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舞蹈形体训练的含义
形体的基本内容包括体形、体态、体态语三个要素。体形是指人体的自然形状,即人体的外形特征与体格类型。体态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某种习惯姿势,即人的站立、行走、坐卧、举止的身体姿势状态。体态语是利用身体的姿势、肢体动作、面目表情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辅无声语言。它是人们在长期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肢体语言,伴随着有声语言用于交际中,是对有声语言的一种强化、补充和丰富。
体形可称作“静态形体”,体态可称作“动态形体”,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互有影响。总体看来:体形的状况更为先天和可观,而体态的后天可塑性则更大;体形主要反映人体基本状况,而体态主要反映人的修养及品位。
舞蹈形体训练是指通过运动训练对人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基本动作进行科学的、美的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以人体解剖学和人体运动科学为基础,以体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受训者原始、自然、粗犷的形体动作状态,提高人的运动机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增强肌体的可塑性与形态美,逐步改善受训者的体态动作美。
2.以基础的美学原理为指导,培养受训者的审美情趣,增强其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逐步提高受训者的高雅气质和运用自如的形体技巧,塑造自我、表现自我优美形体的动作能力。
舞蹈形体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美学原理为指导,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素质训练。简单来说,形体训练就是美的训练,即外形美与内在美的训练,它是改善运动肌体、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与增强审美意识,将人们无意识的肢体活动演变成有意识的强身健美运动,从而获得更为健美的体格,优雅端庄的体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形体动作训练是载体,是基础;美的意识是灵魂,二者不可偏废;美的意识只能在形体动作中去培养。
二、形体训练的价值取向
戏曲源于百戏,它的特征就是歌舞演故事。歌就是戏曲的唱。舞便是戏曲的形体动作。戏曲历来是载歌载舞演绎各种故事,因此而受到大众的青睐,经久不衰。随着戏曲声腔的不断衍变,特别是戏曲唱词之格“放流"即“滚唱”的形式出现,使戏曲的唱与舞的结合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那种唱时必舞的形式由于有了“滚唱”这种大段的叙事性强的唱词的插入而增强了唱词的叙述性,而抒情的咏叹性相对地有了很大的削弱。因此,咏叹时常伴以的形体舞蹈动作逐渐地被简单明了的手示或动作幅度不大的身段所替代。这样一来,演唱与舞蹈被逐渐分离开来,并被广大的观众所认同和接受。
但是,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手段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并没有被人们丢弃或遗忘,相反,它作为戏曲表演手段之一,经过与唱腔音乐的分裂后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发展,且使之更趋完美。戏曲的形体经变化发展,它逐渐地更加独立,更加完善。例如戏曲中的“趟马”、“走边”、“起霸”及至后来的诸如“扇组合”、“水袖组合”等等,都是在戏曲形体动作这一基础上依据所表现的具体内容而变得更加细化,肢体语言个性更加强烈,也更具舞蹈的艺术性了。所以说,由于舞蹈与唱的分离,使戏曲艺术中的舞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力更强了,手段更加完善了。
然而,世间事物是有着双重性的,戏曲形体动作的日趋完善标志着戏曲艺术的日趋成熟,但从某个角度而言,它也为戏曲造成了一种客观上的羁绊。当然,这个问题也在于人们如何去认识,或怎样去对待了。此间提出这一问题并非空穴来风,下面可以一些现象来说明。由于戏曲形体动作的超独立,并以其鲜明的风格个性而自成一系,并被人们接受认可,而恰巧这种认可,这种对于艺术风格的定位,便成为了人们衡量其是否为戏曲的标准。并且成了唯一的标准。正因为这种唯一,人们就认为戏曲中若使用舞蹈就只有这么一个风格标准,采用其它任何元素都被视为旁门左道,所以说在客观上就成为了一种向前发展的羁绊。众所周知,随着戏曲艺术对生活的更加贴近,它所要表现的内容就更需要去表现近代、现代,要表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这样一来,单靠过去的“趟马”、“走边”,是远远不够了。人们便会从现实生活中去提炼,去创造新的形体动作、新的舞蹈样式,甚至会将一些现代人所熟悉的舞蹈语汇搬到我们的戏曲中,用来表现我们熟知的现代生活。按理说这是合情合理的,应该是容易被人们理解的。可惜在过去一段时日中,凡戏曲舞蹈上某个戏中出现了以舞蹈为表演主体的章节或片段时,就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其原因无非就是说戏不是舞,舞不要抢戏等等。且不说戏不是舞这个幼稚的说法怎么不对,至少要问上一句戏为何不能舞呢?中国的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而闻名于世的,这种硬性地将舞蹈与戏曲分开的说法实在是一种无知。舞蹈与戏曲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又何必将其人为地对立起来呢?
