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素质教育

小学生素质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什么

天天讲素质教育,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每一位老师的心中并不是很明确的。查一下辞典,“素质”一词有三种解释,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①③两种解释,强调先天就有的,显然与教育无关,因此,素质教育的“素质”所指的应该是“素养”,也就是平日的修养。提倡的素质应该指的是这种平时养成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以及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反复强调的“养成教育”。过去没有什么“素质教育”的说法,但是,一直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方针。其实,说白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高素质!如果能够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就是突出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步履维艰

人的素质本来就是一种综合性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但它的确又时时刻刻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起着作用。目前,什么是高素质的小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标准,有些也的确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体育还有各级运动会和各种竞赛,大概可以看出某些人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但和“德智体全面发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降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同时,也向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育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激发小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如何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小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学科的兴趣小组,可以说是龙腾虎跃,生动活泼。开辟第二课堂,对于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有相当大的作用。现在学校着手搞的“校本课程”,从作用上说,也应该和激发小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能力联系起来。学校的“校本课程”是书法教学,毫无疑问,是对小学生的心静和自我控制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养成,目的就在于强调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毋庸讳言,教育教学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时候也会有不得已的情况,但指导思想应该是明确的,大家都应该了解,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长线工程,素质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更何况良好习惯的养成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需要长期的诱导和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全文阅读

浅谈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在,很多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等等各类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似的出现,家长疯狂地让孩子去参加名目繁多的培训,认为这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素质”包含的两层意思:①指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和素养;②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性特点。“事物的本来的性质”对人而言,指的是道德品质,素养就是各方面的能力。可人们说“素质”时往往忽略了“本来的性质”,单方面去培养能力,事实上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前者应该远重于后者。我们仔细观察,不难看到现代中小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具有下列特征:讲究生活条件,追求享乐,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精神不够;思想较为复杂,但考虑问题简单;社会实践欲高,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求知欲强烈,书本学习兴趣不高,自学能力弱;自我意识强,认识自我差,爱国、集体、奉献、互助精神不足;身心脆弱,创造意识不强,对人生社会意义理解不深。总之,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却难以胜任现代社会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当代中小学生需较好地具备下列素质才可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有用人才: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实践素质、竞争素质、审美素质、创造素质、人格素质。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应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方能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1 历史教育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读史虽然可知今,但往日的岁月毕竟已进过境迁,距我们较为遥远陌生,一味地大谈历史之灿烂,英雄之豪壮,时间长了,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现代中小学生更关注,关心的还是眼前的生活,所以,应对现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调整,加入一定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积极内容,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对比分析,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参照历史,思考未来,这才能真正起到读史的作用。在获得知识(直接知识)的同时,又可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美好传统的思想教育。这样,他们学起来才有兴趣,有感受,并能转化应用,否则, 我们也就失去了有中国特色主义教育的真正意义。

2 生活、学习、劳动、体育锻炼几者间的有机结合

要想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单靠书本的教学明显不够,而现代中小学生的劳动只是打扫教室,体育锻炼就是跑几圈,抛抛篮球,之外就是起床、上课、睡觉。这是根本培养不出良好品行意志行为的。学校生活虽然单一,但如果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你会发现,它还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衣食住行,玩乐喜好,苦痛友情等也是一个完整的复杂而真实的社会环境,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有计划按步骤巧妙地进行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应该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学校不是真空,而是社会的缩影,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截然分开,应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这个巨大的熔炉中,去锻炼他们,改善他们,这才是现代教育的最佳教育模式。

3 教材、教师、教法、学法的相互结合

教材在有关内容的编排上,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照顾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身心特征,要改变那种死板乏味的教材编排方式式,加入一些生动活泼、形象幽默的形式与内容,增强教材本身的生动性、吸引力。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修养和能力的基础上,更应从实践出发,抓住学生的个性特征,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科学合理灵活地组织教学,不可用一陈不变的教法,在客观上抑制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还要把学生的被接收转变为主动吸收,发挥出他们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自觉自愿的渴求中,学习知识、培养素质、形成能力。

4 家庭、学校结合,构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全文阅读

谈小学寄宿生素质教育

摘 要:小学寄宿生的工作是一份具有风险和挑战的工作,由于学生的年幼无知,家长的耽心顾虑,各级领导的关注与嘱托,老百姓的期盼和厚望,这一切,都给学校教育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压力,那么小学寄宿生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小学寄宿生素质教育呢?笔者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寄宿生;现状特点;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56-01

