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科教学

生物学科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学教学与生活科学

: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要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生活,使生活更美好,社会更文明。生物学教学应该把生物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人与自然、生产发展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生物学科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注意创设生活中观察情境。在教案设计中注意这方面安排。介绍花的结构就设计一张表请学生回家通过观察填写有关内容(表1);学习种子结构后请学生观察家中的种子填写表中内容(表2)。

学生通过观察,更牢固地掌握生物学知识。生物老师还要抓住学生春秋游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设计观察内容。根据已学过的生物学分类知识,请学生找出科的代表植物,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生活中观察生物,掌握生物学知识。

利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现象。

生物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在生物学教材中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知识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有机的加以渗透生物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种子萌发条件”这节课后,布置学生回家做种子萌发实验。全班40名同学,其中31名同学实验成功了,9名同学实验失败了,于是就组织同学一起观察失败的实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大家找出了4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他们没有给种子及时浇水,刚开始萌发就了,还有几位学生实验失败是由于放多了水,种子全部浸在水中没有氧气腐烂了。实验中有些学生做了观察日记,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一些问题,例种子萌发时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菜场里卖的发豆芽,不该是发豆芽应该是发豆根。有的同学发现培根突出种皮后有往地上长的特点。有的同学发现绿豆芽长高了放在阳台上它的茎弯向窗外一边……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疑问相互讨论寻找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向日葵向阳开,是因为植物顶芽有趋光性,韭黄只能在暗处培养,是因为叶绿素形成需要光;米变成酒是因为菌类起作用…… 这样的学习学以致用,掌握知识也就牢固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学习掌握生物学知识,创造科学的全新生活。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在生物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不但要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并要善于运用书本知识创设崭新的生活。例“生态与环境”学生们从生活的环境中着手调查,发现近年来宝鸡发展迅速,尤其是地产业。到处高楼林立,但环境保护跟不上,有些地方绿地很少,特别到冬天空气质量下降,雾霾严重,给人们身体造成影响。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们根据已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进行绿化城市的设计,根据宝鸡的实际情况,在绿化城市中要注意到少用地,多植树,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设计了这套方案(表3)。

全文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学科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进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慎密的分析问题能力;进行认识自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正确的世界观去分析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并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兴趣;实验;观察;严谨;逻辑思维;世界观;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46-01

中国科学教育已走过了百年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并且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培养未来的科学家,目标定位是树立“全民科学”“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不但要重视传授科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科学方法,培养善于质疑、敢于批判的创新精神。中国一直采用分科课程模式,即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代替科学教育,这种模式对普及科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要在生物教学中加强这些素养的培养,是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一、学科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

生物学习兴趣是对生物学力求认识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渊博的知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情境创设,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例如在讲高中生物绪论时,生物学和它的发展方向的内容最好用一课时来讲,应多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过程、环境污染的治理,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研究前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都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当代重要的科学领域,都与生物知识有密切的关系。正如《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而认识到生物科学的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热爱生物,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 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全文阅读

本科生生物学教学探析

1内容选择要适应医学本科生的需要

神经生物学目前尚没有全国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各教学单位均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就本学科的内容而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究竟哪些内容适合于医学本科生教学,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断探讨的问题。最开始,我们选用了神经生物学主流研究工作相关度比较大的内容,即:把微观研究成果的讲授作为课程主体,主要包括离子通道、信号转导、神经发育等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之所以把这些内容当作主体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于教师来说,这些内容与平时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非常熟悉,讲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神经生物学的新内容、新进展主要集中在相关领域。但教师单纯地对本学科新内容与新进展的讲解,却未能让学生“买账”。众所周知,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结果,如果仅仅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是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意愿、培养目标和职业需要等因素,而不能仅仅从教师自身的兴趣和意愿出发。痛定思痛,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多次的问卷调查,综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医学本科生更希望知道这门课的内容能解决医学上的什么具体问题,对其他医学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基于这种情况,经反复论证,在保留部分原有微观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行为、整合等神经机制为主体的应用研究成果,将情绪、注意、学习和记忆、大脑功能偏侧化、语言等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同时,注重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尤其是将神经系统典型疾病(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前沿进展系统地介绍给学生。教学内容改革后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转变是成功的,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理趣结合

神经生物学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各种神经系统现象的本质研究,对本科生来说较难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进而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神经生物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独具特色的授课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1部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或临床实例,使理论知识有切实的载体例如,对恐惧情绪的讲解中,对中国科学家在NR2B受体发现中的贡献作重点讲解,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探索神经科学知识的热情和欲望。

2.2在讲授方式上,每一个主题先从历史讲起,对一些获得重要结论的原始文献进行详细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思考脉络,便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2.3多注意新知识、新进展的讲解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虽然基本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整体印象,但神经生物学毕竟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新近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弥补基础理论教学的不足。另外,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讲述与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

