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趣味地理课

趣味地理课范文精选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1篇

一、精心设置导语,先声夺人

导语是每一堂课的开始,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调整导语的设计;灵活运用多种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生中去。

1.结合众所周知的形势背景引出导言

耳熟能详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找寻到共同点。如,在学习“世界人口”时,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可以由此引出计划生育政策,然后我国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过快,也影响了世界人口的变化。以学生熟悉的事例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容易、更乐意去接受知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出要学习的知识

生活中,有关地理知识的现象数不胜数,如天气预报、环球旅行等。在日常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导言中用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地球自转的时差,可举例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电影名称说的是环球一周要80天,而剧中人物却只用了79天,再次回到出发地,实际上比预期提前一天到达。为什么呢?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了解“国际日界线”。

二、提高互动性,激发求知欲

课堂中,只有师生之间不断交流,才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学生保持一颗乐观愉快的性情,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何提高互动性呢?

1.精心设置课堂问题

好的导语设计,关系着本堂课教学成功与否。设计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严谨细致,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方面,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分析解决,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不能一味地提出较难的问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回答的问题,学生才会有信心。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内部存在的规律,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

2.开展小组讨论

相对不好理解的问题可以组织学习合作小组,互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江黄河时,一个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可能很片面,有的学生知道长江黄河的流域面积,有的学生知道其长度,还有的学生了解流经城市、流域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大家互相探讨进行合作学习,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采取技巧,讲问题

教学需要讲究教育艺术,而关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艺术,就是要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象化。这就需要考查教师的素质及能力,能否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我简单举两个例子:

1.运用实物,将知识具象化

人类的大脑接受具体事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抽象的事物。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较低,对一些抽象概念理解比较困难。课堂上,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陆地地形”一节,可以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用幻灯片投影出来,章节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将相应的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标本展示出来,这样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运用比喻,将问题简单化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2篇

1、巧妙以有趣生动的形式引入

导语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导语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恰当的导入在教材的章节之间、层次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使课堂一开始就象一块无形的磁铁将学生吸住。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灵活采用。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我以学生那几天亲身感受到的气温和风向的变化导入;学习气象灾害时我以“卡特里娜”飓风导入等等。一个个的问题悬念,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就会乐于去探究这些知识点了。

2、精心设问,激发兴趣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学习。只有学生觉得有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才会感到轻松愉快,有了愉悦感,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呢?精心设问,就是方法之一。设计问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规律和生活中,找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易中设难,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回答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然后教师层层深入,揭示矛盾,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以解决矛盾。当学生面临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而又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思考解答时,就会感到一种无比的满足与愉悦。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时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寓抽象的教学内容于生动形象的情景画面之中,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精辟的解说词,声情并茂的动画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激起情感上的愉悦,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一节中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时,我以珠江三角洲种植的农作物的变化(由粮食蔬菜)为例说明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通过师生互动,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

4、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地理课堂 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我不断地反思新课程下的教法,尝试着把趣味地理与知识地理相融合,力求悟出一套全新的教学风格,力争让学生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享受。为了这个目标,本人做了大量实践,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致力于新课的教学,试图让学生把学习也能变成一种乐趣。

1 图片录像,增强美育

地理空间概念非常强,视野的拓宽就显得很重要,光靠教师抽象的语言很难把许多地理事物形象逼真地描述出来。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就是介绍世界各地包括祖国的自然风光,而我们的祖国更是地大物博、地形多样、风光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把与之有关的诗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这样,现实与诗文相联系,给学生留下较强的印象,自然就增强了美的感受能力。如学习《中国旅游业》一节时,把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和《长江三峡》挂图相结合,学生一面欣赏着长江三峡的自然美景,一面吟诵着“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图文并茂,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再如,在世界地理教学中讲一些主要城市时,可设制一、二张能代表该城特征的名胜古迹的景观投影片,如东京的街道、富士山的风光,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和凯旋门,水城威尼斯以及悉尼歌剧院等,再配上带有异国乡情的录音,优美的照片、悦耳的曲调、生动的画面、多维的视角真实地再现地理事物,可以很容易地把学生各种视听感觉给调动起来,身心处于美之浸润中的学生,常能发出由衷的感叹,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巧夺天工,叹息自己不能亲临一睹的遗憾。

