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渠道经理日常工作计划

渠道经理日常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在桃曲坡灌区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桃曲坡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在我灌区实施已经两年时间,其改变了桃曲坡灌区的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在灌区水价低于水成本价运行的今天,对桃曲坡灌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灌区今后向节水型灌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就维修养护为桃曲坡灌区带来的变化谈一下自己浅显的观点。

关键词:工程维修养护灌区发展作用

桃曲坡水库工程维修养护大队成立于2009年4月,负责桃曲坡灌区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工作,成立当初,即制定的工程管护标准和灌区年度达标计划,把整个灌区的“三个水库六个水管站”划分为47个管护标段。通过两年来的工程维修管护,各标段渠道维修养护达标,渠堤分年度进行绿化,水工建筑物得到日常的检查维护,灌区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观。作为一名管护人员,在两年的管护工作中,亲身经历了渠道和水利设施的变化,现就维修养护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成立工程维修养护大队前灌区管护情况。

桃曲坡水库成立工程维修养护大队以前,灌区水利设施的维护工作由各管理站组织实施,由于管护中经费不足,不设专职人员进行管护,灌区渠道、设施管护主要靠冬修进行,日常管护流于形式,灌区渠道维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管护工作不是日常管护,往往是被动的修补。

工程维修养护,没有经费和专职人员,不能进行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单位利用冬季渠道行水间隙进行渠道整修和水工建筑物的检修,由于经费的限制,只对渠道的重点部分进行清淤和整修,当工程在运行过程出现损坏后,才组织人员进行被动修补。

其次,由于渠道管护的不连续性,造成渠堤两边保护范围流失严重。灌区干支渠部分区段当地村组侵占或侵种,过村段部分渠道成了当地的垃圾场,使渠道严重淤积,给渠道正常行水造成隐患。

全文阅读

城市内涝灾害管理的问题及对策:以广州市为例

[摘 要]“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本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广州城市内涝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绩效观指导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水体和可渗透面积;提高城市排雨管渠建设设计标准,完善排雨管渠管理制度;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宣传油污排放知识,加大乱排违法行为惩罚;完善深层隧道配套管理措施;优化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大力开展预案演练等。

[关键词] 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城市内涝;防灾减灾;广州

[中图分类号] D0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863(2014)01-0106-03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综合管理以及公共安全保障步伐的相对滞后等原因,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日趋严重。据统计,在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都曾发生过城市内涝灾害。[1]广州地处低纬,濒临南海,暴雨洪水频繁,“水浸街”成了这个城市一年几度的“必修课”,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广州市从提升危机和巨灾应急准备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借鉴国外城市处置暴雨、洪水灾害的经验,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硬件设施的改进。本文则以此为个案,调查研究广州城市内涝防治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城市内涝的主要成因,以期为广州乃至全国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广州市城市内涝灾害的现状与问题

长期以来,广州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有“落雨大,水浸街”之说法。2009年广州有水浸黑点228个,2010年增至317个;2011年10月广州长时间遭受暴雨袭击,城区32处发生内涝;2013年4月、7月,广州再遭暴雨袭击成泽国,交通瘫痪,市民出行举步维艰。虽然近五年来,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广州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城市硬件设施的改进,但城区水浸问题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般认为,系统脆弱性是导致城市内涝灾害的根本原因。而这种脆弱性集中体现在承灾体、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之上。其中,承灾体是城市排雨管渠系统,致灾因子是突发性的暴雨,孕灾环境则是城市的生态环境,包括城市的绿化和水体环境等。城市内涝是因为强降雨已超出了承灾体的适应范围,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加以改变,但也是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承灾体:排水管渠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全文阅读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研究

摘要:土地整理是通过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内部挖潜以实现耕地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质量潜力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土地整理研究体系使研究的重点从数量潜力转移到数量和质量潜力并重上来,而且能够为土地整治规划及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基础信息。分析土地整理质量潜力的内涵,并在农用地分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中的灌排工程依据官地坪镇农用地分等的成果。结果表明,官地坪镇耕地自然质量及土地整理现实质量潜力分布有明显区域差异。研究认为,应根据土地整理的质量潜力分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在现实整理质量潜力大的地区应在加强土地整理力度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耕地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038-04

一、输水工程设计

项目区田块设置考虑项目区丘陵地势的特点以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和农田规模经营的要求,同时结合当地种植经验进行布置。渠道布置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布设,同时遵循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和投资最少原则,采用单向灌排,灌渠和排水沟相邻布置。

