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读心得体会

双读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鱼兄妹快乐学期留言板(读书心得体会)作文300字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对非常有趣的双鱼座兄妹的一个学期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有趣的.伤心的.难过的.开心的……)这本书的主角就是那对非常有趣的双鱼座兄妹俩。那么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角,看看有多有趣吧!

双鱼座哥哥他叫小轩,和妹妹同年同月同日生,还在同一个班里读书。他的性格总是说不好,应该是个多元化的性格,不好把握,他的心计比妹妹多得多,但他总是表现出坦然的样子。他本来很自私,但有时却喜欢表现出侠骨柔肠。

双鱼座妹妹她叫小烟,和哥哥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和哥哥读同一个班。(读高一)哥哥只比她早生半个小时,但得叫他哥哥,这件事让她有点儿郁闷,不过她还是蛮喜欢喊他叫“哥哥”的。

怎么样呀,不错吧?嘻嘻!这一对双鱼座兄妹的确很有趣吧!这本书也很有趣哦!我很荣幸把这本书介绍给大家看,看完后,希望大家能提个意见吧!

全文阅读

双休版:打造更卓越的读者黏合度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武汉晚报》全新改版。之所以选择在周六亮相,是因为《武汉晚报》此次改版最大的亮点是在周六、周日推出了全新的“周末版”。《武汉晚报》在不被商家看好、投放广告最少的双休“动刀子”,下功夫,可谓别出心裁,堪称“逆袭”。《武汉晚报》编辑部在改版中提出,《双休刊》“今天头条”、“天下周刊”、“捌周刊”、“家周刊”、“知道周刊”等重磅新版块,是送给周末的特别惊喜。

近六个月来,改版收获了众多点赞,各零售网点反馈的信息表明,读者普遍认为改版后的武汉晚报“可读性增强了”、“更年轻、更时尚了”、“独家内容更多了”。

一、动因:读者的需求指明我们创新的方向

在酝酿此次改版时,出于提高双休日报纸的必读性和服务性的考量,武汉晚报编辑部就想到了创办“双休版”。有意思的是,广大读者同时成为《武汉晚报・双休版》重要的“发起者”之一――2014年10月8日,《武汉晚报》践行开门办报,在头版“开天窗”,就改版公开征集读者意见。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共收到1826份读者建议,其中,有许多读者表达了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武汉一纸风行的《武汉晚报・周末版》的怀念。

显然,读者的建议与编辑部的思考不谋而合――恢复周末版,改名为“双休版”。

武汉晚报编辑部在研究读者建议时也充分认识到,武汉的城市特点是有深厚的历史,有众多的遗迹,有过百万的学生和知识分子群体,老牌报纸也需要显示出自己该有的文化气息和培养小读者的功能。《武汉晚报》此次改版,需要更加突出城市特色和一张老牌报纸的特点,而相对而言,双休日的新闻存在着量少质次的报媒通病,于是创办“双休版”就成为此次改版的一个突破口。即对两天双休日的新闻结构和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在坚持“好看、好玩、好用”的新闻追求的同时,格外强调新闻的必读性,让读者周末在家休息时,能真正地坐下来饶有兴趣地阅读报纸,获得知识和享受。

变,在双休。1月17日,《武汉晚报・双休版》清新亮相。增设的“今天头条”、“娱乐捌周刊”、“家周刊”、“天下周刊”、“知道周刊”等重磅新版块,是在周末送给读者的特别惊喜。

《武汉晚报》力图向读者传递:“慢慢走,深呼吸,何妨将生活节奏在周末的‘悦读’中慢下来,何妨将碎片化的阅读在闲散的周末阳光中拼接起来”,正如在《改版致读者》中所描述的――“生命,是用来过的,不是赶的”。

全文阅读

试论小学双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双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小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想法设法在开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双语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双语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双语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从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双语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双语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圣陶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双语能力和良好的双语习惯。培养双语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双语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实现塑造“中国心”的重任。

双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双语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双语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双语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双语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

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双语,双语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双语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 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双语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双语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全文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双向交流

【摘要】阅读教学的双向交流是指基本教学要素即学生、教师、文本间的相互交流。本文试就双向交流的必然性及其特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诸同行。

【关键词】阅读;教学;交流Talk about reading teaching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Tian Huichang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interactions among the students, teachers and text. This article tries to his own opinions about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wo-way communication, to teach in the peer.

