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课代表发言稿

生物课代表发言稿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家手稿:最有温度的“新”收藏

如果必须用一个比喻形容“手稿收藏”,那么,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名家手稿收藏理应被称为“最有温度的收藏”。那些泛黄的纸页之上,呈现的是作者创作时的心绪;删删改改的字里行间,呈现着书稿编辑与作者的原始共鸣;在创作与修改之间,手写的文字变成印刷的铅字,呈现着一个时代的脉络。

现当代手稿所具有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是有目共睹、毋庸赘言的。虽然现代印刷技术使作品的传播更加广泛,但在特定的印刷文字之下,作品内外的丰富内涵仍未能完整体现。手稿作为一个原生态的文本,既可还原印本之缺,又能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信息,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

目前,手稿在学术史和文学史中的研究价值已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成果不断涌现。就手稿的文物价值而言,稀缺的名家手稿已是珍贵文献中的重要文本类型,并有可能成为传世的新善本。

近日,歌德拍卖公司联手收藏家赵庆伟推出堪称今春最具特色的拍卖专题:20世纪中国文学艺术手书原作原稿。近百件拍卖标的中,不仅包括多次出版且具有较高声誉的莫言短篇小说代表作《苍蝇门牙》手书原稿、刊载于高中语文课本的唐瞍先生散文代表作《琐忆》手书原稿,以及曾经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的王朔原著小说手书原稿等,还包括冰心、丁玲、孙犁、贺敬之、夏衍、魏巍、周谷城、季羡林、王朝闻等20世纪文学大师所著文章手书原作,以及王蒙、贾平凹、张抗抗、蒋子龙、梁晓声、铁凝、阿城等当代著名文学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小说散文手书原稿等。

《苍蝇・门牙》手写书稿

展示“无删节版”莫言

对于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而言,他一定还记得1986年那些“透明的日子”。

就在那一年,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梁》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随即引起巨大轰动;也是在那一年,莫言先后发表了系列中篇小说《高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进而形成了他最具代表风格的“红高梁小说系列”;还是在那一年,莫言与导演张艺谋合作,将《红高梁》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将“红高梁”搬上荧屏……

全文阅读

龚贤课徒画稿研究

摘要: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大量的画论、技法等著作,为后世学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代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就是在长期授徒而积累起来的比较完备的学习山水画的鲍佳教材,本文对龚贤《山水画课徒稿》的山水教学理念予于剖析,阐述其课徒稿“取证传统”“造化为师”的内涵,揭示其课徒稿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当代山水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画谱;山水画课徒稿;造化为师

一、龚贤的生平

龚贤,字半千,号野遗,又号柴丈,别号其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冬生于江苏昆山,他是十七世纪我国南京地区著名的爱国山水画家,是当时画坛上“金陵八家”之代表,同时又是一位很出色的爱国诗人。

龚贤十三岁时始学画,十四岁时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后又受益于李流芳、李永昌、恽向、邹之麟等画家。交游甚广,有诗名,一生清贫,但始终正直耿介。据《昆新县志》卷三十八著述目,龚贤的著作共有五种:《诗遇》《半亩园诗草》《半亩园尺牍》《草香堂集》《中晚唐诗纪》。而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龚贤把自己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将授徒的绘画技法用“课图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世学习山水画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至今被当作是习作山水的绝佳教材。

二、关于课徒画稿

龚贤曾以授徒为生,在授徒过程中留下大量的“课徒画稿”。课徒画稿是画家以教学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示范的绘画稿。课徒画稿不仅记录了画家的绘画技法,更多地展现了画家诸多的教育理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自魏晋以来至清初,历代大画家中,有画论传世者不乏其人。早在南齐时期,就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其中“传移摹写“就指明了习画者应该重视临摹的意义。此后,又有北宋年间出现的《宣和画谱》,尽管它对宫廷名画记述颇为周详,但只有文字而无图录。至南宋时期宋伯仁编著的《梅花喜神谱》,在书中收录了梅花图样一百多种,才有了渐趋完善的画学图谱。以后便在此基础上丰富起来,形成了可依靠图画形象、文字解说的可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而有个人授人真传的课徒画稿,而又最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龚贤一人而已。而他的课徒画稿,则更加突出了画学传播中直接与间接的特性,显示了教与学的互动效应。

全文阅读

物理课标修订前后课程难度对比研究及启示

摘要:运用业已建立的课程难度定量模型,重点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难度变化进行静态定量分析,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就总体而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对于《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课程难度略有增加,其中可比深度有所降低,可比广度升高幅度较为明显,这对于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师教学策略的选用都有影响。

