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读工作方案

审读工作方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案件审核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阅卷审查的基本方法

阅卷就是对案件卷宗进行阅读、审查。它是案件审核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案件审核活动的第一步。阅卷工作不仅仅是通过审查卷宗材料熟悉案情,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供领导审批案件时参考,更重要的是对办案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从中发现所办案件在事实、证据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达到查清事实、完善证据、补足程序,提高办案质量的目的。

一、阅卷的基本内容

阅卷的基本内容是审查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适当。

阅卷包括实体性审查和程序性审查两个组成部分,这两种审查工作应当同时进行、交叉进行。如审查证人证言的同时,要审查获取证人证言的程序是否合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时,要审查对犯罪嫌疑人是否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要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来认定案件事实,即通过实体性审查得以实现。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阅卷,法制承办人都应当针对具体案件,重点审查以下问题:(1)案件的来源是否清楚?(2)办案单位是否有管辖权,是否超过诉讼时效?(3)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是否查清?有无特殊身份?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如何?(4)案件的事实是否清楚?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5)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或者从重处理的情节?(6)涉案人员在案件中的责任是否分清楚?是否遗漏同案犯?(7)涉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是否归案?(8)是否需要补充工作,补充工作的内容是什么?(9)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10)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存在非法证据?(11)法律手续是否完备?(12)办案单位对本案的定性是否准确?提出的处理意见是否正确、合法?

二、阅卷的具体方法

全文阅读

以大学讨论活动助推法院工作

**县人民法院将“大学讨论”活动与法院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围绕“审判执行更加公正高效、司法为民措施全面落实、法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目标,重点在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司法为民、服务大局等方面下功夫,抓好着力点,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实效转化为推动全院各项工作前进的不竭动力,成效明显。

两本书营造学习好氛围

在该院法官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你在为谁工作》、《工作要有好人品》两本书。

翻开书本,“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巧用,无德无才避用,无德有才忌用”,“责任是升华人生价值的内在力量”……一句句话语,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XX年初,该院党组提出了“人才强院、管理兴院”的工作思路,将XX年确立为全院的“学习年”,要求大家潜下心来,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钻研业务,提升能力。

开展将“大学讨论”活动后,该院又将两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挑选,将《你在为谁工作》、《工作要有好人品》两本书的学习作为“读好书、好读书”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鼓励大家认真研读,仔细品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案件研讨会激发学习热情

5月15日,**县法院会议室里气氛热闹,不时传出激烈的争辩声和肯定的鼓掌声。

全文阅读

“编辑九记”传承出版文化

近日,收到河北教育出版社老编辑张慧芝女士的《编辑岁月》一书,闲暇之余披览数次,颇有所得。虽然与作者张女士素不相识,但仍想向读者推荐此书。

《编辑岁月》包括九个部分,即:选题记、作者记、审读记、书评记、档案记、练笔记、困知记、忧思记、真情记,可以称之为“编辑九记”。它全面记录了一个从事编辑工作近30年的老编辑对书、对人、对事的态度与真情,并以拳拳之心向青年一代编辑人传递着编辑工作的经验与心得、编辑人的责任与担当。

张女士策划与责编的图书超过300种(1982-2008年间策划与责编313种图书),获得各种奖项的图书95种,足以证明她具有很强的策划和编辑能力。在编辑工作之余,她撰写各种文章36篇,参与编著的各种图书36种,足以证明她有很强的科研与写作能力。这些内容在“选题记”“练笔记”“困知记”中都有体现,诸君读后都会有所受益。

除了上述“三记”外,我重点想向读者推荐“审读记”“档案记”“忧思记”。我们常说,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职业,是幕后的英雄。与一般的责任编辑相比,审读编辑则更不为人所知,是幕后的幕后,责任编辑可以在书上署名,审读编辑署名的机会则很少。但是,对于一本图书来说,审读编辑是与读者见面前内容质量的最后把关人,其岗位的特殊性对编辑的要求更高。作者用“审读记”的方式,记录了对800种图书,8000万字内容审读中存在的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如科学知识性问题、语法修辞和逻辑性问题、汉语拼音问题、数字问题、插图问题、字词误正问题等。这部分内容,对于编辑,特别是对于年轻编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档案记”是本书的特色内容,因为无论是在编辑学的教科书中,还是在众多的编辑人的作品当中,编辑档案是很少介绍或者根本不纳入法眼的。本书的作者是个有心人,她不仅保留了3000余份书稿档案,还把这些档案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从这些档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本或一套图书成书的全过程,是编辑出版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比如,《全集》的编辑出版档案就有246件之多,《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的编辑出版档案材料有522件之多,等等。这些档案保留了一本图书从孕育到出版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记载着一个编辑(团队)为一部图书出版所付出的大量工作,也反映出一部图书从作者手稿变成读者手中读物所要经历的复杂过程。在许多出版单位,书稿档案保存得比较完整,也比较受到重视,但是编辑档案却重视不够,能否保存下来,完全看编辑个人的意识与责任。保存编辑档案既是对个人工作经历的一种记录方式,也是为后人研究、学习编辑出版工作提供最直接的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忧思记”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却体现出了一个编辑的忧患意识,责任担当。针对图书编校质量下滑、编辑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她写了《“从零开始”的启示》《不应有的失误》《编辑超负荷与出版物质量》《期盼展示挤出水分的精品》几组文字,对如何提高出版物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出版物的质量是出版物的生命线,出版物的质量也是责任编辑的水平线,每一个编辑都要像珍惜自己的荣誉一样来珍惜每一部图书的质量。