【Key words】Reading; Teaching; communication

阅读教学的双向交流是指基本教学要素即学生、教师、文本间的相互交流。本文试就双向交流的必然性及其特征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诸同行。

1 从物体互动的普遍性看双向交流的必然性

物与物的互动,使整个宇宙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风吹水面,水面迎风,荡起涟漪,冷暖气流的互不相让、势均力敌,便出现“雨雪霏霏”;有了云块间的相互撞击,才有了电闪雷鸣。至于“林簌结响,调如宇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隍”(《文心雕龙·原运》)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

全文阅读

知识的双向互动与知识咨询服务质量的提升

摘要:单一的知识咨询服务,缺少馆员与读者双向的心理信任和长期有效的双向知识互动。知识的双向互动,首先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心理互动上,在双向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长期有效的知识咨询和知识互动模式。在馆员与读者的双向互动中,知识本身呈现出的双向的互惠性,并在知识的互动中促成馆员咨询服务质量与服务创新意识的产生。

关键词:双向互动;咨询服务;知识;馆员;读者

马克思对互动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1](P.320)由此可见,互动是人类在社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传播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中,馆员与读者是形成知识双向交流互动的核心。在馆员与读者的知识咨询过程中,知识的受惠者并不只是读者,具有浓厚的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教师读者,同样会在知识咨询的互动中,促使馆员的院系专业学科知识与咨询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这时知识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呈现出双向的互惠性,这种互惠性集中体现在馆员与读者的双向心理互动上和知识咨询中的知识互补上。

知识咨询中的双向互动有三种:网络上的知识信息互动、学科间知识的转换型互动、馆员与教师读者之间的知识互动。

一、知识咨询服务中的心理互动

图书馆的服务信息来源主要靠读者来提供,这时就产生出一种文献信息服务中常见的现象,带着需求信息而来的读者是信息的主动咨询者,而咨询者的信息需求方向,内容与提供者的身份、年龄和知识层次,馆员并不是随时都能掌握的,馆员的文化素质、知识面、服务能力也并不是时时与之等同的。作为被动的问题解决者,馆员首先要和文献信息的提供者进行一次咨询之前的身份与知识层次之间的互动,使互动双方在心理上对对方的文化修养、个体气质、知识层次有一定层次的了解,在了解中建立双向的心理信任,才能为下一步双方知识咨询的开展提供基础动力。

人的互动形成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生使人类个体带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知识的高低使人类个体素质在生活中表现出独有的特质。人类之间熟知成度的高低,是通过以上三方面来相互了解的,馆员与读者个体之间的最初交流,也是通过对双方的文化修养、语言交流、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文化素质与心理素养来相互体现。