(一)灌溉渠道流量

按《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标准》规定,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丘岗冲垄山地丘陵区水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85 %,旱地灌溉保证率不低于75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及当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确定水田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旱地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

根据桑植县农业局提供的《桑植县农业区划报告集》,引用干旱年的统计资料,可知水田最大日耗水量为13mm。选择项目区控制灌溉水田面积最大的渠道来设计。灌溉延续时间6d,每天灌水取20h。依据《农田水利学》(郭元裕编)P100,灌溉面积为1万亩~10万亩,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5~0.7,本次设计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5。

全文阅读

椒江区“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期工程的分析

【摘 要】为改善项目区田间灌排水系运行状况,使区内农田旱涝保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必要对灌区灌、排渠道和配套工程进行改造。

【关键词】水利设施;现状;经济效益分析

引言

椒江区“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以《椒江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年)》、《椒江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为依据。十二五期间,椒江区计划每年投资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工作计划于2013~2014年落实椒江区“十二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四期工程,该区农田基础设施较薄弱,虽经上世纪九十年代标准农田建设,但十几年运行下来,设施老化,效益不理想。

1、四期工程项目区现状

1.1四期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

项目位于椒江区的章安街道、前所街道、洪家街道等3个街道和椒江农场,涉及21个行政村和椒江农场。项目区范围为各村已经划定的粮食功能区,总计面积8754亩。椒江区河网除椒江系自然河流外,平原河流大多由人工开挖而成,呈纵横经纬格局。区内河网以自西而东横贯全境的椒江为界,将辖区分成南、北两片水系。

项目区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总的特点是:季风交替明显,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全年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温暖湿润,雨热同季;日照适宜,光合潜力大,无霜期长。但灾害天气四季常有。椒江区的气象特征为气候温暖湿润,有利生物繁衍;灾害天气常有,不利作物稳产。

全文阅读

计划生育法定奖励规定

一、关于法定奖励及扶助对象、标准及发放渠道

(一)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对象、标准及发放渠道

1、奖励对象:年9月1日以后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一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且夫妻双方或一方及小孩户籍在本区常住本区的。

2、发放标准:每户一次性发给1000元奖励费。

3、发放渠道:

(1)夫妻双方为农村居民及城镇夫妻双方均为无业居民的独生子女家庭户由户籍所在地镇(街)负责发放。

(2)户籍在本区且居住在本区,在本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工作,其企业无法兑现奖励费的员工,持所在单位有效证明,由户籍所在镇(街)负责发放。

(3)夫妻双方在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夫妻所在单位各发500元;夫妻一方在区内有工作单位的,另一方无单位的,由有单位方所在单位一次性发给1000元。

全文阅读

北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成效明显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限制,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并不尽人意。本文主要探讨北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成效,为日后北疆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成效

中图分类号: TU9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5.024

经济发展带动北疆水利工程与用水单位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水利工程对用水工业区、农田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北疆水利工程的评价也越来越高。目前北疆水利工程已做出一些成效,但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更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以提高北疆水利工程对北疆人们的服务质量。

1北疆水利工程主要工作及成效

1.1建设可靠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

1.1.1保证渠道安全 北疆的水利工程渠线比较长,建设过程中涉及各种建筑及机电设备,信息自动化系统比较庞大,因此,可靠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的基础。据统计,北疆供水工程全线长大约510公里,其中渠道长大约471公里,渠道工程是供水工程安全的保证。

北疆供水工程的一个特色是平原渠的修建,其解决了地下水对供水工程的影响。平原渠处于天山北部,有一部分渠道通过农田的灌溉区,修建结合了防盐胀和防冻胀因素,采用非盐胀性质的砂砾料,根据地下水位不同,所采用的砂砾料含盐成分也不同。平原渠的全线都设置了纵向排水沟,可以防止渠道边坡或渠底的含水量增多所产生的冻胀和盐胀。另外,在土层松散、粘结力不强的基础承载力弱的沙漠中,平原渠的修建采用了专门技术即当地沙漠沙干碾压实来进行处理,这种施工技术方法比较简单,而且质量也容易控制。在操作性、排水性和变形协调性方面经过对比,选择了40厘米厚的砂砾石作为平原渠渠道的基层,这种规格的砂砾石排水性好,容易被压实。在基层施工时采用的是水平同起碾压,这样不仅可以做到直接压实基层的砂砾石,还可以间接压实沙基渠床,提高沙基的密度,减小变形几率,增强沙基与砂砾石的结合程度,最终提高渠道沙基的整体承载力量。40厘米的砂砾石还可以缓解水道在运行期间渗水对沙基的冲蚀,提高沙基的稳定性,提高水道输水送水的安全性。

