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专业知识

审计专业知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

【摘要】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全文阅读

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

摘 要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通过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等多种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审计人才。

关键词 审计人才 培养质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特色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审计是会计的分支,审计专业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会计专业可以培养审计专业人才。这种指导思想导致1998年教育部在调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时,取消了审计专业,后来在有关财经类高校的争取下,教育部在目录外设置了审计专业(编外专业)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激增,很多高校纷纷恢复审计专业,现实的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审计人才培养的模式究竟是默守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还是适应审计市场需求,追求审计学科发展的特色。

据此,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审计学科与会计学科的培养目标不同,由此其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也应存在较大差异。会计学科的主要课程显然不足以提供审计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其知识构成也不符合现代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设计应以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掘和培养 强调其宽广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创新性的思维,依此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方法、企业财务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逻辑学、审计法学、比较审计学等。

2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审计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或没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由于自身未能对审计理论充分理解,讲授理论知识时不够明白透彻;有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或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缺乏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学时不能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以上这些状况都直接降低了审计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全文阅读

基于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问题研究

【摘要】国家审计职业化是我国全面深化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审计机关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化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职业化 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

一、审计人员职业化理论分析

(一)职业化管理目标

审计职业化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结构,掌握特殊的技能方法,能够独立履行审计职责的专业特征。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是指在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先进的职业化管理理念引人至国家审计人员管理中来,以明确国家审计人员在做什么的基础上,规范国家审计人员如何做的过程,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及政府对国家审计人员工作的要求。其目的在于改变现有“重行政轻业务”的审计人员管理方式,突出审计本质中的业务性部分,改善管理方式和工作内容不匹配而引发的矛盾。由此,笔者认为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主要包括确保审计队伍的质量、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的作用

国家审计人员职业化可以帮助审计充分发挥法律赋予它的监督职能,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除此之外,它也有利于提高审计队伍的结构和质量,提升审计工作的形象和权威。尽管审计署党组曾在2004年提出过“实行审计准入制度,促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打算,但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建立完善适合我国特点的审计职业化队伍,以提升我国审计队伍的形象,维护审计机关的地位和权威。

二、专业胜任能力与职业化的关系

全文阅读

立足职业能力培养的审计课程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用人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应用性知识,还要有具体的实践能力。担负人才培养使命的各类高校应重新审视定位,各专业培养目标应满足具体职业要求,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体现专业特有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因此,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独立学院开设审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能力 审计 独立学院

随着我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专门化的发展,独立学院开设会计学专业旨在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财会人员。审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应关注审计职业需求。下面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的解析,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以此来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基本理论观点

职业能力是完成特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也称胜任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定义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实务工作环境中按照设定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胜任能力是以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为基础的。

(一)职业能力的要素

《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中认为:职业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和道德等专业素质和实务经历。这些都从个体投入的角度对职业能力作了要求。

(二)职业能力的层次

全文阅读

现代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及构建策略

摘要:本文以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为基础,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根据目前内部审计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及内部审计工作全面提升的要求,提出了上述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的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 能力素质 构建策略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面临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审计对象的载体形式,也使审计技术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的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使内部审计关注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公司治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内容的不断拓展引导内部审计重心发生调整。在审计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应该如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新环境需要,是我们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

一、Celand的能力素质模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

1973年,David Mc Celand博士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说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通过事例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业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他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Competency)。随后的研究,David Mc Celand将能力素质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能力素质模型被定义为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本文研究在新环境下内部审计需要什么的能力素质。

根据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内部审计不仅提供保证确认业务,还应提供咨询业务,审查对象涵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各领域,审计使用的手段必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技术,其目的是为了组织价值的增值。根据Celand 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必须为满足审计目标而拥有各种知识、技能等。现代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应能满足以下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的需要:

(一)内部审计内含和外延的不断扩展

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关注公司的经济活动,还要关注其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是其业务涉及的领域,因此要求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相关领域的知识,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一方面现代企业不仅对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重视,同时也对企业内、外部的约束机制和监管制度依存度越高,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就更严。另一方面,现代内部审计为保证组织价值的增值及其目标的实现,其重点必向管理领域转移,咨询、决策及效益提供更多的服务,需在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覆盖这些领域。因此,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审计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审计实务教学需要跟上时代的进步。现有的审计实务教学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理念,达不到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文章通过对审计实务教学的现状分析,对审计实物教学中存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审计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审计实务专业现状