全文阅读

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对成绩影响的相关问题探讨

通过对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学生成绩的统计,对修读经双对学生主修专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从学业自我效能、自我决定和动机的强烈程度等几方面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双学位学业自我效能自我决定学习动机近年来,由于不同学科间互相影响、交叉发展的趋势日益增强,社会对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也愈发强烈。为适应这种趋势,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学生,北京大学从1989年起便开始尝试辅修/双学位的教育模式,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规模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极大鼓励了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学业的同时参与辅修/双学位项目的学习,“修双”――成为北京大学本科生中颇为普遍的一种选择。但随着修读双学位学生人数以及投入热情的日益增长,“修读双学位侵占学生主修专业学习时间,导致学生主修专业科研热情、学习成绩下降”也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顾虑与批评。一、研究对象及背景由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是校内选修人数最多、认可度最高、也是公认负担较重的双学位项目。同时,修读双学位的第一学年为学生修读课程、花费精力相对最高的时间段。故本文选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考察阶段为其修读双学位的第一年。由于每年录取人数固定,而报名人数远超于这一数字。因此,经济学双学位学生的选拨机制为:每年根据报名、录取人数确定录取百分比,分院系对报名学生按学分绩排序,对各院系报名学生按此百分比进行录取。二、数据分析1.不同学部学生修读双学位人数差异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于2011年3月对北京大学2007~2009级修读经双的人数进行的一项统计表明,这三个年级中,理工类学生修读经双人数为929人,占全部3805人中的24.42%;人文类学生修读经双人数为453人,占全部1571人中的28.84%;社科类学生修读经双人数为547人,占全部1303人中的41.98%。

2.修读经双学生与未修读经双学生主修专业的成绩及双学位成绩

截止2012年11月,北京大学2010级校本部正常在读学生总计2354人(由于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学生不得参加经济学双学位的学习,故不参与本统计)。其中,于2011年9月开始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并坚持完成第一学年学习的学生共427人。经济学双学位获得学位所需学分为44学分,校内学生每学期所选学分上限为16学分,而主修专业每学期所选学分上限为25学分,故修读双学位的学生每周仅在上课一项需比其余学生多花费64%的时间。

表1体现了不同院系学生整体与修读双学位的部分,在2011年5月(报名修读经双前)和2012年9月(修读经双一学年后)主修专业的成绩变化的对比,以及修读经双学生的主修专业成绩与经双成绩的比较。表2体现了修读经双和未修读经双学生在以上时间段主修专业成绩变化的整体对比。

(2)北京大学绩点计算方式为:课程成绩60分以下绩点为0,60~100分之间绩点算法如下:课程绩点=4-3(100-X)×2/1600(60≤X≤100)。(3)绩点变化指的是用该院学生2011年5月到2012年9月之间的绩点升降:具体是用2012年9月的绩点减去2011年5月的绩点。

