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学院学年论文

体育学院学年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职业教育办学

近几年,关注中国艺术教育的人们都不难发现,艺术教育界的一个“新军”正在逐渐崛起,他们大多数脱胎于传统的中等艺术教育,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他们在同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示精神的号召下,在文化部的领导下,面对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进行着各种有益的艺术教育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将自身的丰富实践经验进行自然转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变为属于自己的特色;他们与市场结合最紧密,与社会联系最广泛,与文化交融最深入。多年以来,他们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完善,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并且正在构建着独特的理论体系。

他们就是遍布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多所艺术职业院校。

为了总结办学经验,为艺术职业院校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2008年7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办学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山西省文化厅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国各地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在各自领域堪称“最高学府”的40多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代表齐聚论坛,就艺术职业院校如何坚持特色办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坚持特色发展

众所周知,在当前我国的艺术教育领域,“特色发展”无疑是大家广泛达成的共识,不同类型的院校都在探索着自己的特色。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传统话题是:对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来讲,究竟什么才是特色?所谓的特色,究竟应当反映在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过程的哪一个环节?或者说,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内涵应该是什么?种种问题,在此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代表,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院长赵银邦谈了他对“如何坚持特色发展”这个话题的看法和做法。“紧紧依托文化行业,坚持走‘三条道路’,努力建设‘三个基地’”(详见《艺术教育》2008.09.P8)。通过“道路建设”完成“基地建设”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独特做法,也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最大特色。此次论坛举办的时间适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50年校庆,在校庆举办期间,与会专家欣赏到了学院近几年所取得的“特色发展成果”: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曾被誉为2004年中国民族乐坛上出现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于2007年荣获第六届“金唱片”奖的四个奖项,是本届“金唱片”奖中获奖最多的一个作品;大型精品旅游晚会“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现已被确定为太原市文化旅游项目之一,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不必言。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易介南以其在办学理念方面的十六字方针为切入点,让大家对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围绕舞台,造就人才,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着眼于传承与吸收,集中于创新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们进一步明确我院的办学性质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艺术教育的两重性,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专业化舞台人才,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是应用性高级文化人才。学院既要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文艺精英,同时也要培养面向文艺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教学内容与形式、方法与手段都以这两个面向为基准,因才而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谋生之道、创业之道。”从易院长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特色办学理念贯穿于学院的各个方面,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他们首先确立了戏剧专业的基础地位,重点建设了民歌民乐、民族舞蹈及舞台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他们注重打造名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了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二、依托文化资源

全文阅读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论文统计分析

摘 要: 文章基于学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等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湖州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教师论文

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一个机构的学术水平、研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研究论文反映了人们对某些领域的认知程度。例如,研究者对某一事件的深入分析,一般能获得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局等多个方面的经验认识。体育科研论文除了具有这类认识事物的功能外,还能反映研究者在体育领域里研究的事物规律及其对相关事物具有的借鉴作用。在当前基础教育备受重视的教育大背景下,加大对教育科学的研究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各本科院校“以研促教”成为教育发展新趋势,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基础课程的质量提升无疑是不可忽视的。本研究拟通过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发表的论文从数量、质量、研究合作度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尝试归纳其具有的发展特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专业任课教师(2011年―2013年)三年间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计量分析法

全文阅读

高师语文教育学专业的困境与对策

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担负着培养未来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是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人文学科被冷落的当下,语文教育学专业也毫不例外地遇到困境。因此,应采取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语文教育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名称混乱

众所周知,早在1986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上就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育学”,相应地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材教法”的名称也自然应更名为“语文教育学”,然而时至今日,这门课程的名称仍然五花八门、叫法混乱。调查表明,目前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名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语文教材教法;

②语文教学论:

