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

小学数学导学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

【摘要】案例教学注重以案例为教学材料,强调师生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数学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数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69-02

一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哈佛大学在20世纪初就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使用典型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讨论、争辩、相互合作和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数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高职数学中,“导数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经济学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各种变化率案例的分析,如瞬时速度、发动机的效率、边际分析、需求弹性分析等,进一步巩固导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变化率,掌握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深刻体会导数广泛的应用空间。

“导数的应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课前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后总结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教师的准备、案例的准备、学生的准备;实施阶段包括实施方式、案例讨论;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如下: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实践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对中职师范生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有重要影响。作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案例学习,教会学生写好数学教案和说课稿,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试讲和说课实践,带领学生参与教学实习,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等途径,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中职生的必修课,它与其它课程一起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由于很多中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来讲授这门课程, 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能让学生获得需要的知识。在担任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期间,笔者意识到实践操作能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数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不仅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更要加强实践环节,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真正地用于指导实践,在丰富学生数学教育理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指导学生开展案例学习

案例学习是指教师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在课堂上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方法。案例学习是把《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了生动的教学例子,它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案例可以是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可以是一些失败的案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优秀文本教案和课件,让学生了解在教学中如何组织教学,如何使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播放教学实录和视频案例,让学生观摩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行讨论和评价视频文件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板书设计的优缺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例如学生在观看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平均数》教学实录视频后,学生们展开讨论,发现吴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生动形象而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能组织和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了在“玩”中学习数学等优点。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分析、总结的环节,使学生对于优秀的课堂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好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教学原理,建立了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评价标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教会学生学写教案或者说课稿

在案例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来尝试对某一个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文字的教案或说课稿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从教材中寻找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和网络中的电子教案或说课稿给她们看,让她们自己总结这些教案或说课稿的基本格式。在熟悉基本结构后,让四个同学组成的一个小组,自由选择小学数学的内容,写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教案和说课稿。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教案和说课稿进行细心批改,进行适当的点评。例如班级中有一组的同学在选取了小学三年级的《年月日》内容后,她们的最初集体教案在对月份的划分和闰年、平年的区分主要知识点存在思路不清,条理不强的问题。教师提出了对教案的看法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沟通、交流,分析并进行修改教案,对于改好后的教案,师生之间再一次讨论、分析、修改,这样反复进行,直到大家都感到满意为止。

3 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试讲或说课实践

全文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训练的课程,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小学生对加减乘除等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简单概述,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呈现出的特点,并对其应用做了具体描述,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互作用的方式为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数学教法课;应用实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弱,面对小学生这种自身呈现的生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讲解基础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小学生对思维性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理论后,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操作,进而学会理论的实际操作应用、理解理论。

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及特点分析

1.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讲解,它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是在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及普遍性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依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及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表现为:案例教学法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对案例的编写还是选择,它都是为了呈现理论的特点而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通过案例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进而体现教学的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以案例的特点呈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式;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案例解决过程中的内容结合了许多知识点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全文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结构导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数据结构导论课程的教学特点,在高职数据结构导论课程中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详细介绍了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思考,实践证明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据结构;教学模式;案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11-02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Data Structures

WU Ji-lei, GONG Sheng-dong, CAI Hou-x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cha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chang 3305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structure of teaching introductory courses to explor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used in introductory courses in vocational data structu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proved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use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o mobil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utcomes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ase Method; Data structure; Teaching mode; Case design; Practice teaching

全文阅读

基于CNKI的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摘 要:本文以1065篇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为例,全面分析了学位论文的施引及被引信息,以管窥国内档案学博硕士的学术视野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本研究建议各高校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及学位论文开放获取问题,同时建议国内档案学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

关键词:博硕士学位论文;档案学;引荐分析法;Dh指数;文献计量

作为博硕士多年学习成果的结晶,每篇博硕士学位论文或多或少总有创新之处,蕴藏着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思想。而且作为完整的学位论文通常须系统性征引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故经由众多博硕士集体鉴赏、评估的研究主题、参考文献等信息对我们探测学术前沿非常有价值。开发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不仅能够揭示博硕士的学术贡献,促进学术界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也能够提升学位授予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本文以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引文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从施引和被引角度全面探析国内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笔者于2016年6月8日在中国知网博硕士数据库中检索了有关数据,将学科专业名称限定为“档案学”,时间段为2004-2015年,共得到1065篇文章。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不仅采集了全部档案学博硕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学位论文)的题录信息,还采集了高影响力学位论文的被引信息及部分学位论文的施引信息。在采集题录信息的过程中,首先利用CNKI的文献导出功能采集了作者、篇名、导师、学校等信息,然后从网页上抓取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下载次数等数据,接引信息。在采集题录信息的过程中,首先利用CNKI的文献导出功能采集了作者、篇名、导师、学校等信息,然后从网页上抓取每篇论文的被引次数、下载次数等数据,接着用自编程序将属于同一篇文献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在采集引文信息过程中,共采集了被引次数大于等于5的学位论文的2389条施引信息,以及2014年的136篇学位论文的7632条参考文献信息。