2.4对本学科所用的重要的研究方法,尽量进行录像演示教学,增加学生的直观性认识例如,为了向学生展示离子通道的研究技术,我们设计制作了膜片钳操作技术录像,将难懂的技术动态地展示给学生,学生普遍反映对这种技术的理解更深入了。此外,在条件允许时,会组织部分感兴趣的学生参观科研实验室,并请有使用经验的教师讲解每种仪器的功能和用法,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相关研究的直观认识。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式,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神经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兴趣,也使学生对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神经生物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全文阅读

生物科学中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生物科学又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生命科学之所以成为带头学科,其核心是生物化学的引人瞩目的发展。生物化学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也是研究生升学考试必考的一门课程。该门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包括蛋白质、糖、脂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包括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学习的效率,从而影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进一步的深造。因此,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组结合十多年来对生物科学专业讲授生物化学的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

1.1简化课本教学内容

我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开设于大二第一学期,总课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36学时。该课程选用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分上下两册,共40章。第三版相比第二版来说,增加了不少篇幅,由原来的23章扩展为40章,很多章节增加了全新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对于本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掌握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应用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每章都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毫无疑问课时数不够,也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时数和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比如第一章和第二章分别是介绍糖类和脂质的基本结构、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该专业学生在大一时就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而这两章的内容跟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有关联,且某些内容在后面代谢部分也有介绍,所以这两章就可以跳过,直接进入第三章。

1.2调整课本教学内容

紧凑的教学内容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打破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课本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第三章氨基酸的结构与第四章蛋白质的共价结构、第五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第六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整合在一起讲解,这样更能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互动式教学

全文阅读

生物科学史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关于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误区,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当年的实验和理论。本文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为例,阐述如何在去还原时代,展开生物科学史教学。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生物进化

生物科学史是高中生物内容的重要组成,是教学的重点之一。“科学史”(HistoryofScience)一词来源于“历史”(History)一词,是对这一词的进一步深化,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的是述说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第二,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所进行反思和解释。在生物新课改革中,明确提出要重视HPS教学(即科学史教学)。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旨在引导高中生能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将科学史拆开,变成一个个的实验展开教学,关注到科学家展开具体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并解析各个实验的优缺点,而忽略了科学家如何一步步地对生物科学进行探索。关于生物科学史教学,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不以现在的科学条件,居高临下地评判生物学史上的各个实验与推论,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上那些璀璨明珠,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并尊重每个实验的进步与跨越。如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罗伯特森关于细胞膜“单位膜模型”假说,这些在今天看来有着缺陷的实验或假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有着深刻的背景和意义,具有合理性。要呈现符合新课改所要求的生物科学史的课堂,需要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可靠的、详实的科学史资料,给学生还原当年生物学家研究的特定历史条件,体现历史的发展。

每一节生物科学史的课程,都有属于本节内容的核心和主线。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为例,该节内容核心是论述各种生物学说,解释生物从何而来,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即210年前1809年1859年现代。在210年前,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喜怒无常的大自然充满了无限敬畏,对自然生物的理解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认为神与自然是一致的,是神缔造了万物,各物种是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神创论”符合人类的认知进程。后来,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认为生物是进化来的,他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呢?青年时代的拉马克与卢梭相识,卢梭经常带拉马克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参观,并向他系统地介绍了许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使得拉马克由一个兴趣广泛的青年,渐渐只专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拉马克在20多年的生物科学工作生涯中,写下了《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动物学哲学》三本著作;在对植物与动物的研究过程中,拉马克发现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没有关系,而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由此,拉马克第一次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念,并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的哲学》里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关于核心问题“生物是如何来的”,拉马克给出的答案是进化,进化的动力来自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虽然拉马克是第一个系统提出进化理论的学者,但是他的论点并没有引起当时同行及社会的太多关注。其中就包括生物进化理论史上的关键人物——达尔文。达尔文出身于一个基督教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震惊了当时的学术界。为什么达尔文能够写出这本书?这需要我们一起回到达尔文的时代去寻找原因:当时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已经提出,虽然达尔文持怀疑的态度,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深埋心中;在剑桥读书期间,达尔文有幸认识了当时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和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并受到两位大师关于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专业系统训练;达尔文通过长期观察,已经注意到人在家禽动物的培育过程中起到选择的作用;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着一群亲密关系的小鸟,它们虽分处不同的岛屿,但居然存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一些渐变特征;1838年达尔文拜读了托马斯马尔萨斯的著作《人口论》,这本书给予了达尔文灵感;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达尔文与他们有较深入的交流。这些条件促使达尔文写下了《物种起源》,正式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虽然说拉马克和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不尽完善,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直紧盯着那些不完善的地方,而是要看到科学家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他们如何推动学科一步步向真理靠拢的贡献,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不易、漫长的历程,理解科学不是静态的体系,而是不停发展的动态过程。在历史中学习科学,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充实的史料有利于再现时代语境对于科学探索的影响,科学史的教学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争论和探索之中发展前进,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善质疑、勤思索、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健、刘恩山.“科学本质”的研究及其进展[J].生物学通报,2007(6):38-40.