一、小学寄宿生现状与特点

寄宿生上课现象千奇百怪:不让家长走,在教室内、外打滚、不听讲、走神、嘴里吃东西、随便离位、不做作业、不听铃声;就餐让人啼笑皆非:要老师喂、用手抓饭菜,不洗碗筷,饭菜倒在桌上、地上,饭沾在脸上,菜汤泼在衣服上,有的吃饭不吃菜,有的吃菜不吃饭,有的吃不完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那儿流眼泪;睡觉起床更是“兵慌马乱”,要生活老师拍哄着睡、抱着睡,洗脸、洗手、洗脚、穿衣穿鞋全不会,踢被子,尿床,早晨起床穿别人的衣、鞋,反穿衣、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二、如何对小学寄宿生进行素质教育

1、向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学前班、一年级的学生,因长期在家受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宠爱,不愿离开家长半步,要求家长实行“”,即陪吃、陪读、陪住。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变了,物非人亦非,那种温暖、呵护的感觉显得荡然无存。他们只是一个劲地想家,依恋父母、爷爷奶奶。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和保育员首先可向这些学生进行谈话,先用夸奖的口气说:我们都是乖孩子,乖孩子最听老师话,不哭、不闹是好孩子。其次是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倾诉,多安慰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信心,鼓起战胜自己和困难的勇气,让孩子逐渐放下家长这个“依靠”,一下子放下,不现实,也不可能。再次,树立乖巧听话的孩子为榜样,抓住孩子一个细微进步,一个细小闪光点进行正面教育,因为个个孩子都爱听好话,戴高帽。最后,教师和保育员对学生的态度要温和可亲,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恐吓学生,因为这样只会招致学生的畏惧心理,师生的距离拉开了,甚至会造成敌对情绪。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比家里好,老师要比家长好。

2、培养小学寄宿生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寄宿生由于年幼,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凡事依赖父母,事事不会做。为了提高寄宿生自身素质,教师和保育员须从生活细节抓起,从穿衣穿鞋到洗脸刷牙,从排队就餐到刷洗碗筷,从摊床叠被到夜晚大小便,从课余娱乐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和保育员手把手耐心细致地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叮嘱,都能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教育作用。生活老师要反复示范,示范的次数多了,学生学会了自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

全文阅读

浅析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把转变观念,建立目标体系、教改、教育评价的科学化等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并认为改革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建立正确的评价制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新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观念等是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46-02

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真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笔者试从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方法及积极意义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那么,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基础。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试教育”的出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在转变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都面临着一个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其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最核心的问题。

2.合理的教育目标体系是前提。教育目标是指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人们事先设计好的关于教育活动的结果。它总是反映人们关于教育的价值观念,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活动的过程,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调节的作用。所以,要真正在中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须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全文阅读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在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

〔关键词〕小学 素质教育

在小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

1 素质教育的涵义

就教育角度而言,人的所谓素质就是以其先天的禀赋加之在后天环境里不断得到完善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当中,就包括诸如身体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的等方面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了社会的分工之后又出现所谓政治的、军事的、文艺的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的素质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着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人活在世间是时刻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接踵面来的问题。一切学习都是在有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文化就不能进行学习。所以肯定地说,文化素质就是以上所及的素质中的素质。一个人想要适应发展着的社会,就得首先把身体锻炼好,所谓健康的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思想道德也得修养好,否则就得不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就会落伍。欲想当个艺术家,就得设法提高艺术素质。欲参加国防建没,保家卫国显英豪,就得提高军事素质。如此这般,就得经受教育。受教育的优与劣,大大地决定了人的全面素质的高与低。从这方面说,即将全面推开的素质教育理应优于以往的教育。

2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2.1 要明确小学素质教育的要素。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知识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小学的教学课要体现素质教育,应以教学的要素为根据。大纲明确指出了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打好教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遵循大纲,原原本本地贯彻大纲精神,一丝不苟的完成大纲确定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全程。那么如何去做呢?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1)要让学生养成生活习惯。中国是古老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小学生要从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做起,讲文明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学校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老师应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习惯”。(2)要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适当扩大小学生的知识,以形象的事例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例如:培养小学生尊敬老人,不光是要求小学生每天向老人问早、问好,把好的东西让给老人吃,而且要向小学生讲清尊敬老人的道理,使他们懂得老人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3)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用语。小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有利于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合作、互助、和谐的关系。讲文明首先应该懂得尊重他人,从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友爱同学做起,这也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师和家长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正确的引导。只有人的素质得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才有望得到提高,人人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全文阅读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摘要: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子目标,是一项全新的教育实践。当今独生子女多,由于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致使学生出现畸形心理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如:教师要加强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爱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38-01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学生的许多心里障碍都与学习有关。在做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时,应当以预防为主,矫治为辅。对学生已有的异常心理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治疗,这也应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予他们积极主动地引导,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可见心理素质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它是素质教育总目标的一个子目标。长期以来,许多家长、教育者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式欠妥,一味地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许多学生程度不同地存有心理障碍。其主要特点及表现如下:

