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谈话教育

谈话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话教育之我见

开学伊始,高中的吴班主任就对我说:“尹主任,麻烦你帮个忙找尹×谈谈,他把头发染成了红棕色。”我连忙满口答应:“好的,我一定找他好好聊聊,并让他染回黑色。”虽然我立即满口答应了吴老师,但我心里真没底。尹×是我一堂兄的儿子,学习成绩一般,曾几度想弃学。爱听表扬的话,很难听进批评的话,又经常犯错,有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

第二天(正月十三)午饭后,我在办公室门口就等着他了,我让他坐在沙发上。先与他寒暄了几句。“你刚到外面吃午饭了?听你班主任说你最近表现挺好,还有些进步,这将是你高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也仅剩一百多天了,你要好好把握,也许这短暂的一百零几天能改变你的未来。”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又接着说:“这个春节,你怎么把头发染成这种颜色?是哪位同学建议你的还是理发师建议你的?我相信不会是你的主意,因为出这个主意的人太没审美能力了。你头发染得这么深又这么艳,本来个子不高,头发染成深色,更觉得你比身边的人矮些,因为深颜色给人向下沉的错觉。再次你头发染得很艳很异类,在人群当中你就格外显眼,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全校师生关注。后天就要休假了,我建议你改变自己的外形,提高自己的审美观点。”

正月十六下午我碰到尹×的班主任吴老师,就问尹×头发的事。吴主任满脸笑容地说:“还是你的办法多,他已经平常化了。”

反思:针对这次侄儿染发的事件,对待学生我改变原来家长式的批评教育,很明显这种谈话式的教育收效更佳。

谈话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用得最多,也认为最简单的一种教育方式。但不同的教师却有不同的收效。我认为谈话这种教育方式要注重谈话的时机、对象、地点(即场合)及谈话方式。

很多老师与学生交谈只局限于考试后或考试前,或突发事件中犯错的学生。常把谈话教育视为批评教育。与学生谈话应当经常化,在学生没有犯错时,亦要与学生谈心,谈话内容也不要局限学习。可以谈生活,谈同学友谊,谈周末活动。只要老师留心观察学生,一定会有谈论的话题。

一些老师将谈话的对象锁定在班级中的调皮学生和少数几个尖子生身上。我们更应关注中等生,不犯错的老实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被关爱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这部分学生的进步空间将会很大。

谈话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因为年龄的代沟、时间等因素的干扰,有时面对面的交谈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结果。其中作业评话、试卷评语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几句简短的鼓励也许会让一名平凡的学生激动好几天。文字上的批评可能比面对面批评或体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全文阅读

浅谈个别谈话教育

个别谈话教育之初探

个别谈话教育是管教民警有效及时掌握强戒人员(以下简称学员)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是管教民警必备的基本功,更是是贯彻落实首要标准,提高教育矫治质量的有效手段。不同的民警,不同的谈话教育,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笔者从个别谈话教育的实效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个别谈话教育的艺术,以期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谈话教育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我们知道一只蜘蛛在织网前,它绝不会去捕捉蚊子的,而是一心一意的投资时间、体力、忍受着饥饿孜孜不倦的编织它的网,等待蚊子自头罗网,它“不打无准备的仗”,个别谈话教育也是如此,管教民警也应象蜘蛛结网一样,谈话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要仔细查阅学员的档案,了解、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及改造表现等,如罪错性质、戒治期、入所时间、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谈话教育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明白个别教育谈话的动机。即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对其个别谈话教育,我们通过个别谈话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第三、要预测谈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设计好对策,随机应变。第四、在个别谈话过程中要注意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过程中,自始自终把握谈话教育的主题,一切围绕主题。

二、有效抓住谈话时机。

时机对于个别谈话教育的成效来说至关重要,管教民警只有抓住个别谈话教育的适当时机,才能确保个别谈话教育具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做到“八必谈”,即对新入所的学员必须在当日谈话;对思想情绪和行为发生异常的学员必须谈话;对家庭发生变故或出现困难的学员必须谈话;对受到批评或处理的学员必须谈话;对调换工种的学员必须谈话;对长期与家庭没有联系的学员必须谈话;对生病的学员必须谈话;对公检法机关来所了解过情况的学员必须谈话。(二)是谈话必须及时,要本着“事不过夜”的原则,弄清事实,讲明道理,个别谈话教育紧跟到位。(三)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氛中,会产生不同的心境。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恢复了心文秘站:里平衡,才容易接受批评帮助,当发现学员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与其谈话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总结经验、巩固优点。当学员的不良行为刚刚露头时,也要紧紧抓住时机,及时找其谈话,进行明辨是非、详陈利弊的教育,遏制不良行为的发展;当学员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管教民警要及时肯定其已付出了努力,然后引导学员找出失败的原因,帮助其及时补救,鼓励其走出困境;当学员有重大过失时,要客观、公正给其处理,设身处地地帮其总结教训,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深化谈话内容和方法。