2 时事热点,引发思考

为了让学生在地理课中能充分地思考问题,本人在收集的各方面资料中,尤其注重热点问题的思考价值。比如在讲到东南亚和南亚时,可以讲到2004年印度洋海啸波及到东南亚以及南亚的哪些国家,顺便再增添些关于海啸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看电视和听广播,已经了解到一些这次海啸的基本情况,但是不够全面和深化,如果老师能够给他们补充一些知识,学生会兴趣大增。比如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给学生看了此次海啸的短片,并且介绍什么是海啸,海啸的形成原因,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种波浪运动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趣味性、知识性兼有,学生兴趣浓厚。

3 故事传说,引人入胜

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学习海洋密度,穿插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而德军却关闭所有的机器,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德军是怎么做到的呢?经过这样的故事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4 知识巧记,掌握诀窍

地理中枯燥的知识也非常多,而且难记。例如: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学生记住就很不容易,为了能让学生很好地把诸如此类的知识记住,还不花费他们很多的脑筋,教师确实是要花费一番工夫。在实际教学中我把要记忆的内容编成诗词、串成歌曲让学生在互相游戏中记熟了许多东西。例如:我国陆上邻国14个,学生要很快地连顺序都不错地记住并不容易,我把它编成口诀就容易得多。“东朝鲜,北蒙古, 东北、西北俄罗斯,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还利用象形和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非洲像一个三角形加上一个半圆;意大利像一只皮靴;湖南像一个人头;湖北则正好是这个头上戴的一顶大盖帽;青海像熊猫;甘肃像水泡眼金鱼。有时还让他们自己创作,学生在不断的创作中早就把要记忆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看熟了。

5 知识竞赛,发愤图强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4篇

一、联系生活场景,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常听到有学生反映:地理课枯燥无味,听起来无精打采。知识点零碎,记忆量太大,缺少强烈的“回忆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引用相关地理趣闻和生活实际增强地理知识记忆的准确性。

例如,在讲自然资源概况当中“石油、天然气”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讲百慕大黑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附近的海域经常发生船只和飞机失踪事件,并且一直成为世界之谜。因此吸引了世界很多科学家进行探索。最近,人们在这里发现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当天然气外泄时,海水的密度降低,船只的浮力也减少,从而使船只沉入海底;天然气是易燃性气体,遇到飞机和船只的发动机排出的火花就会发生爆炸,至使飞机、船只烧毁而神秘“失踪”,世界之谜终于解开,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了。

再如,在《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讲到植树造林可以控制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时,有学生提出:“我们植树节时常常选择种植树苗,这样的话要等到八年到十年才能形成有效的植被覆盖?周期如此之长,为什么不能直接移植大树,如此治理荒漠化的进程岂不可以大大加快?”

这样的问题现在带有令人愉悦的“个人思考”的闪光点。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兴趣迸发出的兴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地理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生活,也更加有生命力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我反问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于是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他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有合理的也有很大胆的想法。学生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处处闪耀着思考的光辉。我因势利导,及时的鼓励发言的同学,利用小组评价激励学生。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之所以不移植大树,主要考虑大树的移植成活率低,因为在移植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保证与树冠相成比例足够大得根系,而小树苗的树冠较小,与此相成比例的根系规模也较小,在移植的过程中容易实现。问题在学生们的热烈的讨论中逐一被解决,课堂效果较为理想。

二、强化地理的历史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可以创设理想的“学习场”,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极大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时,让学生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更是一位地理学家。强调诸葛亮并不是通过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精通天文与地理的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而已。

在讲到中国的交通运输网时,我给他们讲陕西省宝鸡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有两条铁路线经过,学生对“宝鸡”这个城市名称很好奇,于是我给他们讲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期处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并闻“宝地鸡鸣”而将陈仓改名宝鸡的故事,而且宝鸡是我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春秋秦国的都城还是炎帝的故乡,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宝鸡这个中部重要的铁路枢纽。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5篇

