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采用文献法,阐述了拓展训练的起源、内容和功能以及学校体育的新目标、学校体育与拓展训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让拓展训练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必要的有益补充和辅助。
关键词:教育;拓展训练;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3-0091-02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author has analyzed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utward bound and its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new aims on P.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n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to mix P.E with outward bound and making outward bound be an essential complement for P.E.has been set forward.
Key words: education; outward bound; P.E.
1 拓展训练的内涵
拓展训练是现代西方国家一种时新的教育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拓展”的英文为Outward Bound,在香港和台湾等地译为“外展”,是一种生存训练。它是为适应二战的需要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训练,现被归为冒险体育类,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力式。其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体验式培训,来达到提升情商的目的。二战结束后,这种特殊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得以流传下来,并扩展到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训练的目标也由体能和生存训练为主扩展到个人心理素质、人格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和培养。
拓展训练既有一定的身体活动,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参与者通过典型化和游戏化的活动的亲身体验、分享和总结回顾从而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并把体验到的感受和总结回顾得出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可以让个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自信心,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拓展训练还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启发和培养团队的创新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自然相处,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和新的行动方式,对教师职后培训在培训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职后培训无论在培训模式,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都未能适应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职后培训;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5―054―03
教师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使教师充分理解新理念,准确把握各科课程标准,才能为课改的顺利实施奠定牢固基础。新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文化和新的行动方式,对教师职后培训在培训目标和价值取向上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教师职后培训无论在培训模式,还是在培训效果上都未能适应新课标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师职后培训与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等方面,探究新课标下教师职后培训要求和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优化。
一、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
教师职后培训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师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倾斜,但教师职后培训后驾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却难以提升,效果不明显。
1. 教师职后培训缺乏系统规划。教师职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学校提高教师顺应新课程教学,促进教师综合施教能力的必由之路。目前,教师职后培训主要还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培训只对上级负责,培训计划由上级部门说了算,主观随意性较大,缺乏对新形势下教师职后培训的深入研究,加上相关的教师职后培训政策和制度不健全、不配套,培训的有效性总体较差。另外,行政主导下的教师职后培训热衷于搞形象、面子工程,忽视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教师职后培训规划,使教师职后培训往往处于“断层”状态。
2. 教师职后培训形式单一,手段滞后。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大多采取的教师培训模式仍然是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和导师指导等,这一传统的职后培训模式一般采用人海战术、满堂灌、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整齐划一,忽视了教师的个体特征和需求,无法吸引和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特点一是专家本位。从专家出发,站在专家的位置上考虑问题,很少考虑教师身处的条件和实际环境,是典型的专家本位模式。二是话语霸权。决定职后培训内容,很少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呼声。教师职后培训往往脱离实际,不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摘要】新加坡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QAC)是一家旨在对新加坡学前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以保证学前教师培训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专门机构。它制定的《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详细规定了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在学员准入资格、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教员素质、设备和资源等六个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86-05
一、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制定的背景
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颇具特色。新加坡没有专门培养学前教师的师范学校,学前教师的培养工作由教师培训机构承担,这些教师培训机构根据学员的不同水平,将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大专学历、学位教育(本科及以上)几个等级。一般来说,培训流程按等级依次进行,即初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证书”课程,中级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教学文凭”课程,大专学历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课程,学位教育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1〕已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并有志成为幼儿教师者,也可直接进修“早期保育与教育专家文凭”课程。〔2〕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培训机构及其所提供的课程质量的优劣。为确保教师培训机构的培养质量,新加坡教育部与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部联合成立了学前教育质量标准委员会(Pre-school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Committee,简称PQAC),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新加坡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进行监管,以确保其提供课程的质量水平。新加坡政府要求,2013年所有学前教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达到“早期保育与教育管理文凭”水平。事实上,早在2008年,PQAC就颁布了《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Accrediation Standard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对教师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课程的认证架构、标准、流程作了详细规定,并指出,学前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质量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或超越《标准》的要求,得到PQAC的认证证书才算符合国家要求。〔3〕本文拟对《标准》的六大认证标准加以介绍。