编辑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担负着为人民、为社会、为未来选择、加工优质精神食粮的重任;编辑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我们可以先于一般读者享受各种精美的文字,各种新颖的观念,各种新奇的故事,各种先进的理论等。在或长或短的编辑实践中,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做法,大家把它记录下来,公布出来,是传承编辑出版文化的重要方式,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这是我看完《编辑岁月》的想法。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全文阅读

科技学术期刊发文后如何建立档案

科技学术期刊是的主要载体,其学术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所发论文的学术水平。为了规范对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的管理,期刊编辑部一般都会对稿件建立发表前的档案,内容包括作者原稿、修改稿、专家审稿意见、编辑和主编审稿意见、稿件和作者的基本信息等;但很少有编辑部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收集整理有关论文学术影响及读者评价等信息,建立发文后档案。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学术期刊管理者和编辑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建立发文后档案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完整建立发文档案,是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对论文出版过程的总结和延伸。本文就学术期刊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和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供同人参考。

1建立发文后档案的意义

组稿是学术期刊保证质量的重要举措,优质稿件主要来源于以下3条途径:与知名专家约稿;组织相关学术会议的论文;在自由投稿中遴选。这些稿件虽然通过学科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及主编(或编委会)终审,有些甚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发表后的学术影响差别较大,学术质量参差不齐。对发表后的论文进行学术影响跟踪,在某一段时间内统计每篇论文的文摘量、下载率、被引用频次、所获奖项或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对表现比较好的优秀论文加以分析,就能找出少数优秀作者以及某些学科的研究方向。这些作者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就是学术期刊编辑下一步组稿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组稿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组稿效率。1.2有利于编辑的绩效考核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辛勤劳动。为了提高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考核编辑的主要内容是编辑在德、勤、能、绩几个方面的表现及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重点考核编辑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2]。由于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贯穿于论文出版过程的始终,其成果主要是发表后的论文(大部分学术期刊都有责任编辑的署名)。建立发文后档案,跟踪评价编辑所组发论文的学术影响,能够反映出编辑本身的学术水平、工作努力程度和责任心,也体现学术编辑所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专家审稿环节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快速、准确地选择审稿专家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是学术期刊提高论文质量的必要举措。期刊界早已对选择审稿专家的重要性、选择标准、选择途径以及管理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有些期刊建立了动态的审稿专家库[3]。公认的合适审稿专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正在从事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工作;二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其评价结果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三是在其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4]。但前的专家审稿只是一种定性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基本可以验证专家审稿结论的可靠程度。评价意见与论文实际学术影响经常相左的审稿专家,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甚至清出审稿专家库。期刊编辑部还可以从论文学术影响较大的少数优秀作者中遴选合适的审稿人。现代传播理论认为,信源和信宿是一个双向传播过程,信宿可以产生巨大的反馈作用[5]。学术期刊传播的对象是读者,学术论文的评价离不开读者的反馈。学术期刊应收集后一定时段内的相关资料,如论文的下载率、读者的评论、读者群的详细信息等,列入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可以帮助期刊编辑部了解读者需求,提高发行量。此外,前虽然经过了相关专家评审和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检测,但仍可能会有遗漏。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对学术不端论文进行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有利于论文的传播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论文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正确评价论文可以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科学成果的有效传播,促进科技事业的进步与繁荣。目前的论文评价体系中,主要依据有专家意见、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即年指标及其文摘反响情况等。这方面存在以下弊端:1)数据受到统计源的影响,不够全面;2)不同学科的数据差别很大,即使属于同一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的论文也差别明显,不具可比性;3)对部分应用类研究论文评价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如许多工科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这些论文的学术价值往往在目前的评价中难以体现[6]。如果学术期刊编辑部要全面了解所刊发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学术跟踪,建立单篇论文的评价档案和适合本刊的论文评价体系[7]。部分单篇论文的评价指标如文摘信息、获奖情况和其他重大应用价值等,只能靠期刊编辑部配合作者及相关部门来完成。

