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我的高中生涯宣告结束,怀着兴奋与忐忑的心情,我翻开了人生的新篇章――大学。在“985”“211”光环的吸引下,我的第一志愿填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志愿填报结束后,我匆忙打开地图寻找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地方――杨陵,发现杨陵距离西安80公里,这个距离对我而言不远不近,恰到好处,让我可以身处一片宁静地,感受一座繁华城。
我和舍友一入校,就一起加入学院的社会实践部,周末我们会骑车去学校周边的村子支教和下乡进行文艺汇演。在大一快结束时,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工程训练实习,了解了各种机床的操作,制作了一把精致的小锤子,为即将开始学习的专业课做铺垫。
步入大二,也就意味着要开始学习专业课。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时候可能会感到迷茫,但是学院会组织我们参加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他们作为过来人给我们分享了很多有用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学好专业课。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到了大三,在这一年,你需要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读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这些都是你在大三会面临的问题,但不用怕,学校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讲座为你保驾护航。而在我所在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农业机械化”)专业,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意愿和成绩将我们分为两类:应用型和研究型,从而帮助大家找准自身定位,确立未来努力的方向。在深思熟虑后,我选择了更适合我的应用型方向。随后的一年,学校组织我们进行各种实习、参观活动。拖拉机驾驶实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机械化生产实习让我们近距离地观看了小麦收割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坐在联合收割机驾驶室里);西安亚澳农机公司的实习让我第一次进入车间操作,学习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些实习机会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将课本知识和实践联系到一起,从而提升自身能力,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同时,学校还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平台,创意之星机器人大赛不仅让我制作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行走机器人,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个经历将令我终生难忘。
杨陵地处秦岭北麓,夏天不算太热,冬天不算太冷。我们宿舍有空调,有暖气。我们每年都有科技成果分享会――不同的季节,老师和学生们都可以免费品尝本校专家最新培育出的各种农产品,既有香甜可口的樱桃、西瓜、苹果、香瓜、猕猴桃,还有用西农979面粉做出来的大馒头,这样的生活好不惬意。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农还是全国唯一拥有博览园的高校,西农的博览@中有国内综合性最强的昆虫博物馆,还有动物博物馆、植物土壤馆、农业历史博物馆、树木园和蝴蝶园。
当毕业的日期越来越近的时候,突然发觉,自己来到这片土地求学、生活,是如此的幸运。
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重要手段。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调以内容更新和体系优化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方案,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践教学;综合技能;创新能力
[项目资助]:本文获辽宁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实施(JD11DB238)”和沈阳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农机化专业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
引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评估本科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目前,农业工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环节学生以参观为主,实际动手机会不多;实训基地紧张等,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为了弥补以上不足,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能人才,制定并实施了以内容更新和体系优化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方案[1-5]。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概述。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教学实习和科研训练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金属工艺实习,拖拉机汽车实验,机械制造工艺实习、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第二部分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LC及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创新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本文主要针对金属工艺实习、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综合创新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教学方案与实施的阐述。
2 教学实习实施。在教学实习中,将金属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进行了实习内容的修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强调综合、设计性实践能力培养。
2.1 金属工艺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施。将原金属工艺实习,在内容上增加“构件、钣金”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工厂模拟实际生产进行全方位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焊接、车工、铣工、钳工、数控等学习。实习结束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了指定工件的加工。通过金工实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指导教师给出设计项目的基本需求及必要的边界条件,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与创新能力。
2.2 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实施。校外实训基地是生产实习实施的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为加强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创建了沈阳农业大学黑山机械制造厂实践教学基地、抚顺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了校外实习基地负责人。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重点在于增强“生产实习”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将原来驾驶实习与原生产实习结合在一起,在农机化生产现场,根据给定田间条件,整地机械、播种机、插秧机、收获机械的选型、调整、检修、编组、与拖拉机挂接、拖拉机驾驶等实际操作,并对工作效果进行检验、测定等工作。2013年春季,在抚顺市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实习基地,学生们亲自参加了整地机械、播种机、插秧机作业等环节的实习,同学们亲自到田间参与作业,由以往倦怠情绪转变为积极乐观的动手实践,个别同学更是在师傅的指导下驾驶了拖拉机作业,通过现场实习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以及农业机械化宏观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CAD课程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其教学及效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对农机化专业的CAD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CAD;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引言
自上世纪70年代CAD技术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CAD凭着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超的图形处理能力,在机械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农机机械的基本设计及制造能力,因此,在该专业中开设CAD课程非常必要,各个鉴于社会各行业对CAD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近年来,国内多数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都相继开设了二维和三维CAD教学课程[1]。
最近几年来,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CAD课程的学时受到了限制,我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CAD课程是授课24学时,上机24学时。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是CAD课程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CAD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教学内容的优选设置及教学方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1.CAD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
摘要:《优化设计》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使学生树立工程优化设计和优化决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本文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设计》课程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组织;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以农业机械优化设计为案例的案例教学法研究;以《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开展《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助于专业建设。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9-04
一、前言
