实,“白领”的优势在于管理,“蓝领”的优势在于落实和创造,“蓝领”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尤其是在当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加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而不是“层次”,允许在这个类别中有不同层次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前提,同时,建立起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重视,最终确立起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的学术型大学教育前身大都有职业教育的痕迹,许多著名的大学是由中专、大专院校不断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在国外早已有之。那么,在我国要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建立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即包括教育、财政、发改委、人力资源与社保等多个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在各有关部门的统筹下,建立起社会上用人政策的协调统一,这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单从教育内部进行体制改革很难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纵向看,必须要建立起职业教育独立的从初级到高级的学历体系,即从中专学历层次到研究生学历层次都要有职业教育。从横向看,要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成人在职教育和普通学历教育、教育部系统教育和人力社保部的教育横向流通机制。三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体现出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教育,必须是开放的教育。当前最为迫切的是要解决好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关系,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关系。关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具体实施问题,建议专业衔接按专业大类实施。课程衔接分为理论课的衔接和实验实训技能课程的衔接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的衔接,建议一开始就要由两校一起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高职都要开设,衔接的思路主要是由浅入深。如计算能力的学习在中职用计算器进行,到高职则用程序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在中职侧重单项技能的培养,主要是进行操作能力的学习;在高职阶段则侧重综合技能的培养,主要是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在进行衔接方案设计时,重点要防止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目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北京市园林学校合作的园林规划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试点的情况运行良好,两校共同制定了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在有效推进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与评价过程、教育管理与学制等方面的科学对接。

实施集团化办学,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成立农业职教集团有利于实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一是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集团内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加强校际之间、校企之间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集团的成立有利于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机制,构建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在校际、校企间良好的培训互动机制,为职业学校订单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新型农民培养等提供支持。三是有利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建立由职业教育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集团专业委员会,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与创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并优先在集团内使用。四是有利于科研成果孵化。在集团内建立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信息平台,推广和扩大研究成果,更好地促进首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总的来看,通过建立现代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探索有效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推动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建设。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正在积极组建“北京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全文阅读

健全职业教育资金发展职业教育

1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基金的客观必然性

1.1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产业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在农产品种植结构上不再追求单纯的“以粮为纲”,而是追求“多种经营”方式。第二,在农产品种植管理上不再追求高效率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而是追求环保农业、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的路子,使用配方复合有机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第三,在农产品销售上不再追求自产自消和向国家交纳公粮和余粮任务,而是追求粮、棉、油、牧、副、渔等农产品深加工的道路,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第四,在产业观念上不再是只管种田或不管科学种田的观念。而今,现代农民特别追求“从农业技术向工业技术、商业技术、服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转化或转换。”[1]所以,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走出“三农”困境。

1.2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和制造业等据权威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上最大的钢锭、化纤、汽车、摩托车、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电脑、手机的制造中心之一。所以,吴敬琏说“:中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心已成定论。”[2]在这个世界制造中心形成的过程中,要看到产业工人的薄弱一面。第一,中国的工人人数从绝对数量上看占居着国内企业的较大比重,但是目前中国的工人大多是顶替父母的职位而进的工厂,或者是招收的初中生、高中生、中职生和专科层次的高职生,这些职工普遍存在着一个文化层次提升的问题,需要一个接受职业技术再教育和再培训的过程。第二,我国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程度不高的现象,技术资源缺乏,技术积累薄弱、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导致近几年“技工艺”和“高级人才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三,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至少有两亿的农民闲着无事干,作为工业企业而言是否可以大办农民工进工厂培训活动,将大批的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招收进入工厂,使一大批新型农民成为现代工业的主力军,置此,“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而且还要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1.3第三产业是指农业和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商业这个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下海经商潮的汹涌澎湃,目前已成为一个支柱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其吸引力就是高额利润和超额利润,但随着经商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原来的第一产业的农民和第二产业的工人不断向第三产业进行产业职能转移,但是这种转移只是一种劳动力资源和货币资本的转移而已,从创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角度而言,并没有创造多少社会财富,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产业还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至此,由于经商人员的无限膨胀,使得目前的生意不好做也很难做。比如,经营产品质量低下造成经营盈利很少甚至出现蚀本现象。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逐年都在发生变化,例如:在服装类,人们为了追赶时髦,不论从花色上、布料上、工艺上,质量上逐年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某种服装品种购进少了赚钱的机会就少了,购进多了又积压了资金,作为一般商人而言,很难把握住人们的消费观念。在电器类,人们不断地追求款式新颖、功能齐全、物美价廉的电子产品,尤其是电子类产品日新月异,几个月就是一代产品,产品升级换代快,所以人们追捧时尚的思潮也较为迫切,导致经营风险意识增强。至于什么是零存货原理,什么是经济批量原理,什么是经营风险原理,什么是现金流量原理,什么是货币时间价值原理,什么是最佳持有量原理,什么是哈佛经营管理原理,什么是担保抵押规则等等,很多商人无从知晓,完全是凭个人的意志或社会潮流或头脑发热,就盲目进行筹资、投资、进货、出货,忙得不亦乐乎,到头来盈利较少或出现负盈利现象,象这些情况的发生就是缺乏专业知识所致,为了提高商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贡献能力,所以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要提高职业技术能力。第二,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作为商人而言,一定要掌握世界贸易游戏规则,既要使中国的产品销得出来,又要引进国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来提高中国人民的消费层次,创造贸易顺差,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1.4第四产业又称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该产业包括电讯、电话、信息、出版、新闻、广播、电视、计算机、激光、光导纤维、通讯、卫生等信息部门,主要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从事信息的生产、传递、储存、加工和处理等环节。信息业范围很广,其门类富有特色。在金融业中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风险规避意识和抗风险的能力,防止蚀本现象的产生。在餐饮业既要提高人们的美食文化,又要防止伤害中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事故发生。在娱乐业,既要提高人们的文化品味,又要防止黄白黑毒瘤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管在哪个服务行业,既要做合法、合情、合理的买卖,又要防止犯众、犯法、犯罪的行为。所以,从事服务行业的精英们一定要进入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交流水平,以及国际服务水平。

