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

音乐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老师教学实习汇报材料

即将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为了让整个实习工作更加顺利地、目标明确地进行,我已经有计划地完成一些准备工作,现将这些工作总结如下。

大三我们音乐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院安排了我们到广雅中学,华师附中,五羊小学,奥尔夫教育法培训班等见习,让我们提前了解老师这个教育平台的工作。广雅中学的学生音乐素质比较高,接受能力也强,所以老师所教的内容会适当加深一点。而且每节课都很精彩。华师附中的听课,又让我了解一些初中这一环节的情况。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是衔接的关系,但毕竟是不同的两阶段,年龄不同,还有思想的转变。相对高中生来说,这些初中生要活跃一些,课堂气氛也活跃,没有高中生那么沉闷。对偶像的崇拜也热衷,明显一些,高中生就内敛多了。知识接受程度而言:初中生简单一些,普通学生(非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音乐基础,只要点到为止,讲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就够了,讲得太深,太复杂,学生不懂,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或学生在课堂上干些与音乐无关的,那音乐课就失去它的意义了。高中生相对来说,有了初中音乐知识作为基础,更注重创作,老师只是引导作用,但初中生就要老师的带领,而且老师的领导也比较重要。五羊小学也是另一阶段的学生,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天真活泼,什么都敢尝试,求知欲很强,主要就是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奥尔夫教学法就是比以上三个阶段更早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历也会分几个小阶段,整个来说就根据孩子情况拟定教法,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况下学习,不会是一种很硬的教与学的方式,即是玩中学。无论是那个阶段的学生,都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之余,主要是感受音乐。

每次见习下来每个同学都要写见习心得,提醒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想,从而有什么启发,为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还有教师师范技能方面的努力。粉笔字和普通话的训练。在上个学期末,我们学院以每个班级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微格试讲,从研读教材到编写教案,最后是课堂试讲,由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老师个别指导。整个微格试讲训练穿插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微格教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试讲训练结束后,每人上交一份试讲视频作为评分作业。上个学期实习选校结束后,我们随即投入到实习队的准备工作中去,与实习学校取得联系,确定实习教材,明确整个实习流程,拟定实习前准备工作的计划。

期间我到母校进行了见习工作。带了音乐主修生,声乐,视唱,乐理等专业课。让学生巩固知识的方式方法。此外,还向老师们请教了教学问题,要求我扣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见习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为接下来的具体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教案上的准备。针对实习踩点反馈的实际情况,对实习学校的初中高中的音乐教材做了一些了解,初步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设计以及活动方案设计等准备。由于反馈回来的信息太少以及不确定,只能准备一小点。

以上是我在大三和暑假期间针对教育实习做的准备工作,自己收获了很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也发现了自己在好些方面的欠缺,所以计划在实习之前的冲刺阶段做更大的努力,查缺补漏,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实习的到来。

全文阅读

再谈音乐教材应包括音乐教科书和配书VCD光盘

我国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无论是使用传统的音乐教材,还是使用音乐课标引领下的新教材,发给学生的仍然只是一本带有乐谱、歌词、音乐知识及简单画面的教科书。虽然教材编写部门也为音乐教科书制作了配书“磁带”,却只有大部分音乐教师在使用。即使也有教材编写部门研究制作了配书多媒体音乐光盘,但也局限在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使用范围,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连电脑都没有摸过的音乐教师来说,更是“渴望”而不可及。

一、音乐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只是音乐作品的半成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材开发与管理“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然而,我们发给学生的教科书只是音乐作品的半成品。因为,这种以教科书为载体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感受音乐来说,不能直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不利于“学生探究”和“独立操作”为此,笔者继续提出“音乐教材应包括音乐教科书和配书VCD光盘”这一观点,其理由是:

音乐是听觉艺术,这是音乐的自然本质属性。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绝不是通过学唱乐谱来实现的,而是从“听音乐”开始的。尤其是在大众音乐环境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都因为音乐(歌曲或乐曲)“好听”才要去欣赏和学唱的。即使是专门从事音乐的人也很少有人通过读乐谱的过程来感受和欣赏音乐。然而,在中小学生还不会或不怎么会读乐谱的情况下,只发给他们一本带有歌词、音乐曲谱和音乐知识的教科书,他们几乎没有多少能力,也没有兴趣直接从教科书中去感受音乐。因此,现实中学生对音乐教科书中音乐作品的学习,仍然被束缚在课堂上,仍然在老师提供音响资料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学习和感受。因此说,我们发给学生的教科书只是音乐教材的“半成品”,而这样的“半成品”并没有给学生带来自主学习的便利。

