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广西等省区自2014年起实施以医保费用总额支付为主,其他支付方式为辅的混合支付制度的改革。支付制度改革对广西区内的公立医院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在此支付方式变革下医疗服务运营情况,对优化与完善总额支付制度,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大型公立三甲医院为例,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医保费用总额支付控制为主的制度改革,有力地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但是未能优化医院的收入Y构,体现医护人员工作价值的手术收入和治疗收入等项目所占比重未能增加。基于此,本文从公立医院的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总额支付 支付方式 运行影响
一、引言
从2014年起,广西公立医院开始推行以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支付为主,其他支付方式为辅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制度改革。支付方式改革已经在广西实施了两年多。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如何?对公立医院运行带来怎样的影响?公立医院如何正确认识这一支付方式制度改革?本文拟用广西区内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两年的医疗服务运营数据,从公立医院的视角对外控制医疗费用成果,对内医疗收入结构变动等方面,探讨总额支付方式为主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带来的影响,加深对支付方式改革的认识,为处于变革中的公立医院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总额支付制度改革概述
(一)改革内容
从2014年开始的付费总额控制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绩效,保障参保人员医疗权益,促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总体目标的实现,实行了以基金管理为核心,以年初预算为依据,以质量保障为前提,以总额控制为重要手段的改革。医疗保险局根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需要,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选择按项目、病种、次均费用限额、床日付费等为辅的复合付费结算方式。在此支付方式下,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年度内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范围,而统筹区域外就医、按约定付费方式结算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结算范围。
(二)改革原则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继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公立医院作为基层预算单位也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改变公立医院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资金使用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权限,但公立医院要主动适应改革变化,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要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合理划分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范围,及时报送用款计划;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现金,按预算项目领用和核算现金支出;要强化集中支付改革后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好年终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这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于公立医院会计处理而言,要增设资产类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含预算内、预算外用款额度)会计总账科目(103),用于核算公立医院按财政部门批复下达的用款,计划中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同时,还应增设资产类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会计总账科目(126),用于核算公立医院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额度年终结余的账务处理。公立医院作为基层预算单位对财政性资金以财政授权支付的业务核算为主。
一、财政直接支付的核算
(1)财政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收入确认。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原则上包括工资支出(纳入国库统发工资预算单位)、工程采购支出(建设单位)、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各预算单位列入政府采购的支出)、转移支出。公立医院对于财政直接支付资金,应于收到财政国库支付局委托银行(开户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人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2)账务处理。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列入政府采购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应借记“财政专项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科目。如构成新增固定资产,还应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二、财政授权支付的核算
(1)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收入确认。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财政性资金适用于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零星支出及经财政核准的其它支出。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应于收到银行(开户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并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无误后,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2)账务处理。医院在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摘 要:依照新型医疗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展开了门诊总额预付制、住院按照床日付费以及住院按照单个病种进行付费这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支付方式的改革方式。在进行操作中,对于医患双方冲突,以及在个别地区对于统筹的考虑还不够周全,最终的改革效果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最终不能够准确进行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支付方式是改革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试金石,并且应该使其在农村卫生等综合方面的改革当中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协调性、深度以及广度来最终合理确定所支付单元,从而同步推动配套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53-02
新农合(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支付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成本,使得所有参与农民的总收益率提高。这是卫生资源的大小和流向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是否能够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制度保障[1]。现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在良好控制卫生费用以及正确的选择支付方式的同时,全面激励并且提升卫生服务的服务质量。我国政府在所的《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2]当中表明,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方式,就是要通过参照门诊总额预付、按照床日付费以及按照单个病种进行付费的支付方式,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付方式从单一的按照项目进行付费的方式逐步转向于混合的支付方式,其中的主要内容就包括改革支付住院费用和改革支付门诊费用。
一、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方式的现状
(一)按照项目服务进行付费
第一,参照所有付费服务项目的实施办法。给患者一次性消耗卫生资源或者提供一次性的服务,使用这种方式并且按照标准来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就是所谓的“计件式收费”。目前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使用方式。第二,施行这种方式付费的优势。在所有医疗机构当中,想要提升业务的收入,能够使用增加诊断次数以及分解收费的项目,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
(二)按照床日进行付费