1.5第五产业是指智慧产业智慧产业是指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科学、法律、会计、新闻、出版等智慧行业。这个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智慧高端服务业,具有极其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所以,要对制作技术、意识形态、法律法规、民俗民风了如指掌,做文明的产业传承者和继承者。0062建立财务管理机制,变可能为现实,从制度上确保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来源

2.1从政府层面而言,建立国民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基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重大政策”中指出:“各级政府优先保证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国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这个政策很好,但如何实施如何到位,笔者有以下设想.

第一,计提的依据可否考虑各级政府当年实现的GDP数据。

全文阅读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发展

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引领下,职业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创业教育的深入持久开展,取得一定实效,但是在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方式的开放性和培养内容的适切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破解瓶颈,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最佳发展。

关键词:

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瓶颈;变革

一、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分析

近年来,职业院校通过长期研究探索,已全面接受创业教育的理念,并取得如下成效:创业教育从课堂教学走向模拟体验、从观摩企业走向项目实战,一批创业园(街)、创客中心为学生在校内参与创业体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学生走上了创富之路,他们的经验又丰富了创业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创业教育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距。有论者认为,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创业教育教材缺失、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是主要瓶颈,提出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发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平台等对策。[1]也有论者指出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时间短,经验少,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及师资力量局限等问题,认为应当采取融入专业教育、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形式、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以利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2]剖析创业教育的瓶颈,需要从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有论者把我国创业教育分成三个阶段:萌芽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1997年)、初创阶段(1997—2002年)、拓展阶段(2002年至今),[3]说明我国创业教育已经有较长的实践历史,师资培训、教材开发、教学研究等均有较长时间的积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对创业的重视又将创业教育的推进力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笔者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丰硕,经验也有较好的积累,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存在争议,主要是在深入实施和水平提升过程中如何突破阶段性瓶颈,问题已经从宏观向中观和微观聚焦。比如:课程的定位不清晰、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个性化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需要我们反思: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学校创业教育的效果不佳?我们究竟应当给学生提供什么的创业教育?上述三个问题触及创业教育未来变革的方向,为了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寻找到新突破,需要坚持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坚持创业教育实施方式的开放性和坚持创业教育内容的适切性。

二、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瓶颈破解

当前,创业教育的实施已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坚持完善机制、培养队伍、丰富资源,才能精准破解实施瓶颈。因此,需要从培养目标入手,改革实施方式,调整实施内容,丰富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才能真正获得提升。

全文阅读

地市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地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释义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教育行政管理角度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含有教育部门管理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包括高职本专科、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教育,同时,含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教育,包括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教育。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承办者,包括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等。地市是指我国地市级行政区划范围。目前,我国95%以上的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中职、技工学校则更为多见。地市政府与县级政府相比,在管理各类职业教育职能和手段上更加完备。因此,地市职业教育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系统工程,具备“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一体化发展”本身指多个相互独立实体通过某种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对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理解:一是共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三种形式,应在学校设置、办学条件、学生数量、专业结构、课程建设等方面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比例适当,符合需求,提高质量。二是贯通发展。中等职业(技工)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三个不同的层次,应在培养目标、办学条件、专业课程、升学培训等方面科学定位,依次提高,逐渐递进,相互衔接。三是统筹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的一个准公共产品,政府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在管理上应加强统一筹划,亦即做好统一预测、计划、实施、指挥、调度,把控职业教育有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四是服务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应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提高办学效益,为产业和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此看来,地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地市区域为空间背景,重视发挥地市政府和职业院校作用,系统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升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