关键词:课程难度 物理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教学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其颁布与修订意义重大,影响广泛,因而深受广大教育研究者、教师乃至家长以及学生所关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物理课标(2011版)》)是在围绕我国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坚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以及应用性等指导思想与参考依据的基础上[1],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标(实验稿)》)进行了部分修订,其具体条目发生了一些增删,相关要求也进行了细微变化,进而导致物理课程难度也随之产生一定范围内的上下起伏,而这对于物理教育教学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标准(2011版)》和《物理标准(实验稿)》进行课程难度静态定量对比,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2012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006版)教材及对应教师教学用书,收集整理其相关数据,运用课程难度定量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一、课程难度定量模型

史宁中教授等人认为,课程难度至少要受到课程绝对难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了课程难度定量模型[2],其模型及模型释义如表1。

二、《物理课标(2011版)》与《物理课标(实验稿)》课程难度的赋值与讨论

课程难度问题研究可以从共时态研究和历时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研究者关注课程难度的共时态研究,即关注同一课程标准下的不同教材版本的课程难度定量对比[3],而相关的历时态研究较少,有学者关注不同课程标准下的不同教材版本的课程难度定量对比[4],虽然呈现课程难度的历史演变,但因选用不同版本教材而导致可比性较差。基于此,研究假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物理课标(2011版)》所出版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与依据《物理课标(实验稿)》所出版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在与相应课程标准要求一致性方面具有相同的水平,从而在进行《物理课标(2011版)》与《物理课标(实验稿)》课程难度的静态定量对比研究中将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

全文阅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

摘 要:如何把握教学方向,使学生适应考试的同时,基本素质得到提高是每一位教师的都会遇到的难题。课程标准就是一面旗帜。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至关重要。研读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就要全面分析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全日制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关键词: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稿;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在校初中生在物理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毫无疑问地对初中物理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学习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横向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纵向学习,对比新旧课程标准的区别联系,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以更好的指导教学。

一、纵向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加强对物理教学的理解

从整体结构来看,新课标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对教师理解物理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前言部分是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设计的一个呈现。是我们认识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窗口。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物理课程正是要通过物理学这门自然学科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物理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实践性等基本性质,传授科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传授。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是从目的、内容、实施、评价方面分别做出的要求。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对象、教学的目标性、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教学的实际性等。也就是是课程基本理念中所倡导的。

美国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生动有趣的动画表演中融入大量的科普知识,这是美国实施全民教育的一个途径。以此启发我们的教学,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我们也应该懂得此时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在特定学龄的青少年,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同时我们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面对全体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全文阅读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整体设计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主要从课程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课程 设计

《应用文写作》是我院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文体写作知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重视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怎样设计该门课程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下面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定位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比如物流营销要具备市场调查、业务谈判、合同签订的能力;物资采购与供应要具备计划的制定、招投标书的拟定的能力。

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中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列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

全文阅读

从“标准”走向“更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2011年12月,全日制义务教育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正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开始了新的起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是在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笔者通过逐字逐句的对比阅读后发现,“2011年版”对“实验稿”的修订,主要从文本结构、语言表达和具体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增、删、调、并、改等“手术”,强化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性,从而使其从“标准”走向“更标准”。

在文本结构方面,“2011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调整:一是将“前言”部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修正为“课程设计思路”,将其中第2条关于三维目标的表述调到“课程目标”部分,作为该部分的引言。二是将“实施建议”部分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前置,并设置“具体建议”,其中又分学段提出具体建议,突出对教学的指导性。三是附录部分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结构更完整,形式更严谨,条理更清楚,便于教师掌握。

在语言表达方面,“实验稿”的问题较多,“2011年版”对此做了极大努力。例如上文所说的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修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将“课程目标”修改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将“实施建议”中的“关于……”修改为“关于……教学”,并对各部分各条目内容的表述作了调整、修改。语言表达更规范、准确,更具有“标准性”。

任何文本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的变动必然带来内容上的变化。2011年版对结构和语言上的调整修改,归根结底是为了适应其内容上的调整变动。具体内容上,对比“实验稿”,“2011年版”所做的修改很多,变化很大。

—、关于语文课程的地位、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定位更加科学准确,阐述更加精当明晰,对课程实施更具现实指导性。

1.关于语文课程的地位。“实验稿”对语文课程地位的表述不详,较为空泛。“2011年版”重写了《前言》部分的引言,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着眼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所面临的挑战和要求,强调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两段文字集中概括地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地位,凸显学科特点,具体明确,更切合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

2.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实验稿”相应条目中并未有明确的表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的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而非性质。“2011年版”则开门见山,一语中的,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根据这一性质,强调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身精神成长”,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与这样的性质和目的是密切相关的。

