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教师随笔

幼儿园教师随笔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析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社会需求、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全文阅读

儿童教育的社会角度分析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全文阅读

对幼儿教师笔头工作过多的深层思考

为了做好各种各样的检查验收,基层幼儿园往往会对照检查验收评估标准,加强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鼓励幼儿教师认真撰写计划方案、教育笔记、家园联系记录、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总结等等各种文字材料,出现了“笔头工作过多”的现象。到底如何正确看待幼儿教师“笔头工作过多”问题,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一、幼儿教师“写”的功能是应付检查,还是真实生活

[案例]

为了迎接本学期的省优质园验收,对全园的教室、活动区域都进行重新布置,要求教师在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各类计划、活动反思、随笔、观察笔记等资料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园完善优质园验收中缺少的材料。于是,教师们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白天忙着布置班级的主题墙、丰富区域材料,晚上回到家还要挑灯夜战。很多教师从网络上复制、下载,甚至文字资料中的格式和名称都没有改变。有的教师说:“反正是为了应付检查,没必要花心思认真写。”

[反思]

在目前幼儿教育中,从幼儿园领导到老师往往认为,幼儿教师撰写各种文字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是为了“创建”、“达标”等活动积累过程性文字材料。这种观点对于幼儿教师的撰写过程来说,是一个严重误区。撰写各种文字材料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就像一名医生要写处方、会计要做账一样,撰写文字材料是教师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之一。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同样也离不开撰写各种文字材料,这是作为一名职业幼儿教师的真实生活方式。比如,“周计划”的撰写,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小学、中学,幼儿一日在园,除了固定的集体教学活动,还会有区域游戏、户外锻炼以及点心等环节。幼儿教师组织幼儿一日的每个活动,详细地书写周计划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设想和安排,才能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如果把幼儿教师“写”的功能仅仅定位在应付检查评比上,往往让幼儿教师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体验,对待各种材料撰写就会敷衍了事,为完成任务而写,不利于幼儿教师建立一种幼儿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不利于唤醒幼儿教师教育理想,激发教育热情。

二、幼儿教师“写”的价值是参与,还是促进教师发展

全文阅读

家长微信群作为家园共育新平台的现状研究

摘 要: 家长微信群发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最主要的在线共育平台,家长微信群在进行家园共有时有其独特的价值,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本研究。通过对呼和浩特市X园的112名家长和28名教师的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我发现家长对使用微信群进行家园共育的态度积极,而教师则不然,双方使用微信群进行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是发园所通知、了解幼儿的生活和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和家长使用微信群进行家园共育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笔者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指导建议、包括社会、教师和家长三方面。笔者希望未来微信群能成为网络家长学校。

关键词:家长微信 家园共育 微信群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37-01

家园共育是当前国家和幼儿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进行家园共育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长微信群成为家长和教师双方进行家园共育最常使用的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免费”的进行科学的育儿知识、教育讨论和幼儿的一日生活等。但如今家长微信群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微信群里打广告、做微商等不良行为。家长晒孩子、侮辱教师的粗鲁行为。基于这些认识,笔者通过查资料确定了我的研究课题――家长微信群作为家园共育新平台的现状研究。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新颖但不陌生。但关于微信作为家园共育新平台存在的问题却很少。

一、问题的提出

1.微信的普遍使用

在美国人们经常使用的即时通讯APP是推特、在英国人们经常使用的即时通信软件是Skype、韩国使用kakao、日本使用line。而中国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微信APP。据微信官方信息称,2015年9月,微信的每月活跃的用户数为5.49亿,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微信在三线城市的使用率为69%,年龄方面,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97.7%的用户在50岁以下,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微信官方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使用APP首选微信占46.3%,86.1%的用户称微信增加了与朋友的互动频率。依据客观数据和笔者的了解,推断家长和教师会使用微信APP。

2.家长微信群进行家园共育的意义

全文阅读

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 要: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以天津市公立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编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笔者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天津市公立幼儿园在编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并不严重;教龄的长短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存在相关;本科学历与大专和硕士生相比,表现出更大的工作倦怠。

