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高校数字校园网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高校数字校园网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介绍数字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网络中的应用。阐述了数字网络及其技术特征,论述了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的构成,并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数字网络;校园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00ppp-0c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应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依托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改造校园网络,构建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1 数字网络技术

数字网络技术,包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是对这两种技术的融合与综合应用。

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是能将任何信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都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交给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网络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是指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技术。当计算机借助电信媒介,如铜芯电话线、光纤或卫星中继,实现连接后,网络就建成了。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在今天是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等技术的总称,是围绕信息的开发、存储、传输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技术。

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而且由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应用数字网络技术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目前,我国高校都在对原本传统的校园网络进行升级替换,由此可见数字网络的优势非同一般。

2 传统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众多,许多高校网络技术落后,应用存在许多问题。

2.1 校园网各部门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多数院校没有统一的规划, 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2.2 深层次的增值服务匮乏

高质量的校园网络是数字化建设的根本, 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 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2.3 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3 数字校园网络及其特点

3.1 数字校园网络

数字校园网络,是对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它是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出去。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在数字校园网络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3.2 数字化校园网的系统构成

数字化校园网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的建设:

3.2.1 网络系统――它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等“和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和建设。

3.2.2 应用系统――就是运行在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办公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和通信信息服务系统等。

3.2.3 基础数据――就是应用系统上的基础数据,如学生的信息、教师的信息、多媒体课件、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素材等教育教学信息。

3.2.4 使用人员――校园网的使用人员包括学校领导、系统维护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应用系统使用人员,以及广大学生等。

3.3 校园网络数字化的特点

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是校园网络数字化的突出特点,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们将成为高校校园网数字化的主要方向。

3.3.1 网络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前期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在这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将被赋予鲜明的网络特色,可见这一切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

3.3.2 智能化:从技术的角度讲,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设备或者系统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表人的劳动。

3.3.3 个性化:个性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出去,也可以通过其网站和定制系统获得所有具有相同需求的资料。可以说,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数字化校园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4 高校数字校园网络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网的构建,按照功能的要求不同,建网可能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部分:

4.1 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数字化校园网络要以校园网络为依托,构建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校园网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校园管理现代化,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主要是实现全校的教学、科研、财务、设备及学生等的统一管理。该系统是通过对各系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现的,系统下的各个模块分别对应各系部管理系统的相应模块,结合电子邮件服务,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还有一些信息处理,如公告管理“BBS管理、校长信箱”的功能。当学校要学习文件时,通过网具办公就可以使大家避免了时间的限制;本周的重要活动、有趣的讲座等,在网上公告登记处通知一下就可以了,很容易就实现了校务公开。

通过校园网教学应用系统中的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等应用软件,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考试手段现代化,提高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

4.2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校园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建成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图书网络,通过校园网实现各系在本地即可查阅书刊文献信息,并有良好检索功能(搜索引擎),然后通过加入Internet为校内外师生、科研人员及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

4.2.1 基础网络建设

基础网络的建设应尽量做到选型一致,以使维护量减少、技术支持到位,而精心施工则是保证网络长期畅通的有力手段。

4.2.2 现有资料的数字化

这是图书馆数字化的最大难题,按学校一般藏书量计算,就算用最快的扫描仪,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般可分两步走,先是两种文档并存,搞好电子目录和电子检索工作,为全面实现数字化做好前期准备;继而最终全面实现图书资料数字化。

4.2.3 数据库与WEB站点的建立

图书资料数据库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而图书情报也是一门成熟的学科,转换为计算机管理较为容易。

目前采用的数据库有三种类型:目录型、关系型和全文型。其中目录型投资少,对软硬件设备要求低,可迅速提高查询速度、辅助图书出纳流通,但无法通过网络得到具体资料是其最大的弊病。全文型数据库是读者最需要的,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大,应联合建设,尤其应注意标准化的问题,以便统一交流。

WEB站点的建立目前来说也是比较成熟的,并且可以依赖有的校园网站点,只是应尽可能的实用并容易被读者找到是建站需要注意的问题。

4.2.4 资料存储

对于线上图书馆来说,浩瀚的图书资料对存储是一个考验。如果资金允许,配备有机械手的光盘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且容量可高达数百GB,与光盘服务器的10GB的容量不可同日而语。最重要的是随着资料的增加只需增加光盘即可,而勿需因服务器不足而导致资料不在线。

4.2.5 图书馆资料备份的选择

尽管光盘具有可随机读取、存储寿命长等特点,但每日的运行必然导致数据的损失,如何做好如此庞大数据备份是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备份的介质有多种选择,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其实除了以上几项工作外,在线查询、出纳流通、期刊管理、图书采购以及非书媒体的管理,都是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一部分。

4.3 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实施

校园网的建设,不能仅仅为满足学校进行信息化改造,更为重要的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加强对分布式多媒体交互教学的探索。在这种没有粉笔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制作一份高质量的电子教案,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教师享有高度自。清新的网页界面,使课堂教学尤如网上漫游,教师只是鼠标的操纵者及讲解员,且不受讲课顺序的严格限制,可因材施教,自由往返某一讲授内容,无需考虑教师与电教人员的配合及集体排练问题。

同时,编辑效果快捷良好。制作电子教案时可充分利用Office中提供的各类工具,对于突出重点、分析难点,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5 结束语

数字校园网的建设将影响到校园内各类用户、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它的建设要适应、更要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数字化的校园网络,要因地制宜,从各高校实情出发,构建真正适合各高校的数字校园网。

参考文献:

[1]李绯.数字化校园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2005.

[2]王思波,马时来.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7-12-16

作者简介:欧政成(1979-),男,助教,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科技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