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④语文教育学。

全文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自改革开放至今,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经历了三个重要的研究时期,且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指导方略,就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呈现出了发展成绩,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征,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必须要注意,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在研究视角上更加应该学会立足现实,t望未来,只有如此,方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在未来研究道路上实现的新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相关研究是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反思过程,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科学,针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所提出创业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中萌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实与发展,实现了从宏观向微观、抽象向具体的转变,并逐渐成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指导研究体系,其体系研究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科学化研究时期、体系化研究时期以及精细化研究时期。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形成了独特的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其他层次的高等教育相比,虽然两者之间具有相通性,但是在历史的实践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以行业来划分专业,本科院校则是以学科大类划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是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与一般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类型、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的特色。本科院校所面向的不是具体职业而是某类行业,培养的是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不但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应当加强通识教育。同时对于一般生产流程、多种工艺,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但不可能都很熟练。”[1]本科和专科培养人才的目标、模式的差异决定了在创业教育方面的培养路线的不同。

一、前期科学化研究时期(1978-1990年)

在1978年至1990年这一段时期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科学化研究的起步与形成时期,伴随着“抓革命、促生产”,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高潮以及1980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提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涌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创业这一概念,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了创业的精神,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一批先行创业人士的事迹;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以及高等教育的复兴,其中高职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除师范类职业技术学院之外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1980至1985年之间高职院校在职业大学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实现了飞速发展,根据文献统计,1988年高等专科学校增至477所。[2]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学生人数规模的扩大,国内学者开始将创业与教育结合,从此国内学者开始在“职业”二字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和引入了许多著名的职业理论,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考证,我国首次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是1987年罗家宾撰写的《试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一文,该文引用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工作、生活条件还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发扬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攻关,去创造。”[3],但是该文并没有提及如何对指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我国创业教育真正的提出是在上世纪1989年代末期,国内的著名学者胡晓风等撰写的《创业教育简论》[4]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打下了基石,代表着创业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步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二、基础体系化研究时期(1991-1999)

在1991年之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规模越来越大,基本能够满足人才教育的需求,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由于结构失衡而导致的部分专业人才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再加之自1991年之后,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职业结构,再加之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建立,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和企业用人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在社会中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与社会反响,在这一时期创业教育业逐渐被人们所认同,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了新时期的主旋律,一批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随之产生,根据在中国知网的数据统计,在1991年至1999年之间,出现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成体系研究,涵盖内容包括之多,包括了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框架、创业模式、创业目标等众多精辟论述,在1991年至1995年之间,国家在创业教育方面形成了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研究学者是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毛家瑞,其主持撰写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评价》、《继续教育领域实施创业教育项目研究报告》、《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系列丛书》等是我国创业而教育体系化研究的重要基础,为创业教育以后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一个粗略的框架[5]。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始出现是在创业教育体系化之后,在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体系研究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1997年,余祖光首先以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为题,在职教论坛上发表了《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创业教育》一文,成为了首篇以职业创业教育为名的文章,随着在1998年教育部提出要“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提出高职学院要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1998年清华大学响应号召,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开始了对创业教育的探索。此外,我国在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体系化研究形成,1998年至2000年之间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文献期刊资料有198篇,其中多数集中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如涂永华撰写的《创业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的必要性》(1998)、赵志群撰写的《创业教育――就业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任务》(1998)、李沙黛撰写的《职业学校必须实行创业教育》(1998)、周振波《创业教育: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的金钥匙》(1999)、李建求《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2000)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始逐渐走上高职教育的舞台,基本形成了高职学院创业教育的基础体系化研究。

三、多元精细化研究时期(2000至今)

全文阅读

活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报告

摘 要: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本质与内涵适应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实践,经过多年不断的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均实现了突破,活教育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活动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关键词:活教育思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创新;报告