一、地理课堂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性

由于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高中课程的教学要严肃、讲求效率,从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与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才能一改高中教学死寂的氛围,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高中地理虽然属于文科类课程,但是其自身的严密性以及内容的规范性又使地理课程带有一丝理科的气息。如果单纯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硬性地把地理知识灌输给文科学生,学生势必会对地理课程产生厌恶甚至是恐惧的感觉。此时,如果教师转变传统观念,以适当的方法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就会对地理有全新认识并发现地理学习中的趣味点,进而全身心地主动投入到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地理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因此,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并不违背传统观念中对高中课程教育的重视,反而可以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学习,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必要。

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的有效策略

教育效果的实现有赖于教育实践,地理课堂趣味性也需要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因此在本节内容中,文章着重对提高高中课堂趣味性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保障地理课堂趣味性的提高。

1.设立课程主题,改变地理知识的表述方式

地理课程由于其严密性和内容的规范性,带有一点理科的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将知识按章节进行传授,学生虽然能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大多数都是被动式学习,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地理课程的内容合理设置主题,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来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将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在地表形态塑造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中关于实际地区地表变化的内容设置我们身边的地表变化这一主题,使生活中的内容与遥远的课程知识相衔接,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地理。此时由于实际生活的补充,地理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教学内容不再由于生硬的知识而枯燥无味,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逐渐拉近了与地理的距离,进而提高了其学习的效果。

2.补充实践课程内容,以有趣的形式增强地理的趣味性

由于地理知识属于文科课程,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很少涉及课程内容的实践或者实验。而地理课程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际的环境,因此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联系,适当地补充一些实践课程。例如,在宇宙天体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晚自习的部分时间利用起来,带领学生在晚上观察月亮以及星星的分布,并寻找地理教科书上的行星。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地理的认知有了更大的转变,使地理课程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3.设立假设性情景,增强地理的神秘性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趣味课堂;有效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32-01

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打造趣味课堂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打造趣味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帮助。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文中就打造趣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对教师打造趣味地理课堂有一定的启发。

一、提升高中地理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打造趣味课堂对课堂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且也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对打造趣味课堂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本人认为在打造趣味课堂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提升教师打造趣味课堂的意识。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学量的知识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较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这就导致虽然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而没有将精力放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上来,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为了切实将打造趣味高中地理课堂落到实处,应该提升教师打造趣味地理课堂的意识,这样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

二、通过地理背景知识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实现途径的多样化,其中地理背景知识的教学就是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这一途径却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每一章地理知识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地理作为一门研究与人们的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的学科,也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背景知识的作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地理背景知识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点,并且对学生人文地理知识板块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地理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十分有趣,涉及世界各地的一些十分有趣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历史故事等,能够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教师在借助于地理背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背景知识的讲解与知识点的讲解结合起来,如果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虽然会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会影响到正常课堂教学的进行。只有将背景知识的讲解与知识点的讲解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快乐的教学目的。

三、通过组织学生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也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通过组织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由于地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应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洋环流知识点讲解之后,就组织学生之间对一些由于大洋环流引起的现象进行讨论,这样整个班级就沸腾了起来,学生就对话内容展开了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以前学习过的对话与新学习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使对话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整个课堂教学也热闹非凡,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有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脸上看到快乐、看到收获知识的充实感,看到希望,不仅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更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四、通过穿插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一个十分传统的方法也是一个十分奏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有意识的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主动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却对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为教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教师在选择话题之前应该首先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哪些是高中学生喜欢的话题,并能够自然的与课堂教学要讲解的内容融为一体。然而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教师在选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的过程中,尽量能够给学生以知识,既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目的,同时又能够达到提升学生快乐感的目的,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小组学习法,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一方面能够打破传统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更多学习的乐趣。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7篇

