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

幼儿观察记录案例(一):我们来做爸爸妈妈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杨** 徐**

看到了什么?

浩浩进入娃娃家直接来到小床边,坐在圆桌边的小凳子上,抱起小床里的娃娃,“哇!好大的蜘蛛。”厨房那里传来小欣欣的叫喊声。浩浩放下娃娃,转了个身走到厨房边看了一会,又回到小床边,拿起娃娃又放下,然后拿起小床上的小被子盖在娃娃身上,并蒙住了娃娃的头,欣欣看见了拉了拉小被子,露出了娃娃头,小被子是皱皱的。接着浩浩来到方桌上坐下和包玉婷一起玩着塑料的小灶,而欣欣在另一角蹲在橱柜下的塑料框里翻着各种材料,不知在要寻找什么材料,浩浩拿着一把汤勺拉拉可可,说:“嗨,可以做饭了。”欣欣说:“好的。”她在塑料篮里拿出了几只盘子、碗放到煤气灶一边,又拿起了一个奶瓶,用小勺子作舀东西的动作,又做了个防水的动作,然后拿着奶瓶摇了摇,走到浩浩身边说:“你给宝宝喝点奶,我去做饭。”浩浩接过奶瓶放在桌子上,走到小床边,抱起娃娃给喂奶了。

学到了什么?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最喜欢玩的一个角色区,纵观今日的娃娃家游戏,整体发现孩子们有角色意识但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彼此角色不够明确,进入娃娃家以后,孩子们是各玩各的,都是摆弄一些玩具材料。

全文阅读

观察记录下幼儿教学论文

一、选取最佳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记录观察的时候,首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特点和有价值的行为进行记录,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从幼儿行为中不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是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普遍存在的行为进行观察。例如:在幼儿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幼儿之间的配合度方面;在幼儿参与室内活动的时候,可以将观察的重点放在幼儿是否具有探究精神上。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幼儿作为观察记录对象,要重视对某些不常见事件进行观察,然后从观察的结果中针对幼儿某个动作和行为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并对该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以便自身制订出有效的策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改善记录方式,提高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在完成观察后,幼儿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幼儿的行为事件进行记录,其主要目的是保证记录的客观性、准确性及全面性。作为幼儿教师,一方面应该实现现场记录跟事后回忆的有效结合。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可能随时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记录,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关键词、符号或者短语进行简单记录。幼儿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就可以通过自身简单的标志对观察过程进行回忆和再现,并完善记录,如此便可以减少因为记录不及时造成的遗漏和误差。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将轶事记录跟追踪记录有效结合起来。在幼儿观察记录中,轶事记录主要是记录幼儿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及社会交往等,追踪记录主要是针对幼儿某方面的特点进行连续记录。因为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将轶事记录跟追踪记录有效结合起来,以保证观察记录的连续性和真实性。

三、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记录的客观性

严格来讲,观察记录通常是由幼儿姓名、年龄、时间、地点、目的、事件及分析组成。因此,幼儿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应该对这几个部分进行详细记录。下面以大班刘静老师的一篇观察记录为例:观察对象:李明明观察时间:2014年9月14日观察目的:充分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观察记录:2014年9月14日,所有孩子都在活动室内,当时,孩子们正在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拍手打着节拍。这时李明明小朋友突然一下冲上前去抱住了陈雨欣小朋友,当时陈雨欣小朋友手足无措,就大声向老师告状,并试图挣脱李明明的手。李明明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在用力亲了一下陈雨欣小朋友后,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在这篇观察记录中,刘静老师将李明明发生行为的背景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并且对李明明小朋友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无外乎是想对陈雨欣小朋友表达自己的喜欢,但是出于害羞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表达。刘静老师在对其进行分析后,逐渐引导李明明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们可以看出,要保证观察记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前提是掌握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

