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诊断课堂教学

诊断课堂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诊断

【摘 要】本文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通过对各种教学“病历”归类分析诊断,找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课堂教学诊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 以学生为本 有效性 诊断策略

“教学诊断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着眼于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更新实践性知识本身,着力帮助教师建立关于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反馈调节机制,从而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自觉、有效的反思,因而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上,有着其他教学管理方法所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摘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

“学生成绩好就行,如何教,没有必要计较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这是目前在我们不少教师存有的一种想法。这种只管结果而不顾过程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一旦发现教学是无效的,损失已经造成;另一方面,教师靠牺牲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来换取文化考试的高分,乃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这种认为学生成绩好就不需要改进教学技能的想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的要求是全面和谐发展,课程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应该使学生更聪明,更高尚。对课程的影响就是课程价值的多样性及其扩展。新课程价值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课程价值的融合,这种融合浓缩为一句话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案例呈现一

教研组的一节《镶嵌在作图中的应用》教学里,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并进行整理,课上在同学展示自己收集图片后指出研究用地砖铺地或瓷砖贴墙,既不留下一点缝隙,又不互相叠压的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就能够获得一个平面图形,从数学的角度看,这就是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问题。进一步提出人们正是利用数学知识来美化生活的,如果你是设计师,你用哪几种几何图形来作平面镶嵌?鼓励之后,同学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把学生发现的问题分类:(1)限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哪几种正多边形能用于平面镶嵌?(2)限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分别有哪两种正多边形能用于平面镶嵌?有几种情况?(3)平面镶嵌有什么规律吗?接着教师把“镶嵌问题”的课题研究划分为小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发现、归纳总结、探讨结论。效果: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是一次高效的合作学习。

问题诊断:此次合作学习是在让学生经历了收集、观察、猜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探索、交流结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使每一位同学在与他人交流的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此次合作学习无论从内容的需求上还是活动的组织上都是一次必要的高效地合作学习。

处方建议:在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活动时,特别要注意不能搞浅层次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到结论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很多课堂上热热闹闹的景象,并不代表课堂教学效果就很好,其实是让表面上的积极性掩盖了学生学习的不足。另外,在小组活动之前必须要对活动有明确的要求,对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不能把小组活动搞成学生说说笑笑的场所,只要学生在活动中带着问题思考、操作,才有可能得到预期的效果。不能一味强调运用这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模式,学习中并不是任何问题都有必要探索,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必须有实质的意义和效果。

全文阅读

以“课堂诊断”促有效教学

摘 要:医生要有诊断技术,教师要会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学会课堂诊断,不断摆脱课堂教学“亚健康”状态。从目标的完成度、思维的清晰度、教学的灵活度、主体的参与度、教材的熟悉度、知识的内化度、课堂的幸福度即课堂诊断把握的“七度”脉象,对思品教师在新课改中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做一点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目标;思维;教学;主体;教材;知识;课堂

医学与教学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医生治病救人,教师教书育人。医生给病人看病,中医的,则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病情,作出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教学也一样要讲究因材施教,但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诊断技术、诊断理论,就像盲人摸象,定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建构,教学效果是一个相对滞后的非全显性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教师没有足够时间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重视课堂诊断。你的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你的课堂是否是“高效课堂”,我们也不妨来望、闻、问、切一番,从不同维度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把脉”。

一、目标的完成度

这是备课、上课的出发点,也是反思教学、诊断课堂的落脚点。有的课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急功近利,或按部就班,或择其所好,以完成教师自己预期的任务为唯一目标――先把自认为该讲的讲完再说,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吸收、能否消化。有的课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频繁而热烈,又是小品,又是游戏,又是听音乐,又是看录像,但一堂课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都不甚了了。一个是“赶场”,一个是“作秀”,一种是为教学而教学,一种是为活动而活动,显然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思维的清晰度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听一堂课的关键印象,可以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学方案、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等体现出来。有位老师上《在“责任”中长大》,导入新课时,先用流行音乐SHE的《不想长大》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中“想快快长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比现场采访学生是否想长大、为什么,采访完以后没有作任何点评即引入“成人”的含义,讲解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其实导入非常新颖,但虎头蛇尾,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理不出头绪,抓不住关键,使学生思维无序地跳来跳去。思品课作为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自身都把握不清,思维混沌,又怎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全文阅读

