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字校园进行时

数字校园建设有其美好的蓝图,但我校的现实却不容乐观。我校是北京远郊一所农村学校,全校近190名教师,教师用机仅达到70台,个别办公室四五位教师合用一台电脑,直至2011年1月才达到人手一机。经过几年的使用,交换机、服务器、教室的硬件设施等已趋于老化,亟待更新。校园网的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资源不够丰富,不能体现交互性。到目前为止,很多教师对于数字校园了解甚少。如何让干部教师从不认可到认可,再到感兴趣,直至较熟练地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硬件设施的极度匮乏、教师信息技术的能力较低,致使我校在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无论是在硬件还是管理上都遭遇很多困难。

数字校园建设的项目培训带给我们希望,让我们对数字校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数字校园是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有效地支持学生学习、转变教学方式而构建的数字资源丰富的校园信息化环境,它有利于拓展学校的校园时空维度,丰富校园文化,优化教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将会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冲击,预示着学校管理的方式、教的方式、学的方式发生巨大变革。面对如此变革,我们的干部和教师必须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校正处于建设初期,我们要扎扎实实迈好第一步。第一,解决认识上的问题。通过专家培训和实地参观,引领干部和教师对数字校园有正确的认识;建立奖励机制,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形成“干部引领,骨干示范,全体参与”的建设氛围。第二,深入调研,了解干部、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三,细化需求,制订学校的落实方案。第四,找到合适的建设商,进行数字校园建设思路交流。第五,针对方案进行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管理中心、学科资源库等重点模块的建设。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使这项工作逐步渗透到管理中,让全体教职工逐步接受和适应数字校园建设后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第一,在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数字校园建设,资金缺乏保障。第二,如何具体地调查师生应用需求,从哪几方面开展需求分析,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第三,前期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减轻教师负担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第四,数字校园建设不仅要考虑技术方案,而且要考虑技术支持机构、组织协调机构、运行维护队伍、制定规章制度与政策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挑战。

(北京延庆县十一学校 程玉玲)

经过前期市教委一系列的关于数字校园项目的培训及昌平一中数字校园建设的初步实践,我们对数字校园的理解正在逐渐加深。数字校园不再是像以前一样侧重硬件设备建设而相对应用不够完善。作为一所远郊区中学,我们的人力、财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很多功能面面俱到。因此我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将坚持“不求大而全,但要小而精”的数字校园建设理念。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用、能用、会用”。所谓“实用”指的是要从我校的实际需求出发,解决我校的实际问题。例如新课改之后,为了满足学生能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我校开设了多门选修课。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在进行选修课选课的过程中,人工排课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首先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能用”指的是完成后的数字校园对学生、教师、家长这三方面都能够实现各取所需。例如,学生能够查询每次考试之后自己的成绩;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校园这个平台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增加负担;我校有部分学生寄宿,家长能够通过数字校园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实现真正的家校互动。“会用”指的是完成后的数字校园,每个功能操作简单,方便好用,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很高深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在学校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方面,我们认为这不应是学校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而应该是学校的系统工程,各个部门之间一定要积极配合,互相呼应,因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数字校园领导小组,由各部门主管领导牵头,切实地把数字校园落到实处。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来了

“我希望能够看到孩子们拿着电子书包、电子课本,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跟远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朋友学习、聊天、交流……”这是几年前,一位年长的校长向记者描述的理想。随着中小学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随着软硬件环境的逐渐改善,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校园已经使这些理想逐渐成为现实。

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道,刷过学校为我们专门准备的CMIS卡,迈过古韵十足的大门,我们走进了北京市二十中学。校园建筑青额白壁,釉瓦瓷砖,掩映在苍松翠柏、白杨垂柳之间。徜徉校内,我们能够嗅到扑面而至的数字化校园气息,随处能够看到数字化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痕迹。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二十中将“海淀北部的一颗教育明珠”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数字化校园建设高瞻远瞩