二、新加坡《学前教师培训课程认证标准》的内容
学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认证标准共有六项:学员准入资格(Admission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s)、课程管理( Administration of Courses)、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教学评价与实践指导(Modes of Assessment and Supervised Teaching/ Leadership Practice)、教员素质(Quality of Faculty)、设备和资源(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摘 要】培训新职工是医院人事部门的常态工作,通过培训,医院可以吸收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素质的新生力量,打造青年精英团队,共同开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未来,如何让新职工尽快了解医院的规范标准及文化,迅速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的要求,做好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我院开展新职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体会,认为从培训的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岗前培训;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56-01
岗前培训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我院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已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专职工作,集中安排1周时间进行脱产学习,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地进行培训,为新职工迅速适应新环境、新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实践与体会介绍如下。
1 计划岗前培训内容: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是上岗序曲,岗前培训
开展前,首先做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名称、培训的组织者、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师资人员选拔、培训地点、培训的组织实施等。
1.1 培训目标:①使新职工获得职业生活所必需的有关信息。②明确工作职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③使老员工与新职工充分接触,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④通过一定的态度改变和行为整合活动,促使新职工转变角色,从一个局外人转变成为医院人。
1.2 培训课程:内容应考虑医院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为了赢得新职工岗前培训的真正实效,我们从预期目标出发,系统地组织培训内容,每一项培训内容均有针对性,让新职工了解、接纳医院规章制度,确立心理意识,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执行、监督和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如:介绍医院历史沿革和医院发展及取得的重要成就,激发新职工的荣誉感;介绍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地位及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使新职工在职业发展上有一个近距离的“标杆”;介绍医院发展前景规划,使新职工对医院前途充满信心;介绍我院人事管理制度,使新职工掌握劳动纪律要求、请假制度、享受的各种假期的执行、违纪处罚;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培养新职工用所学的知识全面、客观分析、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摘要】通过对全国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现状的调查与访问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教育部针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最高目标,对不同层次的高水平运动员,设置分层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管理,在多元化训练理论的前提下,试提出构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培养方案,以解决现有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程自由式发展的状态,为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纳入课程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训练;课程管理
1研究目的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中国竞技体育回归教育本源的倾向和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使命,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育人夺标”的竞技运动训练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虽然历经26年的发展,但在训练课程管理体系至今尚处空白,其训练课程缺乏相关理论技术支撑,目标定位不准,层次模糊,没有形成“竞技育人”的核心理念,忽视学校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宗旨要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要求,根据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特点,对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纳入学校课程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训练教育课程管理体系,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课程改革及全国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院校(88所)、教练员和部分主管学校体育领导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摘 要:课改,培训是关键。强化学习,广泛宣传,明确任务,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开展全面培训,突出实效性,全面性和基础性,确保课改深化推进,取得理想成效。
关键词:课改 培训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50-01
如今课改已经十余个年头了,实践证明培训起到了一定作用,回顾培训历程我们重点做了五项准备工作、抓了十方面培训、突出了三个特性。
1 强化学习 充分准备――突出一个“真”字
(1)强化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读本》;课改文件,先期进入课改实验区的经验,课程标准等文献。充分认识课改的迫切性、必要性和艰巨性。树立新的人才观: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终身发展所必须的自学能力;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创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新的课程观:进一步明确教师是教材及课程的使用和开发者,激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增加师生交往;树立新的评价观:自觉改善和创建评价的方式、方法,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2)广泛宣传,增强信心。开好研训工作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工作年度安排会议、阶段总结汇报会、校长联系会等。通过会议、刊物、给家长一封信、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征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明确课改的意义、目的、目标及实施。增强信心,激发干劲。
(3)明确任务,提前备课:0二年初师校确定专人搜集材料,备课,撰写数万字的讲义,准备通识性培训。要求学科研训员做好培训准备,他们积极参加省、市培训,查阅资料,撰写讲义,观看先期进入课改实验区的课例,确定培训方案,为学科培训做好准备。确定素质高,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任课教师,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和新课标,为任课做好准备。
各个不同的呼叫中心都有自己一套培训体系,一般的呼叫中心培训课程体系都是要以员工掌握哪些知识或哪些技能为目的,所以目前主流的呼叫中心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都是基于对岗位的能力要求(如图1)。
员工尽快掌握并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虽然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如果仅从能力出发去设计培训体系,员工一方面很难学会,另一方面也很难学以致用,所以培训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新员工上线后一段时间的绩效中体现。短暂的岗前培训不能把一个新手培训得面面俱到,也不能过高地期望他们能达到老员工的熟练度,毕竟知识点的举一反三、经验的累计和技巧的熟练运用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笔者不是很赞同某些呼叫中心一再延长新员工岗前培训时间以期望提高其培训效果的做法,毕竟培训时间的延长对线上的话务压力和公司的成本支出都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所以我们应该转换一下思维,重新考虑一下呼叫中心的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参考国际前5强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着重点在于使员工达到岗位工作要求,而非单纯提高员工能力。结合呼叫中心的话务量、人力需求及公司成本考虑,我们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思维是:以任务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设计“用以致学”的培训课程体系。“以任务为导向”定义了这个岗位的工作目标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具体操作步骤如何。在建立这个培训课程体系前,我们需对各个岗位的任务和流程做一个梳理,并进行工作目标分析,以抓住岗位职责的关键任务,并建立相应的课程模型。以下以呼叫中心初级呼入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例(如图2)。