一、唯我独尊,攀比奢侈心理:由于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种家庭塑出许多畸型心理的学生,表现在只是片面强调自我,忽略了“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看不到自我的价值正是通过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来确定的,从而使自我意识得不到键康的发展。由此而出现的任性、依赖、脆弱、无视他人与社会的自我中心等心理倾向。

二、浮躁空虚心理:有些学生不能安心认真做事情,盲目自大,看不上一切,缺乏上进心,整天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紧张恐惧心理: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评价学生主要看分数,特别是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许多学生面对考试,感到精神紧张,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题在脑中竟毫无印象。还有些学生在遇到新情况或独自面对新的环境时精神压力过大,慌里慌张,办不好事情。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中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长期封闭的学校教育所致;有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学生个人自控自调能力的影响。但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发展和初步塑造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固的社会观点与态度,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受暗示性,从而极易受到环境中无论好或坏的各种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一、教师自身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全文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研讨

一、培养学生强化身体素质的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应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体育技能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是提高自身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按时锻炼的自觉性。在强化自我锻炼习惯养成的同时,对体育训练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做硬性规定,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循序渐进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及时指导,培养学生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主动积极以参与锻炼,使自身素质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体育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中终生受益。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逐步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自觉的运动的意识。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孩子们提高更广阔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让体育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教师可随时把孩子们引入国家级体育比赛的“现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增强科技含量。对于受条件限制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把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反复演示,有重点地作进一步讲评。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交叉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实际情况,呈现出教学多元化的局面,有效提高边远地区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动态化演示等多种手段,比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一些体育科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国内外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把重要的体育信息和相关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有效丰富体育知识的时展内涵。设计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把体育课程教学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对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加提高体育技能的实时学习机会。

三、教师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体育教师,无论掌握的体育技术多么全面,综合素质始终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客观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希望教师给予更详细的解答,对此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每一项目详细讲解,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只做简单回答,这样会给孩子们造成误解,所以教师不可偏颇,要以爱心和责任心赢得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教学态度和亲和力及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师德,不断扩大自我的知识面,使体育教学过程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体育教师要跟随时展的步伐,开拓信息渠道,逐步丰富体育方面的新知识,有创新能力,用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热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实践内容之一,是实现学校总体教育目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增强文化课教学效果的辅助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体育教学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当前强化校园足球训练是新的体育教学任务,是强化学生整体素质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现实需要,它不仅强调近期效益,更强调长远目标,教师要抓住机遇谋求新的发展,为提高体育教学和新的强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阅读

武术教育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摘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武术教育作为一门传统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文章通过对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等七个方面调查分析,探究武术教育对小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武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前言

武术,是竞教结合的一门课程,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教育也随之兴起。武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从狭义的角度看,武术教育仅仅是身体教育;但从广义的角度看,武术教育更像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教育课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考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武术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武术课程已被列入中小学及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观赏、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武术教育能更好的锻炼小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练习过程中要克服疼痛,培养刻苦耐劳的品质;遇到强手时,要克服消极逃避的思想,锻炼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摘 要:"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简言之,是注重受教育者基本素质发展的教育。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区域性的教育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适应教育飞速发展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更大范围地转化为教学效益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当前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语文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根据本人的多年实践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悉心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作为语文课教师,要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各年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中的位置及目标要求,明确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例如在语言文字训练的作文方面,一年级,学生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二年级,能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并能写留言条;三年级能写出内容较具体的片断;四年级能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五年级能写出有中心、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并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便达到了小学阶段的最高目标,教师要为完成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

语文课实践着素质教育,在智育中,语文课教学是主要阵地,在德育中,语文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语文课还渗透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发展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推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过程

全文阅读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品德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自主探究学习内容,通过主动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主动关爱学生,拉近师生关系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缺乏交流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爱学生,积极和他们进行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更多的交流话题。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在尊敬教师的前提下,把教师作为了自己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在发现问题时能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喜欢上学习。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严厉的教学态度,融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沟通讨论,利用教师的专业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使他们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善于进行表扬,让学生获得激励,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进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给他们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自由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在学习中获得新发现时的激动,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发挥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思考和主动提问来完成学习内容。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的学习获得实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因此,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学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索,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以道德规范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改变说教式的方式,让学生从枯燥的受教中解脱出来,采用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能够对道德行为做出判断,促进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例如,在进行班级卫生管理时,一些学生做得比较好,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时刻维护班级卫生。个别学生对教室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并随地扔垃圾。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育,让学生在观看两种对待班级卫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做法中受到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

四、加强心理引导,促进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