当然,要将现时的各种舞蹈搬入戏曲之中也并非一种易事。戏曲虽以歌舞演故事,但这种歌舞已经有了早被人们认可的风格和衡量的标准。经过歌唱与舞蹈的分离,戏曲的舞蹈有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这种风格和个性成为了戏曲的一种标志。当我们在一个戏中运用舞蹈这一手段时,必然在风格上首先考虑到它与整个戏在风格上的融合性,在整体创意上更要注意到它与整个戏在表现手法上的一致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去创作、去使用舞蹈则不会形成舞抢了戏或者舞不是戏的局面。我认为,当使用的舞蹈在风格上与戏相左,或整体上游离于戏外,当然是不会被人们认同的。
舞蹈是人体艺术,也是形体艺术,是以有生命的人体动作、姿态、形体为物质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艺术形象,抒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在现代生活中,舞蹈已成为人们审美活动、展示形体美的重要形式。当我们细心地看看周围世界,会发现生活其实就是一片生动的身体舞蹈体型连贯成的动作画面:教师、交通警察、马路上的小贩、高速公路上的驾驶员、游乐场上的儿童兴高采烈的紧紧拥抱,紧握双拳和振臂击掌的运动员们。全世界的人们都用手、头和身体传达他们深沉的意思。如果没有身体动作和形体艺术,世界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只有通过舞蹈身体语言和形体艺术的解读,才能把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还原到它们的原生态意义上。舞蹈欣赏能够使人通过千姿百态的人体动作和形体,来认识不同地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舞蹈的视、听觉能力。这是一个由初级升高级并且不断深入欣赏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是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又回归感官愉悦的循环过程。
一、舞蹈形体训练的含义
形体的基本内容包括体形、体态、体态语三个要素。体形是指人体的自然形状,即人体的外形特征与体格类型。体态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某种习惯姿势,即人的站立、行走、坐卧、举止的身体姿势状态。体态语是利用身体的姿势、肢体动作、面目表情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辅无声语言。它是人们在长期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肢体语言,伴随着有声语言用于交际中,是对有声语言的一种强化、补充和丰富。
形体可称作“静态形体”,体态可称作“动态形体”,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又会互有影响。总体看来:体形的状况更为先天和可观,而体态的后天可塑性则更大;体形主要反映人体基本状况,而体态主要反映人的修养及品位。
舞蹈形体训练是指通过运动训练对人站、坐、卧、走、跑、跳、支撑等基本动作进行科学的、美的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以人体解剖学和人体运动科学为基础,以体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改变受训者原始、自然、粗犷的形体动作状态,提高人的运动机体的柔韧与灵活性,增强肌体的可塑性与形态美,逐步改善受训者的体态动作美。
以基础的美学原理为指导,培养受训者的审美情趣,增强其认识美、发现美、表现美,从而创造美的意识,逐步提高受训者的高雅气质和运用自如的形体技巧,塑造自我、表现自我优美形体的动作能力。
舞蹈形体训练是一门科学,它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美学原理为指导,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素质训练。简单来说,形体训练就是美的训练,即外形美与内在美的训练,它是改善运动肌体、增强体质、提高形体美与增强审美意识,将人们无意识的肢体活动演变成有意识的强身健美运动,从而获得更为健美的体格,优雅端庄的体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形体动作训练是载体,是基础;美的意识是灵魂,二者不可偏废;美的意识只能在形体动作中去培养。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做到音舞结合,让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关键词:音乐 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单纯的音乐课已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快乐,他们想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这份美与欢乐。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音乐课需要与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就被学生们所接受。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舞动,一副陶醉的样子。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学生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奥尔夫认为:“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便是回归原始,将音乐与舞蹈、舞台表现、动作、语言表现结合起来。”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孪生的姐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融入舞蹈,将学生们好动的天性挖掘出来,培养他们的表现与表演能力,这将为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做出巨大贡献。用舞蹈这一特殊形式来教育学生,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本文就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的关系简要解读如下。