见于以上理由,笔者继续提出,发给学生音响资料(磁带、特别是带有卡拉OK、原唱、舞蹈分步教学的VCD影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感受教科书中的音乐作品。学生在社会音乐环境中听会了许多歌曲这一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至于音乐教科书,教师手中有一本足以。也就是说,教科书所提供的有限的音乐知识、乐谱、音乐常识完全可以由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来共同解决。

二、发给学生与教科书配套的VCD光盘,是今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手中有了与教科书配套的VCD光盘,学就可以在课余时间一方面能听赏美妙的音乐,另一方面又能调空卡啦OK为自己伴奏,还能欣赏到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们的精彩表演。这样,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和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的中小学生从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教材音乐作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学生手中有了音响资料,只要喜欢,他们就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欣赏(品味)那些充满神奇魅力的音乐作品。这要远比只发给他们一本音乐教科书适用的多。

全文阅读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三)围绕多个音乐元素展开的综合课

这类综合课也选取了多个教学素材,但它和前面第二类的综合课区别在于,它是以多个音乐元素为切入点全面地展开音乐感知能力的构建。如以下这节二年级的音乐综合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参与表演,在动作中体验乐句与节奏型。

2.在歌唱片段练习中,巩固“sol、 mi、la”的音高。

3.在歌唱与传球活动中体验变换拍子,能按节拍的变化准确地传球。

4.能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拍与音区。

【选用素材与指向元素】

全文阅读

窥探现代教育对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

一、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如组织老师参加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等。学校还开展了校本技能培训课程,通过参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习培训,特别是参加校本培训,音乐老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能轻松驾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网络技术,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撑。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对于如何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降低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音乐课堂创设情境

创建高效音乐课堂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态度、认知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教学情境的渲染有着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为创设好教学情境,音乐教师应认真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做好情境创设素材的积累

适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对情境创设的素材有很多,范围很广泛。上课前,教师就应认真做好创设情境的素材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把与音乐课堂教学有关的音响、视频、软件、动画、漫画、文字、课件等进行收集、归类、整理,以便在上课时候能及时、恰当地提取出来使用。

全文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对教学计划要有长远的考虑。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将学生的特长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更多的关注,培养音乐兴趣,从中获取快乐。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关系着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是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注重音乐课堂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孩子们都融入到活跃轻松的课堂中来。所以,学生兴趣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在音乐课堂中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将多样性的音乐带入课堂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而音乐课堂也应该是一个轻松活泼、快乐有趣的环境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把学生的兴趣培养与激发作为课堂的重点,在所有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课堂质量才会有所提升。例如在讲解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将军令》这篇材料等,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篇材料来搜寻相关的音乐。流行歌手林俊杰的歌曲《将军令》就与教材的材料相似,教师就可以把这首歌曲播放给学生欣赏。况且流行歌曲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在课堂中重现能够极大吸引学生提高注意力,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材料,而要眼界更加宽广,把音乐的类型、题材的多样性充分运用到课堂中去。除了流行歌曲的运用,教师还可以运用歌剧中的音乐和器乐演奏的音乐等。学生由于对音乐材料感到“新鲜”,因而也会更加关注音乐课堂,教师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接触音乐材料,从而让学生学习到了不同的音乐知识。再比如一年级教材中《大鼓和小鼓》这篇课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器乐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把真正的“鼓”带到课堂,请学生亲自去敲击,创作自己的音乐。这种学生亲自操作式的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自己在鼓前试试身手。通过打鼓创作音乐也是一种音乐类型,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生还尝试了新的音乐形式,对学生的艺术多样化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学生自行了解音乐背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音乐教育上也要坚信这种观点。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一个完美的课堂,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学习,去了解音乐的历史、背景、文化,这样学生在自由的空间范围内更能调动自身的能动性,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再进行音乐学习。例如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那东山顶上》,这是一首藏族风情的民歌,有着浓厚的民族韵味,学生对音乐背景的认识直接会影响其对音乐的整体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学生自行去组成小组进行音乐调查,搜集一些关于《在那东山顶上》的创作背景、中心思想,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分工调查、汇集整理,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小组中积极参与并且发挥价值,在总结成果中能够有自己付出的力量,为小组成员的工作带来光彩。这种课前自行了解音乐背景的方式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学生不仅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对整个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了解音乐背景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有一篇《司马光砸缸》的音乐材料,这篇材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认识,所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司马光砸缸”这个主题去搜集一些历史知识,根据“砸”这个字也可以联想出一些打击乐器,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去自己逐步落实。学生不仅要对音乐进行了解,更要对创作音乐的工具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全面掌握音乐、学习音乐。这些过程也是对音乐背景了解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了对音乐的认识。