一、在导言中增强趣味性

导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导言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也可以在两个问题之间的过渡处,导言在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承上起下的纽带作用。趣味性的导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导言,要重视导言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导言的设计方式和方法很多,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地理模型教具、地理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印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情、印度的民族舞蹈、印度的建筑的同时,配合语言的讲解“印度是一个文明古国,原始的人文观念,保守的民风,特有的建筑,令我们心驰神往,这节课我们就去印度”这种方式导入,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讲“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时,我设计导言是“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的用处很多,假如这种资源枯竭了,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牵动了学习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增强趣味性是掌握好新知识的基础。

二、在讲授新课中增强趣味性

课堂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能力的场所,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采取有利的教学手段,积极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材中趣味性因素,恰到好处地积极诱导,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寓趣味性与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中活动栏目、补充阅读材料及插图和漫画等,采取多种形式如多媒体课件、巧设疑问、地理直观教具演示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之中,能达到很好教学效果。如在讲“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我利用“活动”栏目内容向学生提问:下面哪些说的是天气,哪些说的是气候?并请同学们说出类似的词组。(1)风和日丽(2)狂风暴雨(3)四季如春(4)春暖花开。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时,我运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栏目,讲述了魏格纳如何从地图上发现大陆漂移学说,然后结合地理教具,运用“欧亚非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诱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地图,启发学生创造想象,并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探究大陆漂移学说的真实性,从而使学生觉得大陆漂移有根有据,学生学起来兴趣倍增,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积极思考,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寓趣味性于讲授新课之中,不仅能使教与学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多感官多视角的功能,还便于展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的乐趣,学生会主动地思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使地理课堂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在课堂练习中增强趣味性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8篇

一、教材的趣味性

教师平时的备课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可以说备课是否充分是衡量能否上成功一节课的重要前提,而备课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备教材。传统的备课方式,备教材的做法就是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弄清楚各个知识点的目标要求,搞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之所在,然后课堂上一点不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产生的结果却是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很差。

趣味性的教材,仍然立足于书本内容,且以书本内容为基础,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时更强调了教材的趣味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其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趣味性的教材有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了,才能主动学习并做到积极思考,才会爱学、乐学。

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多下功夫,深入思考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容易让学生去接受,然后恰当地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案例进行补充,让教材成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平时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一些幽默性、趣味性案例来结合教材,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印象。

二、语言的趣味性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生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好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的概念讲清楚,把枯燥的理论讲生动,它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有利于突破难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地理课堂教学对语言的要求是很高的,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地理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水平,采用一些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意想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更有利于突破知识上的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地运用贴切的诗词文赋、民谣、谚语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

比如在学习“江淮准静止锋”知识时,可以引用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介绍这一天气系统的特点。在学习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引用诗句“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让学生来感受这一气候的独特。讲到地球自转时,可以用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来描述地球运动。讲到黄土高原时,可介绍陕北民谣《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中关于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描述。讲到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可用谚语“枣开花,种棉花”,“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来反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为课堂增色,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可用“杀鸡取卵”来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用“滴水石穿”来说明流水的侵蚀作用,用“广种薄收”来反映粗放型农业的特点,用“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来形容沙漠地区的风力搬运作用,用“因地制宜”来反映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抽象的地理现象用生动、形象、准确的成语和诗句来反映,既具有科学性,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三、教学辅助工具的趣味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候会碰到一些空间性和立体感都比较强的地理现象,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往往对于这种抽象难懂的地理事物是很难理解透彻的。虽然很多时候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做出解释,但因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往往效果不佳,这时候就需要增加一些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平台是一个集文字、声音、图形于一体,并兼有录像、VCD、幻灯、投影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可以系统地演示板书过程,又可以进行动画模拟、绘制图表、编写习题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演示宏观世界,形象生动地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相对于单调的板书教学方式,更便于学生的形象感知和思维拓展。

案例:鲁教版教材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属于高中地理教材中比较难的几块内容之一,而且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因为地球运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宏观而且抽象,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很难给学生清晰地展现出这种地理现象,而且讲起来索然寡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和图例中专门配置的声音等材料制作成一个课件,把地球运动的现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虽然信息量大,但由于课件能综合信息,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变静态为动态,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有序、生动地展示各个直观素材,方便学生轻松地接受有关信息。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此直观、丰富而又生动的画面既深深感染了学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强化课本知识的目的。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趣味;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047-01