四、针对观察记录,开展有效探讨

在完成对幼儿观察记录后,幼儿园还应该组织全体幼儿教师将自己的观察记录跟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和讨论,针对幼儿教育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小班的张老师记录小雷的一个基本情况:一星期五天小雷来幼儿园都在园门口哭闹,在家人强制送入班级时,也紧紧抓住家人的手或衣服,不让离开。老师将其抱下,并承诺一起陪他玩时,3—5分钟左右他才能渐渐安静下来,老师方能在与其商量下离开。小雷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午睡时出现入睡困难、遗尿等问题。面对这个幼儿,张老师常常感到手足无措。针对这个情况,在经过与其他幼儿教师的分析和讨论后,大家认为小雷的这些行为表现是因为其在入学前没有参加过任何的亲子活动,对幼儿园这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还不能适应,由此产生了胆怯和抵触情绪。另外,由于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在他初上幼儿园阶段回来为其办理入园手续并陪伴一段时间,这使其对父母产生了依赖,不想离开父母身边,因而排斥上幼儿园。还有就是由于午睡时频繁地出现遗尿等行为,使他感到不安,怕被同伴嘲笑,因而不愿与同伴交流,也不能很快入睡。针对小雷小朋友的这种情况,教师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让其父母在送他入园时可以陪伴他5—10分钟,让他的情绪得以缓冲,并通过与家长交流,让其每天离园前带着小雷在幼儿园内玩一段时间,让他尽快熟悉并喜欢幼儿园的环境、玩具等;第二,教师有意引导小雷选择玩交往类的角色游戏,在游戏中逐渐让小雷喜欢跟同伴交流和玩耍;第三,在小雷午睡前一定要提醒他如厕,并在午睡起床前喊醒他如厕,以尽量减少他午睡遗尿的情况,降低他因遗尿而引起的焦虑和不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特殊关爱,他充分感受到了幼儿园的温暖,从而逐渐愿意并喜欢来幼儿园。张老师通过采用上述的方法,在结合小雷同学的实际情况后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善,一段时间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文阅读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使用现状与策略

摘要:观察记录表是观察法的一种记录方式。它要求教师除了进行客观的观察与记录外,还需要对事实进行敏感的分析与解释。观察记录不仅可以让幼儿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还能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本文通过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分析了幼儿教师使用观察记录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观察记录;现状;分析

观察记录表是观察法的一种记录方式。它要求教师除了进行客观的观察与记录外,还需要对事实进行敏感的分析与解释。观察记录不仅可以让幼儿教师更加了解幼儿,还能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1幼儿教师观察记录表使用问题

1.1记录语言概括化

有些教师的观察表语言比较概括,从宏观角度来描述对幼儿的整体印象或者总结幼儿的一种常态,例如:“轩轩经常会主动打别人,因为怕受到惩罚,所以不承认是自己先动手的。”该教师这种语言就比较概括,是对轩轩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的总结,而非具体情况描述。

1.2记录成效不明显

虽然观察记录表上有“措施”这一项,但教师在记录完之后,并没有过一段时间再将记录表拿出来对照一下看看措施是否有成效,也没有针对实时情况制定下一步计划,所以观察记录的效果最终都不明显。

全文阅读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评介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一书被许多专家称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该书第一版于1958年出版,从面世到现在的50多年里,该书数度改编,不断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研究成果。目前的第五版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由河滨街学院的两位教师南希・巴拉班(Nancy Balaban)和南希・格罗珀(Nancy Gropper)合作完成。本书由马燕、马希武翻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们需要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而现状往往是我们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尽心尽责去做的记录看上去却反映不了多少问题。《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为记录幼儿行为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同时,全书提供了丰富的观察与记录实例,并列出了大量的观察要点,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使得观察记录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研究活动。

