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影响

为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并满足其财务管理的要求,财政部于2013年年底修订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各级行政单位全面施行。新制度较旧制度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此次会计制度修订较为全面,无论是会计科目核算内容,还是报表体系构成,以及各报表的表内结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将会对我国各级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重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新旧账户结转调整,即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调整原账中相关会计科目余额。二是基建并账调整,按照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单独核算的基建账应及时并入单位大账中,基建并账完成后,应编制新科目余额表,将其作为2014年度新账各账户的期初余额。三是根据新账户的期初余额,编制2014年期初资产负债表。

为清晰地阐述这次会计制度变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本文在详细对比新旧制度差异基础上,通过例解的方法分析行政单位在新制度实施时,所应做出的各项会计调整和衔接工作,以期能够对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假设某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1所示。

一、新旧账户结转调整

新制度增删了部分科目,原有的科目核算范围也有所改变。根据表1中各科目余额,结合相关明细账和部分原始凭证,案例中该民政局所应做的调整事项、分析过程和调整分录如下:

(一)新制度取消了“暂付款”科目 该科目中原纪录的属于尚未收回的出租、出售物资款项应转入新设科目“应收账款”中,属于采购物资预付款项的转入新设科目“预付账款”中,剩余的转入新设科目“其他应收款”。表1中“暂付款”科目余额共45000元,其中有30000元属于一批救济物资的预定款;有应收一间闲置临街门面房的租金12000元,剩余的3000元属于单位职工出差预支的差旅费。

借:应收账款 12000

预付账款 30000

全文阅读

行政单位执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基层行政单位角度出发,认真分析新旧《制度》差异,对如何实现新旧《制度》顺利衔接进行思考,重点探讨执行新《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思考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原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适应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本文结合行政工作实践,就会计制度的执行作如下探讨。

一、执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必然性

我国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是财政部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它对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已有十几年未作重大修订,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例如,旧《制度》没有考虑资产价值损耗,不能准确反映出行政单位资产的实际价值,导致资产价值虚增虚减等等。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又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当前形势下的预算管理工作也需要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虽然财政部为了顺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也作了诸多努力,先后出台了8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但仍然未能改变旧《制度》不够系统、完善的弊端。时展、社会进步仍然迫切需要新的系统、全面、完善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来适应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为行政单位的各项建设保驾护航。因此行政单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二、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阶段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旧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基础,在核算理念、信息披露、预算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新《制度》的实施必然更加有利于落实“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全面反映行政成本”的规定,会对现代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行政单位要通过大力宣传,使广大行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颁布实施新《制度》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主动性,进而全面了解新旧《制度》的差别,掌据新《制度》的重点和难点,及时理清新旧衔接思路,为全面贯彻新《制度》做好思想和业务准备。

全文阅读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

[提要]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目标、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这些方面对两项会计制度展开进一步对比分析,以帮助财务人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制度。

关键词: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27日

为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修订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在多个方面体现出了相同的管理要求和财务处理原则,但这两项制度在会计核算目标、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财务人员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新制度,以促进两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应用。

一、两项制度总体比较

(一)会计核算目标方面的差异。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二者从文字表述上差异并不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满足预算单位会计的双重目标,既能够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又满足单位预算管理需要。但从行政单位制度的细节来看,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的同时更重视预算执行视角,在支出的确认方面,则更强调收付实现制。

(二)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方面的差异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进而分析了现阶段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根据现存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途径

行政事业单位,其为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总称,是我国独特社会体系下的行政单位,其既具备事业单位增进社会福利的职能,同时也具备行政单位的执法监督职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在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之下的一种结合自身经营情况的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运作体系的制度和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会计控制,其由于特殊的体制,致使其具有更多的政治色彩、程序化和复杂化的特性。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中心,分意义所在、不足之处以及途径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设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具体而言其一是建设人民满意、廉洁高效服务形式政府的必要措施,从源头上实现对腐败现象的预防,保证单位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强化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是提升行政单位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强化其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其三是提升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措施,从采集、记录、归类到最后的信息汇总,其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其四是促进财政资金科学化的必要措施,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财政管理的水平。[1]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

21领导班子过于保守,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认知不足

认知是最为重要的,首先在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其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过于保守,对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认知严重不足,进而在关注度和投入上就会不足,这也就导致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或者直接不以开展。

