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影响导演思维的因素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影响其风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总体来说,导演思维是导演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于自己知识结构的一种有效构建。导演思维的形成和导演自身的经历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1)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一千个人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人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作为一个影视剧导演,其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影响着其作品的演绎。每一个导演对于生活对于艺术都有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在影视作品里,就是一种个人的情怀和艺术的表现力。影视作品本身是一种主观创作,它和机械化工业化生产的其他东西是不一样的,这种东西表现在艺术世界里就是一种个人的解读。因此,导演个人对于生活的理解影响其作品的表达。(2)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的架构。作为一个影视剧导演,其对作品的演绎离不开自身的知识和文化架构。当两个不同的人在文化沉淀和知识积累上有着十分不一样的层次的时候,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对世界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导演是从社会和实践中走出来的,它的作品肯定更接地气,如果一个导演是主攻人文的,其所执导的作品也必然更文艺一些。因此,导演的知识和素养是有生命力的,对于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3)外在环境的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动物,社会环境影响人的思维和价值认知。影视剧导演也是社会的一份子,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导演对于生活的认知表现在影视剧中的方方面面。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一个社会充满欺骗狡猾以及其他各种不好的因素,导演在影视剧中也会反映这些方面。而如果一个社会充满善良美好和谐积极向上,同样也会在影视剧中得到体现。
二、导演思维影响影视作品的方式
导演思维对于影视剧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下文将从剧本选择、画面选择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1)剧本选择。剧本是影视剧创作的主材料,一个导演,对于哪种体裁的影片感兴趣,想通过哪种影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其在创作过程中思考的首要问题。对于一个影片,需要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启迪,都是很重要的。有的导演喜欢大制作,有的导演喜欢小切口。这种题材和脚本的选择是导演思维影响影视剧制作的一个直接表现。(2)演员选择。演员是导演将自己的思维传达出来的人物,因此导演对于演员的选择也是传递导演思维的一个关键点。不同的演员所演绎出来的同一部影视剧的感觉也是不同的。例如,《神雕侠侣》不同版本的小龙女带给观众的感觉也是不同的。选择哪一个演员来塑造小龙女的形象,就在于导演对于小龙女的理解。导演的这种选择对于影视作品的风格呈现也具有极大的影响。(3)叙事手法。影视作品有很多表现手法,不同的导演会选择不同的叙事手段。有的导演喜欢讲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就会很艺术地讲一个故事进行唯美的演绎,而有的导演喜欢快节奏的叙述,就会通过各种倒叙插叙等剪辑手法,将故事的节奏加快。这种叙事方法的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大不一样。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导演表现的是一种沉重悲痛的叙事,在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则是一种充满温暖和幽默的讲述,这种不同的叙事手法也是导演对影视作品的集中体现。(4)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导演表现其思维的关键环节,对于同一部影片,不同的后期制作呈现出来的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同一张图片,运用不同的剪辑手法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就很不一样。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后期制作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如一锅炒好的菜,需要装盘,但是不同的装盘方式让这盘菜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有很大不同。导演的思维决定着影视剧的装盘方式,对影视作品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结语
影视作品是导演的艺术创作,这种艺术创作是一种主观的能动的活动,导演的思维和想法能够在作品中得到极大的呈现。导演的思维是与其自身知识构成、文化素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导演的这种思维主要通过剧本选择、演员选择、叙事手法、镜头语言、画面语言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来呈现,导演对作品的影响是直观的深刻的。因此,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导演是其核心和关键。
作者:张亚伟 单位:秦皇岛广播电视台
一、导演思维形成的原因
导演思维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导演思维的形成原因有诸多方面,有其自身的成长环境、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
1、导演思维是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
影视作品由导演创作,因此导演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也一定会体现在他的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作为导演的主观创作,他们的理解也都会在作品中表达出来。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不同,结局也不会相同。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对导演的指导也会有影响。
