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通话教学论文

普通话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普通话学习论文

一、教师普通话学习的特点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殊性使得教师教育无法一次性完成,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成长。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等文件后,全国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进度,举办推普培训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对在职教师,由此而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学历与水平倒挂的现象: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师生;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幼儿教师。为什么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学得多的不如学得少的,难道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差,语音天赋低吗?调查发现,这与各地各级学校重视的程度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

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影响教师学习的情感主要是对普通话学习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直接动因,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兴趣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构建”。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近10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入的了解。就教师来说,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生存需要:国家语委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普通话等级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职称评定等等。为了过级而学习,是教师中的多数。他们把普通话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年纪大的教师)甚至感到是一种痛苦。但为了“生存”,负担也得承担,痛苦也得忍受。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有乐趣,但面对浓重的方音、别扭的发音方法,乐趣总是断断续续,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冲力十足,“生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就较快衰退。二是发展需要:这类教师以普通话基础较好的教师为多,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负担感、痛苦感减轻。学习中的乐趣增多,学习动力比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这类教师把普通话作为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工具。他们对普通话学习没有了负担感,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他们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来主动学习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地担负起普通话宣传推广的责任。

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

1.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全文阅读

普通话学前教育论文

一、尽量丰富教材资料内容,将教学难点进行简易模式改造

尽管普通话测试范围极为有限,但细致环节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控制技巧和应用水准上存在着严格的验证标杆迹象,因此必须透过学生认知原则实现入手改造,同时广泛搜集最新教学资料,实现厚积薄发的效用。

例如在字词部分的疏导控制,主要沿着学生在机测环节中容易引发的误读类型进行常见错误表达字词表格的整理,并且结合形近字、多音字以及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在分析学生语言缺陷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整合口令验证材料,令学生在相对丰富的语言练习环境中体会平翘舌以及鼻边音的区别样式。在作品朗读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作品赏析元素,根据不同优秀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作品朗读技巧的把控,将朗读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一扫而空。

透过现实经验了解,学生对于优秀作品会产生整体机能的感性认识和局部细节的特别定位反应,甚至细微到单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处理层面,之后配合正确示范录音进行对照,将这些隐藏的细节技巧一一标记清楚,这样学生在朗读处理上的准确性就会略高一筹,这对于后期精准的语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稳固都将产生必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实际朗读的短文中,除了课堂上的原文内容之外,还要提供详细的分析样本,透过不同记号的标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内涵。

命题说话考查过程中涉及话题基本与生活相贴近,若想真正把控话题的表达绩效,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熟悉素材的挖掘,经过系统的剪裁和修复之后,做到清晰的控制思路和充分的内容理解调控。话题思路的追踪性研讨是有关部门丰富教材资料的首要任务,而相关生活内容的搜集便是第二要务。包括在社会公德的谈论上,其信息量包揽性质十分清晰,既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可以涉及交通秩序的遵守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处理,任何层面内容目前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整合,学生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不同角度实现分析。如果将这部分的资料搜集活动取消,任何学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认知习惯上进行宽泛理解,完全不能响应时代呼吁的主体标准。

说话案例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是教育机构丰富教材资料内容的又一途径,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认真搜集相关代表地位的录音材料,同时严格记录学生说话过程中表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采集样本实现系统分析,这些行为都将成为特定感性范围的教材内容。经过这些生动样式的资料内容补充,学生说话表达上就拥有了质量维系保障,个人表达信心也随之上升。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话课程提倡科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操作技术,这样能够达到足够直观、生动和便捷的调控效果,能够合理带动测试情境的还原效应,令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机测创新形势的需求标准。在实际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随性字词朗读指导和技巧示范,将说话过程情境清晰呈现,必要时候还可以实现重复播放,保证学生在反复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领悟控制诀窍。在训练环节中,学生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模仿,将细致环节下的要点和不足问题完整记录,这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修整和客观分析的必要工具,并且有利于满足师生互动交流需求,实现课外网络途径的跟踪指导。

全文阅读

教师普通话学习分析论文

一、教师普通话学习的特点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殊性使得教师教育无法一次性完成,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成长。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等文件后,全国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进度,举办推普培训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对在职教师,由此而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学历与水平倒挂的现象: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师生;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幼儿教师。为什么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学得多的不如学得少的,难道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差,语音天赋低吗?调查发现,这与各地各级学校重视的程度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

