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专业技术

农业专业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我们重点对河北省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经归纳整理,找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服务缺乏主动性

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仍习惯于传统办学思路,还不能认识到高职院校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互利双赢关系,同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内涵理解存在偏差,大部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与科研部门有关,因此,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主动性。

(二)服务方式单一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限于政府组织的短期支农惠农活动,如:科技下乡、科技大集、短期技术培训等,缺乏长期的常规服务机制。

(三)服务能力较弱

据调研,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大多是由职业中专发展而来,并且发展历史较短,教师生产实践和技术实力相对薄弱,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讲授内容和方式很难与现代农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因此,办学实力、教师素质及技术水平均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但是,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松散和服务经费短缺,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服务力度和服务效果。

全文阅读

农村远程技术专业实习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生成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措施。积极开拓实践领域,主动探索实践方式,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对于完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高师院校中的教育实习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中小学不愿意接收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实习,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安排带来巨大困难。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接收学生实习,但由于担心实习学生教学会影响其正常的教学进度和质量,往往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实践锻炼机会,使之流于形式。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育实习问题则更为突出。从20世纪末开始的教育结构调整,使得一大批中等师范学校或改制、或合并、或撤销,各地师专也纷纷升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传统教育实习基地在逐渐丧失,目光逐渐投向中小学。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是这些学校没有与之对口的学科、课程,许多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甚至被安排去承担地理、科学等课程教学,即便如此,机会往往也甚少。另外,由于一些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不甚了解,有些学生被安排从事学校电教设备修理工作,甚至做其他与专业不相干的工作。这样的教育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边缘化地位、不受重视的实习待遇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还会使学生丧失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学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专业信心。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特殊性出发,没有适宜的环境和由此产生的需求,就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离开专业实践,就无法切实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难以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友好的、能够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其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生成专业能力的实践要求,促进其教师综合专业素质提高的教育实习环境,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实践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河北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已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5372个,卫星教学接收点(模式二)10273个,计算机教室(模式三)3672个,覆盖了河北省九个市所属的11003所中小学。农远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领导和教师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渴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2006年开始,借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送培下乡”活动,我们以河北省农远工程项目学校作为基地,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实践进行了探索。

1.教育实习的目的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育实习一方面以“让教师教育专业学生通过顶岗任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实习任务”、“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1]为实习目的;另一方面,也将提高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农远设备与资源的作用,以提高农远工程教育应用实效为活动目标,使学生在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实践中既推动农远工程效果的落实,又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素质。

2.教育实习的内容

全文阅读

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

早在2003年9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便转发了《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在该文件中国务院已经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农民工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在该下发文件中,中央政府也意识到了农民工自身存在的一些极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影响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9000多万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

因此,上述的问题也就成了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重点着手解决的"钉子"。在结合我省,我市及我镇的具体情况,作为专业培训成人教育的专业学校,木渎镇成人教育中心在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摸索和总结了一套日趋完善的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希望可以在此通过与广大兄弟学校的理论交流,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下面,我校将农民工专业技术培训的社会背景、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粗浅的研究和论述。

一、社会背景研究

我校地处外来及本地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入的苏州市木渎镇,2006年全镇40多亿的地区生产总值是全镇30多万固定及流动人口的共同努力。这样的成绩固然来之不易,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随之产生的问题,我镇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转型阶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木渎新区及一些工业较集中的地段,传统的以纯手工为主的行业和企业正逐步减少,代之则是大量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中需要的更多是一些能够操作电脑控制的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而即便是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行业,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建筑使用设备也逐步淘汰了以往那些效率低下的简单设备,代之的则是需要一定特种设备操作能力的大型、精密、智能的机械设备。

此外,在对职业中介场所及劳动力交流市场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量的由私人创办的小企业在经营初期由于资金缺乏的缘故并不能吸引高学历人才,而作为企业必需具备的财务及管理部门则严重空缺,这些对于农民工而言都是很好的就业机会。然而,农民工这些大好的就业机遇却因为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和限制。

在对我镇外来人口居住集中的南浜村、长浜村等地的调查显示,大量的外来务工农民自身的学历仅限于小学或者初中,专业技术更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大多还是靠简单的双手劳动赚钱。

全文阅读

河南省农业专业技术职审条件

总则

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改革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状况和各专业特点,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土壤肥料、农村能源、畜牧、兽医(含中兽医)、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农业经济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评审条件另行规定。

(一)农学专业包括耕作与栽培,良种繁育,种子生产、加工与管理,农产品质量监测,农业信息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开发、生产、推广应用和管理,农药质量检验、残留检测等。

(三)园艺专业包括果树、瓜蔬、茶叶、花草、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的育种、栽培等。