医疗报销支付制度是我国推进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明确医疗支付标准和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结算方法,使得广大老百姓能够“看得起病”,最终实现医保全民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国家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够实现对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进而达到规范各种医疗行为,带动医院改革良性发展的目的。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概述
按照支付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医保支付方式分为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和对医疗服务供方支付两类。其中对被保险方的支付包括起付线、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对医疗服务供方支付包括按项目付费、单病种付费等。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医疗服务供方支付方式改革。
1.1医疗费用后付制转向医疗费用预付制医疗费用预付制是国家、医疗机构通过预先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病人在接受医疗时只需要支付部分费用。医疗费用预付制明显增加了医疗费用风险,转变了以往以医院为主的医疗方式,转变了医院的激励机制,增加了医院承担的经济风险,最终迫使医院进行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医疗费用后付制转向医疗费用预付制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降低人民群众的看病成本。
1.2单一支付方式转向混合型支付方式随着医疗形式的不断变化,医疗支付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每一种医疗支付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不存在能够适应所有标准要求的医疗支付形式。在不同的医疗形式下,采取相应的医疗结算方式可以促进医疗发展。按项目付费适用于体检,总额预付制适用于预防性保健,DRGs-PP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制)适用于专科医疗机构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混合型支付方式能够综合多种支付方式的优点,弥补单一支付形式的缺点,是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近期的改革趋势。
2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于医院的经济收入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医疗发展趋势,医院应该积极适应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等收费方式。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是推动医院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式,促使医院从关注总收入到降低医疗成本经营管理理念转变。
2.1促使医院在预算约束下拓展收入增加渠道当前我国医院的盈利模式为“政府补助+市场收入”,其中政府补助的形式以医保基金支付资金方式进行支付。我国为了有效控制医疗市场,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中2011年政府补助资金占全国医疗机构总收入的56%,政府对于医疗市场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医院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加,只有接受医保经办机构的费用控制,从自身管理角度出发,不断降低医疗成本,从而在预算约束下达到最佳的收益方式。在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药品和医疗检查收入将会从医院的盈利渠道转变为医疗成本。在此背景下,医院不得不采取控制药品成本,在医疗需求和控制药品收入中达到利益平衡点。同时通过转变医保支付方式,可以重组医院的“产业链”,促使医院不断优化管理,从医疗机构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扩张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
[摘 要]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普遍认为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是一项伤脑筋的工作,因为它不但需要从财政部门的视角看待各类业务的收支关系,而且报表间的数据还受到严格的勾稽公式控制。笔者认为在对医院各项收支业务梳理核对的基础上,然后编制《部门决算收支总纲》及《按资金来源分类收支项目明细表》,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整理工作,将复杂的收支关系变成简单明了的表状结构,就可以轻松地完成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
[关键词]公立医院;部门决算报表;思路;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31-05
部门决算是指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按各级财政部门的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单位财务收支和各项资产管理状况以及人员机构等信息的汇总性文件。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财政部门决算在整个财政管理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部门决算工作也正逐步走向规范化。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越来越细,各报表间通过勾稽公式审核越来越严格,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的十天时间内,不但要完成日常年(季)度会计报表、卫生部年报的编制工作,还要完成财政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分析工作,编报工作时间紧、数据量大、任务重。医院财务人员每逢年终决算期间往往如临大敌,加班加点挑灯夜战,精神压力相当大。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大家谈谈财政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思路及方法。
1 公立医院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及主要内容
按广东省2011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内容,主要分为部门决算主表(财决01-12表,共计20张小表)、部门决算附表(财决附01-9表,共计10张小表)以及若干张行业报表(如医院行业增加“社会保障医疗机构收支决算表”,财政社补01-3表)等。
部门决算主表按反映的内容包括:①部门预算执行收支情况表(财决01-11表)。预算单位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等;反映预算单位支出的具体去向,包括人员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基建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部分报表如表1所示。②资产负债简表(财决12表),该报表综合反映预算单位财务活动的结果及总体收支平衡情况。
通过对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及主要内容的归类整理,有助于从整体方面掌握部门决算报表的脉络关系,从而让医院财务人员更容易理解部门决算报表数据之间的从属关系,轻松应对部门决算报表软件的审核公式。如支出决算表(财决04表)的合计数应与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的合计数一致,同样,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1表)与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两者的合计数应与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表)的合计数保持一致。
摘要
目的探讨财务内审在后勤物资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结合医院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前几年使用情况,区分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进行定额管理,以提高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结果未排除业务增长率情况下,办公用品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用杂支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除院业务增长率后,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费用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加强财务内审减少的物资浪费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内审;后勤物资;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收入出现了结构性的分化,在减少了药品加成以后,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和浪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凸显其重要性,其中医院财务内审在开源节流方面又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医院的主要开支在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和总务物资等方面,我院财务科在医院改革来临之际,对总务物资方面进行了指导性的控制和内审,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了定额管理机制,提高了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减少了对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等低值易耗品的支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何谓财务内审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审的主要内容:(1)年度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3)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4)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5)职工绩效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6)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7)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8)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财务内审在实际中的应用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被称为中国的“全民医保元年”。