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音乐教学思路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音乐教学思路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作了一个全新的注解。课改十六载,新的理念已融入了音乐教学。回首多年课改路,笔者有颇多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研读教材,认真备课

以前在备课的时候一些教师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却又什么都抓不好。笔者通过课改和几年来各种出课、赛课的实践,摸索出在备课时,首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需要搜集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相关的材料,包括教案、课件、音视频等,这些都可能对下一步的备课产生灵感;接下来,要根据对这节课的理解来重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并且要制定出粗略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有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的音视频或图片材料等,都要详细列出来,然后再去搜集材料;经过第二轮的搜集之后材料基本已备齐,最后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详案,着手准备课件。在备课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内容不适合要及时调整。

二、精挑细选,合理运用

我们常说:“新时期的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口井。”所以,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教师要搜集整理大量的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但是这些材料,并不是全部适合这节课。所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合适的,真正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的材料,无用的要坚决舍弃。尤其是视频材料,视频在选择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符合本节课的内容,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才是清晰度和视觉效果,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比如《劳动的歌》一课中,笔者选用了许多视频材料,可以说每一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截取其最精华、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其中有一段“舂米”的小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秒钟,但是配上《杵歌》的音乐,再加上课堂上的语言描述,就把高山族边唱《杵歌》边“舂米”的劳动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比起教师干巴巴的描述,更直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教学设计,逻辑性强

这里所说的逻辑性,指的是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教学主线一定要明确,设计思路要清晰。笔者在听课的时候通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很美、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课堂上也非常“热闹”。但是,听完后总感觉各个知识点分散,存在许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不知道教学重点是什么。这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不强,没有深入研究教材的问题。所以,不管是唱综课还是欣赏课,教学主线一定要清晰明确。比如在《劳动的歌》一课中,教师以劳动为主线,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为学生创设劳动时的情境,依据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抬木头、舂米等学生喜欢的体验活动,并且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巧妙的用舂米的动作来给歌曲伴奏、数拍子,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愉快的劳动气息。而且,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体验,最终体现音乐学科审美育人、德育育人的目标。

四、教无定法,灵活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长期以来,由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单调,导致许多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厌恶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做一些大胆的尝试。如欣赏《空山鸟语》时,教师会通过语言、图片、视频等的运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意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认真欣赏,但是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作大胆的尝试,采用室外教学的方法进行。根据地理优势(崂山脚下,三面环山),把学生带到学校后山(在学校教学楼后面,沿木栈道可以爬到半山腰的凉亭)的木栈道和凉亭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小鸟鸣叫,蜜蜂嗡嗡,苍松挺拔,桃花嫣红……然后,播放《空山鸟语》,让学生闭目聆听,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美,与乐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比起教师在室内上课,准备若干课件、图片、音视频材料,然后语言启发讲的口干舌燥,这一次尝试有效地借助周边自然环境,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与环境的完美融合,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也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例证。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肯动脑、肯用心,总会找出最适合的那一种。

五、提高技能,服务教学

音乐教师中,不乏专业技能高超之人,每一次技能大赛都展示了教师们高超的技艺。展示的同时,有人又不禁会问:“在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合理地运用和展示这些技能呢?”“教师技能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为解决问题而表现的,盲目的炫技看似热热闹闹,但却是与课堂无关的无用功。比如有位教师古筝技艺高超,在讲《茉莉花》的时候,给大家表演了一段江苏民歌《茉莉花》。古筝优美的音色,再加上她高超的演奏技巧,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身临其境真地看到了美丽的茉莉花,是技能展示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但是在接下来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时候,这位教师还用古筝来给学生伴奏,陕北民歌的高亢、豪放,用古筝来表现,未必合适。学生也仅仅是唱出了歌曲的旋律,完全没有感受到歌曲的风格,更不用说表现了。所以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让技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课堂锦上添花。

六、拓展课堂,鼓励探究

教师往往关注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殊不知课后也是学生学习的好时机。因此,教师更要拓展音乐课堂,将它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在讲授《雪域高原》这一单元欣赏课时,遇到了“囊玛”、“堆谐”等连教师都觉得生疏且难以理解的词语,单纯地知识讲授肯定不能吸引学生,想让这堂课上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不只搜集了大量的音、视频及文献资料,部分学生还制作出了精美的PPT课件,把“囊玛”、“堆谢”这些传统的藏族歌舞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给了同学们。更有几个有舞蹈功底的学生竟然自学了“囊玛”、“堆谐”的舞蹈,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在学生们的讲述中却变得那么朴实自然而又充满乐趣。然后再加上教师的总结,学生们的合作探究以及在“小老师”们带领下的藏族舞蹈动作的模仿,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引领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前行!新的课程标准已经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已成为必然。教师只有不断吸收其精华,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开创音乐教育的美好明天。

作者:曲晓燕 单位:青岛市崂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