2建立发文后档案的内容

学术论文在正式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作者修改、主编或编委会终审,以及稿件编排、校对和印刷等环节,这些环节中的重要文件和材料构成了发文前档案的内容。包括论文的原稿、编辑初审意见、专家审稿结论、修改稿及修改说明、终审结论、编辑和作者的校对稿以及论文的相关信息,等等。后通过不同媒介传递给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反响。学术期刊发文后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文摘信息;2)引文信息;3)读者反馈信息;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内容具有时间滞后性和零散性等特点,需要期刊编辑部派专人收集和整理,并需要作者、读者和相关编辑、机构协作完成。文摘信息文摘信息指后被国内外各类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摘录的情况。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EBSCOhost全文数据库、《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K),德国《数学文摘》(ZbMATH),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等,分题录、摘要和全文摘录3种情形。目前国内外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数量很多,考虑到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力、物力及掌握的资源有限,只收集影响较大、比较权威的文摘刊物或数据库。引文信息引文信息指后被其他文献资料的引用情况。目前国内统计引文数据的评价体系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JIF)等[8]。由于各自的统计源不一样,这些评价体系提供的引文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全面、系统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文献出版和引文分布特点为基础,打破了国际上传统的期刊引文分布“二八法则”及核心区概念,考虑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文献引证的差异,弃除了严重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采用了高精度的数据统计标准,并计入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引用,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学术期刊计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的质量与影响力提供了可信的数据。读者反馈信息读者反馈信息包括下载量、读者对论文的各种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是否有涉及学术不端现象等。通过互联网检索、下载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已成为科研人员和机构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些检索下载活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对论文的关注和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等都可以提供论文下载量数据。传统的纸质期刊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主要通过设置相关栏目以及往来的电话、函件等。进入数字出版以后,高度互动的互联网媒体将作者、编者、读者置于同一平面上,为读者快速、准确反馈信息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读者对的反馈意见及各种评价,既是对专家评审环节的检验,也是对论文评审过程的重要补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后获得的各种奖励、形成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咨询报告、获得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学术论文凝结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心血,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许多学术论文的结论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后总结得出的,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等特点。后,在一定时段内能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技术类和应用类论文,能够解决一些生产实践或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技术问题,直接转化为读者的劳动技能而产生经济效益。期刊编辑部应与作者、读者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信息。

全文阅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综合在阅读课的听说读写思中,文章针对语文核心素养四方面,用两节阅读教学课的实例推演出如何以学案为载体巧设问题牵引学生解读文本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巧设问题;解读文本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教育专家们通常把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层面逐级递增,既有独特性又有交融性,其中“语言”层面是后三个层面的基础。

二、以学案为载体巧设问题牵引学生解读文本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示例一:《老王》学案的节选

1.初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意,书面作答――指名回答――老师明确答案)

全文阅读

创新审读方法,彰显服务功能

编者按: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加强报刊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报刊审读工作水平,从去年9月15日开始,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审读报告活动。今年1月28日,新闻出版总署[2010]4号文件正式公布了评选结果,对全国30家优秀报刊审读单位、60名优秀报刊审读员、43篇优秀报刊审读报告予以通报表彰。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全国报刊审读‘三优’材料选登”栏目,陆续刊出优秀报刊审读单位、审读员的事迹材料和优秀审读报告,供业界、学界同行学习、研究、参考。

自1990年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协同省委宣传部,把审读工作纳入新闻出版管理重要业务范畴,为报刊处配备专职审读干事,组建审读员队伍并全面开展审读工作。1994年,省编制部门批准设立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期刊审读室,核定6名编制。2000年10月,审读室独立设置,配备3名干部。2004年,该机构由科级升格为正处级,更名为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

陕西报刊审读工作开展20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报刊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支持下,加强硬件建设,创新审读方法,促进成果转化,重视理论研究,把审读、研究、服务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增强报刊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全省报刊综合质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硬件建设,打牢审读工作的坚实基础

