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重要性

1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达70多万人,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弱势群体进行体育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行为使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的权利,以便培养学生弱势群体的终身体育意识,正确的引导其的体育行为,为其身心健康更好的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行为。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在河南省普通高校中抽取9所学校(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以这9所学校的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全文期刊数据库检索等方法相关文献,并认真阅读,了解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研究现状与动态。

2.2.2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476份,回收323份,有效问卷302,有效率为93.5﹪;发放教师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为94.3﹪。

2.2.3访谈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拟定好访谈提纲,对体育教师和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进行访谈。

2.2.4数理统计法

用spss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界定

在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本文的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一直存在差异,本研究把大学体育弱势群体界定为:一是指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患有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人群,如肝指标不正常但已过传染期;心律不正常等心脏疾病;慢性肾炎;支气管哮喘;红斑狼疮等。二是不能适应正常体育课的体质弱势群体,包括:超重、肥胖(超正常体重50%以上);偏瘦及体质过差。

3.2生理健康状况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可以和生理健全的学生一样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材,他们学业有成确实来之不易。体育弱势群体大多是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原因致使身体残障,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低下。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因身体残疾或忌运动的疾病运动能力低下的占35.1﹪,因肥胖或体质差的占64.9﹪(见表Ⅰ略)。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体育弱势群体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为改善其身体健康状况、提高生理机能,对他们实施适当的体育教育行为势在必行。

3.3当前的体育教育状况

通过教师问卷调查发现河南省没有学校针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实施专门的体育教育行为,如开设康复、保健形式的课。这样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①有身体残疾和及运动的疾病的学生绝大部分采取免试的方式(见表Ⅱ略)。在访谈中得知,这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见习居多,因为身体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也放宽许多,长此一来,这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逐渐减少,甚至产生厌学体育的倾向,他们身心健康因此也会受到影响。②肥胖或体质弱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参加了正常考试(见表Ⅱ略)。这看似是一个正常的教学行为,但访谈中得知这部分学生参加正常考试时,老师们适当放宽尺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达到及格以上水平,依靠补考或重修等形式才能完成体育学分。由此可见,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实施适合他们的教育行为,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尽快改善体质状况,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3.3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3.3.1参加体育活动兴趣

兴趣是指认识和掌握某事物或参加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对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影响着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一旦产生渴望学习或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对于学习的热情和意志努力。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较高,只有37.4﹪的学生队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兴趣(见表Ⅲ略),说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需要比较强烈。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这就要求针对性的开展适合体育弱势群体项目或课程,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健身意识,为其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3.3.2参加体育活动状况

由表Ⅳ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2次或2次以上)25.5﹪,不参加体育锻炼却达到39.4﹪;参加1次体育锻炼的的学生大都是在体育课上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而在体育课后不再进行体育锻炼。调查得知,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活动少一个最大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要引导和发展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开设适合他们运动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极大丰富现有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从而正确引导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深度挖掘他们的体育兴趣,提高其健身意识和健身观念。

4结论

4.1绝大部分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应对他们实施适当的体育教育,从而正确引导其体育锻炼;

4.2河南省没有学校针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实施专门的体育教育,目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满足体育弱势群体,为适应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4.3河南省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令人堪忧,为激发他们体育兴趣、不断提高健身意识而对其实施正确的体育教育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