“后新课改”时代课堂教学诊断

摘要:

第8次基础教学课程改革自新世纪启动,至今已进行了十余年,可以算进入了“后新课改”时期。“后新课改”时代要求重视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诊断采用教育专家引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同行帮助、执教教师为主、所教学生配合、家长协助为干预的机制,其本质是一种课堂文化的干预行动,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搞清诊断主体、分清诊断类型与层次、掌握诊断技术、遵循操作过程是课堂教学诊断研究的关键要素,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课堂制度文化、课堂行为文化和课堂精神文化的诊断,采行分层分类诊断、主体协同诊断与建章立制等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诊断“;后新课改”时代;课堂效率;课堂文化;课堂干预

始于2001年的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经历了实验、推广、普及等阶段后,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当前深刻反思、大力调整、配套改革、保障实效正在成为今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现实诉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4年9月4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014年12月8日,教育部举办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会。这些举措在第8次课改的基础上又做了推进,标志着我国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进了“后新课改”时代。以往人们都认为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一致确信“成也教师、败也教师”,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观念、角色、行为等都受制于所在环境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才是后台根基。课堂教学诊断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给予评价和分析问题,但其本质就是对组织文化的诊视、分析、判断与改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师生与学校共同发展是“后新课改”时代的重要标志,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课堂组织文化有效干预行动,是我国“后新课改”时代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一、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与特征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诊断的行为依据发生于课堂,信息获取的方式是观察,而效果体现在诊断上。课堂教学诊断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有区别,它带有明确的目的,在广泛搜集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整理、发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因此,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诊视’和‘判断’,协助师生发现课堂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其本质是课堂组织文化诊断。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团队意识、集体氛围、团体归属感、工作作风和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对组织成员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等功能。[3]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4个层次组成。课堂物质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承载着特定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课堂制度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体现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特定要求;课堂行为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直接推动力,集中体现了课堂师生主体的思想观念、角色选择、行为规范,不但决定着行为结果,而且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体下一步的行为取向与行动决策;课堂精神文化是维持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内在动力,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对教育教学的特定规定性要求与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诊断以教学诊断思维为核心,以课堂教学问题为中心,以课堂干预行动为手段,以课堂行为文化为焦点,通过对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诊断,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品质、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之目的,具有人本性、发展性、教育性、诊断性与功效性等特征。人本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十分重视“人”的作用与功能,因为课堂教学出现的任何“问题”大都与“人”有关,坚持“人之问题”的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的首要原则;发展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必须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而遵循“人之发展”原则是课堂教学诊断目标实现的基本原则;教育性特征是由课堂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认识、发现、分析与解决,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效益与效果,而坚持“人之发展教育”是发挥课堂教学诊断效能的必然要求;诊断性特征是课堂教学诊断的本质特征,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找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将这种“差距”视为课堂教学改进与完善的重要切入点,但这种由“差距”而呈现的“问题”指明了课堂教学改进方向;功效性特征要求课堂教学诊断不摆花架子,遵循形式简约、过程简洁、步骤简明、技术简易、效果鲜明原则。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诊断是理论与实践、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他人诊断与自我诊断的统一,集中着眼于实然问题而指向于应然发展。

二、课堂教学诊断的主体与类型

全文阅读

“教学诊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通过反省来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不仅是做人,教学同样需要这样的反省,教学诊断就是这样的一个反省过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诊断,教师可以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现象,从而对教学思路、内容与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甚至可以唤起深藏于教师内心深处的灵感与智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创建,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变得更好。