谈话内容是核心,谈话方法影响到效果。因此,管教民警应重视谈话内容,把握谈话重点,掌握谈话技巧。(一)是谈话内容选择上要紧紧目标、紧扣解决问题的本质,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语气和用词尽量使学员易于接受,避免居高临下,使学员一听就反感的情况发生。(二)是要因人而异,选择教育方法。如某些学员适合激励法、某些学员适合训诫法、某些学员适合比较法。方法的合理运用,既需要理论知识做基础,更需要实践做支撑。(三)在谈话教育中注意谈话的技巧,要多表扬少批评,注重赏识。学员在戒治中,如果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首先要一分为二公正、客观的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采用先批评后表扬的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人,让其自己明白错在哪里,主动认错。不能一棒子打死,给其改错的机会。批评过后,适当的表扬其优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表扬可以激励人更上一层楼,批评可以鞭策人奋起直追。(四)谈话教育中时可以适当借助肢体语言。如可借助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常说画龙要点睛,看人要看眼睛。谈话时如果民警眼睛正视学员,目光有力,这样不仅表示我们民警非常重视这次谈话教育,而且锐利的目光给学员一种震慑力。同时要注意学员眼睛的变化,如果学员不敢正眼瞧你,说明其心虚,隐瞒了什么,或做了民警目前还没有掌握的错误行为,这时可以教育学员放下思想包袱,主动交代,争取从宽处理。也看借助使用手势和脸部表情。手势和脸部表情要随谈话的内容变化,当学员回答问题或陈述某件事时,如果符合要求,管教民警应点头,脸带微笑表示认同,让他明白民警重视、在乎他的陈述。这样,就能使问题朝着我们民警希望的方向发展。

全文阅读

谈谈大学生对话教育

[摘要]对话教育作为一种古老而不过时的教育方式,近年来,专家学者又对其予以重视和研究。文章所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对话、长期的对话、关注异性对话、增加专业对话、少一点网络对话,多一些自我对话的大学生对话教育,以使大学生摆脱目前在对话教育中所呈现被动、孤立、无所谓和无知的境地。

[关键词]大学生对话教育;主动对话;长期对话;专业对话;自我对话

对话教育早在远古时期便为人们所重视,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孔子,对话教育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今,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各种问题此起彼伏。大学校园里,只有老师讲,没有学生听,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没有学生问,老师也不管,这样的情况更是遍布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正对话已经终止,大学正出现“教师学生相互独立”的场面。

一、被动对话与主动对话

对话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发起呼唤的过程。只有当另一个主体面对呼唤发生响应时,对话的过程才算完成。积极地响应成为主动对话;消极的响应称为被动对话。

被动对话,长期以来,被动对话充斥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的呼唤基本上都是被学生以消极应付的方式做出回应,例如上课的问答,课后作业等。而对于这些对话都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只能算是一个教学过程而已。

主动对话,《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保罗・弗莱雷(FreirePaulo)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话所应遵循的基本前提:(1)对话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2)对话不能缺少“爱”;(3)对话要有谦虚的态度;(4)对人的信任是对话的先决条件。保罗・弗莱雷所提出的对话就是指主动对话,因为被动对话不需要这些条件。除了以上几个基本条件外,主动对话还需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需发挥其人格魅力。从表面上看,学生和教师已经初处于一个平等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学生尊重老师的同时教师也尊重学生,且在法律制度层面把二者定位为平等的关系;但在道德层面,二者永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教师应使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感觉到自己不是教师,而是朋友,而做到这点,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是情商。

全文阅读

浅谈教师谈话教育的艺术

摘 要:教师在谈话教育前要明确谈话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在谈话过程中应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应的谈话方式;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师形象与表情;语言要亲切,说理要透彻,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谈话产生神奇的效应,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谈话艺术;情感交流;真诚;信任

