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家名篇很多语言凝练、典雅,如阳春白雪之曲,令人心情舒畅激荡,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深入品味这些经典名篇还是颇有难度的。许多我们认为精彩的句子往往是学生的疑难点。我认为,如果恰当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正好能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名家之作的妙处。
下面我就以朱自清名作《春》为范本,从联系生活场景、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深入品味语言的角度来对选入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这篇课文进行解读。
一、贬词褒用
例句:“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共和着。”
本句的“卖弄”一词采用了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从感彩上看,词有褒义词和贬义词之分。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词都必须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但是,某些褒义词和贬义词(包括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它们的感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很大变化的。褒词贬用常见,多用于讽刺;贬词褒用虽不常见,但却更具表现力,用得妥当,就会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从而让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不少学生难以理解这种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我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妹妹穿着美丽的裙子,卖弄着刚学会的舞步,非常可爱。”然后问学生:这句中“卖弄”是在批评小妹妹呢,还是在称赞小妹妹呢?学生马上回答是在赞美小妹妹的可爱,我又问:把“卖弄”换成“走”,句子变为:“小妹妹穿着美丽的裙子,走着刚学会的舞步,非常可爱。”哪一句更好?学生立刻回答:上一句更好,因为“卖弄”仿佛让人看到了小妹妹夸张地扭来扭去的可爱的姿态,更加形象生动。到这一步,回到课文体会鸟儿的“卖弄”基本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理解了课文中使用“卖弄”更令人感觉出鸟儿的快活和叫声的清脆、响亮,也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喜悦。
二、拟人
例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从下列三组词中,分别选出红色字的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将序号写在答案处(3分)
(1)a.撰写(zhuàn)b.狂忘(wàng)
c.天籁(lài)d.奥秘(ào)
答:[]
(2)a.程灏(hào)b.衣钵(bō)
c.酝酿(rǎng)d.嫡传(dí)
答:[]
公元196年,曹操将家乡的“九酝春酒” 晋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酿造方法,“贡酒”由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九酝酒法,需要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制曲,正月冻解,用上好高粱,三日一酝酿,九日一循环,如此反复……终成佳酿。饮酒之时香如幽兰,黏稠挂杯,酒后余香悠长,回味三日而不绝。九酝酒法尽管在当时生产出来的不过是黄酒,且此黄酒距离现代意义的黄酒标准仍相去甚远,但其历经千百年传承,最终成就了一个传承有序的名酒血脉——“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中名声大噪的古井坐落于亳县城西二十公里的减店集,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据称该地多盐碱,水味大都苦涩,但独有一口古井水清味美,相传这口井是北魏时期与元树将军鏖战多时的独孤将军死前投金筒长戟的那口井,也就是今日酿制古井美酒的那座古井吗,因此,说它是“古井”确实名符其实。
明代初期,减店集的“减酒”经怀姓商人所建的“公兴糟坊”酿制而出,品质极佳、声名远扬。到上世纪50年代末,“公兴糟坊”结束其历史使命,正式更名为“安徽亳县减店酒厂”,该厂生产出的酒被正式命名为“古井贡酒”。有关古井贡酒的命名还有一段插曲,1959年10月,安徽省轻工业厅发出通知,称亳县减店酒厂所生产的高粱大曲经省领导研究决定命名为古井贡酒,以用水之井和酒的历史渊源命名。但翌年古井酒厂按级申请注册古井牌古井贡酒商标时,却被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议删去“贡”字,并建议将曹操与贡酒的关系抹去。经过当时的安徽省专卖公司的努力,最终工商行政局同意采纳“古井贡酒”之名。不过,到了时期,这个本经一番波折获得的“古井贡”之名还是因为“贡”字的封建遗存之嫌疑而改为“古井酒”(1973年恢复了“古井贡”名称),这也使这个时期生产的“古井酒”具有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在收藏市场上更是千金难求的稀有品种。