一、教学诊断的内涵

很多人将教学诊断与传统的评课相等同,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不同,教学诊断主要是指诊断者从观察的角度出发来整理课堂的各种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就此判断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达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进行完善与改进,总结教学经验。因此,相比于传统的评课,诊断除了具有评定优劣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敦促教师进行改进,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活动。

二、教学诊断的意义与作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方面。

1. 教学诊断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学诊断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学诊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反省能力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首先,通过教学诊断,教师可以丰富自身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主要是通过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而获得的,而教学经验的总结既需要教师的反省又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与建议,从而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认清自身的不足,进行不断的改进;其次,教学诊断能够刺激教师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反省意识,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诸如课前的讨论、课后的反馈、反省与评议,教师的反省意识得到激发,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反省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英汉杂糅,借助汉语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对汉语形成了依赖。结果,在一节全部用英语对话的公开课上,学生竟然连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都听不懂,要么结结巴巴,要么小声地回答“yes”或“no”,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后,通过教学诊断,这位教师意识到问题所在,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认识到了英汉杂糅是英语教学的大忌,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可见,恰当利用教学诊断既可以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 教学诊断结果是教育决策与评价的客观依据

全文阅读

课堂教学的自我诊断

摘 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教师的自我诊断,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如浪费时间、目标不明、准备不足、杂乱无章等,以优化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指导”与“探究”、师生对话等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底线;问题和现象;优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13-02

课堂教学是教师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品质就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品质,练就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形成较高品质的课堂文化、教学风格,不仅能够创造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更能给教师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反思课堂,学会诊断,是优化课堂、提升课堂品质的有效手段。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反思我们的课堂。

一、反思是否违反课堂教学的底线

浪费时间。要充分保证40分钟的教学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因个人因素、突发事件等状况占用教学时间。笔者认为,除关系到学生安全等重大事情之外,教师均可根据突发状况灵活调整课堂设计,机智处理教学之外的问题,切忌顾此失彼,浪费大部分同学的时间。

目标不明。教师必须清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各个教学环节,不能因为渲染某个形式、某个特色、某个手段或追求一种时尚、新颖等忽视教学目标,做一些无用的教学设计,即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准备不足。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师应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上课环境、媒体设备、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扫清障碍、预测生成问题,满怀自信走进课堂,展开课堂教学。

全文阅读

物理诊断学课堂教学论文

1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物理诊断学教师应尽量避免传统的直接灌输或者硬性填鸭的教学模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擅长记忆背诵学习方式,分析、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我校物理诊断学教研室引入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引导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们积极动脑,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设问-讨论-总结三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通过检索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和引导话题。如症状诊断学教学部分在讲述发热时,可以先询问医学生是否知道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体温计怎么判断自己发热,让医学生先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过程中自己发热或是目睹身边家人发热的过程和感受。当医学生从自身感受开始理解发热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时,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解释发热的概念、原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经典症状。当医学生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了解后,再进一步抛出问题,如何确定发热和热型,测定热型的临床意义和常见疾病。让医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讨论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进一步讲解。这样,就能够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克服习惯背诵记忆的惯性学习习惯和方式,深刻理解物理诊断学中症状学的知识点,从而在实践中应用和分析问题,同时也让医学生们体会物理诊断学这门课程中从个体到整体的归纳循证过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个体症状的观察和描述。

2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症状学部分时,应尽量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联系起来。上面已经提到,如果学生本人以前患过某种疾病或者学生接触的人群中某人患过某病,这些学生就会很快把书本知识与自己对此疾病的认识结合起来加以理解,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症状学部分的内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可以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病历、检查结果、器械检查结果、治疗过程中的讨论和医患沟通。让学生在模拟真实临床环境的情境中体会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了解临床医师是如何应用物理诊断学的通用理论对复杂多样的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前精心准备一些经典的常见临床病例,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疾病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才能较好地把物理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真实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如在讲述腹痛这一节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临床工作实践在课件中讲解急诊室常见的以腹痛待查就诊最终确诊的几个真实的典型病例:(1)急性胃肠炎。(2)宫外孕。(3)急性心肌梗死。(4)输尿管结石嵌顿。以PPT的形式将真实病历的照片、化验单、B超检查单、心电图等多种原始资料展示出来,以一个个就诊小故事进行讲授。这样,医学生们能够直观而充分的了解同一症状不同疾病的疾病转归、诊断过程和伴随症状的差别,以及诊断策略的区别。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一般较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容易在症状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和迷茫。但这些临床实例恰恰能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好理解西医和中医在接诊患者时思维的相似点,症状学需要整体观和全局观,这和中医的诊断思路不谋而合。