本书正文部分共十三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作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记录的目的、基本方法、观察时教师应持的态度、记录用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环境在记录中的重要性。作者提出“教师要如实地去观察和记录儿童,抛掉自己的偏见以及自身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记录幼儿时,不仅要恰当地运用语言,同时也应记录幼儿的身体动作。因为幼儿是通过他们的眼神、身体动作、手势等与我们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来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二至第十章可作为全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常规活动的表现、使用材料时的表现、幼儿之间的社交行为、戏剧表演游戏中的表现、师幼互动以及同伴互动中幼儿的表现等。此外,还涉及如何去观察和记录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的萌发等。作者在这部分提供了许多丰富的实例,具体地阐述了在各种不同活动中需要观察的内容以及记录的要点,便于幼儿园教师操作使用。

全书的第三部分包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这部分涉及的观察和记录对象是婴儿、学步儿和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论述了在对这两类特殊儿童群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观察和记录3岁以下婴儿和3岁~6岁幼儿是两个不同的任务。3岁以下婴儿的活动经常是一个动作接着另一个动作,彼此间没有什么联系。这时就需要教师从婴儿的角度来看待每项活动,将这些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记录时可以持续3分钟~5分钟,而且应该包含尽量多的细节。

全书的第四部分即第十三章。在该部分,作者主要指出了如何对一段时间内搜集的记录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和解读。我们需要将所有关于具体活动领域的小型总结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终结性总结。在这个终结性总结里,应当包括幼儿行为的趋势、幼儿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评价幼儿成长状况、对幼儿的成长前景做出预测、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的描述等信息,进而加深对幼儿的认识。总之,对幼儿行为的记录材料的归纳总结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研究幼儿。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是幼儿教师采取教育“行动”和进行教育“反思”的源泉。《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一书内容详实,在阐释每一观察和记录的要点时,均结合了许多案例进行分析,通俗易懂。本书是幼儿教师学会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也是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研究幼儿的一本好书。

全文阅读

“观察记录”助幼儿教师成长

摘 要: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与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与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教师要做好观察记录,必须做到:认真确立观察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注重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记录,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关键词: 观察记录 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

林菁教授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六种基本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关键的能力,在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应重点关注。观察能力摆在首位,学会正确观察,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日常工作的前提。

一、观察记录的意义目的

观察记录的意义目的是了解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探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解儿童的内部需要,与儿童交流,因人施教。这样有助于与家长沟通创设和调控教育环境,设计和调整教育活动计划,支持儿童的学习,促使儿童实现发展的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天天在看,还有什么好看的?看到的就这些事,那有什么用?班上孩子那么多,我怎么观察得过来?我对孩子是很熟悉的,观察不观察还有什么不同吗?”幼教体系一直都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长期使用购买的课程,导致教师忽视观察,大量的时间付出也让一些教师选择无视观察。实际上,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观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观察能力需要培养,更需要实践锻炼,观察需要教师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是否坚持观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观察不是随便看,也不只是技术,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准备,在教育场景里很可能无法识别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的视线和反应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依据。

二、观察记录的方法

《纲要》指出:采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收集幼儿发展的资料是教师每天都必须做的。老师要具备观察记录的意识,不同老师对观察记录的理解是相同的。可见在进行记录前,首先要明确观察记录的意义和价值,有目的地强化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

全文阅读

幼儿饲养小兔观察记录与分析

摘 要

幼儿园的饲养角一直以来比较形式主义,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轮流饲养活动通过让幼儿每天去照顾小动物的生活,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辛勤付出以及饲养的责任意识等等,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服务能力。同时,在轮流的过程中,还让家长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关爱行为和观察能力,在饲养过程中与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学习一些动物知识,养成家庭共同学习研究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孩子的饲养兴趣,让饲养活动达到它本身的意义。