一、融入舞蹈的音乐教学更具磁吸功能
单纯的坐着唱歌,很多学生容易感到乏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0分钟,如果加入动心又动身的舞蹈,让大家边唱边跳,那他们会觉得很开心,自然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高年级的同学,我尝试在后半节课加入舞蹈,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时间比低年级的要久一些,我就运用前半节课时间把歌曲教会他们,在掌握歌曲的前提下,融入舞蹈,让大家边唱边跳,表演好的人或小组还可以上台展示,既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表演的兴趣。
二、融入舞蹈的音乐教学更具益智功能
【内容摘要】舞蹈作为表演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语言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人的精神力量的艺术。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语言过程,以表演为中心和艺术支撑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一种综合了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蹈理论 形体 舞蹈本体
舞蹈作为表演艺术,以表演为中心和艺术支撑,没有表演就没有舞蹈艺术。舞蹈表演凝练着表演者的姿态表情,通过不断流动变化的造型画面结合音乐、美术、道具、灯光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艺术形象,同时表现舞蹈的美。舞者不仅需要外在美的形体,还要有内在美的精神和情感。为此,本文运用西方现代表演的理论与方法,对舞蹈表演形体艺术作以论述。
一、外部(形体)动作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①
舞蹈的动作艺术首先是它的外部(形体)动作,即直接展现给观众的舞蹈动作形态。“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的艺术,人体的动作姿态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元素。舞蹈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的,人的形体动作就是舞蹈所使用的艺术语言。舞蹈者的形体动作和造型姿态,处处表现出美的韵律,具有鲜明的形式美的特点,这是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特征。”②
舞蹈的形体动作有许多种,按动作性质划分有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装饰性动作、联结性动作四种;按动作的人体部位划分有头的动作、眼的动作、手(手指、手掌、手腕)的动作、小臂的动作、肘的动作、大臂的动作、躯干的动作、腰的动作、胯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脚的动作等;按动作的技术技巧划分更有许多种,例如民族舞的“拧、倾、扭、摆、展、伸、曲、崴、蹲、踢、翻身、跳跃、旋转”、古典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蹲(plie)”“擦地(Battement tendu)”“小踢腿(Adagio)”“迎风展翅(Arabesgue)”“空转(tour enl’air)”、现代舞的“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收缩与延展(Contraction&Release)”“走、跳、转”等。
可以说,舞蹈表演首先是以外部(形体)动作为基础与前提、手段与依托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舞蹈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儿童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得培养孩子的舞蹈水平。要学好舞蹈,就必须打好舞蹈的基础,而舞蹈的基础就是形体训练。本文将对形体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形体训练概述
狭义上的形体训练是指专业舞蹈演员进行的基本功训练,以保障在舞蹈表演中身体各部分能更好地协调统一,将舞蹈艺术提升高更高的层次。而广义上的形体训练是指为了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以及身材的好看而进行的相关训练,不仅包括专业的舞蹈演员,也包括其他人。形体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舞蹈艺术的表演,也是为了现代人追究美的需要。形体训练可塑造人们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并纠正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优美的姿态不仅仅能够反映出体型美,还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精神面貌与气质。