2、导演思维受自身知识和文化结构的影响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和广度和他的自身知识和文化结构都分不开,导演对社会的态度,对社会事物的见解也会在他的作品中体现,文化结构和自身知识也成为了他影视作品中意识形态形成的一部分决定因素。导演创作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达到一定的思想水平,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影视作品也是有直接影响的。很多年轻导演缺乏岁月和经验的历练,虽然专业知识都很强大但是创作出来的作品还是显得很生涩经不起推敲。所以说,“思想有多少深,行走的路就有多远”。
3、导演思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能找到生活的原型,这一点就体现了导演思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导演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大环境影响会直接体现在作品中,有的是积极向上的,有的是消极悲观的,虽然很多导演都在刻意的控制影视作品被过多的渲染了主观情感成份,但是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不能脱离社会,任何事物也都是有根据的,都是对生活本质的还原,导演在设计剧本时还是要用到生活中已有的事物,在这基础上再创新,加入自己的见解使作品升华。
摘要:创意产业化背景下,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的培养。文章提出了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体系建构须遵循的几个原则;在分析影视表演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结合影视表演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构建了“一中心、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尝试提出了“一中心、四模块”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创意产业化背景 影视表演专业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一中心、四模块”课程体系
创意产业化背景下,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主要面向影视媒体、演艺团体、影视制作公司和群众文化推广机构,培养表演基本功扎实、角色塑造能力强,具有相应的文化素质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演艺人才和群众文化机构的文艺专干,及基础教育艺术师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能根据本行业要求,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完成演出创作;能依据相关专业知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实行策划管理、创作文艺作品、辅导剧目节目排练演出;并且能依据行业相关要求,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推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影视产业不断发展对表演人才的要求。
一、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职业岗位需求原则。高职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岗位型人才,这个出发点决定了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单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角度考虑,而是应当以各个岗位的用人需求为着眼点,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职业人格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二)实践性原则。高职教育的特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取代学科知识培养的系统性,因而其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来进行,而职业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主要以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而表演能力的形成则必须依靠实践。
(三)动态发展原则。《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经常处于变动中,这就决定了影视表演专业必须关注市场对于人才的变化,不断的调整课程体系。
二、高职影视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演员就位,灯光准备,声音准备,摄像准备,第5场第1次。3、2、1,Action!”导演在监视器前,带着耳机,通过小荧幕注视着演员们的表演。这是影视剧拍摄现场里最常见的一幕,忙碌中带着兴奋,劳累中充满激情。在电视上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的影视作品都是由一个个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些团队里除了有大家熟悉的演员、导演,还有编剧、摄像师、灯光师、收音师、后期制作等多个幕后工种。因此,艺考中的影视艺术类专业也是五花八门,这为怀揣着影视梦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或许你天生就不是个好演员,但当编剧、导演或许还能成大器,而这种“曲线影视路”也未尝不是个好出路。
戏剧影视文学――培养编剧的基地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话剧,只有演员和导演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个出色的剧本才是关键。事实证明,好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好剧本也会让电影魅力无限。
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培养编剧的基地。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创作好剧本的基础。它的课程几乎涵盖中文系的所有课程,又有艺术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进行电影和电视剧本、文学剧本的改编及创作。而一个好的剧本除了具备传统的文学因素,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还要考虑演出的可行性及拍摄出来的效果。目前,这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人数并不多,主要的就业出路是做影视剧和舞台剧编剧,也可以从事文艺评论、影视理论研究及节目撰稿等工作。
备考要点 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并不组织该专业的艺考,如果你要考中戏、上戏等专业院校则必须要通过艺考。而不同院校艺考的侧重内容也不同,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侧重电影知识、影评技巧,而中戏、上戏可能更侧重纯文学和戏剧理论,所以考试前你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但总体来说,文学常识肯定要背,影评和叙事类散文肯定要会写,剧本创作要有新意,在面试中要注意和考官的沟通交流,灵活应答,真诚表达。