关键词

轮流饲养 幼儿教育 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儿园饲养活动是一个比较老的课程,它在我们平日的教学中始终存在,今天我们重新把它提出来,作为一个新的课题研究,是基于它对促进幼儿生命、生存观形成的教育价值。幼儿园饲养活动本是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幼儿参与饲养活动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此外,饲养活动还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然而,幼儿园的饲养角开展以来,都比较形式主义,饲养的小动物只是让孩子偶尔去看看,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以及孩子的观察能力。而孩子们是十分喜欢小动物的,每次去的时候都很想去抱抱小动物,可是幼儿园的饲养条件却无法满足孩子的饲养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班进行了一次集体轮流饲养小兔活动。什么叫集体轮流饲养呢?就是让孩子把小兔带回家每人饲养一天,并把孩子饲养中出现的问题带回到班上,共同交流。在饲养过程中,要求家长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共同记录孩子是怎么样观察饲养兔子的。观察记录跟着流转兔子一起轮流转下去,让家长们相互学习,同时也能让老师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集体轮流饲养,是一种能激发孩子责任感及饲养兴趣较好方式。过程中,孩子的情绪是愉悦的。同时,透过孩子的言行,也看到了孩子通过这一活动,在幼儿园获得的有效知识经验。

在集体轮流饲养小兔子的活动中,我们的目的是让老师、家长能有针对性的去指导孩子饲养小动物,提高孩子的饲养兴趣,学会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更好的了解动物,从而养成从小爱护动物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人与动物应合谐相处。下面就是几个轮流饲养活动的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跟踪分析,让家长、老师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共同学习与成长。

观察记录一:

背景:

全文阅读

有效进行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与记录探研

摘 要:有效开展学习性区域观察与记录,对教师掌握幼儿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和开展针对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应有效开展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与记录,明确观察的目的、形成观察的主线、掌握记录的要领、注重分析与反思相结合。

关键词:幼儿;学习性区域;观察;记录;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74-01

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记录,是指教师在学习性区域中,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多个角度阐述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观察记录活动,如何有效利用观察记录增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开展学习性区域观察与记录的意义

开展学习性区域观察与记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所记录的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想象、情绪、情感和思维的档案,是家长与教师揣摩幼儿心理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二,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观察记录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可以及时调整在区域内投放的材料和投放方式,从而激发幼儿新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喜欢活动。其三,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应将观察当作一种乐趣和责任,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尊重幼儿的活动与选择。这样的观察才能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看到幼儿真实的表现。

二、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学习性区域的观察与记录

(1)明确观察的目的。1)从区域中的问题出发。观察1:今天的科学区,只有莘莘和涵涵,他们每人拿了一块条形磁铁。莘莘还拿了一个装有铁钉、纸片、回形针、积木的小筐,她把磁铁往筐里一放,磁铁就吸住了带铁的东西。涵涵觉得很好玩,就把自己手里的磁铁靠近莘莘手里的磁铁,却发现磁铁不能吸住,他奇怪地说:“明明磁铁可以吸很多东西,为什么两块磁铁却不能吸住呢?”分析: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然后请幼儿说说对磁铁的认识或疑惑。然后,教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再请幼儿拿着磁铁自由探索,看看磁铁与哪些物体能互相吸引,与哪些物体相互排斥。2)建立观察依据。观察2:在美工区,教师提供剪刀和印有直线、曲线、折线的图纸,请幼儿用剪刀沿着线条剪纸。璐璐一开始剪得很仔细,剪出的线与纸面上的线非常吻合,但过了一会儿,她开始失去耐心,剪得歪歪扭扭。分析:教师在观察中以沿线剪纸、边线基本吻合作为观察目的,分析不同幼儿对该活动的表现情况,分析不同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以此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3)灵活把握随机生成的目标。观察3:在美工区,很多幼儿在进行水果写生,瑶瑶一会儿歪着头,一会儿站起身,似乎无从下手。教师问道:“瑶瑶,你是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我觉得后面的苹果被前面的葡萄挡住了,看不到。”瑶瑶小声地说。“对呀,写生就是尝试用遮挡的方法表现水果看不见的部分,你再试试。”瑶瑶听了,解除了疑惑,开始动笔画起来。分析:教师在观察中,有目的性地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寻求解决办法。