3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前,根据教学计划,已经学习完中医诊断学。两门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上,还是思维方式上均有巨大差异,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在学习物理诊断学时,会有很多受先入为主课程的影响。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的教师们根据这一课程设置特点,在课堂讲授中将中西医诊断进行对照比较教学。虽然中医诊断学和物理诊断学有很大差别,但也有许多相似相关之处。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其中的问诊其实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病史采集相似,只是内容有不同之处;望诊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视诊相似;闻诊相当于西医物理诊断学中的听诊和嗅诊;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个部分,其中切脉与西诊中脉搏检查相似,而按诊与西诊中触诊相关。西医诊断是通过病史、体格检查的阳性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来诊断疾病,中医诊断是在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进行诊断疾病、辨别证候。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物理诊断学教师大部分来源于西医院校和西医医院临床医师,由于注重自身的中医知识的学习,均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原理,且经常和中医交流教学经验。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受学生欢迎,更容易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疑惑。

4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

诊断学中的问诊技能实际上就是一种和患者进行沟通的方式。一个合格的问诊包括五个基本要素:(1)静听(audi-tion);(2)评价(evalution);(3)询问(inquiry);(4)观察(ob-servation);(5)理解(understanding)。诚恳而细致的听取患者的叙述,判断各种资料的相关性及其重要性[3]。询问出完整的史料,抓住重点,深入追询,尽量引证核实,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姿势,观察他(她)的体语,注重自身的肢体语言,领会患者关注的问题,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看法及对诊疗的期望值。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取决于医患沟通的质量好坏,其基础立足于医疗技术的精湛程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强调的仍是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例如,在接触模拟患者和真实患者前均要求学生熟悉问诊和查体的各个流程,避免拖沓和遗漏、手法不娴熟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并由此拒绝医学生的检查。其次,教师在问诊查体等课程中强调与患者沟通的实际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看、听、说、问的技能。例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将术语生活化浅显化,将敏感用语委婉化柔和化,以确保患者正确理解充分配合并作答,从而提高问诊质量,不仅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最终更利于其疾病的诊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相对灵活,既可做中医,也可从事西医专业,从事中医专业后,往往需要和患者进行更多语言沟通。医学生们往往在临床实习时才首次接触患者,其专业技术及沟通能力不够,因此面对大量的临床实践,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实习过程中,他们承受着来自自身和外部因素双重压力,如果在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过程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其真正进入临床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床边进行的教学,但是医疗活动产生的结果本身就难以预见,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在物理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引入SP(Standardpatient,标准患者)[4]进行床旁物理诊断学的床旁教学。SP多为专业上岗人员,既能精确模拟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体征,也能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过程设计。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要求事先和SP商量和设计好各种医患冲突,在授课中进行示范处理,从而教会医学生如何正确面对在接诊进行诊断过程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并且学会如何正确有效的处置这些问题。例如,设计SP突然拒绝配合问诊和查体,教师需要和SP沟通,仔细了解原因,耐心劝说,但应尊重患者的决定,保护患者的权益;设计SP为危重患者就诊,如何第一时间先抢救生命,同时进行病史采集等等。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也需要通过毕业后的统一的执业医师考试才能执业,在课堂上进行床旁物理诊断学的床旁教学能够让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了解培养沟通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我校物理诊断学教研室还通过角色扮演等其他床旁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操练和患者沟通的技巧,利用SP进行检验及反馈,使医学生得以进一步巩固其沟通技能,为其顺利迈入临床实习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逐渐培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应用各种物理诊断学原理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学会接诊患者并独立解决分析临床问题。综上所述,现代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优秀复合型医学人才[5]。我校物理诊断教研室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的特点,掌握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生的需求,通过提高物理诊断学授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结合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入临床病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西医联系比较课堂教学模式、床旁诊断沟通技能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既注重症状学等物理诊断学的原理讲授,培养符合要求的具有扎实问诊理论知识,规范问诊技能的医学生,也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概念和医患沟通技能。实践证明,复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生学习物理诊断学的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诊断学阶段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大学课堂教学诊断类型研究