全文阅读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背景下行政单位会计事项的调整研究

摘要: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是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满足政府绩效评价需要,推动行政单位会计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切入点,对行政单位会计事项的调整以及新制度的重大突破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单位 会计制度 会计事项 调整

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并实施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新制度”),对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制度背景下行政单位会计事项的调整

(一)会计概念框架的调整

新制度所构建的会计概念框架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一是将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作为会计目标,确保会计信息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监管和决策依据。二是将旧制度下以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原则,在新制度下调整为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核算原则,用以核算行政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从而保证财务成果的真实性。三是旧制度下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为有用性、可比性、可靠性、及时性、可理解性、重要性、一贯性、专款专用、历史成本计量、收付实现制等十项原则,新制度下调整为六项原则,即可靠性、全面性、有用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时性。通过调整,可保证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使其更加接近经济实质。

(二)会计科目调整

新制度对旧制度下的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使新的会计科目体系更能满足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核算要求。具体包括:在资产类的科目调整方面,剔除“库存材料”、“有价证券”、“暂付款”,增设“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其他应收款”;在负债类的科目调整方面,剔除“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预算款”、“应付工资”、“应付地方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暂存款”,增设“应缴财政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在净资产类的科目调整方面,剔除“结余”,增设“财政拨款结余”、“财政拨款结转”、“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全文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对调节财务核算与成本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的会计核算中心,在方方面面中影响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对财产支出的深化改革、支出行为的规范以及公共财产的调控方面均有极大的帮助.但目前作为新型管理模式的会计核算中心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完善核算中心的内控制度仍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主要基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旨在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是一项集服务、管理与监督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不仅能深化财产收支改革、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操作、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还对公共资产的调控影响重大.但就目前而言,实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中心在内部控制制度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完善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仍然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1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作为一项集三位于一体的财产管理模式,会计核算中心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安全意义重大,但目前其内部控制制度上却依然存在着问题,如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足、工作程序不合理等,都是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在实务操作中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1.1人员上的问题

现如今,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管理层对会计核算中心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足,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与运行模式一无所知,甚至只重视业务范围的扩大,强调经费使用的审核,而忽视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内控管理,这些因思想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偏颇行为直接阻碍了会计核算中心的进一步运用与发展.除了管理层之外,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均衡也是导致会计核算中心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根本与关键,这一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也不例外,高业务水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对保障财产支出的安全负有全责.然而,现在的财务工作者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在职业道德上,不少会计目无法纪,为了自身利益对账目弄虚作假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核算中心的内控监督难以进行.在实务工作中,将工作重点仅局限于形式的规范上,对支出票据的完整填写、审批程序的合理合法、支出标准符合规定过度重视,却忽视了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有时即使发现内容不合规的异常票据也因担心工作繁琐而故意放任,这都导致了财务工作中不合理规的现象发生,白白造成了单位财产的流失.

1.2操作中的问题

全文阅读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是伴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完整和有效的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内部控制贯穿于各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必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从实际情况看,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的基本了解,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还有的单位干脆拒绝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二是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出纳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内部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2、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力。首先,现存的制度内容也不够合理,常有生搬硬套的痕迹,一些单位往往用一般财经制度代替内控制度,还有一些单位以工作经验代替内控制度,这些制度与单位内部控制实践脱节,根本无法实行。其次,一些单位虽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流于形式,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其结果是“有章不循”,不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再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困难,特别是一些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自身不注意遵守内控制度,频频使用例外原则,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信任度和威慑力下降;一些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度有限,造成内部控制失控。

3、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也有一些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这造成了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如,在会计凭证环节,强调印章,忽视签字;强调事后批准,忽视事前控制;对货币资金支付,缺少授权付款凭据,支票签发印章由一人保管;在会计账簿环节,重视分类账,忽视备查账,重视金额记载,忽视事由记载;在财务会计报告环节,只重视会计报表的编报,忽视财务分析,只研究如何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很少研究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加强内部管理。

