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线音乐教育

在线音乐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 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应用双线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双线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 教学应用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近几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音乐作为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目标从最初的注重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逐渐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了顺利实现该目标,学前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尽可能在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并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对音乐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以此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本文首先对双线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双线教学概述

(一)双线教学的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多种教学方法中选择较为合适的一种,以此实现教学目标。所谓的双线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将两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并将其有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目前,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明线和暗线相互交叉的教学方式。其中,明线主要指的是音乐教师根据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际内容,对课程的整体进行科学规划,同时明确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暗线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隐藏的一条线,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通过将明线和暗线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将丰富的情感充分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幼儿情操,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

线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

线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些学生通过课余时间自己学习声乐,对于学音乐的孩子来说,识谱是有一定基础的,但对于很多不学乐器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在一周2节音乐课上,提高识谱能力十分重要。从当前小学生认知与心理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线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习方法。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线谱教学方式,提高线谱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育线谱教学学习方法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大家把目光更多地放到了教学的质量上,教育部指出:“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任务的核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线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通过线谱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让音乐学习更加轻松并富于趣味化。实现线谱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改善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线谱教学存在的弊端,也能提高线谱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人的认识活动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本身年龄较小,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兴趣能够激发他们对事物学习、探索的欲望。所以,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线谱教学,要首先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往往是音乐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如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等,把线谱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原本枯燥的线谱学习富于趣味性。

1.利用游戏教学,学习音符的唱名、时值。例如,在进行线谱学习时,可以将doremifasolasi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把同学进行分组,分别上台前抽取卡片读出音符,看哪一组的同学做的最好。给予表扬,对其他组的同学要给予鼓励。通过认识唱名、音名后,可以进行听音联系。

2.利用游戏进行识谱的辅助练习,学生可以自己创编旋律。把游戏加入到识谱练习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兴趣。老师根据授课年级的不同,根据识别谱曲的节奏,在原有谱曲上进行创作,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新的创作。老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之后,对优秀作品进行识谱练习。

二、多样灵活的线谱教学

(一)先熟悉音乐旋律,再进行线谱学习

通常,我们会发现,歌曲听过之后,我们会有一定印象,有时不自觉就哼唱出来。其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教学。例如,对小学音乐第五册《七个小兄弟》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学习之前教师先把歌曲放几遍,让学生多听一听,几遍之后学生就能跟着哼唱出来。学生先学会了唱《七个小兄弟》这首歌,在进行曲谱试唱,有利于学生在曲谱上对于一些音符的低音、高音进行识记。

全文阅读

韦凯元:音乐教育新玩法“王力宏”式在线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育方式进行革命式转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业者跨界打破传统教育思维,借助互联网力量,开创新的商业玩法,引领教育界的不断变革。就像中国80%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使用戴尔产品,本文的主人公——Icanmusic创始人韦凯元,也和戴尔一样,用轻松的方式为中国80%以上热爱音乐的人们带来快乐的音乐体验。

用在线教育“翻转”音乐学习

大部分学习音乐的孩子都有共同的感受: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枯燥的乐理课、没完没了的演奏课和不断考级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不是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需要体验一遍的,中国95%音乐学习者都是兴趣型用户,他们更需要从学习中体会音乐的乐趣。”Icanmusic的创始人韦凯元,坚定地说他们就是要让孩子们轻松的“玩音乐”。

Icanmusic在做的就是把“课上学习谱子、指法,课后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完全翻转过来,变成“线上学习,线下课堂成为互动讨论、有针对性辅导的”的全新教学模式,这就把传统音乐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学员通过网络教学享受到音乐的乐趣。

韦凯元总是戏称,传统音乐教育是“李云迪式”教学,Icanmusic是“王力宏式”教育。“我们把五线谱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数字谱,让完全没有乐理基础的人在一小时内弹奏出一首曲子。”谈到他们发明的《音圆数字理论》时,韦凯元说,“音乐学习就应该是轻松的,越轻松越会让人想继续学下去。就像我手中的戴尔笔记本电脑,只有轻便的,用起来轻松的电脑我才会一直随身携带。”