(四)土壤肥料专业包括土壤调查与评价,肥料推广与管理,土肥测试,土壤改良与应用,作物营养与施肥,旱作节水等。

(五)农村能源(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业包括农村能源及农业生态资源管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监测等。

全文阅读

农业技术服务专业群建设

1把握立足点

近年来,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我院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加强中高职衔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畜牧兽医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为核心,以职业教育对接现代生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为标杆,通过核心专业的带动和专业之间的依赖和促进,形成合力促进涉农专业群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涉农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专业群建设,力争3年内实现我院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专业群的“3821”目标,即三项成果、八化标准、两个成为、一个引领。三项成果是制定一个专业对接产业链标准,建设一个示范基地,完善一套监督评价体系;八化标准就是按照标准国际化、农业现代化、流程规范化、模式创新化、管理精细化、操作自动化、过程信息化、成品安全化的标准,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教、学、做”生态循环示范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性生产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引领现代种植、养殖业新业态。

2抓住关键点

2.1组建职教集团由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与相关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有关职业院校共同组建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教集团,借助职教集团平台,构建职业教育对接现代生猪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协同创新破解职业教育对接现代农业产业的壁垒,寻找服务三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为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永州现代农业高科园建设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创新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涉农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构建“六同步”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即对接服务三农与优化涉农专业同步、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同步、大专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同步、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上岗培训同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同步。

2.3重构课程体系涉农各专业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接一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照职业岗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活动模块”形式,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相融相通的涉农专业群课程体系,着重探索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岗证课”融合的课程结构,真正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群与岗位群、职业(企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校企合作开发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了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4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依托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搭建“教师、学生;基地、企业”互通互动教学资源平台,创建移动化数字课堂,开展涉农专业群微课、慕课的探索,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数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现由教师主导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转变;将教学环境由教室延伸到生态养殖场、企业的生产真实现场,打破教学、实训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形成“校中场数字化,做学教一体化”的开放互动的空间教学新模式。近年来,共开发慕课3门、视频课程5门,开发课程数字资源包9个;与洞口职业中专、溆浦职业中专等学校合作,畜牧兽医专业“专递课堂”2014年6月已通过省教育厅立项,现正在建设中。

2.5提质示范基地投资1200万元对原来的生态养殖基地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借鉴本香和烟村模式,建设“猪—禽—鱼—沼气—果—蔬—花卉”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实训基地,按照“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猪肉深加工—肉食品连锁专卖—有机肥生产”生猪产业链,自主生产特色品牌、安全放心的猪肉。2014年12月,智能化养猪和养禽生产线已通过验收,2015年初可投入经营化生产。届时,可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25000头,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提质改造后每头猪比传统养猪多增收143元。

全文阅读

探究职业技术教育下的农学专业教学

摘要:在我国农学专业是一门普通而又古老的学科,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始终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填鸭式,满堂灌”常而易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出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创新和实践能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农学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探究;农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87-0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为一名高级技校农学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下面就技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一些典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农业课因枯燥乏味备受冷落。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区别化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充分增强学生的手脑共用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中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广义上的创新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也是创新。专业课教学中有很多实验,对这些实验的处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而不是“扫一开书本,让我们看看这个实验步骤是怎样”;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以后鼓励他们先脱离课本,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评价此方案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如何改进等等;然后再仔细阅读书本上的实验方案,比较自己的想法和书本上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种更佳等。例如在学习“绿叫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课时,可以通过有关“生产者”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绿色植物为生产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要不要光呢?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呢?有没有淀粉呢?这时学生开始猜测。“如果现在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到底需不需要光、制造的有机物中有没有淀粉,你觉得可以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这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认真听取他们的实验方案,再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改进,这样才能自山地思考,才会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全文阅读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2014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实施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全文阅读

临沧师专农业技术类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临沧师专农业技术类专业群建设为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群;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0.74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C121);云南省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1YGZ08)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院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客观要求。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专业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1]。

专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本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并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1]。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学院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职学院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2]。本文以临沧师专农业技术类专业群建设为例,就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农业技术类专业群的构成

临沧市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全境重峦叠嶂,群峰纵横,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地形地势复杂,最高海拔3540米,最低海拔450米,境内有终年积雪雪山两座,是一个多种气候类型的地区。目前,临沧全市包括茶叶、蔗糖、酿酒、橡胶、烤烟、核桃、水果、中药材及畜牧业等在内的生物产业总产值已近百亿元,优势生物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进一步提升。结合临沧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农业经济特点,我校构建了农业技术类专业群,该专业群是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热区作物生产技术、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的发展。

全文阅读

县农业局专业技术聘任实施方案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是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搞好专业技术工作的有力措施。根据国家和省职改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在总结多年基本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全文阅读

农业局专业技术职务考核方案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是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进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搞好专业技术工作的有力措施。根据国家和省职改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局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在总结多年基本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