影视表演――打造属于你的明星梦
在电影和电视已成为群众文化“主食”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表演事业中。而影视表演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专业,受到很多家长和考生的亲睐,但考生对其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又了解多少呢?有不少考生就因为不了解这个专业的具体要求而被无情地淘汰。
其实,很多考生只是抱着试一下的侥幸心理参加艺考,没有认真准备考试所需要的作品。朗诵时不脱稿、照本宣科,形体表演也是糊弄几个动作草草了事,小品表演时缩手缩脚、唯唯诺诺,这些都无法表现出你对表演的认真和热情。表演和其他专业艺考不同,一进考场,考官的“目试”就已经开始了,考生的一切表现都已进入考官的视线,而考生的态度如何将影响到考官对其的评价。
一、市场决定教学重点
中国影视行业目前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每年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数不胜数。根据个人调研数据,以横店影视基地为例,2011年拍摄电影、电视剧120部,2012年拍摄约130部,2013年110余部。不仅如此,北京有飞腾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王佐影视基地,上海有胜强影视基地、车墩影视基地,宁波有象山影视基地等等,这些影视基地都以古装戏、年代戏、抗战戏题材为主。而现代戏,往往是根剧题材类型在城市、农村等地拍摄,像北京、上海、大连、青岛、深圳、厦门等地,是现代都市剧喜爱取景之处。由此可见,影视剧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影视基地逐渐上增,作为拍摄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演员的需求量可谓之大。
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同属演员的表演范畴,但其市场对演员的需求量明显不同,以演员的出路来讲,影视剧对演员自身发展更有帮助,更能体现个人价值,大部分演员乃至更多的演员也都希望从事影视行业,在镜头前演戏。戏剧则不同,虽然全国各省乃至部分市都有话剧团,但其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明显落后于影视行业。以目前来说,每年能有排练、演出的话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除此之外,少之又少甚至掐指可算。就算是话剧团的演员,更加愿意外出拍戏,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拍戏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剧团演戏;二是能够成名,更能体现个人价值;三是在市场份额中,话剧的生产量太小。因此,像宋丹丹、徐帆、巍子、胡军、张丰毅这样电影电视中熟悉的演员,其实他(她)们不仅是一个影视演员,也是一个话剧演员。
表演教学仍存在舞台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对演员将来在舞台上演戏无虑,可是到了镜头前,难免不出现问题。因此,表演教学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或调整,把镜头前表演择重训练。毕竟影视行业,特别是作为演员来讲,实践是主体。我个人认为,结合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个人意向以及市场需求,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二、无对象交流的含义
在电影、电视剧拍摄中,演员会与同演者进行交流,有时会是两个、三个乃至更多,通常一场戏中导演会先拍全景,然后再进行分镜头的拍摄。由于现场人员、器材密集,在原有与对手交流的情况下可能由灯光架、摄影机、其它物件代替原有对手的位置,有时甚至没有物件代替,需要演员自身寻找一个焦点,再按照全景的表演在分镜头中演出来。此时,演员需要通过想象进行交流,记住全景中你的对手是怎么演的,自己是如何反应的,按照之前一样的演出来,做到眼前没有对手也能合乎情理的表演。
三、外界对专业科班学生的评价
当下许多技术人员,例如:导演、摄影、灯光等都不是专业院校科班出生,但仍做到了行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就我认识的台湾知名灯光师王淑志先生来说,其灯光技术不仅在台湾闻名,在大陆地区也是各制作单位争先抢后的合作对象。在与他的交流中我得知:从小就喜欢与光线打交道的他,一有零花钱就全买灯泡之类的物件,拆了装、装了又拆,研究各种光源光线,根本没有学过任何专业知识,全凭自己的喜爱与执着,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曾说道:“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更别说去学喜欢的东西,只有自己去摸索、研究,这才是我的路。”由此可见,他在缺乏专业学习的情况下,仍学到了想学的,还懂得如何运用,不是空穴来风。若没有长时间的摸索、实践,没有刻苦的钻研、坚强的毅力,我想,他走不到今天的道路上。在他的成长之路,拍摄过《金枝玉叶》、《活佛济公》、《武则天秘史》等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现在,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导演,目前,由他执导的电视剧《封神英雄榜2》正在横店紧张拍摄。
[摘要] 影视戏剧专业的声乐学科经历多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它特有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其教学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声乐教学,它应当随着电影艺术创作手段的多样化而拓宽教学理念,满足影视艺术的诉求。本文从教学基础、教学形式及教学的创造性三方面入手,对影视声乐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分析,展开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影视;声乐;教学
影视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包括影视声乐歌曲。影视声乐是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的演唱形式,通过凝练的艺术表达强化并延伸电影故事主题,展示影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现代电影创作手法的多样化,影视声乐演唱成为故事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除了要担当阐述情节的功能,还常常必须具备动人的情感力量。如音乐电影《艾薇塔》中的唱段《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其通俗声乐演唱的张力诠释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爱的渴望,这段演唱迷惑了观众,正如艾薇塔迷惑了自己的・同胞一样。又如电影《音乐之声》中用独唱、合唱、表演唱的形式,拉近了主人公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拉进了观众和电影的距离。英国导演西恩・埃利斯执导的后现代风格的电影《超市夜未眠》中,有众多配合电彩唯美情节的音乐,其中bang gangQ)乐队演唱的歌曲《Iaside》搭配静止又灵动的电影情节,体现主人公的幻想并创造浪漫爱情的意境;片中还使用了意大利作曲家贝里尼的歌剧作品《Casta Diva》,以演唱的古典美修饰主人公眼中另类的情感世界。