美国有名的谈话专家戴博拉・弗恩在《谈话的艺术》一书中指出:“一旦掌握了谈话的艺术,你不仅能够让对方自然地融入对话当中,而且能够让对方感受到重视与尊重。”谈话教育是一种技巧性较强的工作,不管谈话教育的性质是什么,教师自己的人格力量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使谈话能很好地沟通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神奇的教育功效,在谈话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明确谈话目的,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谈话杜绝随意性,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在谈话前,教师应尽量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和周围关系。其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谈话的时机、场合与方式,还要善于选择和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氛围。最后,确定谈什么、怎么谈,设计方案,并做好应变的充分准备,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深入细致,达到谈话的目的。

二、在谈话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1)重视学生的情趣、性格、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影响不尽相同,而在思想上表现出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对自尊心强、逆反心理明显的学生应采取平等友好的“商讨式”谈话。如应放慢谈话节奏,语气深沉,说出的话要雄浑有力,发人深省,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对独立思考意识、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则应采取以暗示为主的“点拨式”谈话法。谈话的节奏可快些,语言清新,格调高雅,听后让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感人肺腑,颇有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对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则需要运用充满激情、震撼心灵的“触动式”谈话。语气节奏可适当放快,说话语气要重些,声音也可相应激昂上扬。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用有步骤、分时间段、情深意长的“渐进式”谈话。

(2)谈话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我觉得对“问题学生”不要强求他们,而应该以真情实感感化他们,即使最顽劣的学生,心灵深处也会藏着一股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像对待朋友或自己的子女那样,怀着真诚的爱,尊重学生,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去启迪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信任你,诚心诚意地接受你的指点和教诲。如我班的一位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因素和教育不当,导致他对社会、同学、老师缺少感情,甚至敌视,性格较为偏激。通过多次真心的谈话、情感的付出,增进了他对我的信任,使我们之间的沟通顺畅了许多,他开始敞开心扉,我也时刻关注着他的变化,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激发他对家人、对同学的热情,现在他敢于正视考试、成绩,表现也有明显的进步,对人、对事都阳光了许多。

全文阅读

健康教育:谈话――结婚(大班)

【活动简介】结婚,这一社会现象的概念已经比我们预期的要早得多地出现在幼儿可以体验到的生活中。老师作为一个旁观者经常会听到“我和×××要结婚的”或“×××是我的老公(老婆)”等等。幼教工作者不应该完全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要积极地面对,以恰当的方式和措辞来和幼儿讨论有关结婚的内容。

【设计思路】对幼儿来说,结婚应该是属于成人世界的,他们难以接触到这个概念的较为深入、本质的层面。幼儿对结婚这一概念(现象)有认识吗?认识到何种程度?比如,除了什么是结婚,对结婚的年龄、结婚双方的性别、婚姻中的伦理等有没有认识,认识到何种程度?幼儿对结婚的认识从何而来,有何特点,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老师针对大班幼儿设计了一次谈话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反映幼儿对结婚的初步认识,并帮助幼儿形成对结婚的朴素理解。

2.能理解婚礼只是结婚的一个表现形式,两者有区别。

3.能在大家面前用完整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婚礼进行曲》音乐磁带;婚礼现场影片片段。

全文阅读

谈话法赏识教育论文

一、谈话法平等待人,一视同仁,以鼓励为主

案例一:有一位同学平时不愿意学习,上课经常溜号,搞小动作,当老师提醒时她答应得非常好,但就是不改。后来我了解到她喜欢朗诵,口才好,有很强的表现欲,经常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并获过奖,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找到她,首先对她的才能给予赞赏,又从朗读的技巧和知识的重要性,从在外参与电台的节目到参与班团会的主持,让她谈想法,慢慢地,她向我说了心里话。为了使她不被别人落下,我先是鼓励她继续在朗诵方面加强锻炼,并答应她参加班会的主持,给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同时向她提出要求,那就是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她答应了这个条件。之后,陆陆续续又和她进行了多次谈话,每次提出一点小要求,后来我发现,她上课溜号、说话的毛病少多了,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分析: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普遍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爱,使之更加优秀。而对少数品学稍差的学生则有时是熟视无睹,甚至是讨厌她们。其实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从心理上讲,她们更需要师爱,更需要老师重视和关心,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欣赏,因此,在和她们谈话时,绝不能戴有色眼镜,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也不是无原则的,更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而是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她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扬其所长,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厚爱和期望,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谈话法语言得体,句句入心,以平和为主