全文阅读

灌区水利工程设计分析

摘要: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规划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设计不仅能够决定水利工程的投资以及收益,也会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强化水利工程设计就是为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重要工作。在当今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式下,水利工程设计还要寻求突破和创新,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结合道孚县尼措水利工程设计的真实案例,对工作的部署和实施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设计;重要性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东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县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几乎全为小型引水工程,灌溉渠系规模小,灌溉能力差,呈零星分布,多始建于50~70年代,灌溉面积为几亩、十几以几十亩居多。由于工程质量不高,加上管理不善,工程老化,渠道供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水利建设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对已有渠道进行了维修加固,但是在水利工程效益上收到的成效不是很令人满意。全县用于灌溉的水资源量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的比例不足0.1%,水量利用率与灌溉保证程度很低。由于道孚尼措水利工程位于县域内人口最为集中,耕地集中成片的地区,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能带动道孚县鲜水河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以辐射影响到整个康巴藏区。因此道孚县决定进行尼措水利工程的建设,希望通过本工程的兴建,保证灌区内的农牧民旱涝保收,解决道孚县城发展用水,提高道孚县农业的自给能力,减少内地长途运输,带动县境内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对维护藏区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1工程环境分析

工程所在项目区为高原藏区,冬季气温低,寒冷,河流冰冻严重,冻土深,工程区地震烈度为Ⅷ度;工程区所在鲜水河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区,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西风环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具有高原型季风气候特征。冬季时间长、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时间短促,雨日多,雨强小,气候凉爽。另外本流域还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风速大,黄沙大等特点。根据工程区内道孚气象站历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8.0℃,极端最高气温32.0℃(1972年8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21.9℃(1965年1月7日);年平均降水量618.0mm,平均日照为2378.3h,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12.3mm,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08d;最大一日降雨量为49.7mm(1980年9月22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9%,多年平均风速1.6m/s,历年最大风速22.0m/s,相应风向N。道孚县境内农耕地有灰褐土,山地棕壤,亚高山草旬土,潮土4个类型土壤,主要耕作土壤灰褐土分布在河谷地带。在高山宽谷地带,由高山原向高山峡谷过渡,河谷较开阔,两岸的冲积阶地和洪积扇,坡度较为平缓,耕地集中连片。而在高山峡谷地带,山高谷深,相对高差悬殊,坡面径流强度大,土壤侵蚀严重,冲刷后的土壤肥力下降,土质具粗骨性[1]。道孚县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冰雹、寒潮、大雪、大风、洪水、泥石流及地震。鲜水河断裂带造成的地震灾害最为强烈,但干旱及寒冻灾害对境内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