早期的古井贡酒采用传统混蒸续渣以及独特的回醅发酵工艺,利用古井的优质矿泉水,以上等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大麦、豌豆制作的酒曲做发酵剂酿制而成,不仅如此,古井贡酒还坚持着非常浪漫的制曲过程,既每年桃花盛开之时制曲,桃花凋落之时曲成。桃花盛开之时制作,此时空气温湿、微生物活动旺盛,是制作酒曲的最好时节。如此工艺、如此制曲,酿制出的白酒自然清澈透明,酒香醇如幽兰,入口甘美柔和,回味悠长,空杯留有余香,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
最早的古井贡酒为木塞封口的长颈玻璃瓶形,如今收藏在古井博物馆中。期间,古井酒采用普通玻璃瓶形,其最初采用木塞封口外,还采用了压盖封口;70年代末,古井贡酒采用了大肚瓶形,封口采用塑盖。这种塑盖的封口到了1983年逐渐过渡为金属铝短旋盖封口,并于90年代中期后改为长铝旋盖。收藏古井贡同样秉承的是物以稀为贵之准则,以六七十年代的早期酒为极品,早期的塑盖大肚瓶形为上佳;80年代的短铝盖为精品收藏,90年代的古井贡酒则是性价比较高的喝品酒。此外,古井贡酒还有艺术陶瓶以及白瓷瓶形,这些酒都是藏家较为青睐的品种。在近两年,古井贡酒的收藏价格也是一路看涨,有些品相较好的早期古井贡酒价格在一年内呈数倍增长。
收藏指数:
时期 古井酒
参考价格:20000元
走过作文教学之路已多年,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其追求的基本宗旨是:学生个个乐于写作,写出好文章,写出锦绣佳文。多年来,我在作文教学里一直坚持完善自己的实践模式:写作酝酿交流共享书面表达科学评价补旧成文范文展示。
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较之以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以前因胸无成竹、头无思绪而下笔难的困惑,让学生们的“苦差役”(作文课)真正成了他们各显身手、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实践班里,曾多名学生作文获奖,佳作见于《小天使报》、《作文指导报》等。
一、课时安排
1.课堂课时:2课时,主要完成交流共享、书面表达、评价这一过程。
2.课堂外:终生,主要完成酝酿过程和补旧成文。一篇作文45分钟完成不难,可一篇好文看似一课时或更多一点时间形成,但它的思想蓄存、文气修炼等过程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在我的作文教学里尤其强调“养精蓄锐”的重要性,一直要求学生“活到老,学到老,积到老”。
二、酝酿阶段
这一阶段实质是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的积累过程,让学生头脑有意识地为作文而作准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对中学生作文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把它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来为学生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1.准备。厚笔记本两本(以便学生记的东西终生享用,强调不能让学生记到“风吹页落”篇):一本用于作文课堂目标要求的内容的积累,一本用于终生贮备。
【摘要】本色作文导写是许多语文界实践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但从理论上系统的探讨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学作文教学入手,运用人本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生成学习理论,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本色”缺失现状,并提出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作文;本色;导写
1 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基本目标
当今学生作文中的“失语”(主体个性话语丧失),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的失落,是习作中青少年个性本色的丧失。因此,本色作文导写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回归作文的“三本色”,倡导作文的自主性、真实性与原创性。“本色作文”要求习作者从自身习作的起点出发,
我手写我心,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在写作实践中练就写作本领。
1.1 立足个体,保持习作主体的生命本色。
保持习作主体的生命本色,就是坚持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这是人本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生动体现。作文是一种个人独特感受的文字承载品。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积累、性格爱好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自然他们的文字表达也各不相同。因此,尊重差异,张扬个性是作文教学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学生作文应不做作,不掩饰,不无病,作文不是为了写给老师看,而是自主由衷地倾吐,种自在朴素的表达。