案例二:有的学生上课时经常趴着睡觉,提不起精神,开始时我以为是前一节课疲劳了,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每节课都这样;还有的学生回答提问时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更有甚者,上课时在下面看手机。对待这样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多次谈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没想到老师态度这么好,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解决它。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比暴风骤雨式的训话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关怀式的询问比审问式的探究更能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有时暗示性的语言比打开天窗说亮话更能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成绩最需要有人分享时,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不但能激发成功者的进取心,强化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生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谈话时最好不用质问的语言,如你为什么老犯错误?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而是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我一直在关注你,出现这种情况我很伤心”“你有什么话要和老师说吗?”“你对老师个人有看法还是对老师所上的课有意见呢?”“请你给老师提点建议,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你喜欢学什么课程?”等,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对自己的过失产生悔过之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交谈中应始终贯彻教育性、规范性、正面性原则,语言忌“冷、硬”,提倡“三月雨”“六月风”,用热忱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谈话法双向交流,忌一言堂,以学生为主

案例三:一次上课铃声响过后,忽闻两个同学的口角声,几经劝阻,二人毫无休战之意,正常的教学已无法进行,我只好让全班学生先自习,然后把二人领出教室,经过了解,原来是一场误会,后来又经过劝说和开导,二人都流下悔恨的眼泪,并握手言和,事情似乎可以画上句号了。事后我一直在想,缘何一点小小的误会竟会使二人怒目相向,更何况目前正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如果同学间的小误会、小摩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来如何教育别人。为此,我又与二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帮她们分析此次误会产生的真正原因,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结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帮她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等,后来二人主动要求在班级就此事向全班同学做个说明,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对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和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深表歉意,并希望大家原谅,这种发自肺腑的诚恳的态度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为此,我又对她们的敢于承认错误的精神给予表扬,使坏事变成了好事。分析:由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特殊地位,经常使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变成教师的训话,教师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践踏学生的尊严,与学生交流时不用侮辱性语言训斥学生,哪怕学生的言辞过于激烈,教师都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出现问题的学生,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表面上训过之后,学生看似服了,其实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出现与老师对抗。因此,在与学生交谈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空间,必要时要倾听学生的牢骚和埋怨,即使是对屡次犯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他发言的权利和机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省,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当唇枪舌剑让位于相互理解和信任时,师生间的谈话就变成了心灵的沟通。当心与心贴近时,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盏航标和一个个目标,当心灵达到默契时,沟通的桥梁就变得更加通畅,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此时便没有不可战胜的困难。

作者:左英霞 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全文阅读

漫话西游谈教育

摘 要: 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只无知妄为的石猴成长为斗战胜佛的精彩故事。这一成长过程给予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启发。作者探析石猴成佛之因,并就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谈一些启示。

关键词: 小说《西游记》 教育 问题学生

一、前言

《西游记》是我国明清四大小说之一。故事以唐僧取经为主线,讲述了孙悟空与众师弟共保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成佛的艰难历程。孙悟空,这一角色早已成为千古流传、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

然而,孙悟空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孙悟空,初为吸天地精华的灵石所化,无名无姓,逐渐被群猴推举为美猴王;后漂洋过海,拜师学艺,幸得师父赐姓赐名,却因骄傲自满,被逐师门;再后探海寻宝,冥界销簿,偷桃盗丹,大闹天宫,如此等等,无一不让玉帝恼怒甚至恐惧,美猴王成了众神共愤的妖猴,最后被如来佛祖压至五指山下,五百年不得自由;最后经观音点化,保师西去,一路上斩妖除魔,历尽艰辛,饱受磨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得道成佛。

石猴终成佛,实乃幸事也。

二、石猴成佛的原因

石猴为什么能成佛?一个出身低微的石猴,一个叛逆妄为的妖猴,一个取经路上时常顶撞师父并且欺负师弟、屡屡滋事的孙行者,最后能成佛,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全文阅读

论谈话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

摘 要: 育人德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和保障。如何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有效的形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文章探讨了谈话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 谈话教育 德育工作 运用方法

有一位教育家说:“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用铁锤无法开启心锁,唯有吻合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谈话就是沟通,谈话教育就是开启学生心理上的钥匙。什么是谈话教育?谈话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谈话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形式。开展和运用好谈话教育,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从而增强德育工作效果。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个人尊严,教师要保持一种所谓的权威,师生关系是一种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即使谈话也显得生硬、严肃。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与学生的经常性的谈话教育,师生能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尊重差异和独立性的新型教师观念,这也是高效谈话的前提。