全文阅读

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进行行动研究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基于幼儿研究的基础上,教学才有根可查、有据可。本文通过描述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思考,找出教师现有观察记录中的症结所在,并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策略,提高老师会观察会记录会思考的能力,不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关键词: 幼儿观察记录 行动研究 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在草根化研究的进程中,其对幼儿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基于幼儿、发现幼儿、理解幼儿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观察认知,只有更熟悉幼儿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好地引发教师的思考,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以优质的教育作用于幼儿。

幼儿个案观察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我园积极开展了幼儿个案研究的尝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个案观察记录。下面我谈谈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一、草根微视――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观察记录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轶事记录,另一种是行为核对表。一般来说,行为核对表是采纳数据得出结论的一个依据手段。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一般采用的是轶事记录的方法,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把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现象和事件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种轶事记录的方法,是结合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观察的途径,采用文字有针对性地将幼儿在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和事件真实记录下来的过程。拘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园本化的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表1:

石梅幼儿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表

全文阅读

对孤独症幼儿的观察记录

作为我园“学前融合班中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我们参与课题的带班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两名孤独症幼儿进行跟踪式的观察记录。因为历时长,这项细致繁琐的工作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韧劲和对孩子的爱心、耐心。

丽丽从2003年9月开始上幼儿园小小班,一周后我们发现她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宁宁也是从2003年9月入园,不久就发现他在各方面与同龄幼儿的差异明显。在医疗机构确诊为“高功能孤独症”,我们开始对这两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以下是节选的具有代表性的记录资料。

2004年9月1日

记录者:赫晨

今天是丽丽上幼儿园小班的第一天。

语言及社会性:爸爸妈妈一起送她,我从妈妈的怀里接过丽丽,她没有哭闹,也不认生,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玩玩具。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她低着头玩玩具,无论我怎么问她,她总是不理睬我。在接下来的活动里,丽丽总是一人,无论是言语还是眼神,她不和身边的任何人交流,我试图和她说话,她总是眼神游离;我把她搂在怀里,她就拼命挣扎想要逃离。

生活习惯:快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孩子们都在去洗手间的路上。这时,我发现丽丽不见了,于是我四处寻找,最终在幼儿园后面的大型玩具上找到了丽丽。我焦急地说:“你没有给老师说就跑出来,老师会很担心的。”一连说了好几次。但她完全不理睬我,继续玩她的大型玩具。我很生气把她领回了教室。吃饭的时候,我坐丽丽的身边,发现她不吃蔬菜,把所有的蔬菜都扔在桌子上,“吃蔬菜身体好,能张高个子”我制止了她,她便把蔬菜扔到地上。我们僵持了很久,最终她用声嘶力竭的哭声将我打败――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就餐,也害怕丽丽噎到自己,我妥协了。她只吃了白米饭和许多鸡翅。

全文阅读

幼儿多元智能测评中观察记录法的应用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热烈反响,同时对幼儿园教育评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幼儿多元智能测评也应运而生。目前,幼儿多元智能测评的方式多样化,其中观察记录法是了解儿童个性特点、智能倾向和发展水平最基本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观察记录法如何应用,以为幼儿教师观察评价幼儿提供一种思路。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的观察记录不仅能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能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观察记录法的含义

本文中的观察记录法主要是指运用描述性语言记录幼儿在自然情境中所产生的行为发生过程并加以解读的一种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尊重幼儿间的差异,与特定情境相结合,能捕捉行为细节提供完整的记录,这与加德纳提出的在活动中评价幼儿的观点相近,但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需要教师掌握观察的技能技巧才能提高观察的时效性。

(二)观察记录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对幼儿进行多元智能的测评中,由于教师对观察记录法的认识偏差和教师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观察记录法运用的实效性不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缺乏计划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