本文通过分析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研究档案学博硕士的学术视野,通过分析引用学位论文的施引文献来观察学术界对有关成果的关注度,这两个角度有助于更全面地挖掘档案学博硕士的学术兴趣和影响力。分析高频引证行为可揭示施引者视角的学术交流图景,同时客观地评估被引对象的真实学术影响,故本文在挖掘引文信息时采用引荐分析法[1],将引荐阈值设为2,即施引者对同一对象的2次及以上引用方视为一次引荐。将《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兰台世界》《浙江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与建设》《山西档案》等档案类北大版核心期刊在CSSCI数据库中的被引数据进行整合,运用h指数批量统计法[2]得到档案学界全部主流学者的领域内h指数,以此作为表征作者学术地位的指标。在分析学位论文的学科影响力时,采用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的学科分类对有关期刊进行标注。

2 学位论文的施引和被引分析

分析学位论文的施引与被引情况可了解档案学博硕士的学术视野及被认可程度,本节从文献类型、引文文献的作者、期刊学科类型、学位授予单位等方面进行论证。

全文阅读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案例分析与思考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对小学生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重视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和思考。这是师生交流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接下来,笔者就围绕小学案例教学展开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案例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8-02

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对课堂案例的分析与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提高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分析教学案例,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通过《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了解数学教育的针对性要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数学教育,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些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充当了数学教学的主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如果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参与其中,而不是单单的敷衍不注重实际效果的营造。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其中才能真正落实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做到精挑细选教学案例,因为只有反映真实的客观生活才能够充分的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在讲课前需要进行教学准备,除了教师做到教学准备之外,还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时需要确定好案例教学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教师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从而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做课前准备。

二、通过课堂教学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全文阅读

贝叶斯公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重要的一节课程,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探讨贝叶斯公式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本文针对贝叶斯公式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以身边的鲜活案例“商品质量检测”为依托,阐述贝叶斯公式的教学设计思想。

关键词:贝叶斯公式;教学设计;商品质量检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一门理学类专业课程又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介绍了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利用数学工具,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门课程不仅专业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几乎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及生活实际等各领域。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性最强、最为活跃的课程特点,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以实际问题为依托,注重案例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首先提出来的,它在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展示一个典型的案例,然后启发学生用课堂知识对案例进行多角度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结论或者掌握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内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现“用数学”的思想。课堂中老师提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能使枯燥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欲望,还能增强知识的说服力。同时一些典型案例还具有育人功效,对学生的科学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培养作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难度大而实用性又很强,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应用,针对该特点,教师和学生要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找准与知识的结合点,将这些例子与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相对强烈,由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把上好一节课比作一道美味菜肴,那么教学内容是主料食材,教学技能是烹料手艺,教学手段是烹调用具,而案例是食盐。食材、手艺、用具再好,如果没有案例的加入,菜还是索然无味。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大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眼睛。要善19于发现这些信息与课堂知识的有机契合点,对信息进行查找、分析、整理,找出切合教学点并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这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上课分析案例时,要找准案例和课堂知识的切合点,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从中抽象出一些有助于我们理解并应用知识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学以致用。在一节课中,案例的分析要把握时长,不可拖沓使得学生觉得去知识性、去专业性,也不可过于粗略,使学生觉得理解不透,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手法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度,以问题驱动课堂,由表面到本质、步步设问、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踊跃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对案例的探索和实践中领悟知识的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体现“授人以渔”的思想。通过对实际问题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建立“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面对实际难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涌现了一些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第三小节“贝叶斯公式”为例,文章[1]首先介绍了贝叶斯公式的本质,使学生掌握将信息与样本结合起来用于统计推断的思想,引入经典案例“狼来了”,对学生进行做人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教育。文章[2]给出了“课程思政”指导下的贝叶斯公式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课程和教师的主体责任。探讨贝叶斯公式的理论与实践,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课程的理论体系,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重重难以理解,本文的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贝叶斯公式应用到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商品质量检测问题,活学活用,整体逐步推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概率思维。下面给出贝叶斯公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热点新闻引入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展示一则近日有关商品质量问题的新闻,引入商品质量检测的话题。对商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检测次品后显示该商品为次品的几率”这个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出本节课所要探讨的商品质量检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贝叶斯公式。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贝叶斯公式产生极大的兴趣,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定义贝叶斯公式

