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进行行动研究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基于幼儿研究的基础上,教学才有根可查、有据可。本文通过描述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思考,找出教师现有观察记录中的症结所在,并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策略,提高老师会观察会记录会思考的能力,不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关键词: 幼儿观察记录 行动研究 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在草根化研究的进程中,其对幼儿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基于幼儿、发现幼儿、理解幼儿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前提保障。只有对幼儿有更充分的观察认知,只有更熟悉幼儿的一举一动,才能更好地引发教师的思考,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以优质的教育作用于幼儿。
幼儿个案观察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我园积极开展了幼儿个案研究的尝试,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个案观察记录。下面我谈谈对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一、草根微视――教师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观察记录中,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轶事记录,另一种是行为核对表。一般来说,行为核对表是采纳数据得出结论的一个依据手段。在日常教学行为中,一般采用的是轶事记录的方法,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等手段,把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现象和事件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种轶事记录的方法,是结合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有效观察的途径,采用文字有针对性地将幼儿在自然状态中发生的活动和事件真实记录下来的过程。拘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园本化的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表。
表1:
石梅幼儿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表
Shimeiyoueryuan
表2:
Shimeiyoueryuan
在观察记录表中,我们要求教师对幼儿在既定场景中进行观察并现场记录,并对出现的现象作出分析与思考,形成一定的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对幼儿持续观察多次后,对幼儿的行为状态及教师的反思对策进行阶段性的总体评价。
二、现状审视――对我园教师进行幼儿观察记录现有状态的解析
大部分教师在幼儿观察记录中都能依事实记录,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出现,简单归类进行分析。
1.寥寥数语类。
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一种就事论事的记录,必须把发生的状态描述清楚,也就是说,要刻画幼儿的行为、动作、语言、神情等,只有这样全方位体地描述,才能将幼儿更直接地投射在教师的观察中,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从外部折射幼儿内心的想法。很多老师的记录只有寥寥数语,记录的只是一件事情,比如:今天某某又哭着来幼儿园了,在老师的连哄带骗下,总算稍微情绪好点了。这样的记录看不出哭闹中幼儿的程度怎样,持续的时间怎样,等等。
2.突然发现类。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在对幼儿进行追踪观察的前期,教师应该对被观察幼儿出现的行为有所了解。每一次的记录,应该都是有目的的,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观察研究的,而不是在记录某某吃饭慢的时候,老师的记录中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原来是某某把饭打翻了,或者在研究攻击的时候,突然有幼儿报告,某某又打人了。教师的观察,应该是追随幼儿的,幼儿的行为表现应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而不是突然发现的。
3.观察点面多。
有些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时候,会针对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观察。比如:对幼儿攻击、任性、自由散漫等的观察研究。事实上,教师在一次观察记录中,是很难实现多角度同时观察的,教师在持续观察的过程中,这一次观察的是攻击,下一次记录的是任性,再下一次是对幼儿自由散漫的描述,记录的点面多了,针对性就不强了,也看不出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4.调整不实施。
在观察记录中,有一项需要教师对单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制定出一些调整策略。老师根据经验,能找到一些比较好的措施。但在下一次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记录中的幼儿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看出老师的调整策略在事件中的作用,观察还是随机观察,策略中提出的方法、手段,教师观察的目的都没有体现,也就是说,老师的调整只是纸上谈兵,调整后并没有实施。
三、策略透视――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能力的思考及手段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和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教师如何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进行了反思,并通过学习、研讨、指导、讲座等一系列手段,不断提高教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能力。