三、各种特长相结合的教学

全文阅读

音乐老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如备课没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教学素材运用不精练、不到位;备课随意性强,忽视学生情感;只备知识不备学生,课堂调控不灵活等现象比较集中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1 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

从备课的内容范围看,备课不仅要备教的内容,即是一个什么音乐作品或有关音乐内容,其中,涉及哪些音乐知识技能?哪些音乐文化?哪些人文精神?

从备课的对象范围看,不仅要备教师(教师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师在课中何时示范为宜;教师示范的程度轻重如何;是完整示范还是局部示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保留),还要备学生,学生已有哪些知识技能或经验;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有哪些;等等,这都是备课所涉及的问题。

2 树立新的音乐课程观。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这样表述的: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态度,在表现为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同时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这三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要素已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才;其教育效果不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撼、顿悟等情感层面上。

3 备音乐教材,体现以音乐审美核心,重视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音乐教师备课,首先,应该根据本校现行使用的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或地方、校本开发的音乐教材,确定其音乐教学的具体音乐作品。其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对所要教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即在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构成、情绪色彩、歌词内容与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抓住音乐的特性才有可能使音乐教学绘声绘色,使作品应有的教育价值与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有机结合,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目的。

全文阅读

三套高师钢琴教材的对比评析及改革设想

摘要:高师钢琴教材建设一直是高等师范院校铜琴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论述选取从80年代至今的三套较有代表性的高师钢琴教材进行对比评析,总结作者的编写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新的设想。

关键词:高师钢琴;《钢琴基础教程》;》《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钢琴》;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137-05

随着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师和学生对钢琴教材的要求也日益增强。区别于钢琴表演专业的教材,专门为师范类学生编写的系统全面的钢琴教材并不多。笔者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高等音乐师范专业的电话随访,了解到目前最常用的还是1983年版的《钢琴基础教程》。近年来,又有多套高师钢琴教材陆续问世,不过均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本文选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三套教材,也是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十年来运用得较多的三套教材:1983年由韩林申等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以下简称《基础教程》);2004年由杨鸣主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音乐(师范)院校钢琴分级教程》(以下简称《分级教程》);2006年由李和平等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钢琴》(以下简称《钢琴》)进行研究,从教材编排结构,教学材料选择等方面对三套教材进行对比评析,通过对这几套教材的研究凸显作者的编写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钢琴教材的进一步改革提出新的设想。

一、三套高师钢琴教材的对比评析

(一)基本概述

全文阅读

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

摘要: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编制应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突出甘肃地方音乐资源优势,兼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通过探索甘肃中学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途径与创编模式,体现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既要继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使校本教材成为推动甘肃地方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与新动力。

关键词:地方音乐棱本教材;教材开发;教材编制

一、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并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它是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长出发。因而,它的针对性强,学校在课程编制方面的权力是体现办学特色的基础。学校办学特色是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特长,适应学生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校本课程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培养、提高学生音乐能力,并且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甘肃地区有着丰富的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形式多样。但还没有被开发,至今没有以甘肃地方音乐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因此,编写和制订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音乐教材,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实践,能够让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很好的了解地方音乐,对进一步发展甘肃省的基础音乐教育有重大意义。

二、甘肃地方音乐校本教材的开发

1、组织编写人员

首先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需要成立由校长、教科处主任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初高中生音乐课题研究教师指导方式研究”课题组成员等组成的编写小组,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全文阅读