教师展示定理内容,给出贝叶斯公式[2]:设试验E的样本空间为Ω,B1,B2,…,Bn是它的一个完备事件组,且P(Bi)>0(i=1,2,…,n),则对任一事件A,且P(A)>0,有由前面所学的条件概率公式出发,教师结合线路图对公式进行直观的推导。教师引导学生对定义进行理解,在上一节全概率公式的基础上,直观地将Bi看成是导致A发生的各种可能原因,且P(ABi)已知,如果A已发生,反过来要探究众多的原因中由Bi这个原因所引发的概率。它是一个“由果索因”的条件概率,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插入数学家贝叶斯的照片,介绍贝叶斯公式是1763年由英国数学家贝叶斯首次提出来的,并由此思想形成了后来的“贝叶斯方法”。通过引入贝叶斯公式相关的数学文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还可引申数学家积极探索,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不畏挫折、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

3案例分析:商品质量检测

全文阅读

高校民俗学案例教学探索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和民俗资源的富矿区,在其高校开展民俗学课程教学活动,对民族地区高校人才的培养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广有着重要意义。时值我国高等教育的部分资源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1]。在民俗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思维与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有效使用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鉴此,笔者尝试在民族地区高校民俗学的教学改革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中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设计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典型案例来组织学生学习、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2](P63)笔者认为,“案例选择”、“组织讨论”、“教师点评”、“总结报告”是案例教学最基本、最关键的教学环节。

一、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起始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炼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民俗事像开始、从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从专业层面开始、从社会热点开始,逐渐形成从个人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的案例选择路径。根据民俗学的课程特性、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民族地区高校民俗学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民族性。所谓的“民族性”即将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俗资源融入教学案例。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为研究对象。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汉族和各个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我国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广大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类基层文化事象的总称,既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领域,也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承好我国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意义重大。民族地区高校民俗学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内容应突出民族性的特点,将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民俗资源融入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分析、评价及应用能力。

(二)地方性。所谓的“地方性”即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为地方发展服务,不仅是地方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地方高校发展的大部分资金基本来自地方财政。地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给地方高校更多更大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和宽松环境。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众所周知,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有着特殊历史文化的民族地区和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往往都比较滞后。因此,民族地区高校更应担负起服务地方发展的职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培养大批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民族地区高校民俗学的案例教学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部门和地方广大民众在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少数民族如何保持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在保护民族民俗文化的前提下,经济发展处于暂时滞后状态下的少数民族,又如何利用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来改变自身落后的经济状况、从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挖掘出脱贫的新途径”,等等。

(三)实践性。所谓的“实践性”即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充分考虑田野考察和社会调研的可行性。应用性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具体表现为所选的案例主要是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民俗学这门课程而言,田野考察和社会调研是其最主要的课程实践方式,也是本门课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所选择的案例是否适合进行田野考察和社会调研,得看考察和调研的区域是否“适当”,所谓的“适当”即考察点或调研地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拥有底蕴丰厚及保存较好的民俗文化资源,或拥有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的相关经历,这是民俗学考察调研能否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二,具备较高的安全指数。安全问题是教师组织学生从事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对当地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是非常必要的;其三,经费开支较低。出于为校方和学生节省开支的考虑,在同等条件下花费较低的区域应优先成为我们选择的场所。

二、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高潮部分,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要组织好讨论环节,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运筹学案例教学研究

1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是文理兼招,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存在差异。管理运筹学中的理论知识是建立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针对同一个问题,理科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文科学生则学起来比较吃力,对大量繁琐的计算过程难以理解。随着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在文科学生身上发生一连串的连锁效应,从而对管理运筹学产生畏难心理,学习兴趣不高。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自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后,在国内教育界颇受欢迎,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诸如《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做出相应决策,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有目的性地搜集资料,阅读、讨论和分析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寻找运筹学中的相关解决方法和工具,将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通过案例分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师主导着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发言,归纳和总结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不仅克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弊端,也帮助教师学习课堂外的感性材料,积累和丰富自身的教学素材。

3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作为保证。为使得案例教学法在管理运筹学课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精心准备案例材料

案例材料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决定因素,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案例材料。如果案例设计得太大,所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学生搜集的资料就显得比较宽泛,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案例材料也不能设计得太难,超出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利用现有知识无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讲解“图与网络模型”中最短路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选择中国邮储的包裹配送网络系统作为案例,由于配送网点太多,多条配送路线使学生对整个配送网络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无法找到2个配送中心之间的最短路。如果以校园快递为例,就校园的配送网点进行分析,就可以缩小配送网络的规模,较容易地找到2个网点之间的最短路。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新课改以来,大家关注的焦点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怎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导学案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运用的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96-01

一、小学数学导学案运用的现状

1、导学案概念的界定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重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随着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行,数学教育专家和小学数学教师们开始谈论如何进行合理的数学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中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或者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学案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按照笔者的理解,导学案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起点与能力共同编制的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运用的现状

导学案产生以来,许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参与尝试,在使用和不断的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理论,撰写了一批文章,促进了学生积极自助的学习,发展了学生探究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