一是建设高素质的审读员队伍。审读中心现有报刊审读员120人,基本由老报刊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在职人员聘用组成。按照审读任务不同,分为坐班审读员、兼职审读员和机动审读员3个层次。每年都要根据全省报刊业发展情况,结合审读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对审读员队伍进行优化调整,组织业务学习培训。目前,已形成人力资源配置基本合理的审读网络,审读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能较好地适应报刊审读工作的需要。

二是不断完善审读工作制度。1992年,陕西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台《陕西省报刊审读暂行办法》,对审读范围、主要内容、组织领导、方式要求、创办审读杂志《报刊之友》、样报样刊缴送、经费来源、审读报酬等做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报刊审读工作的基本制度和规范。2001年宁波全国审读工作会议以后,审读中心制定重点报刊审读制度、月度报告制度和审读结果通报制度,完善了每月召开重点报纸审读例会和编印《审读工作通讯》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读工作,使之步入健康运行、良性发展轨道。

三是畅通审读信息交流渠道。审读中心编印的内部简报《审读工作通讯》,是审读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自2001年以来已出147期,70多万字,指出报刊存在的问题391个。此外,还采取召开审读座谈会、下发定向审读报告、约请报刊社负责人沟通、个别交换意见及收集反馈信息等方式,与报刊社进行审读信息的双向交流。现在,审读简报和审读意见越来越受到报刊社重视,成为许多单位组织编采人员学习新闻业务或考核员工业绩的资料和依据。

全文阅读

如何应对新刑诉法实施后简易程序问题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做出了修改,一方面扩大了简易程序案件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也对简易程序出庭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明确了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派员出席法庭制度。文章试从简易程序出庭工作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分析,提出应对简易的建议,以期达到简化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高效出庭的效果。

【关键词】简易程序;出庭;挑战;建议

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实施了一年的时间,关于简易程序出庭制度,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甚至连上级院的指导文件都少之又少。可以说,各级检察院仍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如何应对新刑诉法规定的简易程序出庭问题,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简易程序出庭工作给检察机关带来的挑战

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宣读书、出示证据并提出量刑建议,是履行公诉职责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审判程序公正、发现并纠正审判活动违法的重要手段,也是检察机关履行诉讼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新刑诉法将简易程序案件由“人民检察院可以派员出席法庭”修改为“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旨在以强制性的规定加强对简易程序的监督。

然而,要求简易程序公诉案件一律派员出庭,摆在检察人员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出庭工作量的增加。若还坚持传统的办案模式,原本案多人少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新的矛盾也将凸显。因此,在控诉与监督的基本职能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探索简易程序的高效办案模式很有必要。

二、开展简易程序出庭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繁简分流、集中审查的工作机制

全文阅读

浅谈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公诉机关的应对措施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有利于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但这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笔者试从庭审规范、诉讼效率、法律监督等方面着手,提出一些新刑诉法下公诉机关对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应对的有效措施。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的基本现状

当前基层检察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有如下特征:(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占提起公诉案件所占比例较高。(2)简易程序案件出庭率较低。(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监督方式单一。

二、新刑诉法修改后公诉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公诉人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新刑诉法确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且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这改变了适用简易程序的确定标准。公诉人在对简易程序案件进行审查过程中应当更加细致、谨慎,因为简易程序案件的简化是对庭审程序的简化,对案件的审查部分不能简化,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庭审过程充满变数,可能出现各类问题,如被告人对部分事实或证据提出异议或提出新的定罪、量刑的情节。这些突发状况的出现,除了要求公诉人有充分的庭前准备,也要求公诉人对简易程序的庭审过程有充分的了解,一旦庭审过程有变化,能够准确应对。因此,新刑诉法要求公诉人具有更高的实体判断能力、程序驾驭能力等。

(二)公诉工作的效率有待提高

新刑诉法要求每件案件公诉人都必须出庭,这必然极大地增加了公诉部门的工作量,加大了公诉部门的工作压力。虽然简易程序案件相对于简化审在庭审过程中适用的程序相对简化,但审查过程无法简化,而原本公诉人可以不出庭的简易程序全部都需要公诉人出庭支持公诉。因此综合来讲,适用新刑诉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模式,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案多人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要解决该矛盾,势必只能采取措施提高办案效率。

全文阅读

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工作机制研究

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对符合条件的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分流了一部分案件,减轻了审判压力,提高了诉讼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对于及时惩罚犯罪,提高办案效率,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依据97年《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简易程序在实践中的适用范围、庭审监督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目前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我国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实体要件。根据我国97年刑诉法第174条的规定,我国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实体要件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这一要件使得简易程序在实践中的适用案件范围规定过窄,出现判断标准不一的问题。“三年以下”到底是法院根据法律及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判决的刑式对被告人应执行的刑罚还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触犯的刑法条文所确定的刑罚标准,是根据法定刑还是宣告刑?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也常因检法两家的认识不同而造成案件在检法两家的往返,浪费了司法资源。