[2]夏卫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中学生物学,2009(5).

全文阅读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双能力”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生物科学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迅速、最热门的学科之一,美国科研队伍中有50%都在研究生物科学,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国家对于生物科学的投入非常多,因此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生物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基础科学方面,它可以帮助人类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促进对自然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索;从人类生活方面,生物科学与之最息息相关的领域有两个方面,即医学和农业。医学可以帮助人类根据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研究发病机理,从分子层面定向设计药物,帮助人类克服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顽疾,农业可以实现定向育种,实现农作物及动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抗病。同时,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还可以转化到非生物科学上去,例如DNA芯片等,进一步造福人类。目前,我国的生物科学和技术产业正迅猛发展,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很快投入到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双能力”,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且具备创新能力的技能型生物专业人才的责任。

二、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双能力”的改革措施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和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改变传统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模式,整合实验教学资源,超越单门课程的范围,建立实验课程之间的系统联系,促进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避免不同课程中的重复性实验,提高实验课程综合化,将原有相对独立纵向联系的实验课程,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实验课程体系,以提高和实现学生“双能力”的培养。

2、开展校内实验平台的模拟训练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实验课内容较多,主要有《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工程实验》、《基因工程实验》、《蛋白质与酶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分子工程技术实验》等,通过发挥校内实验平台的优势,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等多样化实验项目,通过生物科学专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校内实验平台上获得初步的生物类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逐步掌握研究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实验教学发挥最好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实习模式的调整与完善彻底改变以往的实习模式,将课程实习与实践、认知实习与实践、生产实习与实践、毕业实习与实践等专业实习时间统一集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直接参与到相关生物类合作单位的工程项目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与实施以及相关生物过程的控制与调整等工作,培养学生整体、系统全局的观念,并借助企业先进的实验条件及技术,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开创良好局面。同时,这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为企业提供一个选拔工程人才的平台,最终使双方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很多的模式需要不断的调整与改进。通过“两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课内外及校内外的互动,为学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了解,实践改革成效还是可以的。因此,“两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全文阅读

生物学科教学路径探索

把握学情,调动求知热情

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学生通过不同信息渠道对生物学科相关知识已有一定的积淀,因而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并不只是一张白纸,学生学习不仅仅限于已有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所以,教师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保持长久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变革学习态度和方法。

开发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教材是众多专家、学者精挑细选、反复琢磨的结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当地生物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组织,进行再开发,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利用,进而达到让学生学有所用的目的。如在讲“叶的形态”时,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去上课,组织学生边听讲解边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的形态,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学习生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精心设计,做好教学衔接

好的导语和教学过渡能激发学生兴趣,为传授新知识搭建起新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教材内容对每节课的引入和教学环节认真推敲、设计。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情境,准备好开场和过渡有关的材料,保证开场和过渡自然、简洁,使课程顺利进行,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如在教学中,教师可穿插一些生物学新技术发展前景、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入教师生动而形象的讲解之中,对奥秘无穷的生物世界产生向往之情,那么也就自然而然地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科学设问,提升提问价值

好的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避免用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过于琐碎又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尽可能多地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问题。如在教学中,提问“小肠的结构是如何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问题时,我不马上就叫学生回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我也不马上打断,或者叫别的学生回答,也不代为说出答案,而是通过纠正、追问、补充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防止挫伤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中的学科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地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对学生来说,可以学习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建立多学科间融合、贯通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质;对教师来说,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某些教学难点,开阔教学思路,让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研能力。

一、语文学科的渗透

中国的古诗词蕴含很多生物知识,在教学中,有选择地穿插古诗词,可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笔者引用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和“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词借助课件勾勒出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此情此景让人陶醉其中,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知识的探索。教学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引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食物链,思考“蛙声”与“丰年”的关系,并以此为例引出生物间的关系。这些诗词的引入,让生物课堂更生动活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引入不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古诗词,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学习生物学。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引用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的诗句,引导学生从水循环的角度剖析诗句中的片面性,然后结合事例进行分析,认识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形成爱护和保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意识。运用语文的诗词辅助生物教学,让学生在享受古典文学熏陶的同时,思维得到发散,提高认识水平。