二、形体训练对舞蹈艺术的意义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诉说故事,展示人体美的艺术。因此形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艺术的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可以说,形体是舞蹈之母,没有形体就没有舞蹈。所以要想从事舞蹈艺术,就必须刻苦进行形体训练。形体训练不仅能搞让舞蹈演员将自身的舞蹈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能塑造演员本身的体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充满自信。形体训练是舞蹈的生命,也是舞蹈演员的生命,它以动态的形式,以人类自身的美,结合人类的情感,通过先天的身体形态表达出来。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是舞蹈的生命,而这种生命,只有通过不断的形体训练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
三、形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形体训练对舞蹈艺术意义重大,必须进行专业的训练,但是目前的形体训练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第一,培训机构不正规。由于目前舞蹈培训需求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舞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设置简单,有的只有几个学过舞蹈的老师任教,为了迅速赚取经济利益,他们往往拔苗助长,进行简单的强化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带有伤害性质的训练,达到能够进行相应舞蹈动作的形体训练。由于缺乏培训资质,这些机构在经济利益面前忽视形体训练的客观规律,导致形体训练脱离实际。第二,形体训练方式出现偏差。大部分人往往认为在儿童时期是形体训练的最佳时间,因此会强迫儿童进行大量形体训练。这样会导致儿童原本就没有发育完全的骨骼结构出现扭曲。在身体发育成型之后留下后遗症。导致后期的形体训练无法进行。同时,一些舞蹈培训机构的形体训练也不够标准。出现许多错误的方式方法,导致形体训练功亏一篑。
四、形体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象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我们在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文化精神。"。"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今天的"荷花奖""踏歌"以优美的轻歌曼舞,深深地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1.《踏歌》的舞蹈形态《踏歌》的编导孙颖积几十年潜心钻研,在中国舞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诚的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其三,是"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大胆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民间古补的踏歌风格。舞蹈动作运用了"一边动"的独特舞姿,180度运动弥补了动作的协调对称,基本是"一顺边"运动。如:顿步向后甩右手,再用肩带右臂向左前方扣盖、顿步;然后,向前行进,右手曲小臂向后、向前,由低到高前后收送、第八拍,斜前举臂的动作。这样典型的"一顺边"动作使舞蹈更显得新颖别致,别有一番韵味。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媚之美。《踏歌》在传统调度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对比恰到好处,一顿、一流动更为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姿。2.《踏歌》的历史文化精神首先,《踏歌》的运动方式有逆向起动和圆孤轨迹,这里深积着我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就?以退为进","以起点为终点",空间上"以无为有","以弧线构球体"的观念。《踏歌》中舞者身体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有虚有实,欲左先右,欲扬先抑,欲进选退,婉转回旋,其规律与老子《道德经》"反复其道"相吻合,即宇宙运动的发生不必寻找外在的动力,其动力在自身内部的"反"与"复"。其次,《踏歌》的舞蹈形态中具有"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正如《舞蹈形态学》书中所言,"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美''''形态,而这种运动的审美,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的审美,一方面又是改造人体的审美。"我们注意到,中国古典舞在其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以人体线条的呈现为目的,而是通过对人体的文化限制来构?行云流水"的审美意象。用孙颖先生的话来说,叫"中国古典舞的一个特征是外观面软松驰,气、力内运以为骨梗,龙趋凤回、行云流水都隐于''''韵''''、''''势''''之中"。事实上,这种特征的形成,与我们文化传统中''''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相关联。所谓"得意忘形",是不重人的外观体态而重人的内在品性,因为"中人思想多从自身做起,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行为,向外发展;退而独善,进而兼济,所谓''''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一道德修养的程序。西人则是由外在的要求,渐次达到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的道德观念多来自外在规定而非自身形成。