此前三年,医保的覆盖面急速扩大,总人口的覆盖率达95%,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保体系。官方和学界都认为,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为新一轮医改至今的最大成果。
随着覆盖面和筹资规模的扩大,医保在事实上已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主要购买方,其对医疗供需双方的影响日益增加。但是,在医院、医保和患者三方博弈的新格局之下,各方却都对自身境况颇多不满。
“在‘以收定支’原则下,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压力很大。”医保经办官员如是说。
“除了要面对防不胜防的医患纠纷,过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也让医生大为恼火。药占比超了,扣钱;器占比高了,扣钱;保险额度超了,扣钱;老干部的保费高了,扣钱……‘医师法’给我的权利跑到哪去了?”一位医生在微博上的抱怨,引来数十位同行的共鸣。
“每一个医生都提到医保额度超标,叫病人改自费配药或明年再来。前两天去看病,医生只愿配一周的药量,价格只能在80元以内,最后,我把自己改成自费病人,配了三周药。”一位上海患者诉苦。
一面是医保筹资比例已近天花板,另一面是民众不断释放的医疗需求。日益尖锐的矛盾之下,如何保障医保基金使用的效率和公平,成为政策制定部门考虑的首要问题。
同时,支付方式改革还被赋予了规范医疗行为的重任。如此,本属技术层面的支付方式选择,笼罩上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并上升至公共政策的层面。
然而,在医疗体制改革滞后的现实下,只是支付方式改革的单兵突进,医保资金不但无法填满医疗“无底洞”,反而可能催生出“一边释放需求,一边有限制供给”的新矛盾,如此一来,“看病难”问题会愈加突出。
第一条为加强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医药服务机构之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意见》(劳社部发[]23号)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结算原则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结算方式是:总量控制,服务项目考核付费,预算定额结算。
第二条个人帐户结算
(一)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用、特殊病种医疗费个人负担部分、凭处方在定点药店购药费用,可从个人帐户(Ic卡)中核减,个人帐户不够支付的费用和须由个人自费的费用,由职工个人以现金自付。
(二)用个人帐户支付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记帐,井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医疗费用记帐结算表》等资料报送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按费用总额的90%结算支付,其余部分,年终考核后确定支付数额。
(三)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同职工结清住院费用中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第三条统筹基金结算
(一)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和级别,参照年度住院平均几次医疗费用,确定当年预算定额。
为了贯彻落实卫生局二O一二年公共卫生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镇公共卫生三大块十二项工作的开展,根据责任医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责任区域划分如下
二、工作管理
主要工作由中心医院统一安排,由上级单位负责对全镇的责任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考核、总结、报告。其它实施细则由周文哲负责管理,根据各项制度及局里的要求制定全镇统一的工作规范。以免出现各人各样的管理方法。保持数据的统一性。
三、经费管理
1、根据市卫生局财务科的要求,在总经费中提留不超过20%的管理费用为中心医院的管理费用支出、责任医生交通费和通讯费。剩余的50%作为责任医生的劳务费支出,20%作为管理人员,联络员以及妇幼,预防人员目标管理将,以及星级责任医生支付,10%作为预备资金。
2、由于本镇责任医生全布有高楼中心卫生院院医生组成,不再考虑扣除各责任医生的日常档案工资。
四、驻村责任医生的待遇分配
摘 要 自从对三级定点医院的费用支付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以来,笔者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在医保管理、医疗质量、内部运行管理、医保基金控制及社会满意度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挑战。在门诊总额预付管理应对中,针对医保支付要求,应积极做好医保发生费用数据统计监测与调控工作,重点对药品及检查的使用进行管理,建立门诊医师绩效管理机制。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控制医保费用,积极主动与医保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使医保管理工作尽量得到完善。
关键词 门诊费用 总额预付制 医保管理
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统筹基金收支平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关键手段。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医保经办机构在部分定点医院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09年又对三级医疗定点机构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使门诊总量预付管理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成为医保管理的重点。现就门诊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下的医保管理分析报告如下。
门诊费用的构成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医的第一环节,也是人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诊治的地方。医生开具的检查、治疗费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的特点、结算和风险分担方法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特点及结算形式:社保基金先行垫付,缓解了医院垫付基金的现状,使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双方相对处于低风险管理状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控制、风险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对医院实行门诊联网医疗费总额预付管理,并根据基金征收规模、医疗机构服务量标准及医院服务能力等确定各医疗机构总额预算基金年度指标。预算指标的确定,应在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略有结余的前提下,同比上一年全部协议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支出略有增长,其增幅应控制在5%~10%。社保中心按每月预算额度的94%向医院拨付基金,6%作为考核预留金,半年调整,年终考核结算,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和拨付考核预留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采取此结算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医院的利益,调动了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向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过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的流失。
风险分担方法:①对医院超额完成年度服务总量导致年度门诊支付总额超标,且人次与人数的比例、次均门诊费用符合控制指标的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担,超出控制指标的社保基金不予分担。②对符合规定的超出部分按如下比例分担,一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10%以内,社保基金应支付超出额70%,医院负担30%;二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20%以内,超出预算总额10%以内的部分按以上办法拨付,但超过预算总额10%以上的部分,社保基金要支付超出额30%,医院负担70%;三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的20%以上时,社保基金对超过20%以上部分不再予以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