2工程概况

2.1灌区引水工程,由取水枢纽和引水干渠组成结合工程水源情况、水库库容条件、灌区规模等,工程采用低坝无调节取水。工程灌溉水头取决于主要灌面高程,因此水库水位选择主要依据满足灌区引水要求,同时节约工程投资等原则进行。道孚灌片取水枢纽从左至右分别由左岸非溢流坝、底格栏栅坝及右岸非溢流坝组成,坝轴线总长54.00m;底格栏栅坝下游设消力护坦和海漫。溢流坝段长15.00m,取水底格栏栅位于河道主河槽上,取水坝段长9.00m、取水廊道净宽1.20m、溢流坝顶高程3307.30m、取水段坝顶高程3307.00m、坝基高程为3300.00m、齿槽底高程为3298.50m、坝高7.30m,大坝基础置于弱风化基岩上,坝后接消力护坦和干砌石海漫。约威灌片取水枢纽从左至右分别由左岸非溢流坝、底格栏栅坝及右岸非溢流坝组成,坝轴线总长43.50m;底格栏栅坝下游设消护坦和海漫。溢流坝段长19.00m,取水底格栏栅位于河道主河槽上,取水坝段长7.00m、取水廊道净宽1.20m、坝顶高程3208.70m、坝基高程为3202.50m、齿槽底高程为3201.00m、坝高6.50m,大坝基础置覆盖层上,坝后接护坦和干砌石海漫。2.2取水枢纽的组成工程灌区由两个灌片组成,分别设有两个取水枢纽,两段引水干渠。考虑尼措灌区灌面相对集中,且灌区控制条件单一,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道孚县重要粮仓的灌溉用水。同时考虑到区内干旱情况,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及本工程在区内的作用和本工程的不可替代性,充分利用本区水资源,尽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要求。设计灌溉面积3.42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2.73万亩,草地灌溉面积0.69万亩,在灌溉面积中,新增灌溉面积2.7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9万亩。根据灌区确定的水源方案以及取水水位,考虑到鲜水河河谷两岸地形及灌区分布,选择由道孚干渠由默日杰曲(纽日河)子牙河段取水沿右岸沿山脚往道孚、格日引水,在鲜水河左岸阶地末端冲沟汇口下终止,灌溉面积18370亩。约威灌片干渠由约威沟3200m高程河段取水,沿约威沟而下,沿鲜水河向孔色乡及其下游亚拖、瓦依村供水,灌溉面积1.59万亩。分渠系灌面统计如表1所示。考虑规划采用畦灌50%、移动软管浇灌50%的节水灌溉方式,较传统灌溉可节水30%左右,加上农耕农艺等节水措施节水10%左右。结合本工程实施后,水利条件改善情况,本次确定缩短灌水周期,道孚尼措灌区多年平均灌溉定额为203m3/亩,P=70%典型、P=95%典型年年灌区内作物灌溉定额分别为为226m3/亩、246m3/亩。2.3冬季取水本工程为保证冬季河道冰冻时取水,在坝体上游侧在溢流坝顶1m以下,即冰层和冻土以下设置反滤及进水设施。渗透取水头部设在廓道的上游侧,廊道下部,为垂直于廊道的取水通道,在此通道设铁水窗。水窗向上游方依次为碎石层、砾石层、透水土工布袋装砂呈松软砂袋叠放在取水通道前面,封严通道口,水必须透过砂层进入通道。为保证冬季取水可靠,廊道后设暗渠及沉砂池,暗渠和沉砂池覆土保温[2]。2.4玻璃钢管材本工程首次在高原藏区采用玻璃钢管材,很好的利用了该管道的优点;灌区引水采用有压管道,大大提高水量利用率,除跨沟段采用管桥外,其余管段均为埋管;外露管道采取外包保温材料,保证冬季输水安全;管道埋于地下既防止夏季强烈紫外线对管道的破坏,又可防止冬季冰冻影响正常输水;有压管道布置灵活,有效避开了不良地质段,避开了施工难度极大区域,避开了藏区祭祀场所,为灌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项目投资;为保证灌区用水安全,保证正常运行,对所有闸井,阀井均采取了保温措施。

3灌区水利计算以及可行性结论

全文阅读

秦汉渠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初步构想

摘 要:随着近年来,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加大,各地区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尤其在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推动下,创建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在各地区纷纷展开,宁夏河东灌区也在积极探索创建本地区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实践。

1 基本情况

河东灌区包括干渠河东总干渠5.04km,秦渠60km、汉渠43.381km、东干渠54.4km、马连渠16.233km、支渠农场渠31.6km、波浪渠12.433km,渠道总长223公里,灌溉面积110万亩,渠系建筑物1037座,其中主要建筑物进水闸51座,涵洞43,排洪渡槽3座,引水渡槽4座,跌水(滚水堰)15座,支斗口454座,工程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青铜峡市、利通区全境、灵武市),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投资逐年加大,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开展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达标工作迫在眉睫。

2 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灌区大中型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由水利厅统一招标实施,工程建成后交由我处管理,管理处统一管理本辖区的重点工程,再将一些工程交由相关基层管理所维修养护和管理。每年初各管理所根据对所管渠道工程设施的检查结果,提出本所的工程维修养护工程计划,上报管理处防汛工程科,处工程科统一汇总并由管理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会同管理所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定项后,统一下达工程维修养护计划,各所负责按计划实施。大一点的工程由管理处上报水利厅,由厅里审批列项实施。长期以来我处在工程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工程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2)许多工程设施老化、缺少基本的观测设施设备;(3)没有界桩和标示、警示告牌;(4)各项预案不完善,针对性不强;(5)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次作者浅谈的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创建主要围绕解决灌区工程管理的这些问题而开展。

3 实施方案初步构想

全文阅读

农业水利运行监管思考

本文作者:赵庆乐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前哨农场水务局

1.(略)