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修经双的同学,其中绩点上升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与未修经双的同学,绩点上升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χ2(1)=1.818,p=0.178>0.05。由统计中可看到以下几点:修经双的学生和未修经双的学生,本专业的绩点上升和绩点下降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对于修经双的学生而言,明显增加的学业负担,并未造成其成绩与其他学生产生差异;从经双的成绩来看,各学部学生的成绩理工类最高、社科类其次、人文类最低;人文类院系中较多出现本专业绩点下降,且经双成绩低于全体平均水平的现象,如历史系、中文系、外国语学院。三、从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的角度分析以上统计结果产生的原因从学分的角度来计算,修读经济学双学位的学生,平均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出约一半的学习时间。一般的观念看来,必然会导致其主修专业学习时间的减少和成绩的下降。但统计表明,并非如此。事实上,由于修读经双的学生之前的绩点相对就较高,在这一较高成绩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或保持不变,比本身成绩较低的学生成绩的进步空间更小、更为困难。是什么因素使得这部分学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1.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自我效能,是Bandura首先提出并建构了相应的系统理论。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之信念”。学业自我效能则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以往的研究大量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有明显的预测能力,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在各种难度的学习中成绩都更为优秀。同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有更高的学业自我效能。研究同时表明,拥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的个体往往选择倾向于更有难度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加坚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经济学双学位在录取时采用按照主修专业成绩择优录取的标准,修读经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成绩更为优秀,因此,这部分学生一般会拥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由于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双学位在所有双学位中在学分要求、课程难度上都是公认较高的项目之一,这一选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部分学生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因此,这部分学生愿意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平衡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的学习。2.学习动机对于成绩的影响(1)自我决定对成绩的影响自我决定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和人口数量的悬殊比例,导致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无法进入自己选择的学校,或者即使进入心仪的学校,也会被调剂到非自主选择的专业。而选修经济学双学位的行为则基本上是完全由个体发出的,因此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自我决定。通过对2011年报名经济学双学位学生的自我陈述的整理可以看到,由于修读双学位这一行为较高的自主性,故而在较高程度上促使其学习动机内化,增强其学习的投入度。自我陈述中最高频率出现的选修动机为:“我从小就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原本当初填志愿的时候就想填经院,对读经济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从其中一位同学的陈述中尤其可以明显地体现出自我决定能力强的个体在选择中期望更主动地掌握和控制情况:“我申请经济学双学位并不是要得到一纸证书为将来找工作增色,而是因为开一家玩具公司是我儿时的梦想。从小到大,我利用假期给废品收购站打过临时工,在书店当过店员,为校学生会拉过赞助。这些切身经历一方面让我深深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更让我对金钱背后的经济运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了梦想中我自己的那份事业,将来的我一定会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希望北大能给我这个机会,获得最专业的经济学知识。”自我决定的研究表明,成就与自我决定是呈正相关的。这也是修读双学位的学生往往在主修和双学位的学习中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的重要原因。(2)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在不同学部学生间的体现出的不同影响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从不同学部的学生修读经济学双学位的比例上可以看出,社科类学生在修读经双的学习动机相较其他两类学生更为强烈:41.98%的修读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类的24.42%和人文类的28.84%。从各院系学生经双绩点的对比中可见,理工类学生成绩最高,这与经济学需要大量数理知识作为基础有关,理科学生确实易于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在数理基础基本一致的人文与社科类学生中,有更高修读经双的意愿的社科类学生取得了高于人文类学生的成绩。而人文类院系中较多出现本专业绩点下降,且经双成绩低于全体平均水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EcclesJS,WigfieldA&Schiefel U.Motivation to succeed In Damon W&Eisenberg N.Handbook of childpsychology:social,emotional,and personalitydevelopment[M].New York,NY,1998.[2]刘海燕,闫荣双,郭得俊.认知动机理论的新进展,自我决定论[J].心理科学,2003,(6).

全文阅读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

摘 要:通过对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语感对阅读的指向作用、阅读对语感的导向作用,并创设有利于促进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的阅读环境和隐性环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阅读;双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72-01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学生的语感是学生能力体现的重要一环,并且好的语感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章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的阅读能力。朗诵不仅能使学生发音正确,锻炼普通话,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语感与阅读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1. 语感的本质

语感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言语、言语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过程。阅读文章时,语感是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感知,将感情与文字结合起来,深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理活动。个性化的语言模式显现出不同的语感表现形式,相同的文字经由不同的人表达,人们对文章的感悟不同,朗诵的语感也就不同。语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通过相关材料感知作者思想,这样理解出的感情很粗糙。因此,学生只有将自己心理感受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体会起来才会比较深刻。

2. 阅读的本质

全文阅读

“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的整合

摘 要:什么是朗读?什么又是朗读教学?课文体会得深是否朗读得就好?反之,朗读得好就能说一个人课文理解的深吗?在散文朗读教学中又如何将“情感”和“技巧”很好的融合?很多人对此都存在模糊的概念或一定的误区,在此文中,笔者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情感;技巧;朗读;朗读教学

对于“理解”和“朗读”的关系,笔者认为:“课文体会得深朗读不一定就好,而朗读得好就一定说明这个人对课出了深刻的分析,作者的心灵与朗读者的心灵彼此碰撞,从而引起了心理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朗读者通过一系列地再加工,有了自己的一份体会与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动情。”而此处所说得“心灵碰撞”和“一系列再加工”便是本文题目中的“感情”与“技巧”。要弄清楚二者是怎样在散文朗读教学中有机整合起来的,首先就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即什么是朗读?什么是朗读教学?