中人对美的修养偏重人为之美,尤其对人体的观念更偏重于人为的服饰与内在的品德修养;西人趋向于自然美,尤其对人体美的欣赏有崇高的境界。"得意忘形"的人体审美观导致了服饰对人体某种程度上的文化限制并最终决定了舞蹈的运动形态。这种限制主要在袖手、束腰、隆髻和缠足4个方面。《踏歌》的袖手使舞蹈"若轻云之蔽月","踏歌"的"束腰"使舞蹈"斜拽裾时云欲生","踏歌"的"隆髻"使舞蹈"虹裳霞帔步摇冠","踏歌"舞者虽未缠足,但可想象缠足更加"回旋有凌云之态"。由于对人体在"形"上的限制,"踏?作为中国古典舞更注意内蕴之"意"的开拓,使其表现追求"意生象外"的境界。3.《踏歌》的意象体会《踏歌》舞蹈形态所创作出的"意象"很抽象,其"意"是意味深长的。有必要从历史时代对人的心理影响谈起,有必要理解特殊的时代产生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尤其是汉末,魏晋时代,中原大地成了群雄逐鹿的战场,各国彼此互相砍杀急夺,轮替着粉墨登场,统治者内部彼此猜忌,互相残杀,墙宇倾毁,荆棘成林,现实生活中既充满苦难和危险,又看不到前途和希望;知识分子为避祸,寄身远离,崇尚玄谈,信仰宗教,纷纷乱乱的时代无规矩定则,是中华盛衰强弱之大界。乱,使人生观念改变,生的艰难,死得突兀,生的自在,死得壮阔?纵使留得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故而人们传真于情,倍珍于生,无所谓桎梏而尽情咏歌为生。时代的艺术和人生更为相似,它身上容纳了越多的经历,它也就具有了越多的容量。于是出现了多姿多彩,令人叫绝,发于内心,直指人生真谛的魏晋艺术。《踏歌》历经这个时代,至盛唐达到极至。中国历史集荣辱贵贱于一身,造就了中国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对人生的彻悟。而今的社会同样处于转折期,人的观念在转变,社会机制在变革,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踏歌》产生于中国动乱的朝代,走过繁荣。今天,又从这样时代里的深谙中国文化的编舞家心中咏出,它以舞蹈的形式,以写意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意象",使人迷醉。那一切的一切由心而发,随意而动,人性所致。长袖是我内心情怀的延伸,动态是我内心美感所引发;协调一致的人体自然律动,奠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上,让人赞叹人性本应如此美好,人生本应这样可爱。只有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才能发出这样的慨叹,只有五千年中国文化才能以如此又典雅、又妖媚、又含蓄、又洒脱、又自然律动、又修饰绮丽、又抑扬顿挫、又行云流水的《踏歌》来赞美生命的美丽。意象"是对人生的追求与赞美;是历经磨难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是深厚的中国文化。
摘 要 队形是团体舞编排中不可缺少的空间要素,科学合理的队形编排可有效地整合与优化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队员特点挖掘全队的竞技潜力,提高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分析黑池舞蹈节近三年体育舞蹈团体舞的竞赛视频,对各前六名队伍成套动作中队形图案进行记录、对队形和变化移动方式进行记录分析,进而为提高团体舞编排水平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团体舞 队形
1队形变化总数量的分析
队形是体育舞蹈团体舞语言在舞台上存在和呈现的方式,也是团体舞在时间和空间的动态结构。团体舞人数众多,可由多个点形成不同线条画面的变化,充分利用舞台空间和基本形式进行队形的编创,才能够发挥出团体舞特有的艺术表现力。近年来世界团体舞比赛中队形数量一致处于不断的增长之中。团体舞的编排中通过场上队员排列而成的各种队形是不可缺少的空间要素之一。团体舞队形的数量情况直接决定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直观重要的因素。
2队形平均速度变化的分析
队形平均速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队伍整体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制约团体舞队伍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录像观察可看出,前六次队伍快速变化队形的能力强,比赛中成套动作队形变化的速度变快。队形编排的难度上大大加强,比赛中队伍队形变化不断速度快,且重复少,这些复杂队形变化成为了团体舞比赛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从临场表现也可看出队形变化速度在团体舞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队形更加舒展,姿态造型更加优美具有艺术表现力。
3团体舞队形图案的基本分析
团体舞队形移动方式主要有静止性队形和移动性队形两种,常见的队形有一字型、八字形、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弧形等,这是团体舞队形中最简单的队形,也是基础队形;移动性队形是在场地上以不同的运动路线、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向通过系列转换形成的队形,所有的团体舞队形都存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问题,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移动性队形。在一套完美的团体舞成套动作中,静止性队形与移动性队形互为依托,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摘 要】形体舞蹈作为形体修塑和舞蹈的结合体,它的发展离不开形体训练和舞蹈表演的发展。形体训练和舞蹈表演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体训练为舞蹈表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舞蹈表演又反过来促进形体训练的开展。本文就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探讨,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形体训练;舞蹈表演;辩证关系