2.水量调配基本原则和要求

2.1水量调配基本原则是水权集中、统筹兼顾、分级管理、均衡收益。具体办法是:按照作物灌溉面积、计划灌水定额、各级渠道水的利用系数分配水量。

2.2水量调配工作的要求

2.2.1水量调配必须做到“统一领导、水权集中、专职调配”,由管理局直属的配水站和专职配水人员负责全灌区干支渠水量调配工作。在引水时,应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在输配水中,要抓住安全输水并需要做到“稳、准、均、灵”。“稳”即水位、流量相对稳定;“准”即水量调配要及时准确;“均”即各单位用水均衡;“灵”是要随时注意气象及水源变化及时灵活调配。斗渠间的水量调配工作由基层管理单位主管或兼管的及时负责,斗渠的水量调配由斗渠的技术员负责。

2.2.2调配人员要熟悉灌区地形、行政区划、灌排渠系布置、建筑物位置、土壤分布、渠系用水计划、灌溉能力及其提水设备、各级渠道建筑物的正常和加大流量、流程时间、安全水位、险工段位置、水的利用率、渠道夹砂能力和有关调配的指示文件、图表等,以便遇到特殊情况能及时、准确地采取应变措施。

2.2.3调配人员应该经常了解灌区作物需水情况、各用水单位意见以及有关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在放水期间必须日夜轮流值班,详细填写配水日志。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渠系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有计划地施测各项资料,如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等;做好渠道测流工作,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经常校对量水断面和量水建筑物,不断提高量水精度。要加强上下级渠段间的水情联系,监督各站用水,定期结算水账,灌区引水、用水及各项用水指标控制情况。

全文阅读

钟祥市石门水库灌区管理困境与对策

摘要:钟祥市石门灌区作为湖北省兴建最早的32个大型灌区之一,由于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用水户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意识与现代工程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灌区管理面临多种困境。只有加紧做好灌区确权定界工作,加大工程投入,全面落实两部制水价政策,水费逐步按成本收费,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行评长效机制,推进灌区发展,才能走出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石门灌区;管理模式;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湖北省钟祥市石门灌区作为湖北省兴建最早和登记在册的32个大型灌区之一,在服务当地“三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的干旱,灌区为农业稳收、农民保收、农村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灌区产权不清、管理责任不明,用水户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意识与现代工程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灌区管理面临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运行资金匮乏、管理队伍不稳,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运行,更好的服务“三农”,是摆在灌区管理人员及用水户面前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调研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能为灌区走出困境提供借鉴。

一、石门灌区基本概况

石门灌区是建国后湖北省兴建最早的大型灌区之一,工程始建于1956年8月,1957年6月首次开闸放水。灌区渠系工程由1条主干渠和13条支渠及直属斗渠组成,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渠首设计流量22.08立方米/秒,沿渠建有渡槽21座、跌水2座、大型渠下暗涵38座、分水闸口21座、倒虹管11座、泄水闸37座、节制闸口26座、斗门放水口140处、公路桥71座。灌溉湖北省钟祥市、湖北省天门市、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湖北省沙洋监狱管理局和湖北省劳教所等地的34.8万亩农田,其中水田17.3万亩,旱地17.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实灌面积17万亩左右。至2013年,共提供灌溉水量35亿立方米,战胜10余次特大干旱。

石门灌区设有常设管理机构即灌区管理站,下设四个管理段,即王家咀、罗集、旧口、向湾管理段,有管理人员45人。灌区供用水主要采取灌区管理委员会、用水者协会、承包经营等形式运作。管委会由受益地区政府及钟祥市石门水库管理处组成,每年灌溉前期召开管委会成员会议,对当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协商。2003年3月,按渠系分布及控制范围在钟祥市石门灌区的大洪、游集、长滩、罗集等乡(镇)成立了四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共涉及45个村、297个组,经营管理49公里长的干、支、斗渠,灌溉面积8.5万亩。管理运行经费主要来源于水费提成,由于运行、管理、维护经费不足,农民参与热情低,管理层及协会主体业务能力不高等原因制约,协会自成立起就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现处于瘫痪状态。自2009年开始,钟祥市石门水库管理处对灌区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将王家咀管理段供用水经营权承包给有经营意识的自然人,实行按田亩收费,每年每亩20元。2010年、2011年改革进一步深化,分别将罗集管理段、旧口管理段灌溉水方、水费征收承包给水库干部职工,水费标准与王家咀相同。2012年,在总结前三年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灌溉经营权交由灌区管理站集体承包,继续执行原水费征收模式和标准,并确定了“先远后近、先急后缓、先高后低、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供水调度方案。

在工程建设方面,结合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末级渠道改造项目,自2006年开始至2013年12月,由政府无偿投资524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199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50万元),对灌区工程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硬化干渠39公里,支渠28公里。项目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6。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