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往往感觉到地理课枯燥无味,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授课时,必须将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让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切勿死记硬背地理名词,生吞活剥地讲解地理知识。要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灵活地运用知识,教师必须在各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导入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通过富有情趣的导言作用,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1.以“地理之最”来导入新课

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中国地理时先提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在讲述亚洲时,可用世界上最高峰在亚洲,亚洲的人口最多等。

2.以世界著名风光来导入新课

用图片或幻灯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观看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讲授新课。例如,在观察长城的幻灯片或录相片后开始中国地理的学习;可先了解袋鼠,袋狼,然后开始澳大利亚地理的学习;用白宫的图片,引入美国的学习。

3.猜谜语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述英国地理时,可让学生猜这个谜语“排队上WC——伦敦”,以此来导入新课。讲加拿大可用“零存整取————加拿大”来导入

二、讲课时的趣味性

1.运用生动灵活的语言

(1)使用抒情的语句、趣闻、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述澳大利亚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讲述南极洲时,让学生知道南极绅士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用诗词歌赋来描述地理事物,这能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 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解释说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温差大。

(3)编一些地理口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等,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牢记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可以采用“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甘陕,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古海福吉安,还有港澳好河山”。

2.有趣味的讲练结合

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及动脑能力。

3.形象直观的板书和教具

(1)课堂上边讲边画。如讲述我国主要河流黄河时,教师就以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在黑板上画个“几”字,让学生明白黄河的走向,给学生留下鲜明的直观印象。另外要多用地图和地球仪让学生自己看图。

(2)充分动用电化教具。除了制作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和录相片之外,还可以动手制作一些电动教具。如 “中国人口分布”、 “世界主要河流”等主题鲜明、制作精湛的现代化电动教具。

三、练习要有趣味性

1.互测式练习。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拟题,相互提问,相互评定。像这样互评互测很容易调动兴趣。

2.形成性自测。是指教师在课前将有关练习题印好,新课结束后,由老师进行当堂测试的练习方法。

3.竞赛式练习。竞赛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竞赛题目以当堂教学内容为主,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题型多种多样,有口答、连线、指图、填图等内容,最后以小组得分多少取胜。

四、活动的趣味性

趣味地理课范文第10篇

一、趣味导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讲我国的地形地势时,播放《我国地形地势图》和青藏高原以及东北平原等不同的地貌景观图片,同时播放有关“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歌曲,让同学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学生感兴趣,也很容易获得新的知识。

二、趣味授课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的直观和趣味性。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尽量发挥每一幅图片或每一段视频的功效,使用图、视频等影像资料达到以图释文、以图补文的作用,从而更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知识和现象。再配教师优美的解说,还可以配上音乐朗诵、能联系的诗歌等,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让学生产生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并产生情感共鸣。如在讲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时,我播放一些关于雾霾的图片和焚烧秸秆的小视频以及医院里由于空气污染而引发呼吸道疾病患者就医的图片,把人类由于受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再现,让学生有真实感,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威害人类健康,威胁生态平衡,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2. 巧借趣味语言。课堂中可以利用谚语、歌曲、古诗、故事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总结的智慧结晶,有一定哲理且通俗易懂。如,讲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时,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早晚温差大,这样形象、具体,利于学生掌握。再如讲“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的时候,在了解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了解一些谚语,如“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虹在东方有云无雨,虹在西方定会有雨。

歌曲能抒发人们对事物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站在草原望北京》,既体现了地势特点,又抒发了人们对北京的向往和祖国的热爱。

优美诗句,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充分反应了庐山的高大和雄伟。这种诗情画意诗句让人产生对庐山的向往,有想去庐山一游的冲动,既丰富了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故事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热情格外高涨。如讲《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引入“孙悟空到此一游”的漫画故事,通过孙悟空和钢铁厂厂长的一段对话引出“我们不需要防毒面具,我们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起到丰富课堂的作用,同时利于知识的掌握。

三、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