4、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经济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预算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预算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且往往超支,影响事业发展。二是收支管理不严,任意扩大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对项目资金的使用不能按照规定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挤占资金,挪做他用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财产管理不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成本核算要求,因此轻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部分资产如低值易耗品直接作支出,不入财产账,领用也不办理手续,导致这部分财产无账无实;同时,在购置资产后不及时入账,使资产有实无账,又缺乏应有的财产清查制度,使许多单位账实严重不符。四是在财产的购置上,有些单位盲目购买、重复购置,还有些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通过多种资金渠道,竞相购买现代办公设备、高档交通工具,造成浪费。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几点建议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环境为单位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氛围,可以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要改善单位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注重单位文化建设,通过塑造单位文化,可以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单位的内部控制效率。其次,要加强单位负责人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成败取决于单位员工的控制意识和控制人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其中的关键。第三,要注重控制意识的培养,使全体员工都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以利于产生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全文阅读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优势

摘 要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推出,既是对原有会计制度的补充,同时也是适应行政管理工作实际的重要举措。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设定来看,无论是内容还是具体的科目定义,都与原有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想有效执行新行政会计制度,就要认真分析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原有会计制度的区别,并对新制度的优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做到在财务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发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推动作用,满足行政单位财务核算需要。

关键词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务核算 优势分析

一、前言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对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核算工作质量和满足行政单位财务核算要求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实际,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无论是内容还是科目设置,都比原有的会计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正确分析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优势,并积极应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提高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加深对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了解,把握会计核算工作原则,提高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

二、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相对完善

原有22个一级科目,新《制度》为34个。单从新科目数量上的增加,就可以看出原《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笼统且不细致,核算内容不够全面,很多业务发生后不能系统归集,不能直观反映单位的经济事项。

从科目的设置来看,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对于原有制度,具有全面性的优势。其中不但科目数量要比原有制度有所增加,在科目设置的合理性上也有较大的提升。会计核算作为一项特殊的工作,科目设置越全面,会计核算就越准确。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在充分了解了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会计科目进行了增加和完善,使行政单位的经济事项,能够找到合适的科目进行核算,提高了核算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满足了核算需要。所以,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原有制度相比,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完善性上更有优势,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促进作用也更强。

三、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注重对在建工程的核算

全文阅读

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摘 要]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等方法,对中越两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形式对比、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详略程度对比、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三方面的结论。并从会计科目设置方面、会计报告方面、编制及报送报告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23-02

1 前 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属于预算会计的范畴,创建于20世纪 90 年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按照法律,按照规定使用公共资金,有利于加强国家的预算管理。随着各国民主政治的程度、新型公共管理体制的推广,各国政府的会计制度逐渐向透明化方向发展。我国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政府会计体系和准则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的发展,推进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设,我国要加快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在改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透明度建设。2010 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为发展成员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经济和政治往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成员国之间的政府会计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南作为成员国,与我国毗邻,对两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比较,具有深远的意义,并能够得到相应的启示。[1]

2 中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

2. 1 两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形式对比

1998年,我国建立“一则三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这标志着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纳入一个制度。

全文阅读

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行政单位的影响

摘要:会计预算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门。对行政单位的预算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促进行政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本文对近几年的行政单位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做了简单分析,还分析了会计预算制度改革对行政单位会计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会计预算;预算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行政单位在保障社会、经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方面发挥了中重要作用,同时行政单位也是国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单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行政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渐转变为服务性单位。当前已经有许多政府行政单位在积极开展改革和转型,不断提高行政单位的服务水平。会计预算制度在规范行政单位职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视相关制度改革的研究对促进行政单位工作效率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分析

会计预算制度在规范行政单位的行政行为方面有重要价值。会计预算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国内的行政管理体系发展逐渐规范。我国现行的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和实施的。当前的行政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其包括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等。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陆续出台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的三大预算改革措施。预算制度的改革对规范和提高行政单位管理有重要意义。

1.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完善了政府会计体系,提高了公共财政的管理水平。中国在加入WTO后市场逐渐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下,国内企业单位的会计改革顺利有效的开展。受企业会计改革的启发,结合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单位的会计预算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预算制度构成了政府行政单位的财务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标准着行政管理将逐渐进入一个规范、科学、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2.会计预算制度的改革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预算管理的核心是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行政单位实施的会计预算改革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前国内实施的会计预算体系只能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数据,只能反映行政单位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行政单位工作的绩效和社会责任完成情况则没有一个较好的反映。改革后的预算会计体系,将行政总预算与行政单位预算合并为政府会计,是国内引入国际化的公共会计的表现。该方面的改革将实现了行政单位的“可预算性”,还实现了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