1953年时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的陈鹤琴先生倡导创办了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师范学校(江苏省幼儿师范学校),他用“活教育”思想指导省幼师的建设和发展,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幼师基础上改制成立了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为了学习、研究和发展陈鹤琴教育思想,拓展其在当代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2006年,应天学院颁发了《关于开展“学习陈鹤琴教育思想、弘扬省幼师光荣传统、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活动的决定》,这项活动自2006年开始至2012年,历时六年多,经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动,形成了一批研究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在国内乃至世界教育实践中均属首创,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一、陈鹤琴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活动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掀起了学习研究陈鹤琴教育思想热潮,先后成立了17个省级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创办了《鹤琴之声》。陈鹤琴论著被整理出版和再版,有关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研究专著和文集不断涌现,各类刊物上的相关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教育史学研究论著和论文中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的成果多有所见。不过从研究内容、方向和范围上看,都是基于陈鹤琴幼儿教育视角进行,研究限于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小学教育等范畴,学科涵盖主要在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心理学等。

在全国率先提出将陈鹤琴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继承与发展“活教育”思想,对于高职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

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有利于确定“做人”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本质性、民族性、时代性和政治性有机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3)有利于创新以社会为课堂的开放性课程模式,是对活教育思想关于教育课程论

全文阅读

我国体育学领域机构学术影响力研究

摘 要:通过对体育学领域各机构的文献计量分析,了解其体育科学研究的活跃程度和学术影响力。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和《复印报刊资料·体育》所收录的文献资源,以国内体育领域各机构的发文量、被引量、转载量、H指数和基金量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价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旨在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评价来揭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为体育学的定性评价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体育学领域;学术机构;学术影响力;文献计量学;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被转载量;基金量

中图分类号:G8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11-0027-06

Study on Academic Influence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Published Paper Amount and Citation of 4 Main Databases

LIU Wenjuan,CUI Jianqiang,YANG Hongying,LIU Weihua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ports organizations,to understand the activity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sports science, this paper based on CNKI、VIP、CSSCI and Copied Newspaper Documents·Sport,makes a comprehensiv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the study of China Sports Organizations by the indexes of published paper amount, number of papers cited, academic reprint amount, H index and amount of foundation. Then, through the index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tudy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science, and provides objectively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全文阅读

八年制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一、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

(一)培养目标。各院校普遍认同的培养目标要素包括: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强的临床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创新精神和适应国际竞争需要。(二)招生录取。多数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八年制学生。个别院校进行了招生改革,如协和医学院在清华理工科新生中实行二次招生;华西医学院每年划出20个招生指标到四川大学6个试点学院,第2学年末选拔学生并转入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年级。(三)培养阶段划分。按照医学前教育、医学教育(含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见实习)和二级学科轮转/科研能力训练三个阶段划分,共有8种模式,医学前教育时间、二级学科轮转/科研训练时间分别为1-4年和1-3年不等(附表)。(四)课程改革。各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整合课程教学,如:协和医学院、华西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5所院校实行贯穿基础到临床的课程整合;北大医学部、复旦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院和第三军医大学4所院校对部分课程或学科进行了整合。(五)毕业授位。毕业授位条件主要包括通过课程考核、达到平均绩点、通过临床技能考核、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和学术成果要求等。绝大部分院校授予八年制毕业生M.D.学位,个别院校则根据学生学术水平,主要是的情况,授予M.D.或Ph.D.学位。(六)国际化程度。各院校都积极加大八年制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包括与国外著名医学院校开展交流生计划、派教师出国培训、引进外文原版教学资源等,个别院校模拟或鼓励学生参加美国USMLE考核。总体来讲,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定位差异大。培养目标从合格的临床医生到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不等。(2)学制内重心逐渐向医学领域倾斜。医学前教育时间有所减少,如北大医学部2007年将2年的医学前教育调整为1年[1],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将2年的医学前教育调整为1.5年。(3)学制内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差异增大。体现在培训时间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上,如北大医学部用3年时间开展二级学科轮转,对博士毕业论文不作要求;第三军医大学用2年时间开展科研能力训练,要求发表SCI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将学生分为临床强化型和科研提升型,临床强化型要求发表1篇文章,科研提升型要求发表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或1篇SCI论文。(4)普遍开展整合课程改革。强化医学系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5)国际化程度高。个别院校八年制学生出国学习经历达100%。