二、促进地市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强化地市政府统筹责任

从地市层面来看,我国中职层次学校多以地市、县级政府管理为主。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院校数量和办学水平上都有很大提高,地市政府也具备一定的业务管理能力。从省级层面来看,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多地依托地市政府来管理,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为当地发展服务,同时要求地市政府对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发展承担统筹责任。这样,促使地市政府从地市层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总体研判、引导、调节、管理,加强对职业院校包括高职院校的扶持和指导,使职业院校在地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地市政府接受省级政府的领导,省级政府如何强化地市政府对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至关重要。第一,权责统一。应科学分解和合理配置省地之间职业教育行政权力,在赋予地市政府行政权力的同时,严格规定行政责任,确保权力同责任并设并行。为了充分发挥地市政府作用,应积极稳妥地将专科及以下层次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权、招生计划权、人事管理权等逐步下放到有条件的地市政府,有利于地市政府对当地职业教育的整体掌控,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第二,科学评价。应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不应是零散和孤立的,不仅仅针对某类学校或职业院校个体,而应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注重对地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第三,加强监督。应完善监督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实行行政问责制,以此增强地市政府责任意识。同时避免出现短期行为和违规做法,将权力下放地方后不至于出现“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现象。

(二)深化地市政府机构改革

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多头管理体制。如果按照部门职责垂直对应关系推理,这种多头管理往往自上而下延伸至地市政府部门。在对地市职业院校的管理中。地市举办的高职院校在业务上多受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或将其称之为管理;中职学校多以市县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管理为主;而技工学校则多以市县政府及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为主。多头管理使得三种办学呈现不同特点,但也容易出现政出多门、职责交叉、标准不一、难以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地市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与机构设置有直接关系。面对地市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第一,综合管理。地市政府在机构设置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所受到的牵制和阻力相对较小,应争取在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有更大的突破。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打破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界限,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有利于地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统一、规范、高效管理。第二,强化职能。既然要对职业教育进行综合管理,那么综合管理机构就应站在地市全局高度,全面和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综合管理机构应在地方性职业教育立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地方实际系统拟定有关政策措施,负责有关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如推行“技能考核”“推优保送”“学费减免”“注册入学”等招生办法,疏通职业教育升学渠道。如施行“学分银行”“学分互认”“在岗培训”“离岗培训”等培养方式,鼓励初高中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企业职工、待业人员等,以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等形式,采取自主学习或自学考试等方式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三)实施资源优化和共享

全文阅读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投入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学格局和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的薄弱环节,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创新方法、形成特色。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继续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重学历轻技能的做法,逐步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为在职人员、转岗下岗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区居民等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拓展职业教育的渠道,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健全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机制。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与市场的接口,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一是针对行业结构、技术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五是健全职业资格确认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走速度和规模与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从过去比较注重速度、数量转向更多注重质量、效益,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上,放在培养高素质学生上,放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切实做到速度和规模与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改变因条块分割而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情况;继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着力增强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和培训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

吸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资源,提倡与各种类型、各种学历层次的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指导中外合作举办职业教育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国外优秀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信息咨询,开拓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国家的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上,都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全民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机会均等;在教育层次上,实行层级递进的办学模式,以满足不同教育层次的需求;在办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办职业教育的局面。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这些经验和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全文阅读

职业教育思考发展论文

摘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七类发展目标,涉及到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前三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后四类是非经济类发展目标。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舍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围绕“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展开“三大思考”。

关键词:发展目标“十一五”规划三大思考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七类发展目标,涉及到经济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前三类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后四类是非经济类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发展成功与否,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的质量与效能。为此,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的“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发展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主要问题不在于满足“量的增长”,而在于如何“实现目标,确保目标的‘含金量’”,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发展目标的指标化与定量化之思考

“十五”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概念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对西方科学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融合的结果,是一种“智慧的发展观”。“发展”起初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答案,一个用来回答“匮乏”问题的答案。匮乏是相对于需要而言的,而需要是有高低之分、新旧之别的。因此,《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增长为核心”的发展也是一个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合法性的“硬道理”与“战略目标”。

《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基于我国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决定》提出的“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包括“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其要旨在于:首先,进一步审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即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视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其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力求做到“四个必须”,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再次,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最后,面向市场、整合社会资源,多元化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依据《决定》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框架,合理科学地设定全面和具体的规划目标体系,尽可能将这些目标指标化、定量化,即提出的绝大多数的目标是有明确的指标,可定量的、可测定的和可评估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证明:发展目标的指标化和定量化,有助于体现职业教育“绩效责任制度”(accountabilitysystems)的建立。所谓“绩效责任”,就是通过管理(management)取代行政(administration),籍由市场(markets)、契约(contraets)替代官僚体制(bureaucracy)。职业教育绩效责任的内涵,也就是要回答:谁(who)?应该负责什么(what)?以及对谁负责(whom)等问题。正如经济学专家胡鞍纲在《尽可能将发展目标指标化定量化》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发展目标的指标化和定量化,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他认为,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转型和开放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区分三种不同的作用,即政府与市场的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互补作用。根据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混合产品的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来划分三类不同的领域:由政府提供或干预的非竞争性公共服务领域;私人产品和服务竞争性市场领域;由政府适当干预、指导并利用市场机制的混合产品和服务领域。为此,他提出发展目标的指标体系包括:责任性、预测性和指导性等三类。

《决定》中提出的“四大工程”目标,即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性人才培训工程和城市职工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工程,而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各级政府责任性(如政策保障、投入问题、基础建设、教育资源整合和社会环境等)、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的力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的效度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政策与措施等。《决定》指出,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主要在地方。而地方政府的指标,主要体现在执行力和创新发展力两大方面,具体包括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地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规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类型、层次的规划以及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