1.2 扎根生活,回归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
摘 要: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三方面分析了高中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基于此,提出了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应试策略。
关键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03-01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一)试题的内容分析
从选文类型来说,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的选文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了论述类文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这样的选文有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测查,也有助于引领中学阅读教学对除文学作品外其它文章的重视。
从材料来源上说,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所占比重相近。其中,课标卷的文学类试题中小说与散文并重,而诗歌和戏剧较少出现。实用类文本试题材料则具有多样性,新闻、传记、访谈、社科论文均匀出现。同时,选做题的形式增加了材料的容量,使更多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在试卷中出现成为可能,为学生个性特长的施展搭建了平台;测试材料的丰富提高了对学生文化视野、人文底蕴的要求,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试题的形式分析
第三节外语作文教学
写的训练,除学习初期的书写教学和一般的书面造句练习等安排之外,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或中学及其他性质外语教学的高年级说来,一般都设置作文课。作文课上可以要求学生学习写作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因而是训练写作技能的课。一般作文课的具体安排,大体是结合一定范文命题要求学生独立写作,然后交教师修改讲评。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做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各持不同的理论依据。这里我们不再就各种指导思想展开讨论。但须提出一些我们认为比较符合实际可以接受的观点。首先应明确,写不同于说。"说"要求自动化,而"写"除部分书写技能外主要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并不要求自动化,必须自觉学习。"写"只能借助文字和标点符号来表达思想,没有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等辅助,也没有即时的反馈。唯一的好处是有较多时间进行思考、慎重措词,有时间重看修改,考虑对读者的效果。
正由于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意识和记忆在写作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记忆的恢复并不是一个自动化的机械过程。大脑也并非可以随意开关的机器。思绪是可以分散的。人们在聚精会神进行某种工作或进行某种有趣活动同时,也会突然产生某种幻想或怪念头。人们能意识到自身的感觉或感情,有时也可能把意识停留在未完成的工作或个人职责上,或纠缠在某些问题上。这种思绪涣散的情况并非病态。正常的思维包括想象和幻想在内。与意识有关的几种状态--感觉、意象、幻想、独白、空想、突然焦虑、引导的思考--在意识流中交替变换。在写作时特别有可能变换意识的状态。静坐时,信息处理能力对内部刺激更有效。意识中所有各种非引导的状态,特别是创造性思考和表达,对有次序的思考都是关键的。潜意识中自动出现的某种状态,可能正是对写作中引导的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非常能干的作者使用这种变动的意识流去发现和形成他们要说的话,也不常常是成功的。在作者意识中任何时刻得到的东西,能保持在短时记忆中,但却是不可预料的。
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考虑要写什么并搜集资料;酝酿阶段深入考虑材料内容,进行新的构思;
计划阶段考虑安排材料及内容展开方式;
执笔阶段开始写作,完成初稿;审看阶段通读全文,划出不足之处;
订正阶段修改、润色、订正。
[摘要] 蕴含在《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中的虚静说、养气说、逍遥说具有深刻内涵,虚静能让作家深入灵感爆发状态,养气可以让作家保持旺盛的创作力,而逍遥不仅有助于作家消除疲劳,也有利于作家悠游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在刘勰看来,文学创作是作家生命力的体现,作家应将文学创作与身心健康规律相协调,遵循符合自然之道的文学创作方式。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虚静 养气 逍遥