二、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困境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临床医学五、七年制均有国家层面的教育标准,而八年制医学教育尚无国家正式出台的相关要求,这是造成八年制医学教育各行其是的根本原因。(二)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凸显。一方面,八年制医学教育着眼于培养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发展型精英人才;另一方面,医学前教育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价值还无法体现,师生认同度不足[2],八年制医学教育正逐步扔掉对学生“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的帽子,奔着培养实用临床医生的目标实践八年制[1]。(三)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混淆。部分院校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纳入八年制二级学科轮转,把毕业后教育前置到院校教育阶段。2012年第三届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中对2004级学生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0%的学生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3%的学生不支持,1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学生更关注经历轮转学习后,如何避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重复和合理设置培训时间。(四)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优势难以体现。就临床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临床实践时间和诊疗操作机会少,其能力可能弱于“5+3”(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临床医学人才。就科研能力而言,八年制由于仍处课程学习阶段,科研时间少,其能力可能弱于传统的“5+3+3”模式的医学博士、甚至是“5+3”模式的医学硕士。

三、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出路

(一)确定八年制教育标准。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基于标准推动教育质量提高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八年制医学教育应首先通过标准来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和应达到的教育结果,从国家层面确定包括教学基本要求、学位授予标准、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要求等内容。(二)明确八年制教育定位。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八年制医学教育属院校教育范畴,重在打牢基础,应定位于培养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潜力型医学人才,关键是使学生具备成为未来医学大家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确保医学前教育时间。长期以来,医学生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发展的“瓶颈”。美国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成功典范,相对长而厚实的人文、理工基础教育和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是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确保八年制医学前教育时间是提升八年制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保证,鉴于建立本科专业思维至少需要3年时间,加上人文社科知识学习时间,医学前教育应保证3.5到4年。(四)建立“3+X”毕业后教育体系。医学的职业特性决定高水平临床医生必须在专业实践中锻炼才能成长起来。临床专业毕业生医疗技术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作要求与其工作医院的医疗水平,为避免工作单位的差异导致八年制后续发展良莠不齐,应尽快建立八年制医学生毕业后教育体系,将职业培训全部纳入毕业后教育范畴,进行“3+X”的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五)开展全程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除非继续攻读博士后或再攻读Ph.D.学位,八年制学生缺少系统科研能力训练的机会。因此,八年学制内应开展早期、全程、导师制下的科研能力训练,利用一贯制优势,建立从理工科到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系统思维,在转化医学成为解决临床问题新模式的背景下[3],围绕解决临床问题开展科研训练。

作者:邹丽琴 黄建军 黄继东 罗长坤 工作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全文阅读

2000-我国拳击运动科研论文分析

摘要:采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等网络文献检索工具,以2000-2010年11年间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22种期刊发表的拳击运动科研文献为样本,通过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指标分析我国拳击运动科研论文11年来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研究热点,探讨我国拳击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揭示我国拳击运动科研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规律和特征,为我国拳击项目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拳击;科研;文献计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036-04

Research on China’s Boxing Academic Thesis from 2000 to 2010

FAN Qingmin,LI Zhi,YANG Haiy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Using online journal search engines,for instance,“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taking samples from research papers of boxing,from the year of 2000 to 2011,which are published in 22 journals,for instanc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Journal”,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boxing in China in terms of first authors,key journals and research focuses by their annual totals,journal distribution,authors and so on,so as to reveal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of boxing in China and provide further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work of China’s boxing.

