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教育

生物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生物学

道德判断的双加工过程模型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儿童早期发展的社会生物学意义

从玩伴到雇员:教育的演变

心理压力的身体负担感知

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 德育教育是“知”与“行”的结合。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教师应对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重点原则、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学生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素质教育之根本在德育。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应对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重点原则、方法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根据21世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既接受知识教育,又受到德育教育。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1世纪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爱国之情淡泊。在生物教材中,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说明我国是研究和利用植物最早的国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经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要早一个半世纪,他的这部巨著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20世纪60年代初,童第周用细胞核培植的新方法,培养成功一种似鲤非鲤、似鲫非鲫、生长快,又能正常繁殖后代的新型鱼――“童鱼”;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首选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1981年底,我国科学家双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入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品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转基因鲤鱼;1992年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投放市场;我国于1993年加入该计划,承担其中1%的任务,即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约30Mb的测序任务;1993年,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系,等等。这些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今现在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中领悟到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我国地处寒、温、热三个气候带,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如我国的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约占世界脊椎动物总和数的14%,我国鸟类有1100种,超过欧洲鸟类的总和,也远比美国、苏联的种类多;全世界的虎有9个品种,我国就有4个亚种。我国有较多古老的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等)和特有物种(如鹅掌楸、大叶木兰、扬子鳄等)。我国经济树种有1000多种,枣树、板栗、茶和油桐都是我国的特产。我国在果树方面的物种和数居世界第一位。水稻、大豆、粟、黄麻等2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我国。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起伏的地势和复杂的气候,从而形成了木、草原、荒漠、沼泽、淡水、和海洋等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并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知识,使我国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我国的新疆虎、野马、高鼻羚羊、毛脉蕨等十几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许多贵重药材的药源(野生甘草),也由于无计划的采集而枯竭了;曾经森林茂盛、气候适宜人类发源地――黄河流域已经变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坡。通过这些材料的穿插,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我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二、教会学生辩证之法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融入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各个学科都要进行德育教育,生物学科也不例外,而且初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所以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贯穿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公民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准则,因此,教师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生物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中国伟大的古代文明,而且要赞颂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所以,教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如植物学、动物学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计划生育教育、绪论课等等,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产生爱国情怀。例如,教师在生物课学习伊始,就可以介绍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这部巨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因为它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要早一个半世纪。《本草纲目》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对中国生物学乃至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杂交稻,已经跨入世界优良稻种的前列,解决了很多国家的粮荒问题;童第周用细胞核培植的新方法,培养成功一种似鲤非鲤、似鲫非鲫、生长快,又能正常繁殖后代的新型鱼———“童鱼”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有选择地介绍,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祖国的伟大。生物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不宜占用太长的时间,教师也不要耗费口舌讲个没完,把生物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就不好了。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尺度,选择合适的爱国主义材料,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讲解。只要各方面注意好,简单的几句话,也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思想上的苦恼等等,只有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也就能取得成效。比如,学生根本不重视生物学习,这时教师就得分析学生不重视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学生不准备升学,在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到社会上闯荡、打工挣钱,他们认为学不学生物都一样,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没有影响;另一方面,即使大部分准备升高中考大学的学生对生物也不重视,因为生物是副科,所占分量并不重,努力学习对自己的升学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大影响,所以也不好好听课学习。教师在摸清了学生的想法后,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对于不升学的学生,就要从生活实际的例子出发,讲清生物在生活中的运用;对于升学的学生,就要讲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交错渗透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打破阻碍,重视生物学习,真正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另外,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比如学习植物知识时,教师要介绍植物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植树造林、爱护树木;学习动物时,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动物,不能滥捕滥杀;学习生态系统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卫地球未来的意识,等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会产生抵制的情绪,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

三、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生正处于思想的形成时期,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它为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供了丰富的论证材料。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去教学,去讲解知识点,去分析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看到教材的思想性,并且自己逐渐形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如通过生物进化的历程,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发展的方式都是由简单———复杂,由低级———高级;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要知道对立统一规律;从生物的物质代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找出物质运动原理;遗传和变异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而细菌、真菌、病毒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我们就知道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通过种子休眠与萌发,水分吸收与散失,无机盐吸收与利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有机物制造与分解等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系列矛盾,我们知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正是这些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推动着整个生物界的发展,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会了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初步形成了比较正确的世界观,可以使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正确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顽强奋斗、探索求实的科学精神

全文阅读

生物学健康教育

一、在生物教学中注重身体健康教育

在青年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严重影响了个人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情况,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

(1)饮食健康如在讲述人体新陈代谢与营养物质相关内容时,侧重于强调各类营养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对物质、能量代谢过程的分析,向学生解释常见身体疾病如高、低血糖、肥胖脂肪肝等产生的原因,以及介绍部分食物搭配对人身体功能的影响。例如,在讲到“血糖的调节”时,和学生一起讨论糖尿病的症状以及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意识,注重食品安全,懂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

(2)卫生习惯在疾病传播,免疫调节等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向学生强调个人以及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生活中提高警惕,以免受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侵害。特别是在讲解HIV病毒时,告诉学生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以及如何预防艾滋病等。

(3)体育锻炼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以生理学为论据,证明身体健康离不开一定的体育锻炼,习惯性的体育锻炼可有效地降低一些疾病如肥胖、脂肪肝等的发病率。又如通过了解ATP的合成与转化,以及能源物质在体内的储存与转化,加强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多锻炼,增强身体各项机能,健康成长。