在线音乐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视频教学

所有把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互联网创业,绝不是把传统模式照搬到互联网上,一定是借用互联网平台,结合独特“新玩法”的再创造。Icanmusic除了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教学、学员互动,还发明了一种叫做“X-key”的像键盘似的工具,通过连接笔记本设备,就可以变成一种乐器。“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以移动的、满足3E的移动随身乐器,有了它,弹琴就真的变得像做游戏一样简单”。

“我们创造了以数字音圆理论为基础的兴趣式教学,配以轻松幽默的教学视频和X-key这样的移动硬件,才成就了我们Icanmusic在线音乐教学。”Icanmusic打造的全新音乐教育方式与戴尔一直倡导的“新经济,新玩法”不谋而合,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创造快乐的音乐体验。

全文阅读

论音乐教育的审美特征及其平衡

知识的追求是一条通往无法达到的绝对真理的路,美的探索也是一条通往不可企及的绝对美的路,而音乐教育则是需要永远追求审美平衡的和谐至境。2006年6月笔者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论我国乐教的审美平衡》的文章,文中论及我国亟待解决的“科学与艺术”、“灵性与悟性”、“他娱与自娱”、“先验与即兴”四对审美平衡问题,本文再从理性与感性、共性与个性、线性与非线性三个方面,探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特征及其平衡,以此作为前文之续。

一、理性审美与感性审美的平衡

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中,理性审美与感性审美是矛盾辩证的双方。研究二者的审美特征,关注其平衡统一,关系到音乐教育改革的众多方面。

音乐教育的理性美更多地强调的是理性认知,强调艺术逻辑的严谨性和有序性,强调艺术构成与主题意义的同构性和深刻性,重在再现和描绘情感的可信性,着意于音乐形式“趋于意义的理性状态”的张力方向,偏重对音乐技巧、结构形式、旋律与和声张力的欣赏,时刻都离不开用推论、抽象、逻辑、判断的形式寻求规律、揭示本质。音乐形式美的意识中积淀了大量的理性内容。

音乐教育的感性美更多地强调人在音乐教育审美活动中的内在感觉、直观认识和体悟能力,更多地强调人的表现欲望和自我意兴的表达,重情、重意、重生命的直接反映,是对音乐作用下产生的直观形式的感知,是自然状态的音乐形式。在感性审美活动中往往偏重音乐表现,刻意创造音乐的开放性联想。感性美应该是音乐教育审美的先驱,应该突出其多义性、直观性、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的创新本质。

音乐教育的感性美中蕴蓄了无数无解的直觉美,在音乐创作实践中,师生们往往悖离理性判断和严密逻辑,凭借直觉的潜意识油然而生,由感而发。经常有一种突发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血来潮,产生一种迅间强大的创造能力。它是以未加考虑和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方式突然出现的。它跳开了原先预设的思维轨迹,不但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短暂性,更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和非模仿性。在这种状态下,情绪高涨亢奋,乐思敏捷有序,势不能遏。充分显现了直觉的感性美,创造的闪光点也往往由此获得。有些钢琴曲左右手节奏是三对二或者是四对三、五对六,从理性上难以说清,却通过教师的感使学生心领神会。凭借感性直觉达到了理性深度是音乐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在音乐教育中这种感性美的生成无时无刻,教师切不可用是非判断标准对其轻易贬、否,要特别鼓励、引导、刺激这种直觉、无意识、不自觉的感性美的生成,哪怕它以“神秘”、“灵感”、“天赋”的面貌出现。当音乐表演课唱、奏到了“极致”和“入神”之时,允许跳出预设的音乐规范走向自由王国,让此时的唱奏者的知感、情绪、意境达到感性美的高峰体验,让忘我、忘形、无理智的此刻成为音乐表演中最美妙、最有机、最生动、最光彩、最动人的华彩。