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从两年前开始实施。当时正值北京市实施“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二十中人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们高瞻远瞩地考虑到未来教育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于是借此机会,学校将原有的五类百兆到桌面的布线结构升级为六类千兆到桌面的网络结构;完成网络骨干设备的升级;初步建成全校的数字广播系统;初步建设完成学校的数字电话系统;初步建成学校的门禁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以“极简和适用”的理念建设“高效和优质”的数字化校园

正如二十中陈恒华校长所说:“信息技术已经悄然地进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现在不是我们用不用,而是如何使用的问题。”二十中数字化校园建设切实遵循“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以教育教学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管理、校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二十中以“极简和适用”的设计理念,来设计和整合各个功能和应用,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作为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工具和助推器,二十中数字化校园从“高效”和“优质”两方面,建立了一套在一定标准和规范约束下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技术趋势的、人性化并且安全高效的综合信息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的水平。

鼓励和引导教学模式、方法、资源、工具的创新

通过数字化校园,二十中师生建立了可循环提升的、可逆向追溯的、完整流畅的教学环节衔接机制,形成教学相长的科学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多教学环节中是相互独立割裂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使教和学在更多环节上相互依存、影响、互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能够围绕固定的学科、知识点等持续展开,直至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学生的学习进度均被数字化校园所记录,学生可随时随处回溯自己的学习经历,通过数字课堂复习、预习、拓展学习等;教师则可依此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循环提升知识掌握水平。数字化校园帮助教师减轻了日常事务负担,有了更多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教研程序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构建

提要:建立数字化校园就是为了解决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问题,让各种数据资源能够在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实现高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该文首先对研究背景数字化校园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提出了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的数字交换平台建设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资源共享;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166-02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为各大学的提升信息化层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教育的环境、模式到教育的理念、目标,思想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高等院校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的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国高校在己经完成了基本的校园网建设阶段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并逐步开展了以“数字化校园”为主题的校园网升级改造建设。因此对数字化校园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课题。

“数字化校园”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提出这一概念。之后国内外大学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而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之后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强调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研究和学习的环境。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资源条件,也提供给教师及管理人员高效的办公环境。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校园系统。

1 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

“数字化校园”比一般的校园网要求更高,不仅仅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加要把师生在教学、管理、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有机的集合到一起,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应用系统部分的建设也就更加复杂。以常州纺院为例,需要具备以下功能:

决策:针对学校高层领导,“数字化校园”系统需要展示学校的每一个部分的信息(包括师生、设备、课程等),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现。也需要对各项状态数据进行单项或综合统计分析,能够展现出学校的发展及变化,是动态的。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初探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数字技术对于中学教育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辅助方法的改进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上,它对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校园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学教育要正视数字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努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学校课程、德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使数字技术运用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本文从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建设、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德育管理、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教与学的管理、数字化挑战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数字化挑战下的后勤服务管理六个方面,对我校在数字化挑战下所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与应有的态度作一个实践分析与思考,基于实践的视野来审视数字化对中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变革。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3-02

一、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电脑数量不够,其配置不符合要求。网络不能覆盖全校。

二是受软件制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及领导的教育观念需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刍议

【摘要】随着我国逐步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步伐,“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知,它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实现了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结构,和相比传统教育的优势及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备课,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24-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扎实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不断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的结构

2.1网络基础层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没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化信息就丧失了活动空间,数字化校园则根本无从谈起。

全文阅读

构建高校数字校园网络

摘要:介绍数字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网络中的应用。阐述了数字网络及其技术特征,论述了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的构成,并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数字网络;校园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00ppp-0c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应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改造校园网络,构建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1 数字网络技术

数字网络技术,包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是对这两种技术的融合与综合应用。

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是能将任何信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都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交给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网络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是指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技术。当计算机借助电信媒介,如铜芯电话线、光纤或卫星中继,实现连接后,网络就建成了。

全文阅读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都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目标。本文以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实例,探讨在高校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系统集成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便利性、快捷性,基于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字化校园的提出,促进了传统教育在教育的手段、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并为教学进行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项目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及其他一切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创造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教学、学习、科研提供平台,但这一系列的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数字化校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解决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独立性,即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信息孤岛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使全院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统一的服务,使整个学院内各项业务流程统一起来,最终实现教育过程信息化。