全文阅读

基于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比较与思考

【摘要】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伴随十余年的《课程标准》已经经历2003年,2012年的两次修订,在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上更加细化,更加科学。文章通过2001版和2012版的比较分析,对英语课程目标设置的依据进行了思考,以更加坚信英语课程标准的科学性。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比较 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2001》)已经走过了快15年的历程,它成为中学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向标,指导英语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改进与实施。教育部于2003年,2012年对原有的《课标(实验稿)2001》进行了修订,力求能够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文章通过对2001和2012版课程标准的比较,引发对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思考。

一、《课程标准(2012 年版)》与《课标(实验稿)2001》的总体变化

《课标(2012 年版)》本着反复研讨,精心修订的原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理念、课程性质、思路设计和教育目标等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具体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使之更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体现高中英语课程指挥棒的作用。

二、2001版和2012版课标相同点

1.依据相同。两个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都是教育部门以文件的形式规定高中英语学习者应该达到的英语语言能力目标。因此课标的制定都是大量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文字表述的形式制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高中学生在不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形成相应的情感和态度等。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都依据当时高中英语课程发展的实际,从国家发展的需要,社会对毕业生英语的实际需求和学生实际的发展特点为依据,遵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制定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力发展以及情感态度的总体目标。

2.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两个标准的制定都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字表述和理念上体现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运用英语学科的工具来实现教育目的和意义以及为地方社会服务的目的。两个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英语学科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使得英语教学目的明确化,教学过程规范化的正确发展方向。标准的制定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宪法”,使得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标准为依据来规范自己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规范教学态度,努力达到课程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同时两个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标准的制定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实际需求,从而指导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活动。

全文阅读

对外国文学口才实训研究

一、灵活安排学生进行一般的口头表述能力训练

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具体实训中,表述方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对作家的生平、创作成就、创作特点以及重要代表作的情节、人物、思想、艺术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和评述。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方言地区,要他们克服方言的障碍,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述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确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都会在课前布置思考题(即要求学生表述的题目及范围),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该章节的预习工作,包括阅读作品、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目的就是要学生重视作品的阅读,使其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作品,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拓展知识,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口才训练的题目。例如:简述一则古希腊神话、简述“潘多拉的盒子”、简述“不和的金苹果”、简述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简述《伊里亚特》或《奥德修纪》的情节并归纳其主题、简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内容、简述美狄亚的复仇经历等。

二、精选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诵艺术训练

朗诵的内容一般限于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大段台词等。朗诵一篇作品,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需要朗诵者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吐字、发声、用气等)、对作品独到而恰当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方面的技能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不断打造、逐渐提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或者短期训练就能见效的。

(一)精选优美的诗歌作品,通过观摩和模仿训练,体会诗情画意

诗歌是朗诵中最常见的文学样式。它以浓缩的篇幅、简洁流畅的诗句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根据朗诵的要求,朗诵者不仅要了解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掌握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思想感情,还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以此渲染气氛,感染听众。外国文学中有不少的经典诗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华兹华斯的《夜莺颂》、《黄昏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雪莱的《西风颂》、《致云雀》,歌德的《五月的鲜花》,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二)精选典型的小说片段,借助朗诵训练把握多彩的人物性格

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外国文学名着中有很多是小说,虽有短篇的,但更多的是长篇的。如何根据小说的特点进行朗诵训练呢?笔者一般都会专门挑选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作品片段用于学生阅读,特别是与教材配套的作品选段,要求他们仔细研读,并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些学生来进行朗诵,朗诵中除了对吐字、语势、停顿等要求合乎规范外,特别强调朗诵时的语言和感情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分析。克洛德作为一个宗教的神职人员,从小接受教会教育,形成了一副刻板、冷酷的面孔,他极力克制、压抑自己的人望,虔诚地侍奉上帝,可是在他的身上又潜藏着人的七情六欲。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为此他不惜跟踪、劫持、陷害爱丝梅拉达。他诬陷爱丝梅拉达行刺宫廷卫队长菲比斯,同时纠集警察、军队把爱丝梅拉达抓进监狱,并判她死刑。在爱丝梅拉达被投放监狱后,克洛德曾探访监狱,并对爱丝梅拉达进行威逼利诱,可是吉普赛少女拒不就范。在小说的第十一卷有一个片段描写爱丝梅拉达第一次临上绞架前被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救出,带到圣母院庇护起来,但是克洛德最终还是趁机把爱丝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把她带到绞刑架下,指着绞刑架对她威胁。