Key words: boxing;scientific research;bibliometrics

全文阅读

打造中国体育新闻人才的摇篮

“纪念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教育创办25周年暨体育新闻理论研讨会”2010年5月21日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会议旨在加强体育界和新闻界的交流、学界和业界互动,总结我国体育新闻学科专业建设的历史经验,加强国内体育新闻专业的工作交流,探讨当前体育新闻教育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8校体育新闻专业负责人和中国传媒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体育专业负责人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学者及部分业界专家参加了会议。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对中国新闻教育以及体育新闻的优势与特色作了专题报告,他认为目前国内体育新闻已经成为界限清晰、颇具特色的专项新闻品类,在新闻报道、新闻教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上海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肖焕禹围绕国内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未来作了主题发言。

回顾:体育新闻教育应运而生

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为适应新闻媒体的需求,经专家论证在全国率先试办体育新闻专业。当时,上海体育学院从在校的83级学生中选拔了16名政治表现好、热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每周10节的新闻写作专业理论课;1987年,该校体育新闻写作班从87级新生中挑选了11名高考成绩好的体育类学生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1989年教育部批准上海体育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体育新闻专业,并于1994年正式成立体育新闻系。

随着1999年新办本科专业权力下放到各省一级批准,不少体育学院相继开办体育新闻专业,一些综合院校的新闻传播院系也开设体育新闻方向和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进行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高校共22所,其中体育院校11所;综合类大学8所(含只开设相关课程);其他院校3所。

25年来,国内的体育新闻院系体育新闻教育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上海体育学院2007年修订的本科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该系利用上海国际赛事较多的优势,鼓励学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体育赛事采访报道,提高英语口语和体育新闻采访专业能力。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学(体育新闻)专业从2006年开始,根据学生就业取向和课程间的关系设置模块,要求学生至少选修其中的两个完整模块,模块内的课程有知识和能力的内在联系,整体上适应某一领域的就业需求。

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成立,2005年起每年举办年会,这为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本科生培养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成都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先后于1997年和2000年招收了体育新闻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创了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新闻高层次人才培养之先河。

创新:体育新闻教育顺势而上

全文阅读

德育导师制度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意义研究

摘要:德育导师制度是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实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措施。这一制度侧重于对大学生在德育、人文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在德育思想理论领域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理性思维和人文素质的养成。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担任的德育导师是德育导师制度的关键。建设德育导师制度的过程,是独立学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德育导师队伍建设对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德育修养和政治素质的提升也起到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德育导师;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24-04

独立学院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且达到一定规模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较为自主的教育教学风格,成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延展和补充。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本科类民营性高等院校,因此,在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以及办学理念上,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较大差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规模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来说较小,办学理念上更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术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同于普通高校在专业学术理论上对学生的更多要求。独立学院更强调对学生在“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等方面的培养,强调自身办学的专业特色和民营高校自主性较大的管理风格。因此,在独立院校这一片“教育特区”,在大学生教育及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相较于普通高校来说,更需要行之有效、完善成熟的教育教学制度。

德育导师制度是独立学院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实施的一种教育教学措施,这一制度不仅解决了教师授课与对学生管理的脱节问题,更发挥了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培养、人文情怀涵养等方面的导师的重要作用。德育导师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过程,是一支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

一、德育导师制度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与必要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独立学院,由于其自身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特殊性,这一“教育特区”内教师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成为容易被忽略的一块地方。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优秀德育导师队伍的过程是培养独立学院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过程,更是提升这些教师职业素质、德育品质、人文涵养水平的过程。因此,德育导师制度的建立与建设,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德育导师制度更是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保证从这一“教育特区”走向社会的青年学生的德育、人文、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重要举措。

1.德育导师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德育导师制度不同于普通高校实行的学业导师制度。德育导师制度既继承了西方早期教育发展中的导师制,也发展了我国普通高校学业导师的优秀因素。德育导师制度不仅是对大学生本科阶段教育的一种全过程关注、帮扶、督促、教育和管理,而且是对青年大学生在数年大学生活中的德育素养、人文涵养、思想政治理论的养成与提升。如果说独立学院侧重于职业技能、专业能力方面对学生的培养,那么德育导师制度则在这一类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保证这些学生的“德才兼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德育为先”是实现教育本义、保证教育方向正确性的必然与必要。德育导师制度成为独立学院为大学生本科阶段教育量身打造的一种培养机制,是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自身的必然与必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