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影响教师学习的情感主要是对普通话学习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直接动因,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兴趣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构建”。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近10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入的了解。就教师来说,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生存需要:国家语委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普通话等级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职称评定等等。为了过级而学习,是教师中的多数。他们把普通话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年纪大的教师)甚至感到是一种痛苦。但为了“生存”,负担也得承担,痛苦也得忍受。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有乐趣,但面对浓重的方音、别扭的发音方法,乐趣总是断断续续,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冲力十足,“生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就较快衰退。二是发展需要:这类教师以普通话基础较好的教师为多,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负担感、痛苦感减轻。学习中的乐趣增多,学习动力比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这类教师把普通话作为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工具。他们对普通话学习没有了负担感,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他们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来主动学习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地担负起普通话宣传推广的责任。

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

1.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全文阅读

普通话推广教学中效果测试研究论文

摘要: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在我国刚刚起步,并且正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高校要在PSC实践中逐步构建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该文提出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科学体系

始于1994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以下简称PSC)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PSC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PSC与高校的汉语言教学关系密切,也是检验学校规范用语、用字教学水准的全新尺度与手段,标志着我国应用语言学科重大的实践与突破。

推广普通话工作以测试形式出现,虽已有十四年了,但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如何有效地贯彻执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也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作为参考。笔者作为一名从事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工作十多年的测试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工作思路,要在高校推进PSC工作,关键是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测试工作中,逐步构建起一个集普通话教学、培训、测试为一体的科学体系,即:准确定位PSC的性质是前提;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基础;强化测前培训是保障;确保测试质量是关键,同时要在工作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丰富的经验,逐步使PSC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准确定位测试性质是前提

目前,PSC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准确定位PSC的地位和性质,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确认PSC的地位和特点。PSC具有法定地位,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都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一基本语言政策为PSC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了测试的政府行为,具有国家法规的尊严性、强制性与严肃性。PSC是在综合吸取测试学与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PSC具有教育测量特性,“属于目前比较通行的标准参照性或者说达标性测试范围”。PSC本质上是一门学科,学术性强,知识体系完整,能力训练要求高,这项工作来自语言统一的必然要求。PSC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并服务于推广普通话工作,是国家新的推广普通话方针“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应用与体现,并已成为全国性推广普通话工作中一个关键性和不可缺少的环节。PSC将推广普通话工作提高了一个层次,改变了过去“标准模糊、界定困难”的评价状态,使得推广普通话工作具有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新特点。

其次,要正确定位PSC与高校普通话口语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准确应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规范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但传统的不重视口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与昔日模糊的“开口就好”的评价理论,对于参与言语活动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无法定量、定性辨析的弊端,也随着社会进步而日渐与现代口语教学要求发生矛盾与冲突。PSC正是出于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目的,正确引导、评价、推动口语课的教学与科研,以适应推广普通话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潮流。PSC的口语特性、教育测量特征及语言学科的属性都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当前口语教学的种种弊端。PSC寓测于教,寓测于学。基于这种特性,对PSC工作地位的确认必须高屋建瓴,统摄全局。

全文阅读

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创建论文

摘要: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一直是很受重视的。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课程改革的重点。现代网络语音室的建设为普通话口语教学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建构与实践于此种环境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建构与实践;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国际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大,我国普通百姓到世界各国经商、贸易的人数逐年增多,世界各国有更多的人在关注中国、走进中国。语言是世界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目前,世界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学习汉语的狂潮。汉语的对外推广,国人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素质的空前提高。语言流利、才思灵敏、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受青睐。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对口才都有明确的要求,甚至口才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就业和晋升。一个人有了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往往会坐失良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一直是很受重视的。语言的基本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训练一直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各职业院校大都开设有“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课程”,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在首先教会学生说好、用好汉语的情况下,对于汉语口语表达也应进行较全面的训练。但在部分职业院校的实际调查中,有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更多的是教学的基本设施过于简陋,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完善高职院校口语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构学生普通话口语训练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尤其对各高职院校的函授生、走读生自学普通话的作用更大。本文拟就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的建构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相互切磋。