摘 要:根据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理解型课堂教学、应用型课堂教学和研究型课堂教学三种类型,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也就有理解型课堂教学诊断、应用型课堂教学诊断和研究型课堂教学诊断之分。对课堂教学诊断的类型进行明确的划分,能够对课堂教学诊断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优化教学。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诊断;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23-02

收稿日期:2013-05-23

作者简介:唐美莲(1986―),女,湖南株洲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部教务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其过程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复杂性。因此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活动,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诊断作为一种方法或教育研究范式应运而生。然而,课堂教学诊断的诊断对象繁多,教师在实际诊断过程中仅只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片段,因此,对繁杂且多样的教学诊断对象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课堂教学可分为理解型课堂教学、应用型课堂教学和研究型课堂教学。相应地课堂教学诊断可以划分为理解型课堂教学诊断、应用型课堂教学诊断和研究型课堂教学诊断。通过对不同类型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分析,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方面着手,明确不同课堂教学诊断的对象和侧重点,以便能有针对性地更全面地实施课堂教学诊断。

一、理解型课堂教学与理解型课堂教学诊断

全文阅读

小学课堂诊断教研工作汇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丰富“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形式,优化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成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通过领导随诊,自我问诊,同事会诊等形式,推进高效课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学校曾有多人参加区组织的“课堂诊断”征文竞赛并获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诊断”教研范式的积极性。《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组织学习并制订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全文阅读

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短时间内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评价和科学诊断,并为之开出“治疗的良方”,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开展校本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何谓课堂教学诊断?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呢?

一、 “望”――课堂常规巡查式的诊断

1.巡查方式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值周行政的每周不定期巡查,在全面巡查全校整体课堂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在每周行政会上进行通报,让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底;二是教学行政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教导处主任每日轮流巡查,每次督查的对象可以集中在一个年级,督查内容可以集中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详细记载,每周五进行汇总,并就突出的成绩和问题在周日教师例会上点评,起到正面导向和负面警戒作用;三是级长每日巡查,做到早读、晚读、晚修、晚辅导、20分钟习字、一课堂、二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必查,并评出等级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本级组教师沟通并督促整改,达到及时校正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规范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巡查内容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五查五看”:一查师生课前准备,看教师是否提前候课,是否带教案进教室,相关教学媒介准备是否提前做好,教师是否关注、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否有迟到、缺勤现象;二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看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该教师教学是否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进度同步,特别是教师有没有“霸占”艺术、体育、常识等课程的现象;三查教学媒体使用,看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是否到位,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媒体辅助功能是否起到作用;四查教师课堂组织,看教师课堂调控是否收放自如、课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多样、调控策略是否科学、有效;五查学生课堂纪律,看学生课堂“三姿”(读书、写字、拿笔)是否规范,课堂学习习惯是否养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投入,学生课堂纪律是否动静分明等几个方面。每项督查结果采用评等级(分A,B,C三等)与描述(重要情况记载)相结合的方式计入《课堂教学常规督查记载表》。

教学督查情况记录表

3.巡查结果

全文阅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摘 要: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诊断是高中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对其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化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构建设想;项目内容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构建设想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活力要素分析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生态系统的研究框架,然后再从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进行审视,最后再由高中语文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原则对课堂教学进行“诊视”和“判断”。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组织结构要素分析

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每一个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之下才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生态系统具有协调功能。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恢复力要素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