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刘勰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作家生命力的体现。主张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应当顺应生命运行规律,“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文心雕龙・神思》希望作家量力而行,注意调养精神,避免劳神苦思。文学创作不能强为,强为则反受其害,“若销铄精胆,蹙迫和气,秉牍以驱龄,洒翰以伐性,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文心雕龙・养气》刘勰推崇的是“从容率情,优柔适会”《文心雕龙・养气》符合自然之道的文学创作方式,反对“为文伤命”的做法,而其虚静说、养气说、逍遥说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他那本于自然之道的文论思想。
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文心雕龙・神思》刘勰特别强调虚静的作用,认为酝酿构思应遵循虚静之理,虚静乃酝酿文思之前提。“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文心雕龙・养气》刘勰以“水停”、“火静”打比方说明虚静的重要,试图告诉作家,无论是调和身心,还是酝酿文思,皆应深入虚静状态。“夫学道者,外则意不逐物而移,内则意不随心而乱,湛然保于虚寂,造平清静之域矣。”《入药境》身心虚静。则神宁心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大千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作家要体察其中的奥妙,须排除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只有不受外界事物的扰乱,并能抛开个人得失的烦忧,人的精神才有望进入酝酿文思所必需的虚静之境;只有虚静了,人才容易体会到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趣味。
虚静是作家萌发创作灵感的心理基础,虚静能把作家引入物我两忘的艺术境地,从而引发作家对自然的妙悟。“无”可以生“有”,虚静之极常能触发作家的创作灵感,中国传统词论集大成者,清末民初词人况周颐讲述词境时,曾谈及其深入虚静时的情形:“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患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尔察之,一切境象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在吾目前。此词境也。”《慧风词话》卷1)摆脱了一切精神束缚,作家进入到超功利的虚静之境,达到了灵感爆发状态。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刘勰生动地描述了以虚静触发灵感时的态势:“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文心雕龙・神思》虚静之极,灵感爆发,作家脑海中审美意象交叠出现,异彩纷呈,精妙绝伦。
刘勰虚静说告诉人们,只有摆脱内外因素的干扰,深入至虚至静状态,才有可能迎来文思泉涌之佳境。需要注意的是,刘勰虚静说不是孤立地提出的,其虚静说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刘勰在《灭惑论》中说:“佛之至也,则空幻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弘明集》卷八刘勰早年从佛。其虚静说与佛理不无相通之处,此外,刘勰虚静说有可能受到荀子“虚壹而静”思想的影响:换个角度看,刘勰的虚静说又能让我们追溯到道家老庄思想。刘勰所说的“虚静”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16章“致虚”、“守静”说法相近,而比较刘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文心雕龙・神思》与庄子“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庄子・知北游》的说法,可以看出,刘勰虚静说与庄子“齐斋戒说”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从根本上说,刘勰虚静说与道家老庄虚静观是有差异的。