由此可见当今电影声乐涉及的演唱知识和理念之多.唱法风格之丰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着眼于众多艺术功能的继承与发展,探索与其相关的教学工作。
影视戏剧专业的声乐学科经历多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如今已初步形成授课方向从技能课到表演课,从单一技术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授课形式由个别课到小组课。由小组课到集体大课的高校所特有的声乐学科体系,其影视表演、歌舞剧、音乐剧、播音专业开设声乐课。在这片“非声乐专业”领域的教学工作中,把握发展脉络。认清开设声乐课的重要意义,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是声乐艺术教学中一种更趋于细致且有价值的思考。
一、教学形式――集体大课和单一小课相结合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系统的。每一个学科的诞生、发展都源自它自身的需求,有它特定的历史轨迹及各自不断延伸的枝桠,最终这些枝桠触到了彼此,长在了一起,学科体系就这样渐渐庞大而有机地形成了。影视和声乐演唱就是这样走到了一起并形成一个专业学科。可以说电影和电视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今天的影视声乐教育从传统音乐专业教育中派生出来。
【内容摘要】英语教学一直都是艺术类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更是多数学生的一门弱项课程。文章通过对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将专门用途英语引入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阐释说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正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发挥其服务于艺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表演专业 专门用途英语 需求分析 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英语教学作为艺术类高校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的一门弱项课程。如何解决艺术类高校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成了艺术类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艺术类各专业由于本专业学习中英语知识涉及范围不同,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及其英语基础的牢固度也各有差异。在以往的学习中,影视表演的学生长期致力于本专业知识的揣摩而忽略了英语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一、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在影视表演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与学科相关联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并非是近些年刚刚出现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在欧美国家兴起并不断发展,例如,通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展的“沉浸式”教学实验,人们研究出了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论,即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学习新信息、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和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尤其是艺术类高校中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单一型不断地向多元化转变,在传统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时发现自己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应试技巧不能满足工作需求,英语的应用能力极其有限,因此产生了高校英语教学与社会英语人才需求错位的现象。国家教育部门对这个现象高度重视,2000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这对高等教育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不断地提升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艺术类高校也同样面临着教学方法的转型问题,尤其是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偏重专业能力的学习,对文化课不够重视,英语成绩普遍偏低,导致他们英语学习兴趣低,形成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通过对大连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未来求职、就业等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们引入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影视表演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大部分院校对影视表演专业的英语教学还沿用传统的模式。由于学生英语底子薄弱,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仍是主流,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教材选择上缺乏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较少;教学方法传统、机械,缺乏针对性和知识的连贯性等。专门用途英语便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但市场经济对影视表演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影视表演专业对原有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市场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出学生的文化气质,进而培养出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影视表演人才。
关键词:影视表演;市场意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3-0265-01