多元音乐文化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多元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有所发展,当代教育形势所面临着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中职音乐教育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一个趋势。音乐课程本身就是一个内容上与社会现象和人文环境紧密结合的学科,它是学生与音乐素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相互交流的载体和桥梁。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融入多元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顺应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也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与音乐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相吻合。下面将探讨几种多元音乐文化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促进中职音乐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

一、采取学前准备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收集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材料

在音乐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今天,很多学生对于音乐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存在一定的抵制心理,认为其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背景进行启导,在课前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其在实际的音乐课堂学习上积累相关的多元文化背景知识,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提高。在进行学前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自行进行无的放矢的资料收集,而是应该根据教师在教学课堂上的教案和相关的中职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方向性明确的资料收集,从而保证收集过程的明确性和科学性。

在具体的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各个小组的任务去对即将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有关历史、地域、民族和社会风俗等相关的社会知识收集,从而通过资料收集的工作去了解相关音乐文化和音乐背景的主要特点、歌曲和音乐作品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内容,进而通过课堂的多媒体方式去展示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经验交流的方式去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以课本内容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而言,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触不同背景的多元性文化,在培养合作精神的同时激发其音乐学习的灵感和激情。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在音乐学习课堂上就可以更加积极地去了解音乐的背景文化,从而更深层次地为日后的音乐学习提供重要的途径。

二、利用比较学习法为学生体现不同的音乐风格提供指导

音乐风格是一种音乐类型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判别标准,它反映的是某种音乐文化的特色。因此,教师在中职音乐课堂上融入多元音乐文化时,需要对多种音乐风格进行相关的探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多元文化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不同的音乐风格,为其往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比较学习法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的手段和途径去为学生体会和学习不同的音乐风格。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满足和迎合学生对于不同音乐享受和欣赏的乐趣要求,从而使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和关注,最终促进其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歌曲《茉莉花》时,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音乐进行相关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日本曲目《樱花》进行相关的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种类和背景的音乐风格,从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感受两种不同音乐类型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现场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体会两首曲目音调旋律的异同,从而引导其对相关的异同性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音乐听辨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同时,又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终促进其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通过音乐作品创作的实践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多种多样的音乐语言

全文阅读

新课改音乐教学思路浅谈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作了一个全新的注解。课改十六载,新的理念已融入了音乐教学。回首多年课改路,笔者有颇多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研读教材,认真备课

以前在备课的时候一些教师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却又什么都抓不好。笔者通过课改和几年来各种出课、赛课的实践,摸索出在备课时,首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需要搜集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相关的材料,包括教案、课件、音视频等,这些都可能对下一步的备课产生灵感;接下来,要根据对这节课的理解来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要制定出粗略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有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的音视频或图片材料等,都要详细列出来,然后再去搜集材料;经过第二轮的搜集之后材料基本已备齐,最后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详案,着手准备课件。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内容不适合要及时调整。

二、精挑细选,合理运用

我们常说:“新时期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口井。”所以,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但是这些材料,并不是全部适合这节课。所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合适的,真正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材料,无用的要坚决舍弃。尤其是视频材料,视频在选择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符合本节课的内容,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才是清晰度和视觉效果,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劳动的歌》一课中,笔者选用了许多视频材料,可以说每一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截取其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中有一段“舂米”的小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秒钟,但是配上《杵歌》的音乐,再加上课堂上的语言描述,就把高山族边唱《杵歌》边“舂米”的劳动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比起教师干巴巴的描述,更直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设计,逻辑性强

这里所说的逻辑性,指的是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教学主线一定要明确,设计思路要清晰。笔者在听课的时候通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很美、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课堂上也非常“热闹”。但是,听完后总感觉各个知识点分散,存在许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知道教学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不强,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唱综课还是欣赏课,教学主线一定要清晰明确。比如在《劳动的歌》一课中,教师以劳动为主线,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为学生创设劳动时的情境,依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抬木头、舂米等学生喜欢的体验活动,并且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巧妙的用舂米的动作来给歌曲伴奏、数拍子,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劳动气息。而且,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体验,最终体现音乐学科审美育人、德育育人的目标。

四、教无定法,灵活运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