而其中岗位职责的关键任务是什么?这个是需要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前抓住的重点。那如何找寻出岗位的关键任务并使课程更加有针对性呢?我们可以运用教学设计模式ADDIE模型进行(ADDIE模型包括五部分: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发展)、Implement(实施)和Evaluate(评估))。以下我们以银行业呼叫中心初级呼入坐席的培训课程体系为例进行说明。
分析――分析岗位目标来确定主要任务
首先我们先明确这个初级座席岗位所需要达成的岗位目标是什么?例如对初级座席岗位的目标是能回答一些基本的业务知识,能受理几项简单的业务,据此我们可以定出初级座席最基本的4个主要任务:
1、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2、听得懂客户的问题;
2011年学校教师培训策划方案3则(一)——农村政治教师培训方案
*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第二期培训工作已进入第二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该期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我市思想品德教师的整体素质,结合我市学科的实际情况组织该次培训研讨活动。
一、集中培训活动主题与成因
过去一年中,在*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的领导下以及参加*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第二期培训工作各片区负责人、结对指导老师和培训学员的辛勤努力下,第二期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可喜成绩。过去的一年,我们都能始终以《*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指导,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重点,以提高个人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政治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目标,结对指导老师和培训学员都能按照计划积极学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论,提高自身对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理念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和认识,转变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讨活动。例如对于新课标、学业评价标准和中考指导书的解读、思想政治课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等;也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同时,各片区负责人、结对指导老师和培训学员普遍组织了一课两讲的活动,城乡老师之间、学校之间促进了交流,教师的教学观念在相互撞击中得到更新,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发展,彼此开拓了视野,改变了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他们在教学案例成果、论文成果、教师命题比赛、优秀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的奖项。
但是,我们也看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制实施至今,如何对其有效准确的解读以及在思想品德课课堂中有效实施,如何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学科区域(校本)教研活动,仍然是困扰我们结对指导老师和培训学员的问题。这就有需要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的提高,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的养成,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把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坚持不懈地引导我们的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市和各个区为我们搭建的教研交流平台中大胆地展示自我,通过思维的碰撞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提高我们的学科素养,从而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提出本次学科集中培训研活动的主题是: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学科区域(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希望在有领导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广泛研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二、集中培训活动活动目的
科学有效发挥*市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教学指导作用,落实“教有依据,学有标准”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提高结对指导老师和培训学员区域(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力和实施力。
任何一个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整体工程,必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绩效,正如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所说,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实现必须解决七个基本问题:一是多维理解“为什么培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二是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三是准确揭示“培训他们什么”:聚焦培训目标;四是精心设计“用什么内容培训”: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五是严格遴选“谁来培训”:优化培训师资资源;六是积极研究“如何培训”:发挥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七是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测和控制培训质量。按此逻辑线索,在目标理论指导下,我们有效的进行了湘潭市首届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专项研修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
一、理论依据
(一)泰勒的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R.Tyler)所创立的“泰勒模式”。他指出,任何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教或学(目标)?二是教或学什么(内容)?三是怎么教或学(组织)四是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评价)该理论应用到教师培训工作中可以表述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必须回答为什么培训(培训目标)、培训什么(培训内容)、怎么培训(培训组织)和如何评价培训效果(培训绩效评估)四个方面问题。在实际运作中,为便于操作,该模式可以细化为七个步骤:诊断培训需要 形成具体培训目标 选择培训内容 组织培训内容 选择培训活动 组织培训活动 培训绩效评估。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布鲁姆(Bloom)等自1948年开始研究教育目标的分类,到1972年,陆续编写出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教育评价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这一分类体系并非是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但其目标分类的具体性、准确性和可评性等在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设计中是值得借鉴的。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同样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分层设计。
二、需求调查与分析
依据上述理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一、培训宗旨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广的进程,立足校本,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二、培训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2、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念与操作的结合上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4、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分层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对象
校本培训的对象为本校的教师,但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培训必须分层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