在音乐教育的审美活动中,理性美与感性美存在着有限与无限的相互关系。理性美往往偏重于对分析、抽象、因果、推理、序进、类型化、再现性的追求,审美范围是有限的;感性美往往偏重于对具体、个性、随机、多变、鲜活、自然的追求,审美范围却是无限的。用概念、规律、本质概括的理性美,是永远穷尽不了音教活动中生生不息的无数的感性的审美对象。只有无限的感性审美对有限的理性审美的不断冲击和叛逆,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音乐教育是在理性美与感性美交互作用和转换的审美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当下的音乐教育审美活动中,过多地注入了理性内容,过多地偏爱理性审美而忽视感性审美的魅力。“心授”“身教”“体悟”“即兴”等一些与感性审美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少人问津。而分科递进的课程安排、拆卸拼装的教学方式、序进逻辑的教学内容、标准和规范的表演技能练习、严格定量的教学计划等与理性审美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形式和行为却如日中天、光芒四射,成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主导。如此过分强调必然会抑制学生感性审美活力的生长和感性创造力的高扬。感性审美的衰竭是音乐教育的悲哀,不少学生在理性规则、分析、监督之下循规蹈矩,却失去了自身最值得激发、开掘的潜能和本可茁壮成长的感性活力,失去了初学时那种虎虎生气和陶醉痴迷的创造灵性。当下的音乐教育应在充分尊重理性审美的同时,抛弃轻视感性美的旧习,让感性审美重新回归其本位。为此,首先要能动地看待音乐的所有规则、范式和结构,树立破旧立新、多元和泛音乐教育①和反观自我②的观念。其次要突破说教,用陶醉和沉浸、感悟和心授增强教学的美感活力,教学双方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和表演实践,积累经验、探索方法、深化思想、蕴积深度、感性体验和超越性体验,将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美感心理结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要刺激高峰感性创造③的实现,促进理性审美的蕴积、升华和转型,不断使它以潜意识的形式进入感性创造,提升感性创造的理性水准。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冲破多理性教育的樊篱而具备开放意识,感性审美才能与理性审美并驾齐驱、相互平衡。

二、共性审美与个性审美的平衡

全文阅读

小议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应用音乐专业软件的效果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音乐理论教育中应用音乐专业软件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音乐专业软件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中的作用,解决音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专业软件效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5-02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风险;音乐专业软件的数量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它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国内外音乐院校大多都会采取国际上通用的五线谱记谱法开展教学。欧洲是五线谱的起源地,十七世纪就已经确定了五线谱在音乐中的地位,现代五线谱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四百多年,同时五线谱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五线谱,实质上就是指以五条平行、间距相等的横线为基础,在五条平行线上采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对音的高低状况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谱法。就目前来看,五线谱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记谱法,它能够将音的长短、高低,还有各个音之间的组合变化、状态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备其他记谱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国内外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是将五线谱作为载体而产生的。

虽然五线谱在使用方面具有方便性、明确性,但是在传统条件下有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例如:音乐理论课程在采用五线谱记谱法开展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必须通过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进行教学,而这种专用的五线谱黑板在出厂之前就已经预先设定了相应的标准五线谱,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五线谱黑板讲解与演示谱例,不然就得亲手绘制五线谱,不仅浪费了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还有可能会因为教师绘制的五线谱不够规范,导致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出现一些偏差,直接影响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质量。另外,音乐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旋律音响效果、和弦以及音程知识,尤其是音响效果的变化与和弦、音程的转位在黑板上演示,传统教学需要通过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演奏钢琴,以使学生认知一系列音响效果;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依赖于传统教学设备与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理论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

全文阅读

探讨非线性音乐编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摘 要 非线性音乐编辑作为独立的操作整体,承载音乐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传承任务,在高校教学当中,非线性音乐编辑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生产、传播、演变和发展。在该背景下,文章将通过对非线性音乐编辑教学功能的了解,深入研讨非线性音乐编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未能有效传播音乐文化信息,那么各种优秀的音乐文化,将没法得到传承与发展。非线性音乐编辑呼应教学音乐传播的使命,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调节、导向和协调等作用。

(1)调节功能。音乐教学活动属于一项生产文化精神的个体脑力活动,而音乐文化的大众化特征,又决定了音乐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两者势必产生矛盾与冲突,而应用非线性音乐编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这一方面的矛盾。音乐活动通过协调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在创作音乐作品的同时,培养了音乐作品的创造者。