在新的时期,戏剧和电影、电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艺术形式。随着音乐剧进入中国表演市场并被大众所接受,多媒体、3D电影等影视表现形式相继出现,观众对演员的创造力、文学和艺术修养都有很大提高。影视表演教学应该进行改革,以此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影视表演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文学修养是影视表演教学的基础。“重艺轻文”的现象在影视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未认识到市场意识的重要性。影视表演教学的前提是良好的学生,但是良好学生并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演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才能对剧本、对市场意识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培养市场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知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市场意识的培养是影视表演教学的关键。影视表演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目的是成功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演员的表演不是严格按照剧本表演,需要依据生活积累、文学修养、专业技巧和高尚品格,以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将人物形象塑造出来。目前,很多导演将创作焦点和视线转移到演员,并希望演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塑造人物形象。
二、影视表演教学形式的探索
为了能真实地再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理念,音乐表演者必须具备从细部分析到整体把握作品结构,正确再现作品中表演标识,结合自身感性体验理性分析,深入研究与体验音乐作品情感内涵,准确把握音乐作品整体风格等能力。积极主动的个性创作音乐表演的创造行为,取决于表演者的积极能动性。没有个性创造,就没有艺术。作为音乐表演者,必须不断地进行个性创作,不断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甚至不断超越自我,在音乐表演中积极拓宽视野,不断丰富表演因素,才不会使自己的表演一成不变,形成思维定势。表演积极主动的创作个性是音乐表演走向成熟道路的标志。时代精神同作曲家一样,表演者也处于相应的时代环境。表演者在进行个性创作的过程中,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时代立场来观察历史时代,二度创作中的表演风格势必受到表演者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与美学宗尚的影响。表演者应该在继承和发扬一度创作的时代精神基础上,为音乐作品注入现代的人文思想精髓,不仅使形式新颖、内容充盈,而且在观念上将以不同于作品历史时代的方式诠释音乐作品,用新时代的精神与审美标准补足、丰富历史作品,使之呈现新时代的异彩光芒。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表演者的个性表演,不仅需要表演者对原作中作曲家的社会生活作出客观的认知,更要从主观上体验作曲家的生活,丰富自身的人生体验。对于生活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作曲者,表演者要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达到切身体验作曲者之生活情感,才会使表演更具活力。作曲者的生活经历的体验是表演者不可或缺的创造步骤,是表演成败的关键!深厚、广博的文化修养音乐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深厚、广博的文化修养是表演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文化修养包括先进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广博学识。“乐者,德之华也。”《乐记》中阐述了音乐中思想道德的重要。音乐作为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这种思想必须具有深刻的意义与独到之处。音乐表演者深厚的艺术修养来源于广博的文化知识,不要把自己局限于狭窄的专业艺术空间,要广泛地涉及文化系统的各领域:科学、哲学、文学、宗教、历史、美术、影视等等,它们无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视音乐的艺术内涵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它开启了生活层面的广阔视角,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俗、直观地呈现,能够传播丰富的民族文化结晶并探索其审美价值。其构成部分之一———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等,它们与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内容、形式、人物、风格、画面等紧密结合,更高度概括影视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主题、配合场景、渲染气氛、体现时代气息、展现情感变化,使审美体验具象化。影视音乐与画面元素建构成一种“并列———共存”的方式,使依循于影视内容的音乐将所承载的信息在画外广阔的想象空间中变换,从而焕发出人物思想情感的深远意韵,同时利用自身的情感表现力和无限的联想空间,使人物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使人物内心世界外化,充分调动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随着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大量优秀的影视音乐应运而生并广泛传播。作曲家逐渐打破了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采用与之风格相适应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洋为中用,或中西合璧,音乐风格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整体上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发展局面。影视作品中呈现出的音乐形态各异,赋予了地域、民族的鲜明性格色彩。各种风格音乐的恰当运用,提升了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紧扣时代脉搏,增强作品的时代性。