关键词:职业倦怠;天津市公立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18-02

幼儿教师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指导者,生活起居的保育者,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虐童”事件,牵动着社会和家长的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职业倦怠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障碍。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幼稚,且爱探索的孩子,这对幼儿园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都是巨大的考验。当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职业压力时,职业倦怠感便随之而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根据Maslach和Jackson提出职业倦怠理论,职业倦怠分为三个维度,其中情感衰竭是指个体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该维度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人格解体指对工作对象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敷衍了事,提出申请调度等行为发生;低成就感是指个体消极评价自己,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工作内容枯燥乏味[1]。笔者注意到近几年天津市新建了一大批幼儿园(新建幼儿园大部分在城乡接合部),那么,在编幼儿教师队伍扩大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了笔者调查的重点。本研究以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为被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天津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究学历,教龄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笔者此次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了解天津市公办幼儿园在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学历、教龄对其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影响程度。

全文阅读

武汉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配备调查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也逐渐升温,从曾经的“时尚”到“热潮”再到现在的“广泛普及”。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是保障幼儿英语教育的决定因素;也正是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深入到武汉市七个主城区的各大幼儿园,对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配备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存在明显的差异。笔者通过对两者进行对比对照研究,探究差异的原因,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一、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工具如下: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笔者于2011年2月—7月深入武汉市七太主城区不同类型的70所幼儿园(每个城区各十所)。对175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2.访谈。事先拟定访谈提纲,访谈对象包括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英语教师,通过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在征得访谈对像同意后进行录音及笔录,最后整理记录。

二、武汉市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武汉市幼儿园拥有一支较为年轻和专业的英语教师队伍,具体表现在:一是年龄结构呈年轻化,75%的英语教师都在30岁以下,69.9%教授英语的教龄在5年以下;二是学历背景较好,92.9%为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三是专业结构较合理,逾58.3%为英语专业毕业。35;9%为幼教专业;四是英语水平较高,通过四级者40.4%,通过六级者18.6%;但同时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师资隋况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公立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年龄较私立幼儿园偏太,在公立幼儿园中。44.4%英语教师年逾30岁,而762%的私立幼儿园英语教师未满30岁。

全文阅读

合理接送制度促家园沟通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家长接送是必经的环节。优秀的公立幼儿园应建立合理的幼儿接送制度。这不仅能为幼儿的接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家园的合作。笔者运用不同方法对某幼儿园幼儿接送制度进行了研究,通过与教师及家长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幼儿园现存幼儿接送制度的满意程度,深入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家园合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此进一步给出合理的促进家园合作的方案。

论题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笔者从家庭对幼儿园接送幼儿的安排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充分了解了幼儿家长对接送幼儿安排的不同意见与看法。家园交流能让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研究结果及分析

家长对幼儿园接送制度时间安排上的满意度 笔者所调查的幼儿园为乡镇幼儿园,接送幼儿的家长以父母和祖父母居多。刚入园时,父母对幼儿在园生活表现出极大关心。调查发现,小班幼儿的父母接送情况较多。中班开始,父母渐渐放心,因此中大班非父母接送情况增加。

据笔者观察发现,爷爷奶奶有极充裕的时间在校门口等待幼儿放学,而且早晨送幼儿到学校后,爷爷奶奶比父母更喜欢在幼儿园逗留陪伴幼儿。同时,笔者了解到,幼儿父母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对幼儿接送时间安排的关注度较低;爷爷奶奶基本以在家带孙子为主,因此,对幼儿园的接送时间安排了解较清晰。调查得出,多数的家长满意该园接送制度的时间安排。

家长对该幼儿园接送制度形式安排上的满意度 幼儿园幼儿接送形式及现状分析:一般家长将幼儿送至班级,祖父母喜欢在教室外面观察幼儿,不肯离去,影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正常表现。幼儿园规定,每天早晚,幼儿家长都要凭幼儿园发放的接送卡接送幼儿。据笔者调查发现,每位家长都按要求佩戴幼儿园发放的接送卡,上面有幼儿的班级和姓名。幼儿园提出,幼儿家长将幼儿送进幼儿园教室后直接离开,放学时在校门口分年级、分时间段,有秩序地排队等待到点接幼儿。家长每天都要随身携带接送卡接送幼儿,遗失要及时补办;若家长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接幼儿离园的话,家长应该向幼儿所在班的负责教师索要请假条,并且如实填写,随后将请假条交予门卫,并在门卫处的离园记录上填上自己的姓名及所带走幼儿的姓名班级。下午放学时,因各年级幼儿放学时间不同,因此不会造成校门口的大拥堵。家长们一般会提前到达,聚集在幼儿园门口相互聊天,等待幼儿的放学。