一、 朗读与朗读教学

所谓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朗,是说声音清楚、响亮;读,就是读书、念文章。朗读,也可以叫诵读、读书,就是诵书的意思。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把书面上写得语言变为口头上说得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而朗读教学作为一种方式,是想通过这种途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为了培养学生挥洒自如的口才和一看就清、一听就明的语感;为了能够通过言志传神的方式来对学生产生教益、使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文化经典。

既然朗读教学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朗读教学呢?这就要靠“情感”和“技巧”的整合了。

二、“情感”与“技巧”在散文朗读教学中的整合

全文阅读

十二星座具备哪种“读心术”?

白羊座:直觉读心术

白羊座在火爆脾气之中隐藏着超强的直觉,往往是你有心事不想说,但白羊座人都能凭借直觉看穿,并且准确率都蛮高的。值得一提的是,白羊座的这种直觉读心术在更多时候是为了帮助朋友分担忧愁,当然,这与他们那与生俱来的仗义性格是分不开的。

金牛座:交际读心术

很多人都把金牛座看成是笨笨呆呆、反应迟钝的典型,但其实金牛座是十二星座里交际手段仅次于天秤的星座。金牛座既有耐心,又很会倾听,这使他们成为值得大家信赖的人物。而在各种场合的锻炼下,金牛们更总结出一套凭借交际手段来看穿他人心思的方法。这种交际读心术不仅帮助金牛座更深入地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也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的感受能力。

双子座:互动读心术

双子座是十二星座里互动能力最强的星座。他们能轻松调动起周围的气氛,出众的口才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则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聊天对象。而双子座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也练就了一套特有的读心术――他们能从旁人的话语、手势,甚至一个眼神里体察到对方的真实想法,而更绝的是双子座的这种互动读心术还能给他们赢来“善解人意”的美誉。

巨蟹座:柔情读心术

巨蟹座具有温和的性格及似水的柔情,这使得他们总能成为亲切和善的代名词。而柔情也便成了巨蟹座最有力的武器,他们能在款款柔情蜜意中让对方失去警惕,把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不过巨蟹座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是要摸清对方的状况,只要对自己没害处,他们还是会真心对待别人的。

全文阅读

熟练双语、单语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研究

摘 要: 本研究采用Daneman和Carpenter的测量工作记忆广度的实验范式,分析熟练双语者与汉语单语者在汉语背景下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及其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双语环境下,早期习得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母语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存在差距。(2)第二语言背景下,工作记忆容量高的熟练双语者阅读理解成绩好,工作记忆容量低的熟练双语者阅读理解成绩差。

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 阅读理解 熟练双语 单语1.引言

工作记忆最早由Baddeley和Hitch于1974年提出,他们认为工作记忆能同时存储和加工信息,这和短时记忆概念仅强调存储功能是不同的。这种形式的信息加工和存储方式在许多高级认知活动,比如,言语理解、推理和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2],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推理等一系列高级认知活动都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设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也影响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早期习得第二语言与晚期习得第二语言有着质的不同,晚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水平。本研究欲采用Daneman和Carpenter测量阅读广度的实验范式,采用崔耀(1996)编制的工作记忆广度测量材料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10]。探究早期习得第二语言者与母语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中选取的早期双语者为一年级及之前开始学习汉语的大学生。

此外,有研究者推测工作记忆能力对阅读推理加工以及语篇表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预测者[6]。为什么工作记忆容量可能影响阅读成绩Daneman和Carpenter认为[3],由于工作记忆是有限的容量,加工和存储相互竞争,缺乏技能的阅读者将把更多的资源用于语义加工,因而保留一小部分资源用于记忆测验。Engel和他的合作者认为低广度被试不能很好地抑制不相关的信息,从而使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或混淆对有关信息的加工。目前许多心理学者关注读者是否会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调整其认知加工,认知加工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建立心理结构,这就增加了工作记忆的加工和策略,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李美华、白学军研究发现第一语言工作记忆容量高的学习者比工作记忆容量低的学习者阅读理解成绩更好[5]。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第二语言条件下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双语者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2.方法

2.1实验仪器与材料

采用E-prime心理实验专业软件,在14英寸的计算机上实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