(二)适用简易程序由检法两家协商决定的做法影响审判效率。在实践中常常发生两家互不同意的情况,这就造成很多本该适用的案件没有适用,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法律要求两家互相配合,在这一点上却互相掣肘。设立简易程序的目的是提高审判效率,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及程序上设置的不合理,使得部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积极认罪,能够迅速审结的案件仍然依普通程序进行,无疑与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相悖。

(三)被告人对简易程序的适用不具有选择性,侵害了被告人的诉权。97年刑诉法规定,对简易程序的适用要检、法两家合意才能适用。而作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的对象,却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是与程序正义和诉讼主体理论相矛盾的。是对被告人诉权的侵害,没有给其应有的尊重,会让被告人对审判的公正持有怀疑,不利于其接受审判结果。

(四)公诉人不出庭,庭审活动监督缺位,辩护律师的作用弱化。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刑事案件,以开庭的审理方式进行,根据诉讼理论,庭审中以“诉、辩、裁”三角关系为结构,97年刑诉法规定,简易程序公诉人可以不出庭,这使得宣读书和出示证据等控诉性职能转移到法官头上,审判结构遭到破坏,庭审活动的法律监督出现“缺位”,公诉人不出庭,被告方在法庭上无法就事实和证据与公诉方展开辩论,没有辩论的辩护权无疑将流于形式。尽管被告人本人真切地经历犯罪经过,对事实有最全面的认识,但其本身对法律的缺乏,无法保证对其行为的性质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因此在庭审中讯问被告人并由被告人对其犯罪事实再一次作出全面的供述,及时对所有证据进行质证都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简易程序审理中容易使这些程序流于形式,为此必须强化辩护律师的作用。

二、贯彻实施2012新刑诉法后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工作机制的新探索

(一)新法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建立快速审查、专人办理的工作机制。2012新刑诉法草案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第二百一十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可以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也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此两条规定明显将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范围扩大化了,即不再限于只有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才能适用简易程序。也就不存在宣告刑与法定刑的争议了,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适用简易程序无异议的不管判处三年以下还是三年以上刑期的犯罪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也因此针对当前基层院公诉案件数量逐年增多,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窄、适用数量少等特点,从诉讼经济的原则出发,国家是鼓励简易程序在实践中的扩大化适用的。为适应这一趋势要求,建议基层检察院应尽快建立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集中提讯、集中移诉、集中、专人出庭的案件办理机制和工作模式,简化讯问,简化制作审查报告。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嫌疑人认罪的案件,简化讯问犯罪嫌疑人,制作仅包括犯罪事实的关键环节和量刑情节两项内容的格式化的讯问笔录,同时使用高检院下发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简化版本制作审查报告。

全文阅读

浅谈审计机关对案例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审计署印发《2008~201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指出,“根据审计工作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干部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等教材体系。结合教学需要科学开发审计培训案例,抓好典型案例编制工作。”结合干部在职培训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审计案例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1、案例方法的背景。案例教学是指在培训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员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员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材的特点。案例是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它反映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际活动的反思,审计案例教材就是将过去审计过的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审计项目,对涉及的单位名称、地理名称、人名以及数字,经过处理和改动,对审计过程使用的技术方法和触及到的政策法规进行精彩点评,然后汇编成册,供审计人员在职培训使用的一种读物。其特点是:一是典型性。案例折射出的道理以小见大,具有较强研究价值。二是生动性。有场景、情节的描述。三是启发性。对审计人员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四是真实性。审计机关内部培训使用的案例,不可虚构。

3、审计案例教材所起的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将学员置身于复杂的现实审计工作环境中;二是帮助学员获得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三是让学员对案例中审计参与者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进行评判,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四是审计案例教材既能够弥补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又能够使审计经验不足的人员增长见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从事审计工作的技能。

二、编写教材的程序

由于机关和院校职能性质不同,审计机关编写案例大致需要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首先要健全组织,成立编写领导小组。由机关领导出任编写案例教材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把开发利用案例培训教材纳入机关年度工作的议事日程。其次,工作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编写工作由机关的培训或法制部门牵头,具体组织协调落实案例编写计划和方案。各业务处,各基层审计机关要根据案例编写通知要求和实际审计过的项目,组织人员实施单项案例的撰写工作。再次,制定好详实的切实可行的编写计划和工作预案,分步实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