(2)导向功能。非线性音乐编辑通过选题、策划、组稿等步骤,结合学科的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以及根据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接受水平和需求量等,将能够代表时代、时期和市区的音乐文化,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学习,形成多元化、丰富、健康的教学氛围。

(3)协调功能。音乐教学活动,非线性音乐编辑可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作为音乐教学活动传播链的中间环节,通过音乐文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修复对音乐信息活动的社会性判断,减少教学活动对学生音乐信息意识的阻碍作用。

2非线性音乐编辑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基于非线性音乐编辑的教学功能表现,在高校教学中应用非线性音乐编辑,有必要在确定非线性音乐编辑教学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高教师在非线性音乐编辑方面的技术素养,同时营造非线性音乐编辑的教学宏观环境。

全文阅读

学前音乐教育与双线教学

【摘要】

学前音乐教育具有一定复杂性,为充分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应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合理运用双线教学方法,以促进学前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本文简要探讨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双线教学;学前音乐教育;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学前教育逐渐普及,音乐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双线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学前音乐教育中,应当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学前培养目标加以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善学前音乐教学效果。

1双线教学概述

1.1双线教学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谓双线教学法,是当前教育领域内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两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加以有机融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全文阅读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2013北京版) 的乐谱识读问题

2014年9月,北京市小学音乐学科一至六年级全面使用由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2013北京版,以下简称“京版”教科书),该教科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编写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京版”教科书采用的是五线谱,在乐谱的识读方面有较大变化,运用移动唱名法作为五线谱识读方式,并且在教科书中呈现了具体的运用策略。

一、首调唱名法的选择

“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的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作为音乐知识与技能一部分的乐谱识读,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内主要采用的乐谱识读方式有两种,即五线谱和简谱。其中,五线谱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较为严密、准确和科学。五线谱的识读有两种方法: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即移动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

(一)国外首调唱名法的运用

在国外,小学音乐教育主要运用的是五线谱教学,识读五线谱主要运用首调和固定这两种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产生于11世纪音乐理论家、修道士圭多・达雷佐的拉丁文赞美诗,由英国女教师S.A.格洛弗(Sarah Anna Glover,1786 ―1867)首创,约翰 ・ 柯温使之完善。1937年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佐尔坦・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76)在他的教育生涯中首次正式提出首调唱名法。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法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没有调性的限制,与固定唱名法相比更加适合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学生识读五线谱。

全文阅读

浅谈“新课改”后的音乐教育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改确实为广大基层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方法,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改学科综合的真谛。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才是音乐教育的高等责任。同时,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艺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搞好音乐教育的建设,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灵魂,还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使音乐服务社会,也使社会更好地促进音乐的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注重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关键词:认识;培养;课堂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21-01

目前,在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中“重技轻艺”的现象非常普遍,社会音乐教育越来越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社会音乐教学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各种器乐的教学,少量的声乐教学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这种以器乐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表演能力为中心的现象,缺乏建构学生音乐感受、鉴赏、创造等综合能力体系的相应教学内容,即便是在器乐教学中,教师也因为各种功利性原因,无暇顾及与其它音乐教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但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

这是由音乐教育的性质决定的。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从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考虑,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从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考虑,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从情动人、以美感人。概括地说,应遵循着参与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期正处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阀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阅读

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中双线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双线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线教学;学前教育;应用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近几年来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音乐作为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教学目标也从最初的注重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逐渐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为了将该目标顺利实现,学前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尽可能在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并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对音乐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以此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本文首先对双线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双线教学概述

1.1双线教学的定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最为合适的一种,以此来将教学目标充分实现。而所谓的双线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将两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并将其有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

1.2双线教学对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目前,双线教学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主要是明线和暗线相互交叉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其中,明线主要指的是音乐教师根据学前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实际内容对课程的整体进行科学规划,同时,明确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而暗线则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隐藏的一条线,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通过将明线和暗线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将丰富的情感充分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