二、数学学科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有时适当渗透点滴数学知识,胜过教师的几番讲述。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细菌”一节涉及细菌繁殖速度,如果一味地讲述细菌繁殖速度如何之快、数量如何之多,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极其单调,学生就会厌烦。让学生亲自计算课后技能训练中细菌的繁殖速度,计算之后,学生大多发出“啧啧”的惊叹。课后,不用过多地强调个人卫生,学生就会自觉经常洗手、洗澡、换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细菌的数目,减少被病菌感染生病的机会。这就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数学的图表分析技能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如教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将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采用柱状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不用空泛说教,学生就能深刻意识到人类对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将数学计算和图表分析技能迁移到生物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用直观的图表代替空洞的说教,取得强烈的视觉效果,达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心理学、生命教育的渗透

全文阅读

实验教学生物科学论文

1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特点

1.1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

根据实验的主要方法,可将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实验划分为7种类型:观察类、检测类、探究类、模拟类、调查类、设计类和搜集类[5].其中,观察、检测和模拟类实验比较常见;设计类实验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的重要途径;调查类实验主要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实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对客观事实和现象之间的了解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而搜集类实验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拟出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案,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最后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整理,并以各种形式(如黑板报、论文、报告及辩论赛等)展示.在选修模块实验中,选修1的实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全部为实验操作,不同实验内容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有的侧重基本概念或原理,有的侧重实际应用,还有的侧重科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验类型大多数为引导式探究.在引导式探究活动中,学习资料中提出的实验结构或程序,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参与探究过程有所体验和发现,从而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6].根据选修2的实验中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进行调查、讨论和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和技术,能帮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修3的实验中,除了技术要求较高的“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外,其它实验都不在实验室进行,而多为口头交流、辩论等活动,由于本模块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领域研究进展迅速,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并组织开展这些活动[7].

1.2高中生物实验的特点

1.2.1实验数量多,类型多样化且综合性强仅《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列举的实验活动建议就有68条,当然这些实验并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数是最基础的,学生掌握这些后,还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实验,如试卷和课外书上出现的,要对大纲要求的实验有所扩展和延伸,才能够学以致用.实验数量多则相应地要求实验课时也多,据统计,实验课时甚至占到生物课总教学时间的40%[8].高中生物实验类型多.各种类型实验的方法不同,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鉴定、模型制作、多媒体技术模拟、户外调查及课外收集信息等;实验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完成及独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实验综合性强.往往一个生物实验中融合了多种实验类型特点.如“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过程不仅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单一变量并进行定量分析;又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过程充满探究的要素,此外,实验还要求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生态小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这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1.2.2科学探究受到重视,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且技术比较先进课程标准的4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能力目标别提出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并详细列举了11条与探究紧密相关的能力,这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重要指导.强调和重视科学探究还具体表现在新课程实验的结构和内容上,必修的3个模块中,具有探究性的实验几乎占到全部实验的三分之一,而选修部分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13条活动建议中几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内容,另外2个模块的活动建议也多为可以进行资料收集探究的活动或调查[9]102.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如调查类和搜集类的实验都要求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和搜集信息,并对这些调查和搜集来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等.如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中对设施农业的参观和对绿色食品生产或消费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实验活动贴近生活,实验材料也来源于生活.实验技术比较先进.特别是选修部分的实验,大都与生命科学新技术、新应用紧密联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及干细胞研究等.此外,还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模拟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等.

2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实验内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实验内容

在高师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类专业必修课比重大,几乎每门专业课程均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人体生理解剖学等实验,每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数均在8~12个.

全文阅读

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的生物科学论文

一、整合微生物学科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沿用我院选用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第二版教材,该教材共15章内容,用48学时来完成教材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走马观花,会出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为此,将教材内容整合缩减为12章,重点介绍1~7章基础微生物学的内容。突出微生物的构造和代谢,注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内容的介绍,强调微生物研究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在组织教案时注重与先修课程的内容衔接,对先修课程已经介绍的知识,在课堂上不再重复介绍。如在介绍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的内容时,遗传学课程已介绍过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证明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变量、涂布、影印”三个实验等内容,则以问题的方式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复习,不在课堂讲授,把有限的学时用在基础部分。

二、探索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象他们已先修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积累的特点,教学中,在每章节开篇讲授时,将该章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对学生提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知识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和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上讲台陈述对所提问题理解、与同学讨论的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内容时,根据第三章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的一般(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及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等几个问题;根据第四章的内容设计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营养类型),如何给微生物做饭(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左右邻桌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来陈述问题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多次上讲台锻炼,有利于学生早日成才。

三、小结与讨论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建立的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符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微生物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适应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用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理论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凝炼课程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注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序组织教学和对重难点归纳提炼,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邓功成赵洪高礼安李永波吴卫东余彭娜李静陈世军宋丽莎吴莉莉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遵义师范学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