在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5―2016年)》来看,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生源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危机感,因为近些年来的计划生育,导致了在高考中的生源出现了不足的现象,另外,因为中国大学的扩招政策仍在实行,所以在各个高校的生源储备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在对北京的部分本科院校进行的调查中,对于审计实务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采访,这些学生多数在被录取前对审计实务专业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不知道审计实务专业是做什么的,所以在审计实务专业上的考生生源就相对较少。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在审计实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2审计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审计实务专业的教材是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来进行编撰的,对于这些开展审计实务专业的学校来说,基本上都是比较侧重学生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从目前的教学发展来看,审计实务专业的教材选用的实例缺乏相关的逻辑关系,这些案例缺乏一条贯穿的主线,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而且这些审计实务知识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它们在内容上划分过细,知识点往往分散于教材中,不易总结,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使得学生对于审计判断能力较弱。在教材的编订上,没有根据审计实务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而且对于审计理论也没有依据渐进的理念进行培训。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审计实务专业教材大多数都是给出比较大型的案例,对于这些刚刚接触审计实务案例的学生来说无法得到有效的理解,不能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

(1)对于审计实务课程不注重规划。审计实务课程是基于审计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进行设置的,在审计实务课程的开展上,因为受到现有教材合适性的制约,对于学生来说审计实务课堂是枯燥无聊的。除此之外,一些审计实务教师也缺乏相关的审计实践,没有自身的审计经验,导致在课堂上不能将案例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不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地步,所以,他们的审计实务课堂讲授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使得审计实务教学质量满足不了教学目的的需要。与一般的经济类专业相比,审计实务专业需要的教师质量要求更高,需要他们拥有相当高的专业素养,没有实际的专业本领,就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不能独立开展审计实务研究,所以,对于审计实务教学,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课程设置,将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至审计实务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对审计实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全文阅读

审计复合型人才培养论文

一、样本选取标准

为了使问卷调查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主要从省厅及各个市县级审计机关选取了一些从事审计工作时间较长,有较高职称和学历,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审计人员作为调研对象,以期从对这些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及访谈中来了解他们对审计复合型人才的看法和建议。具体调研情况是:在有效问卷调查中,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占到71%,研究生占到16%,大专占到13%;在专业构成上,第一学历中,学习会计学专业的占到36.6%,其次是审计学17.2%,和计算机13.4%;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中,从事审计业务类的占到82.1%,从事综合业务类的占到17.9%;在被调查对象所处职位中,处级以上干部占2%,处级干部占15%,科级干部占到52%,科级以下干部占到31%;在专业技术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到36.6%,中级职称占到55.2%,初级职称占到8.2%;在参加工作的时间上,有42%的被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在20年以上,16%的审计人员在16-20年,19%的审计人员在11-15年。

二、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在审计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审计工作相关程度上,8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相关的,只有11.9%认为不相关。

(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关于专业胜任能力,90.3%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胜任,只有9.7%认为比较吃力;但与审计发展要求相比较,只有6%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专业能力完全能够胜任发展的需要,34.3%认为比较能适应需要,36.6%认为其适应能力一般,23.1%认为比较吃力。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专业要求上,有高达97%的被调查者认为作为专业审计人员,其知识结构应该宽广,具有复合型从业技能。

(三)在解决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问题上,4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进修培训,29%认为请求领导派出去学习,只有19%认为应该抓紧时间自学,补充知识。这说明审计人员对培训的要求非常迫切。

三、复合型审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从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上来看,89.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非常重要,9.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比较重要,只有0.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不重要。另外结合访谈情况,我们可知,整个审计系统的人员对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从思想上来看还是很重视的,都认为审计领域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带领,从而推动审计系统的发展。

全文阅读

浅谈地方性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摘要】面对内外部挑战,为了适应内审工作要求,本文论述银行内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特质等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实现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内审人员 挑战 能力 对策与途径

新的金融形势下,地方性商业银行(简称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与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审计能力、实践经验、任职资格。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涵盖了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多种审计类型。随着银行内部审计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对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银行内审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监管对银行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混业化发展,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对银行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银行高管层对于内审人员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对于现代银行的内审人员,高管层赋予很高的期望。不仅充当合规文化的促进者、风险管理的预警者、经营管理的客观评价者,而且是管理决策的参谋者、先进经验的传播者、业务利润的增值者等。

全文阅读

审计判断偏误防治措施论文

摘要:在审计实务当中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作出审计判断。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全文阅读

审计判断偏误发展

摘要:在审计实务当中需要审计人员在审计各阶段、各环节作出审计判断。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审计判断偏误的存在是导致审计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及其防治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