(4)不良嗜好通过介绍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意识到一些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以及生活中一些化学物质、食物都可以诱导细胞癌变,危害人的健康,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5)性教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些内容,可以进行性教育的延伸:例如,涉及“人的生殖发育与细胞的关系”时,可以渗透有性生殖中的受精,着床,宫外孕等。既突破了教学知识点,也进行了性教育。

二、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阐述了生物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有关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进而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热爱生活,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去迎接我们的每一天。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学教学的生命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际上,从对生物的第一堂课,和对“生物”这个名字的认识上,就应该体会到,生物――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学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

一、社会现状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应当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懂得人的生命的意义所在,从而让他们爱惜生命、尊重生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等生命,增强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在美国,刚开始的时候生命教育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死的态度,并用正确的方式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各种媒体常常会报道一些青少年杀人或轻生的新闻,听到这些新闻不禁让人感到震惊,同时也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小小年纪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死亡大多都是自杀。青年人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对待自己,对待挫折,为什么如此轻易的就放弃了父母给予你的生命,在做抉择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养育自己的父母,想想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应该懂得生命不仅仅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人民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只有增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地对待生命,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解决青少年轻生的问题。

二、生命教育在生物课教学中的目标

(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从生物学的第一节课就讲解了它的概念,使学生明白生物学就是在探究地球生命的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学科。教师通过对人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讲解,要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可贵。第一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生命从孕育到发展的不易,不论是大自然的生物还是人,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是可贵的。第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他们明白生命既伟大又渺小,既坚强又脆弱。第三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生命的内涵,生命既具有共同性,又充满独特性和差异性,也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欣赏自我的独特,发现自己的潜质,将生命蓄积发挥出来。

全文阅读

生物课要重视德育教育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重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渗透 思想教育

一、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3、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4、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全文阅读

生物教学应注重生物多样性教育

摘 要: 生物多样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新内容。本文立足中学生物课程的学科优势,从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内涵,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主要途径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学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生物多样性教育 必要性 途径

一、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内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和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ic diversity)。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主要包括形态多样性、染色体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DNA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既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又直接显示基因多样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栖息地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生物多样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人类的食物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禽等全部来源于生物;人们穿着的棉织品、丝织品、毛纺织品及皮革制品也直接来源于生物;生物还提供了绝大部分的中药材,以及橡胶、紫胶、白蜡、木材、油脂等工业原料。人类的生活环境也依赖于生物,如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的仿生学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启迪,使雷达、飞机、照相机、风暴报警仪、红外线跟踪仪、电脑等一系列的高科技产品的制造和生产成为现实。[1]据记载,自公元1600年以来,共有724个物种消亡。物种灭绝速度高于自然灭绝速度的3千―4万倍,到20世纪末全球有5―6万种生物受灭绝威胁,1/5的植物受威胁。[2]因此,可以说当今全球人口、粮食、能源、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重大问题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有关。当前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动摇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首要的是要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2.加强生物多样性教育是落实中学生物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全文阅读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探讨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

全文阅读

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与生物教育改革

【摘 要】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教材又是课程的载体。因此,教材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教育发展相适应。我从研究我国高中生物教材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研究了我国高中生物教材建设和发展;结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物试验教材的改革,对新旧高中生物教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着重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做出评价。通过分析、借鉴国外生物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和发展及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依据。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教材改革 高中生物试验教材 生物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组织、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生物实验教材,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等课程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并与其教育目标相适应,即培养高素质的未来公民。因此,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对于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现状

1.生物教材建设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极大。多年来一直引进苏联生物教材或按照苏联教材的模式编写的生物教材,以形态解剖为纲,以达尔文进化论为中心和以生理为纲,以改造自然为中心的教材体系。教材主要体现出知识性,系统性的特点,未能体现我国特色,这种状况几乎一直延续多年。

2.教材建设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教材内容陈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缺乏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缺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原高中生物教材仅开设8个实验,而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即使新的高中生物试验教材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实验,而探究性、综合性实验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3.教材建设忽视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高考的影响严重,教学内容不稳定,忽增忽减,忽难忽易,摇摆不定。如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受生物学科高考限制,经历了几次增删的变更。

全文阅读

生命教育生物学科论文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包含对生命的关注,同时也包含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它重视对人的心灵的熏陶,重视对人的完整精神世界的构建,重视对人的健全人格的养成,是一种有着浓重哲学根基、蕴涵人生大智慧的教育。而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感恩生命的美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高中生物学科

教学结合生命教育的优势生物学它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学科。在生物教学活动中,人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当人作为教学研究的客体时,我们将其放在了众多生物中,以此来探究其生命活动规律、生物演化关系以及它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而与此同时生命教育本身就是以生命规律为基础,从生命的视角来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来审视生命的整体性和人这一生物发展的主体性作用。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和提升其幸福指数,我们可以从人的生命成长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来实施教育。同样,生物学科教学融入生命教育即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其中,通过生物学科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因此,结合两者的特点发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实现。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结合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将科学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的学科。仔细研究生物教,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就能将教授生物知识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发育》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形成受精卵的艰难历程,男子一次可排出2亿5千万个,可是进入输卵管的不到20个,经过精卵细胞识别、附着于卵膜,最终精卵细胞核融合完成受精的只有一个。让学生体会到生命形成的艰难,能够受精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是最强壮的那个。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父母的第一,是父母的骄傲。从而增强自信,尊重自己。教师讲述受精卵发育需要经过母亲要经过十月怀胎,期间为新生命提供营养,保证新生命的安全等。至今在体外只能实现受精作用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尚无从受精卵到新生儿的全体外培养技术。就是由于母体的环境实在难以模拟,无法替代。所谓试管婴儿也是在试管中发育至囊胚,必须移植入母体子宫。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从而能孝敬父母,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2.结合实验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