2.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动态,使教育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从而强化德育工作效果。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是动态变化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他们成长过程的反映。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不能掌握,就很难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确引导,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德育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谈话教育是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3.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强化德育工作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果的催化剂,现实中往往学生喜欢的、亲近哪位老师,就对这位老师教授的学科更有兴趣,也学得更好。“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必须经常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沟通,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强化教育工作效果。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我每学期都对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五六次以上正式谈话,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班学生绝大多数是父母刚从农村来到城里,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环境都不是很好。例如班上有一个学生,虽然个子比较矮小,但脾气暴躁,入学一个多月就和同学闹了几次矛盾,经过了解,这个学生小学时就喜欢打架,于是我反复和他谈话,开导劝慰、提醒暗示、警醒批评、鼓励表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一个学期下来他就有了明显变化,到初三毕业都没有出现大的违纪行为,而且考上了重点高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通过和学生的反复谈话教育,班上情况稳定,学风良好,学生成绩比过去都有很大的进步,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团结友爱、文明自尊的班风。

全文阅读

后喻文化时代学校德育中的谈话教育

一、 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分析

“后喻文化”理论是由美国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科技革命所引起的全球性、历史性的代沟等现实问题,从不同文化传递机制角度提出的。后喻文化是指通过自下而上传递即年幼者向年长者传授、年长者反过来向年幼者学习的文化。当前我国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期,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多元、张扬个性、尊重人格、发扬民主的后喻文化时代。而后喻文化时代对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其特点如下。

1.青少年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

进入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自主意识普遍较强。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倾向于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大部分学生对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德育方式存在逆反和抵触心理。

2. 青少年学生大多数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后喻文化时代的青少年不仅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往往比较关注自身是否被重视,自身的人格是否被尊重,自身的学习效果是否被认可,对这些事情普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3.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和反叛精神

当代青少年学生更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呼吁信任、理解和尊重。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反传统、反权威的倾向,反对父母和老师的说教,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对网络兴趣较浓,运用网络的能力较强,往往反对传统的、固定不变的知识的学习。

全文阅读

巧用教育谈话 提高教育效率

摘 要: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巧用教育谈话,还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

关键词:教育谈话;心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6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喊出,很多地方“心罚” 渐渐代替“体罚”,使学生的自尊心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甚至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等现象。基于“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巧用教育谈话,还学生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效率。

近期,某学校实施了学生评老师的评价方案,结果是,劳心劳力的班主任得分最低,其次是管得多的中英数老师,得分最高的是那些不怎么管,也不布置作业的老师!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职,是教育的悲哀!归根结底,却是“心罚”的结果,是不会善用教育谈话的结果。心罚通常是指教师对那些成绩差或表现不好的学生采取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孤立冷落、恐吓威胁、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实施心理惩罚。

“像猪一样笨”、“屡教不改,不如回老家耕田算了”、“再这样下去,你就坐到最后去。”等等冷嘲热讽式的批评教育正在中小学中时刻上演着。这样的语言一旦成了教育的主旋律,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自重、自信都会慢慢地坍塌,人情、热情和激情就会渐渐被失落、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湮没,从而失去追求上进的自信心。于是,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学习更不刻苦,行动更我行我素,甚至形成好说谎,易冲动,攻击性强等不良人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智失常,丧失生活的勇气,引发厌学、弃学、逃学、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恶果。“哀莫大于心死”。无论“心罚”的实施动机、形成怎样,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这些尖刻甚至毒辣的语言,简直令人想去死!”这是某小学生的告白!多么可怕的念头!可见,现代教育中的“心罚”,已经成了学生们无情的杀手。

为了学生,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应该的,即使态度严厉点,也无可厚非。但图一时的口快,伤及学生的自尊,再想重新树立,可就事倍功半了。实施“心罚”的老师或许会说“嘲笑、指责是让他清醒;“冷处理”是让他反省等等,甚至有些老师还常常苦叹:“你们怎么不懂我的心?”“你知道我在爱你吗”,可学生偏偏就不懂老师的心。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曾心罚过学生,但当我看到学生的“转变”时,我后悔了。“横加指责、讽刺挖苦”不是造就学生的自卑就是把学生推向班级的对立面,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孤立冷落”可能让学生的“努力”变性为出格的、带破坏性的行为,甚至交上社会不良青年,变成真正的“坏学生”;“恐吓威胁”会使幼小的心灵被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学生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的行为大多都是以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为转移的,而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感情。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一线教师应该从“心罚”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完善人格。本人从学生心理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有效的尝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