1.不断明确幼儿个案观察的目的。
只有了解幼儿、发现幼儿、观察幼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这是幼儿个案观察研究的目的。当幼儿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某些老师总是抱怨,总是批评,因为没有真正走近幼儿,要真正观察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尝试心与心交流。如果选择一段适合的时间,静下心观察他、读懂他,寻找对策,那么观察就不仅仅是观察,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手段和方法。
2.学习在《指南》指导下观察。
教师的个案观察记录中,很多都停留在观看的角度,只对幼儿外显的行为与特征进行描述,而没有真正“观察”。华师大周念丽老师指出:如果要观察一个对象的内心,首先要对这个对象有所了解,然后对他的年龄状态有所研究,第三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最新颁布的《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幼儿观察提供了一个参考。《指南》中对幼儿的期望、引导和价值,引领我们在观察时清晰了3-6岁幼儿发展大致达到的程度、幼儿发展的方向和不同的价值判断引起的不同纬度。
我园老师进行了多次学习《指南》的活动,包括写《指南》心得,赛《指南》内容,听《指南》讲座,研《指南》建议等,老师们在《指南》的指引下,学会有效观察与记录。
3.多通道学习让教师在优秀个案记录中成长。
(1)通过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让教师了解如何观察记录。
我们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梳理观察记录的思维框架。
第一阶段:学会看“什么”。
教师记录:“美美来到此区域,玩了一下就走了。”“亮亮来到了此区域,摆弄了一会儿,也离开了。”
调整记录:“美美拿起不同的球往地上扔,眼睛随着球上下转动,看到一个球弹起来,又拿起另一个球来尝试,看到球都能弹起来,开心地笑了。又玩了大约3分钟,离开了。”“亮亮看到电池,先拿起来研究了一会,不停地用手碰触正极的一端,对这个凸出的小圆点产生了好奇,他看到了老师画在纸上的灯泡亮了的示意图,去找了电线和小灯泡,后来摆弄了几下,灯泡没亮,皱了皱眉头,离开了。”
可以看到,老师在观察过程中,对于要看什么已经有了一些方向,能开始关注孩子的动作和表情。
第二阶段:学会“怎么”看。
教师记录:“蕾蕾来到操作台前,左看右看无从下手,看到旁边的小朋友把毛巾的纸巾都放入水中,她也学着做了几下。”
调整记录:“蕾蕾把纸巾和毛巾都放入水中,几次吸水后纸巾已经在水中散开像棉絮一样,蕾蕾反复地拨弄已经散开的纸巾。我就问蕾蕾:你的纸巾怎么啦?蕾蕾告诉我:纸巾在水里会散开来,像花开那样好看。”
我们可以发现,老师不但是带着每个环节的重点在观察孩子的行为,而且对于当时的幼儿表现,会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进行引导。
第三阶段:动态观察
几次观察调整之后,如果已经实现了预期观察目标,观察活动很多时候就终止了。如果此时老师进行动态观察,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那么,幼儿的发展还会在继续,老师就有新的观察目的和方向。比如:表演区观察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对音乐的敏感等,如果投放了新的材料,老师就可以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兴趣等,能将这种观察动态持续下去。
(2)整理我园教师记录的案例,教师间传阅,相互学习,不断成长。
我园在进行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中,涌现了一些优秀记录。在督查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将一些优秀个案进行整理,分发给老师阅读学习,通过相互取经,明确一个好的观察记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认真观察、带着目的、记录行为神情动作语言,还有连续观察调整措施的因素,教师的指导在观察记录中体现,等等。
4.多层次的研讨促进教师对幼儿个案观察记录的思考。
除了教师个体进行观察记录以外,我们还进行了多层次研讨,不断优化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研讨一:多人次共同观察记录同一位幼儿的表现。
两位搭班老师可以共同观察记录一位幼儿,并对观察到的表现进行研讨,通过记录中对幼儿多角度的解读,让幼儿的行为、心里更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利用教学公开课的时机,参与研究的老师3-4人一组为单位,共同观察活动中的一位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折射出教学活动中幼儿成长的效度。
研讨二:通过视频解析,观察研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
例如:观看一段视频,观察分析其中一位幼儿的运动发展学习特点。在观看前提出问题:(1)分析该幼儿的性格特征。(2)分析影响该幼儿情绪的关联因素。(3)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视频回放的观察记录是最客观真实的,华师大周念丽教授强调,观察幼儿不是以分钟为单位的,而是以秒为单位的。带着问题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并且在反复回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以秒为单位观察幼儿、记录幼儿、分析幼儿,而且能组成研究共同体,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教育建议。
多层次的教学研讨让我园教师对幼儿个案观察研究有了更清晰的审视,对观察记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期待观察记录成为我园教师科研中的一个常态研究手段,使教师学会观察,更学会读懂幼儿的内心,在基于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师幼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