一、目前,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的现状

在我们实际调查的数十所职业技术院校中,只有几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老师在专门设置的语音室为学生上口语课,其中有两所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现代网络语音室为学生上口语课。其余绝大部分教师仍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连最起码的教学设备录音机也没有,更有甚者,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极不标准,这怎么能培养出标准的学生呢?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建有语音室及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室,但多数设置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进行评估而摆设,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部分院校也只仅限外语专业使用,把汉语口语教学排斥在外。这种认识,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的提高。改善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环境已刻不容缓,应该引起各高职院校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理想环境的实践

现代网络语音室为广大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口语教学在师生互动、自主、生动的情景环境中进行,无疑,教学质量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下面拟选如下教学实践课型,供同行切磋。如,教师在讲授“重音的表达方式”一节时,教师首先提示学生:在确定重音位置的同时,就存在着如何表达重音的问题,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朗读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主要的词。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只有从朗读目的、愿望出发,在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确定重音的位置。要使学生理解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捶、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重中见轻,还可高低相间,虚实互转,前后顿歇……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还要学会在朗读时把非重音、次要重音“带过去”的本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举出许多例句,并不厌其烦地做示范性阅读训练。现代网络语音室教授这一节就省劲多了,其情形就完全不同,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本节全部训练项目,包括文体、声音、图像、现实情景,每个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可自由点播、阅读、自测,反复听、反复看、反复训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在较短时间内基本上可以掌握表达重音的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情景。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学习时间,又确保了教学质量。这就是网络语音室给现代教育带来的便捷。

三、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理想环境的建构

全文阅读

论高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人文性

高职院校因长期以来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了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很多缺失。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势在必行。普通话口语课属于人文课程,本文就普通话口语的人文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一、口语的人文教育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因长期以来缺乏人文教育导致了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很多欠缺:人文知识缺乏,导致文化素养较差;知识面狭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人文精神失落,导致人格上的残缺;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等等。由此可见对高职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在知识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对哲学、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等的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在修养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与文明的行为举止,尤其是学会如何做人;在能力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创造力。

普通话口语课属于人文课程。在教学中是否真正贯彻落实“人文教育”这一根本宗旨,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让学生得到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衡量高职院校普通话口语课得失的根本标准。口语教学就是要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生命意识中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口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人(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自身

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口语的人文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高职口语的人文教育实施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成果,也是代表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除了包括法律、伦理、道德等理论形态以外,还包括了社会生活的非理论形态,诸如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文习俗、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的外在表现分为物质、精神、社会和语言四个方面。不管各种文化在形态上如何不同,它们和语言都有着高度的融合关系。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人的语言行为、语言交往和人的其他方面一样,都有文化的投影,都要遵从一定的文化模式。就口头语言来说,口语运用的背后总是隐含着人文历史特点,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牵涉到地理环境、语言感情以及交际双方互相靠拢和互相迁就的社会心理,牵涉到语码转换等。一个人在口语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方式,都不仅仅是其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口语行为不只是由其个性特点、交往动机决定,还要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全文阅读

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普通话的训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普通话的训练机会非常多,只要教师留心,学生留意,都可以拿来使用。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了语文素养,为今后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开端。

关键词:试论 小学 语文 教学 实施 普通

小学语言课教学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一方面,语文课教学中的每一处文字无不是为语言服务的,文章是对语言的记录、语言的理解,正所谓“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普及与应用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所以,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一、扫除说话障碍、帮助学生提升信心

只要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没有一位不对课堂上“哼哼唧唧”、“羞于启齿”的学生没有感受的,特别是老师要求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时,更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能气你个半死。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是故意为之,只是因为表达障碍所致,再加上缺少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矫正方才如此。“工欲善其事”则必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其口”。

1、进行语音的辨正与训练

农村孩子没有一个不是在方言语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语言带上方言的特征不足为奇。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同一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其他学生会置若罔闻,二是其他语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使用的普通话不标准,则会遭遇同学们的嘲笑。对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加以纠正,则必会带来两方面的后果,或者以讹传讹,或者打击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语言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仔细倾听学生们的发言,遇有发音不标准者要及时予以纠正或者矫正,甚至多次训练。