运用影视音乐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1.提高音乐表演技巧过程中影视音乐的应用大量的优秀作曲家投入到影视剧音乐的创作,使影视剧音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现代的影视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技巧性,很多影视剧主题歌的演唱没有一定扎实的演唱功底是不能随意唱好、表现好的。例如,影视剧《红楼梦》的全部音乐以乐队合奏的形式加以编排表演,没有一定的器乐功底是无法完成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山河待后生》,骆派创始人,着名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先生抒彩浓郁、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声音及京韵大鼓与交响乐队的糅合,方才使人拍案叫好。试问,对于无法驾驭大鼓书的人是否能表演、能表演好呢?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使用了“金、木、土、革、丝、木、匏、竹这极富中国传统色彩的八音乐器”,把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音乐紧密结合,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试问,没有精湛的表演技能技巧,是否能再现着名作曲家谭盾所需要之音响?答案都是否定的。由于影视音乐伴随影视剧出现,在欣赏影视剧的过程中已经对其表现的声音有初步的感知,练起来有具体文本参照,避免了走弯路,所以,有效地利用影视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的技能技巧,还可以对其他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2.利用影视音乐把握音乐作品的时代与地域风格影视音乐伴随影视艺术出现,必定符合影视剧情、符合影视艺术所体现的时代风格。每个时代都有经典的影视作品呈现,应运而生的便是与该时代相吻合的影视音乐,某些影视作品的欣赏,可以更加直观地使表演者体验音乐作品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更加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时代感。另外,通过不同地域影视剧情与影视音乐的赏析,还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例如,表现我国北方风土人情的剧作,其音乐一般比较粗犷,高亢而僚亮;而表现南方风土人情时,其音乐一般具有平和、委婉细腻的风格。这些,都会形象地让表演者感受到南北音乐风格差异之所在。3.利用影视音乐丰富人生体验,深刻体验音乐作品情感内涵,增强文化修养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广博的文化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养就,也不象技术技巧那样的练习能得来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对于年轻的音乐表演者,没经历过的人生,基本没经验可谈,对影视音乐的欣赏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表演者,影视艺术所可能包含的广泛内容,会超过他自己的生活体验范围,所表现的音乐情感也超乎他的情感范围,影视作品把音乐表演者拉到了所熟悉的生活之外。不同的音乐配以不同的生活时代、建构不同性格的人物、体现不同的风情风貌,通过对人间各种冷暖情仇影视作品及其配乐、歌曲的欣赏,可使音乐表演者体验未曾有过的生活经历,可以间接地感受不同人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影视艺术内容之广、文化之厚重又可以培养表演者的文化修养。结语现代影视技术日新月异,利用影视音乐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性强等优势,提高表演和演奏者的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使音乐表演真正做到技情统一,娱人娱己,并实现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审美价值,促进音乐表演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艺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中显示出重要作用。戏剧影视鉴赏和表演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随着教育政策的逐步推动已经成为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推动课程改革,提高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必将为人才的培养走向综合性奠定人文基础。
【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精神文明
戏剧影视表演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全国二百多所大学开设了戏剧影视表演的相关课程,戏剧影视表演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虽然戏剧影视表演的教育普及程度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差距并难于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但戏剧影视表演在艺术教育、特别是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分析戏剧影视表演在艺术教育不断发展中的有利条件,讨论戏剧艺术表演在艺术教育乃至综合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
一、戏剧影视表演的作用
艺术的美的呈现形式分为形式美和蕴含美,戏剧影视表演展现给人美感,是通过画面、色彩、声音、结构等形式来表达的。戏剧影视表演教育不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观看戏剧、电影、电视,提供娱乐,而是通过戏剧影视表演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积累文化知识,提高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戏剧影视表演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审美心理,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戏剧影视表演可以有机的将历时思维与艺术思维相互融合,大历时感知和形象的体验融合在审美活动中,使人们的思想启迪、人生感受、情感陶冶和审美享受更加深刻。戏剧影视表演增强人们审美情感的同时,能够起到良好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审美教育可以使人感知人性、生活等的善恶,促进生活状态的提高。
戏剧影视表演教育对社会整体有积极的教育作用。戏剧影视表演以最大众化的形式,把故事情节真实、生动地呈现给人们,使得其受到感动并引起反响。因此,戏剧影视表演教育对整个社会又巨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
二、戏剧影视表演在艺术教育发展中的有利条件
我国近现代的艺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12年,蔡元培先生提出并积极倡导“美育”教育,但是在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条件下,“美育”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项长期的国策延续下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试教育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为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