全文阅读

高校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智慧校园已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在绝大多数高校实现了数字校园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高校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的发展策略与建设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近年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迅勐发展,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

一、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我国高校信息化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在最初的十多年间,主要是开发和应用CAI课件、校园网络以及开发和建设分散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从本世纪开始,大部分高校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转到了数字校园建设。

这些年,数字校园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业务管理确实起到了一些变革,如解决了多点登录问题,解决了校园网内多个部门间进行应用系统管理的问题以及多个应用系统数据共享的问题(贾国荣,2012)。但数字校园还远没有达到高校信息化发展高阶要求,当前高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胡钦太,等,2014):

1.数字校园建设主要是打通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对信息门户平台与部门管理系统进行业务整合和数据集成,但对教与学两者融合度的改善不够,对变革教学模式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整合

前言

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建设了校园网工程和一卡通工程,但是由于校园网的建设往往和校园一卡通的建设时间不同,互有先后,并且,两种体系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造成校园网及其基于校园网建立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本文就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把一卡通系统和校园网系统有机的融合起来,构建新型的、高度整合的数字化校园模型.提出了基于一卡通的“1+x”整合思路。

一、一卡通在数字化校园中的特点和定位

1.一卡通的系统特点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终端等设备,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借助卡片载体,实现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的系统。从IC卡数据角度出发,通过对Ic卡应用流程的系统分析,整个网络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Ic卡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系统注重实时性。

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运行模式一般有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两种方式。目前主流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结合了两种运行模式.既可以联网使用,也可以脱网使用。联网时,系统以联机通讯方式进行,各种数据自动进行交换。一但网络出现故障,支付识别介质的卡片及终端设备仍然可以脱网正常使用,终端设备具有联网/脱网使用自适应功能。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为例,网络硬件系统架构如下:

(1)组网技术选择:校园一卡通主干网采用快速以太网交换。快速以太网作为现代网络的主干,无疑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快速以太网的主要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和投入成本低,同时可通过与交换技术的结合.满足中等规模的网络应用的需要。子网采用RS485星型拓扑结构,与以太网通过协议转换器进行无缝地联接,保证数据的实时传送。

全文阅读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校园推进的过程是数字校园系统及构成诸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对其进行分析。系统思维作为一种思考技术,能够深度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复杂性问题。当前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缺乏系统思维的恰当运用,表现为数字校园内涵理解因人而异、功能结构偏离核心业务、规划与设计中顾此失彼、对数字校园认识简单化等,这不利于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运用系统思维可以对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群体利益关系、系统的输入输出、推进困难的多重原因、系统的实体关系、系统循环等进行分析,以促进数字校园的良性循环发展。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下一阶段发展的更高形态,在系统分析数字校园当前发展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智慧校园取代数字校园成为未来主流学习环境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学习环境;系统理论;系统思维;系统复杂性;复杂性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2-0021-08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明确提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等,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度发展的需求下,很多高校和中小学纷纷加快了数字校园建设。

很多专家学者,如蒋东兴、程建钢、宓等认为,数字校园实践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于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关键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协调与合作”,各组织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严重制约着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功能效益的发挥。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研究。然而总体看来,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校园进行的研究较多,以有关数字校园的硕士学位论文为例,67.6%以上是从技术角度对数字校园展开的研究,从管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系统科学等视角对数字校园展开的研究很少。

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数字校园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数字校园研究的深化,更好地解决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如:从管理学视角看,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实现依赖于数字校园领导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安全机制、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评估机制和服务机制8种作用机制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协同理论的视角看,在数字校园推进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内外部阻力,保证数字校园发展影响因素的合力方向一致且正向向前,以实现数字校园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校园建设之中,推动“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方向的升级发展。

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作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为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非常多,系统科学在教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就目前教育理论研究情况看,系统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应用仍多停留在一般系统论的初级阶段,对系统科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显得不够重视。系统科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将会对教育研究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将自组织理论引入教育教学研究领域后,产生了协同学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创新、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创新发展、人脑内部信息的自组织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