例如,有学生发言中,在“r”和“l”的发音上分辨不清,把“漏”说成“肉”。我就曾多次帮助他进行矫正训练,使其清楚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舌边音,并在训练中做好舌形的准备,使用同类字反复训练。

全文阅读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教学改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普通话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广范,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了“汉语热”。 国家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推上了新的舞台。各行各业对各层次人才的普通话口语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市场人才运作机制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论文联盟高。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旅游市场高级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不能停留在公共课程基础上,必需进行教学改革,充分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竞争优势。

1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口语技能训练

普通话口语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公共服务行业的解说员、导游员等特定岗位人员持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上岗[2]。”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将普通话口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之一,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强化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普通话口语表达是各项技能中的基础技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做到踏踏实实地投入学习。

2改革教学内容,提升专业口语技能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技能的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上足够的实践训练,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学习普通话首先要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知识: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掌握韵母的发音、开口度以及音位滑动的过程,并注意唇的圆展,舌的伸缩;掌握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特别是上声的调值。认真发好普通话每一个音节。其次要掌握上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啊”的变化以及轻声、儿化的音变知识。南方人说普通话没有音变规律,特别是轻声、儿化的音变知识在南方口音中基本不存在,对于南方学生来说不容易掌握,因此需要做较精心的讲授。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之后再进行实践训练,重点练“读”和 “说”。根据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知识读好单音节词语;根据音变规律多读多音节词语;准确读好每个音节之后,进入到多读绕口令、经典诗文、优秀导游词等的朗读训练中,促使学生形成普通话语感;最后进入到说话训练,让学生完全脱离文字凭借,用标准的普通话边思维边流利地表达。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

2.2注重学习方法

全文阅读

高校大学语文普通话策略研究

摘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和统一的象征。我国地广人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为确保交际的正常开展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人们必须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与合作,作为我国通用语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于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文字法第十条中更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并应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因此,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普通话的应用、学习和推广。本文深入剖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分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策若干,以期实现课程效果的优化和普通话的推广。

关键词:

高校;大学语文;普通话;推广

基金项目: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名称:《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编号:NJZC3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地域之间的经济贸易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需要通过统一的语言相互交流。而普通话作为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普通话的推广属于语言教学的内容,所以,我国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普通话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

论教师普通话学习特点及教学策略

[摘要]教师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成就需要。对教师进行普通话教学要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做到理论、实践、方法三者结合,语音、词汇、语法三位一体,听、读、说三项并举。在教学方法上可选择比较法、互动法、情感法。

[关键词]教师 普通话学习 教学策略

一、教师普通话学习的特点

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也呼唤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必然要求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殊性使得教师教育无法一次性完成,教师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成长。普通话的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等文件后,全国各省市加大推普力度,加快推普进度,举办推普培训班,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对在职教师,由此而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学历与水平倒挂的现象: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师生;大学教师不如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不如小学教师,小学教师不如幼儿教师。为什么学历高的不如学历低的,学得多的不如学得少的,难道是他们的学习条件差,语音天赋低吗?调查发现,这与各地各级学校重视的程度和个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关系。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

就普通话学习而言,影响教师学习的情感主要是对普通话学习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动机是影响学习的直接动因,它从整体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兴趣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从微观上决定着学习的“意义构建”。笔者从事普通话教学近10年,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较深入的了解。就教师来说,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分为三类:一是生存需要:国家语委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普通话等级证直接关系着教师的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职称评定等等。为了过级而学习,是教师中的多数。他们把普通话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一部分人(尤其是农村年纪大的教师)甚至感到是一种痛苦。但为了“生存”,负担也得承担,痛苦也得忍受。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也有乐趣,但面对浓重的方音、别扭的发音方法,乐趣总是断断续续,稍纵即逝。为了“生存”冲力十足,“生存”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习普通话的动力就较快衰退。二是发展需要:这类教师以普通话基础较好的教师为多,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更多的发展机会。负担感、痛苦感减轻。学习中的乐趣增多,学习动力比较持久。三是成就需要:这类教师把普通话作为增进人际交流和提高自身素养的工具。他们对普通话学习没有了负担感,更多的是一种乐趣。他们积极利用一切机会来主动学习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自觉地担负起普通话宣传推广的责任。

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