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中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最初在20世纪50年代,应用数学领域发展形成了以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规划理论,应用于解决工程设计问题,形成了工程设计的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随着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优化设计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优化设计在农业工程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中,开设优化设计课程,学习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优化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将来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化设计》课程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工学专业之一,其开设背景是2000年5月,根据昆明理工大学的综合办学条件,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发展、西部开发和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针对以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过程中对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经有关专家认真论证研究后,昆明理工大学于成立了现代农业工程学院。建院以来,在学校领导下,农业工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实验室建设、科研建设、对外联合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积极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作贡献。学院坚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在理工大学综合办学条件下农业工程类高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并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园林四个本科专业,设有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昆明理工大学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具有特色和优势。昆明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建设理、工、文、法、经、管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是: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我省和西部地区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昆明理工大学理、工、文、法、经、管多科性协调发展,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综合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学科基础正是学校的一批优势学科。这就使得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能很好地汲取学科交叉的优势,在学科交叉中获得新的生长点,使专业得到再生和发展。同样,依托学校理工综合优势,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将形成有利条件。与从农业院校中成长起来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相比,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具有无以比拟的优势。《优化设计》课程正是突出专业理工特色和优势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优化设计》课程一直列为学科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工程设计能力,突出学生的理工优势和特色。
三、《优化设计》课程特点
摘要:基于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制方面的弊端,提出以构建科学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实验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同时,针对目前本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滞后的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19-03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简言之,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人、机械和环境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2]。在现在的全球化竞争中,以解决人的“安全、高效、舒适、省力”问题和人、机器、环境相互协调为目的的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在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的能力[3],为学生在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一、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人机工程学教材均面向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教材编写者大都考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背景知识、就业方向以及在本专业内部人机工程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例如,工业设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性产品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人机工程在工业设计专业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弱化理论。现行教材中出现的案例在工程设计等专业较为常用,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农业机械设计相关内容在人机工程学教材中很少体现。因此,学生在使用教材时感觉到“人机工程学”这门课和其他课程无法很好地联系和衔接,在以后工作中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帮助不大,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的动力。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这个教学“中心”学习到本课程的概念、理论,并学会在实际设计中使用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人机工程学课程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4-6],教学过程中以教材的知识讲授为重点,忽略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奇怪现象。在实际人机工程学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但事实上仅仅是将板书内容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教学内容依然是教材上的内容,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这样的结果致使学生被动接受,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内容,压抑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出现负面情绪,直接导致课程的内容不能被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偏离了教学目标。
3.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人机工程学课程考核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以理论知识为考核目标,以闭卷考试为考核手段,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临考前几天把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而这种短时间记忆很快又被遗忘。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无法检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达不到构建科学理论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能力这一重要教学目标。
摘 要: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的创新实践平台。通过确立相应的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项目培养计划,构建三个层面的课外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全面完善与提升了创新实践平台的使用效能,探索出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
创新能力是本科生专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科生创新实践平台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为了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等创新能力,需在全面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建立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专业创新实践体系,打造创新成才环境,为本科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在我校工学院农机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整合农机系现有的实验、实践条件,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内外双向结合建立的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它将通过理论层面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创新教育体系的内涵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界定;实践层面通过双向运行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力争对我校教学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1 国内农机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行业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已成为社会需求较旺盛的专业。但是,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技术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要求。解决好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以及创新性地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通过对各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调查发现,该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3]:
(1)理论课内容过于陈旧,缺乏现代农机装备制造技术的相关内容。同时由于大幅压缩课时,各校实践内容进一步减少。授课内容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感觉。
作者:高吭 李玉柱 姬江涛 贺智涛 李心平 貌建华 罗四倍
论文关键词:行业人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农机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面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已势在必行。通过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建农机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人才队伍的调整与完善,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为行业和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在长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本专业教学团队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厅高校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改课题的资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学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建设点建设为契机,系统地开展了“农业机械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研究。