家长对这种形式下教师与家庭是否及时沟通的看法与分析:调查发现,这种接送形式限制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双方不能及时互动,导致家园工作不能正常展开。因此,笔者询问了家长对于与教师接触时间长短的看法,许多家长认为,与教师交流的时间较少,大部分家长希望能增加与教师的接触交流时间。由于幼儿园的接送制度的限制,家长与幼儿教师的交流时间缺失,这样不利于双方良好地沟通。

全文阅读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教育功利思维的蔓延,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日益明显。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无疑是揠苗助长,这种有违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只会阻碍幼儿的发展。主要研究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危害及对策,以完善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模式

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我们必须加以改善这种现象,逐渐完善我国的幼儿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1.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指导儿童感知周边的事物,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许多幼儿园则以课堂讲授来代替游戏活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向儿童灌输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幼儿教学内容小学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现实中许多幼儿园仍旧是进行知识性强的学科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3.教W要求小学化。在笔者调查的幼儿园中,有一所幼儿园每个班都贴着《幼儿行为准则》,上面明确说明要求幼儿热爱祖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做小动作,不任性,不顶撞等,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为很荒唐。幼儿尚小,这些规定简直就是在扼杀他们的天性,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全文阅读

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缺失的思考

【摘要】本研究选取了幼儿园教师、园长、留守幼儿的照料者、教育部门负责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幼儿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失三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缺失的现状展开调查,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从家庭、幼儿园、政府、社会四个方面探究问题成因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为缓解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缺失的现状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字】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缺失;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系河西学院2011年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张掖市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QN2011-20]之阶段性成果.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农村兴起一股人口迁移浪潮---民工潮,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然而当“农民工”这个新名词迅速渗透各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时,农村也随之派生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新概念---留守幼儿。2005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推测,我国0到6岁的留守幼儿达952.37万人,其中87%居住在农村[1]。至今时隔8年,留守幼儿群体规模依旧呈逐年增长之势。笔者生长在农村,上大学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受所学专业影响,每次回家看到村里那些年迈的老人带着留守的幼儿苦苦度日,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孩子大都是应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却因为附近村里没有幼儿园而只能呆在家里,而家里只有文化水平很低的爷爷奶奶,幼儿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留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已经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如果学前教育再缺失,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难以弥补的,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

本研究选取了100名留守幼儿照料者,3所公办8所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共计80名,及部分园长和教育局负责人,结合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农村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缺失现状的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信息,为农村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前教育的实施者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依据。

一、农村留守幼儿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及原因分析

全文阅读

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现状分析

【摘 要】园本教研为幼儿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把握角色定位提供了一个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互动平台,成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方式。而园本专题教研活动作为园本教研大背景之下源于教师需求、有着鲜明主题、针对性极强的教研方式,赋予了园本教研新的内涵,不仅能够促使教师敏锐的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实践研究,体验参与研究的成就感,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性、主动性,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 键 词】幼儿园;园本教研;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55-03

作为当前幼儿园采取的主要教研活动形式,园本教研受到专业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研修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提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目前园本专题教研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如何?幼儿园和教师在园本专题教研活动方面还有哪些需求?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现状与问题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针对目前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过程、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园本专题教研活动问题存在的原因几方面展开对幼儿园园本专题教研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一、园本专题教研制度

道格拉斯・斯诺把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他们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幼儿园工作制度,它以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途径,以幼儿园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教师素质为目的的园内教研活动的总称。我们国家的幼儿园教研工作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1. 园本教研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园本教研制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分析以往教研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园园本教研特色,尝试构建一套规范、人本、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教研制度,努力使园本教研走上规范化、常态化之路。笔者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到,很多幼儿园都建立了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制度。随着园本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在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比如某幼儿园为了提高本园园本教研制度、教研园长工作职责、教研主任工作职责的任务指向性,该园在原有教研制度基础上,又逐步建立了园内的教研组工作制度、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