形体舞蹈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形体训练舞蹈,主要包括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多种舞蹈类型。形体舞蹈分为形体训练和舞蹈,形体训练即指训练者跟着音乐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训练的塑型过程。形体训练使身体更具柔软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动作舒展大方,而舞蹈表演不仅要做动作,还要把其中的内涵表达出来,它突出的重点就是一种气质。
一、形体训练对舞蹈表演的作用
(一)形体训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表演者的身体素质
舞蹈表演的关键在于表演者是否拥有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任何人想要进行舞蹈表演,就必须从基本功开始学起。而形体训练却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形体训练重点在于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表演者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保持身体姿势正确,上身提拔,腰腹收紧,大腿并紧,脚要抓地,整个体态保持优雅舒展,身体各部分达到想要的要求。例如,对臀部的肌肉训练,可以采取踢腿,压腿等方式来消耗身体里的能量,从而缩减臀部脂肪,保持身材完美。同时,通过形体训练中压、绷、直、立、弹跳等方式,不断增加身体的爆发力,锻炼腿部力量,保证完成动作的稳定性。
(二)形体训练可以增强舞蹈动作的标准性
形体训练通过对形体动作的分解,逐步纠正表演者的错误,保证表演者养成一个良好的形体习惯。这样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就可以通过形体训练的经验对舞蹈有一个直观深刻的印象,用已经养成的良好习惯,一丝不苟的完成舞蹈表演中的每一个动作。动作的规范性,提高了表演的可观性,提升了表演者的信心和完成的几率。
摘 要:本文主要对非舞蹈专业开设形体舞蹈的实践意义与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具体是对现阶段形体舞蹈教学内容、目标、任务、手段等实况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提升非舞蹈专业的形体舞蹈训练质量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舞蹈专业;形体舞蹈;训练形式;教学研究
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开展形体舞蹈课程,可以协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身体素质,为其专业技能的掌握奠定基础。为了强化形体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舞蹈精品的人性美设置为着手点,使学生在动作、情感上获得体验。[1]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形体舞蹈课的开设意义,并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两大模块入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形体舞蹈训练,达到强化身体素质的目标。
1 解析形体舞蹈课开设的意义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形体舞蹈训练课的开设能够强化人体心肺功能,使体循环与肺循环更加顺畅,并且关节的活动度也会有所提升,体能素质得到增强也是必然的。基于形体舞蹈训练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其运动量是因人而异的,这在强化学生审美观念与艺术修养方面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形体舞蹈训练能够发挥降压作用,并推动身心协调健康发展进程,能够协助学校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主要得力于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能素质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身心发展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对于声学这一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形体舞蹈训练的学生在就业环节上,体型与气质修养方面都占有一定优势。这主要因为其在歌唱的同时,随着音乐节拍以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乐曲中蕴含的思想,此时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更为浓烈,观众在视觉与听觉上,都能感受到来自艺术的美。总之,对于非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形体舞蹈训练课的开设,能够协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技能,强化自身体质与艺术修养,为提升其的专业水平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开设并教好形体舞蹈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2 形体舞蹈课程开展的现状
2.1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