全文阅读

外国文学口才实训研究

一、灵活安排学生进行一般的口头表述能力训练

在“外国文学”课程的具体实训中,表述方面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对作家的生平、创作成就、创作特点以及重要代表作的情节、人物、思想、艺术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和评述。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大多来自方言地区,要他们克服方言的障碍,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述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确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都会在课前布置思考题(即要求学生表述的题目及范围),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该章节的预习工作,包括阅读作品、研读教材、查阅资料。目的就是要学生重视作品的阅读,使其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作品,并通过资料的查阅拓展知识,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口才训练的题目。例如:简述一则古希腊神话、简述“潘多拉的盒子”、简述“不和的金苹果”、简述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的故事、简述《伊里亚特》或《奥德修纪》的情节并归纳其主题、简述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内容、简述美狄亚的复仇经历等。

二、精选不同体裁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诵艺术训练

朗诵的内容一般限于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大段台词等。朗诵一篇作品,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需要朗诵者具备标准的普通话、流畅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吐字、发声、用气等)、对作品独到而恰当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方面的技能需要一个长期训练、不断打造、逐渐提高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或者短期训练就能见效的。

(一)精选优美的诗歌作品,通过观摩和模仿训练,体会诗情画意

诗歌是朗诵中最常见的文学样式。它以浓缩的篇幅、简洁流畅的诗句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根据朗诵的要求,朗诵者不仅要了解诗的作者、创作背景,掌握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思想感情,还要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以此渲染气氛,感染听众。外国文学中有不少的经典诗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诗人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华兹华斯的《夜莺颂》、《黄昏颂》,拜伦的《雅典的少女》,雪莱的《西风颂》、《致云雀》,歌德的《五月的鲜花》,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

(二)精选典型的小说片段,借助朗诵训练把握多彩的人物性格

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性格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外国文学名著中有很多是小说,虽有短篇的,但更多的是长篇的。如何根据小说的特点进行朗诵训练呢?笔者一般都会专门挑选一些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作品片段用于学生阅读,特别是与教材配套的作品选段,要求他们仔细研读,并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在课堂上抽出一些学生来进行朗诵,朗诵中除了对吐字、语势、停顿等要求合乎规范外,特别强调朗诵时的语言和感情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通过阅读作品来进行分析。克洛德作为一个宗教的神职人员,从小接受教会教育,形成了一副刻板、冷酷的面孔,他极力克制、压抑自己的人望,虔诚地侍奉上帝,可是在他的身上又潜藏着人的七情六欲。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的美丽、善良唤醒了他沉睡多年的,为此他不惜跟踪、劫持、陷害爱丝梅拉达。他诬陷爱丝梅拉达行刺宫廷卫队长菲比斯,同时纠集警察、军队把爱丝梅拉达抓进监狱,并判她死刑。在爱丝梅拉达被投放监狱后,克洛德曾探访监狱,并对爱丝梅拉达进行威逼利诱,可是吉普赛少女拒不就范。在小说的第十一卷有一个片段描写爱丝梅拉达第一次临上绞架前被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救出,带到圣母院庇护起来,但是克洛德最终还是趁机把爱丝梅拉达骗出了圣母院,把她带到绞刑架下,指着绞刑架对她威胁。

全文阅读

我陪学生写作文

现在,学生怕学语文,多数原因是害怕写作文,要么觉得没内容可写,要么是有内容但不知怎么写。作文课上,常见不少学生总是抓耳挠腮,折腾半天才能动笔,写出来的文章不是“老套文”,就是“拼凑文”,没有新意,没有激情。

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会写作文的同学有着共同的特点:往往不会观察,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写作兴趣不浓。究其原因,是他们在一次次失败的写作经历中消磨了写作热情。有没有办法调动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呢?我作了一些尝试,陪学生一起积累、一起作文、一起投稿,收到一定的成效。

一、陪学生一起积累素材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学生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写作素材的储备,写作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和学生一起积累写作素材,我主要通过抓课文背诵、课外阅读、记采蜜本、写日记等方面来实现的。

现在苏教版选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我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都要熟读成诵,自己就先做到这点。在课堂上,我常与学生比赛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精彩章节。与老师比赛,学生兴趣盎然。

每学期规定学生至少读两本必读书目。我还在班上建立了读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带来和别人交流看,为学生阅读提供物质保障。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我都先读一遍。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们互相交流读书的感受,品读书中的人物形象,梳理书中的精彩情节。师生在交流中,共同提高。

记“采蜜本”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可摘录,可剪贴,每周在阅读课上交流、展示一次。有的学生在“采蜜本”上创造性地编出了各类专辑,把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想象的精彩片段摘抄进行分类;有的学生则为自己的摘录配上插图或剪贴画。学生和我比摘录的页码,我就和他们比摘录的内容;学生和我比摘录的形式,我就和学生比摘录后的感悟。我觉得与学生“斗”,其乐无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