教学团队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日本筑波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外同类高校。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会议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多种典型模式,树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新观念。走访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达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河南强豫农业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洛阳卓格哈斯机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对毕业生的状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认识,明确教学改革思路
树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合作教育新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认识。确定了“一条主线、两个突出、一个强化、一个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出学科基础,加强学科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专业方向特色,凸显办学特色优势;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工学、农学、管理学齐备的多学科优势,拓宽专业发展空间,开设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全程互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摘 要: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因素影响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种子、土壤、农药、化肥以及灌溉等,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农业的精耕细作、精准施肥、精准撒药、精准灌溉技术是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水平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主要讨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的现状,根据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农业机器人三种类型的设备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分析解释了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以我国农业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为分析要点,结合农业现有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几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现状;推进模式;研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说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强国,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些许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主要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这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因素,其主要是种子、土壤、农药、化肥以及灌溉等,而推进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科学控制和协调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
1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及其分类
我们所说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就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机械设备、以及装置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对人类手工和感官组织过于依赖的弊端,以一种完全机器生产或者是一种半手工的方式来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运转。其中,控制装置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功能。目前,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支持下,通过微处理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控制装置操作模式的变革,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处理模式,实现了多元化的输出模式,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一大变革。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农业机器人这三个主要种类,这三个种类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其中农业机械化和装置部分自动化主要是进一步强化目前使用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应用技术,能够对农业生产的效率进行很大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也会提高,除此之外,在运用这项操作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会有所下降;农业机械和装置无人自动化,这种操作主要是应用在那些人工操作性不强的工作,适合那些难度系数较低、存在一定的风险、单一的不断重复的操作工作;农业机器人,该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它被广泛应用在那些不需要人工亲自操作,并且能够感知农业生物生长环境变化和不同种类农作物中。
1.2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现状
摘 要:目前中国已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而且以农村为重点来开展,再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村问题的根本也就取决于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我国已经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伴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行,农业发展出现了一片大好形势。本文就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在近几年农业方面的建树、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有利于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农机产业服务化;控制技术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2008年我国农机装备总量达到8022亿KW,比2003年增长了36.1%,尤其是要适应大规模农机结构所需要的大中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全秧机和玉米收割机等高性能机械投入生产的总共就有20多万台。平均是2003年的6倍多。相比之下,比2004年全国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上升了2.5%,基本实现了农业全过程的机械化。而且,在这个网络时代,不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机械自动化是一种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表现。
(一)常见农业机械中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在2000年到2008年。农用拖拉机可谓是风靡一时,家家户户都将此当做宝,它是采用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随着社会的变迁,为了使其效率更大化,对其又进行了系统的完善,比如播种机使用了根据检测产量来规定其行驶速度,保证高产不浪费,还有就是谷物干燥机可以自动维持自身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可自动断开电源等装置。
(二)微灌机械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自从2008年之后,我国自然灾害不断,包括旱灾,涝灾等,为了更好地预防旱灾带来的土地产量不高,我国从2010年开始研究灌溉技术,并且在下半年将此技术进行分批试点,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随之,灌溉管理自动化技术成为发展高效农业,我国先后对自动化生产进行改进,将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等先进设备与其融合,组建了心性试验示范基地。
二、制约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瓶颈
(一)机械制造水平不高。机械制造属于工业,由于我国早期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在农业机械制造这一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不高,机械制造产品质量很难保证,而且所生产的机械生产率普遍较西方发达国家低,人处于仿造阶段。进口机器昂贵,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因此,开发我国自己的机械品牌成为目前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作出了贡献。本文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提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衡量参数。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提高农业各方面效益。而农业机械自动化是指农业机械装备应用自动化技术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装备的自动化操作。
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产物,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对于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1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控制装置是自动化的重要组成,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发展。当前,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是指农业机械部分自动化、农机装置的分自动化及农业机器人。这几类农机自动化发展方式各具特色,优点也不同,但也存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之处。
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离开农业生产,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加上大量年轻农村人口因升学、迁移、就业等原因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农机自动化,有利于减轻农村人口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同时,农业机械自动化因其具备自动监控、自动报警及自动切断动力等优势,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农产品逐步深入到国际市场,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