“刘勰在《神思》篇中的道家思想并不绝对,他的‘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只是构思过程中的一种相对状态,远不如老庄所谓的虚静、心斋、坐忘的养身修性来得严厉。因为在刘勰的思想里,神思之时虽寂然疑虑,但是亦可悄焉动容,也就是说此之‘疑虑’和‘动容,是神思的前提,也是,神与物游’的前提。他在很大程度上否定明显的用力的因素的存在,而希望告诉我们文章构思是一种暗流涌动,是一种表面风平浪静而内心千变万化的酝酿过程。”“老庄把虚静视为返朴归真的最终归宿,作为一个终点:而刘勰却把虚静视为唤起想象的事前准备,作为一个起点。老庄提倡虚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无知无欲、混混噩噩的虚无之境;而刘勰提倡虚静的目的却是为了通过虚静达到与虚静相反的思想活跃、感情焕发之境。”对刘勰来说,虚静并非目的,虚静只不过是酝酿文思时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罢了;不过,刘勰虚静说与老庄虚静观尽管有所不同,但刘勰所推崇的“虚静”仍属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心灵自由之境,这种自由之境对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摘 要:当今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语学习也非常之热,而外语写作作为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更是被许多学习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对写作时题目的选定,提纲的拟订,连接词的正确使用,写作前期词汇与语法的积累,写作后期的批改修正以及韩语日记习惯的养成,浅谈了韩语写作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平时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写作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方法得当,那相信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韩语教学,写作,技巧
在我的韩语教学中,也经常有学生来向我抱怨韩语写作难,不知道从何下手,韩语等级考试写作部分失分最多等等。
那么,如何来克服学生这种畏惧心理,提高他们的韩语写作水平呢?下面就来谈谈我一年来,在韩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写作方面的几点感悟。
1 题目的选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
学生写作时,通常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考虑要写什么并搜集资料;酝酿阶段:深入考虑材料内容,进行新的构思;计划阶段:考虑安排材料及内容展开方式;执笔阶段:开始写作,完成初稿;审看阶段:通读全文,划出不足之处;订正阶段:修改、润色、订正。
在准备阶段,关于作文的题目,学校教学中作文题通常由教师指定,但也有时在一定范围内由学生自选。如果题目为自定,学生往往会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写什么好,又或是写点这个写点那个,主题不突出,中心思想不明确,什么都只是泛泛而谈,往往不能深入,令读的人会感到肤浅甚至是不知所云。但是如果对一个题目框的太小太死,又正好是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所知甚少的方面,那学生就会觉得无话可说,打击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会对写作产生排斥心理。因此,选题很重要。
【摘 要】榷酤是古代禁酒的术语。榷酤允许酿酤,但不是放任自由的形式酿造,而是由国家控制酒的生产和流通领域,禁止一切非官府允许之外的酿酤行为。这样官府便可以独享榷酤之利。
【关键词】官榷制;买扑制度;特许酒户制
纵观中国古代的酒政史,统治阶级对酒的生产和销售政策有三种:禁酒、榷酒和税酒。榷酒类似于现在的酒类专卖政策。学者们公认中国古代榷酒制度是从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二月,由桑弘羊倡导实行。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于建隆二年“班……货造酒曲律”,这是北宋政府统一管理酒、曲的最初尝试。由于当时处在战争年代,南北没有统一,北宋政府对各地的酒类产销没有进行统一管理。陈傅良说:“国初诸路未尽禁酒”[1],指的就是当时的情况。淳化五年,太宗“诏征天下酒榷” [2],景德四年宋真宗“令计司将榷酤之法立为永式” [3]。
一、官榷制
宋初承唐末五代之法,有的地方实行榷曲制。官设“曲院”,酒户从曲院买曲酿酒,官府垄断造曲,而不禁民酿酒出售,此为榷曲。既禁民造曲,又禁酿酒出售,由官设“酒务”造曲酿酒,酒户只能从酒务批发酒零售,实施官榷法,被称为榷酒。
北宋政府于成立之初,便在各州、府县城中设立酒务,专管酿酒、卖酒。县下设数量不等的坊场,即酒坊酒场,酿卖各种酒类同时还兼收各辖区的酒税。北宋四京均设曲院,以垄断造曲来控制民营酒业从中取利,规模以东京开封府为最大。东京都曲院年课额在四十万贯左右,其他曲院的规模相对要小,年课税额也少,如南京应天府曲院年课额只有“三万余贯”[4]。“先是诸州官榷酒酤,官物不足以充用,多赋予民,兹为烦扰。”[5]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官营酒业之初就已经弊端丛生了。朝廷虽有禁令,但此类事件还是常有发生。酿酒时,常有“酝齐不良,酒多薄”[6],就是用偷工减料,压低成本,提高利润,使得酒的味道变淡。所以官府下令:“诸州,军酒务委监官亲视兵匠,尽料酝酿,其有酸败不任酤者,官吏悉均偿之”。[7]酒酿好后,销售中最为严重的是强制抑配问题,“至课民婚葬,量户大小令酤,民甚被其害”。
政和二年(1112年),江浙发运副使董正尉看到“润州都酒务累年亏欠,因监管李邈乞添置比较务,连岁每年(增)务钱二万余贯,累被赏典。”便奏请:“欲望本路将杭州都酒务分作三处,更置比较务二所,不消增添官吏、兵匠,所贵易于检查,可以增羡,少助岁(钱)。如蒙施行,其本路州军并乞添置比较务。” [8]朝廷同意。
二、买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